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玉米螟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玉米螟是赤峰市玉米上的主要害虫之一。随着玉米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残存秸秆的增多,玉米螟发生逐年加重。据1995年在宁城县、喀喇沁旗等地调查,玉米螟为害率74%~85%,玉米减产17.4%以上。1996年春季调查,全市玉米螟冬后存活量平均百秆39头,是近十年来存活数量最……  相似文献   

2.
玉米在生长过程中会遭受玉米螟虫害,如果不对其进行防治,就会导致玉米出现减产现象。因此, 加强对玉米螟的认识与了解,进一步探究玉米螟的防治手段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正> 近年来,随着耕作制度的改革和气候条件的变化,特别是北方棉区春玉米面积的急剧锐减,棉田玉米螟的危害也逐年加重,严重威胁棉花的生长。 一、生活习性 据调查,玉米螟在我市棉田一年发生三代;幼虫五龄,以幼虫在玉米秆内越冬。  相似文献   

4.
姜峰  闫丽 《吉林农业》2011,(11):88-88
玉米螟,昆虫学属鳞翅目螟蛾科,也叫玉米钻心虫,俗名“箭秆虫”,是玉米的钻食性害虫,幼虫通过蛀茎、蛀穗、折蓼的方式危害玉米。文章浅析了玉米螟的综合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5.
本技术规程规定了糯玉米田主要害虫亚洲玉米螟的防治原则、防治适期与防治指标、田外压低虫口数量主要技术措施和田内主要防治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6.
玉米螟是为害玉米的世界性大害虫。根据玉米螟的发生规律与为害特点,提出了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等综合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7.
8.
本文根据玉米螟的危害特点及生活习性,提出采取综合防治最为有效,即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及心叶期的药物防治。  相似文献   

9.
鲁西北地区棉田一代玉米螟发生与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近年来,鲁西北地区春玉米面积减少,麦套棉面积不断扩大,一代玉米螟在棉田为害日趋严重,成为棉花的重要害虫之一。一般减产10%左右,为害严重的减产达30%以上。自1984年以来,我们对鲁西北地区棉田一代玉米螟发生与防治进行了系统研究,取得了良好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0.
B-Z菌属(Beauveria bassiana),是从玉米螟越冬蛹中分离出的,具有很强的杀虫活性的生物菌剂。通过两年研究表明,采用B-Z菌剂灌心和喷雾法防治玉米田一代玉米螟具有良好的防效。B-Z菌剂用45~150 g/hm2灌心,药后35天的防效为56.6;~69.7;;用B-2菌剂75~180 g/hm2喷雾防效达57.2;~71.9;。参试3;呋喃丹37.5 kg/hm2灌心同期的防治效果为56.9;。大田示范结果表明:B-Z菌剂用150 kg/hm2灌心,防效达86.8;,而3;呋喃丹45 kg/hm2灌心的防效为74.0;~88.2;。从而说明生物制剂B-Z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玉米螟综合防治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综述了玉米螟防治方法,着重介绍玉米螟的农业防治、抗虫育种、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技术的研究现状,并分析目前防治中所存在的问题,以提高玉米螟的综合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2.
甘蔗条螟的预测预报及其综合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甘蔗条螟分布广泛、发生普遍、为害严重,是甘蔗生长中后期最主要的一种钻蛀性害虫。根据甘蔗条螟的发生规律与为害特点,对甘蔗条螟的预测预报技术进行了系统总结,提出了利用性引诱剂进行综合防治技术,旨在为更有效的防控甘蔗条螟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3.
丽江县玉米螟种类及主要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螟普遍发生严重危害玉米。1988年至1990年,作者对丽江县玉米螟种类及其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主要种类为亚洲玉米螟(Qstrinia furnacalis)和丽江麻螟新亚种(Qstrinia zealis lijiangensis ssp. ncv.)后者的寄主植物除大麻外,还危害玉米。是我省首次报导危害玉米的新亚种及国内分布新记录。该种雄虫中足胫节增厚具有深槽和与胫节等长的毛撮,雄虫外生殖器抱器腹具刺区显著短于无刺区,端刺有密集组。两种玉米螟每年发生一代。玉米被害株率为8.3%~34.4%;大麻为46%~94%。本文对丽江麻螟新亚种主要外部形态特征作了描述并撰写了两种玉米螟的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14.
几种杀虫剂对玉米螟的防治效果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了几种杀虫剂对玉米螟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20%乙酰甲胺磷乳油5 400g/hm2,4 050g/hm2和3%辛硫磷颗粒剂效果较好;优打可湿性粉剂和20%乙酰甲胺磷乳油2 700g/hm2效果较差;建议在生产中优先选用20%乙酰甲胺磷乳油5 400g/hm2,4 050g/hm2喷雾或3%辛硫磷颗粒剂丢心防治玉米螟。也可把优打可湿性粉剂与3%辛硫磷颗粒剂或20%乙酰甲胺磷混用,以提高防治效果和降低农药残留。  相似文献   

15.
利用超甜玉米诱集水稻螟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昆虫对寄主植物种类,特别是对嗜食植物的选择,并不是永恒不变的.随着种植结构的调整、耕作制度的改变、品种的替换,昆虫对寄主的选择往往会发生变化.调查结果表明,在单季稻种植区内混种超甜玉米(第二茬),超甜玉米均成为玉米螟、二化螟和大螟的更高层次的寄主.在离超甜玉米地200m的范围内玉米螟、二化螟和大螟对超甜玉米表现出强烈的趋向性,防治上将螟虫从目的作物引诱到非目的作物来保护目的作物,以达到防治目的,对其发生动态的预测很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甜玉米上玉米螟的发生规律和危害,并探讨了利用赤眼蜂等措施综合防治玉米螟的方法,以为玉米螟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赤眼蜂对玉米螟的防治效果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研究结果表明 ,赤眼蜂对夏玉米田的玉米螟具有显著的防治作用。放蜂区与对照区相比 ,玉米的虫口数、折秆数、被害株数 3项指标的防治效果分别为 5 0 8%、2 5 2 %和 36 2 %。t检验的结果表明 ,防治效果极显著 (t值分别为 12 85 、5 16 和 7 15 ) ;同时发现连片放蜂比非连片放蜂的效果更好 ,且二者差异显著 (t值分别为 2 82 、3 98 和 7 0 2 )。  相似文献   

18.
李霞  何康来  王振营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5):3616-3618
提高玉米自身的抗螟性以减轻虫害损失是一项经济、有效的方法。目前在基因水平上有两种方法可以达到快速提高玉米抗螟性的目的:一种是将外源抗性基因通过各种物理手段转入玉米植株中,形成外源转基因玉米,如转Bt基因抗虫玉米,这种方法已成功应用于现实生产中。另一种方法是利用分子标记技术定位玉米本身的抗性基因并借助与之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对目标性状的基因型进行选择,即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这种技术已开始用于玉米抗虫育种中,而在抗玉米螟育种中还处于抗性基因的初级定位阶段。就此两种方法开展的玉米抗玉米螟育种研究的现状及其存在问题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主要介绍广西鲜食玉米害虫玉米螟的发生为害症状特点,提出广西鲜食玉米各生育期的绿色防控技术措施,以期为广西乃至全国鲜食玉米生产的绿色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为明确40%氯虫·噻虫嗪水分散粒剂(福戈)、480g·L-1毒死蜱乳油和Bt可湿性粉剂3种药剂对亚洲玉米螟的防治效果,对3种药剂进行了田间防治效果及挽回产量损失率测定。结果表明:3种药剂处理对亚洲玉米螟的防治效果分别为93.88%、92.51%和88.25%,挽回玉米产量损失率分别是9.52%、9.30%和8.48%,3种药剂均可有效防治亚洲玉米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