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以3种胡杨叶片结构性状与其光合特性间关系为切入点揭示荒漠植物叶的抗旱适应对策.结果表明:(1)胡杨老树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值在叶形上均表现为锯齿卵形叶>近卵形叶>披针形叶,且差异显著;而从幼树到老树发育过程中,叶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均有显著增加,胞间二氧化碳浓度没有明显差异.(2)幼树到老树发育过程中,胡杨叶片角质层厚度、栅栏组织厚度、表皮组织厚度、外层细胞壁厚度、气孔密度、气孔大小以及叶面积均呈增加趋势,且锯齿卵形叶与披针形叶差异显著,具备向旱生叶过渡的特征.(3)胡杨叶片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变化是由栅栏组织厚度和表皮组织厚度决定的;蒸腾速率变化主要由气孔大小和表皮组织厚度决定;胞间二氧化碳浓度变化是由气孔密度和角质层厚度引起的.  相似文献   

2.
胡杨异形叶抗氧化能力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胡杨是我国西部荒漠地区抗逆性较强的树种,具有异叶性。前人的研究发现,胡杨叶片从披针形叶到锯齿卵圆形叶其结构趋于旱生性,且抗性逐渐增强。本文拟从活性氧清除机制着手,深入探讨胡杨异形叶的抗氧化能力,以期阐释其抗逆性的生化机制。方法以成年胡杨披针形叶、卵圆形叶和锯齿卵圆形叶3种典型形态叶为试验材料,对其·O2?产生速率、MDA含量、抗氧化酶(SOD、POD、CAT、APX、GR)活性和抗氧化物质(黄酮、类胡萝卜素、AsA、GSH)含量随季节(5、7和9月)变化的规律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1)·O2?产生速率随季节而变化,·O2?产生速率在锯齿卵圆形与卵圆形叶中递增,在披针形叶中先增后减;MDA含量在锯齿卵圆形叶中递减,在卵圆形叶中先减后增,而在披针形叶中持续递增。值得注意的是,9月份披针形叶中·O2?产生速率最低而MDA含量最高。(2)锯齿卵圆形叶与卵圆形叶的SOD活性先降后升而CAT活性先升后降,POD活性持续升高而GR活性递减。APX活性在锯齿卵圆形叶中先升后降,在卵圆形叶中一直升高。而披针形叶的SOD、POD、CAT、APX和GR活性均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整体而言,锯齿卵圆形叶的抗氧化酶活性 > 卵圆形叶 > 披针形叶。其中,POD活性差异最为明显。(3)黄酮和类胡萝卜素在7月份大量积累,9月份AsA含量最高而GSH含量最低。黄酮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在锯齿卵圆形与卵圆形叶中先增后减,在披针形叶中递增;AsA含量在锯齿卵圆形与卵圆形叶中递增,在披针形叶中先减后增;3种形态叶的GSH含量均递减。(4)锯齿卵圆形叶中·O2?产生速率与POD活性及AsA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 < 0.01),卵圆形叶中·O2?产生速率与POD和APX活性及类胡萝卜素和AsA含量存在极显著正相关(P < 0.01),披针形叶中·O2?产生速率则与POD、CAT和APX活性及黄酮和类胡萝卜素含量都存在极显著正相关(P < 0.01)。结论胡杨3种形态叶的抗氧化能力不同。锯齿卵圆形叶抗氧化能力最强,卵圆形叶次之,披针形叶最弱。3种形态叶随季节变化的抗氧化应答机制也存在差异。夏季锯齿卵圆形叶与卵圆形叶中以POD、CAT和APX作为主要清除ROS的抗氧化酶,秋季则以高活性的SOD和POD作为主要的抗氧化酶。同时,秋季卵圆形叶中APX活性也维持在较高水平。而披针形叶中以SOD、POD、CAT、APX和GR协同清除ROS。此外夏季胡杨叶片大量积累黄酮和类胡萝卜素消除ROS;秋季则通过AsA-GSH循环清除更多的ROS。   相似文献   

3.
利用GFS-3000便携式光合-荧光测量系统测定鲁北冬枣叶片的光合作用日变化和光响应特征。结果表明:鲁北冬枣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曲线为"双峰"型,具有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净光合速率与气孔导度呈显著正相关,而气孔限制值与胞间CO2浓度呈显著负相关,午间光合速率降低主要是受气孔限制因素影响;鲁北冬枣的光补偿点为16.0μmol/(m2.s),光饱和点为1 500.0μmol/(m2.s),表观量子效率0.058,属喜阳植物;其CO2补偿点为29.54μmol/mol,饱和点为1 352.5μmol/mol时,羧化效率为0.054。  相似文献   

4.
国槐光合特性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对普通国槐、金叶国槐的一些光合特性及生理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普通国槐与金叶国槐叶片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双峰曲线,最高峰在8:30左右时,次峰在15:30左右,中午有明显的午休现象。金叶国槐光合作用的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分别为55μmol/(m2·s)和1500μmol/(m2·s),CO2补偿点和饱和点为120μL/L和900μL/L,光合作用的最适合的温度为29℃。普通国槐光合作用的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分别为61μmol/(m2·s)和1500μmol/(m2·s),CO2补偿点和饱和点为136μL/L和1000μL/L,光合作用的最适合的温度为29℃。  相似文献   

5.
以白花娴草DL04及其亲本红花大金元为材料,研究了不同光照度对炯叶成熟期中部叶净光合速率(Pn)上气孔导度(Cond)、胞间CO2摩尔分数(Ci)、蒸腾速率(Trm)的影响.结果表明:红花大金元中部叶成熟期的光饱和点与光补偿点分别为1175.80,12.47μmol/(m2&#183;s),DL04的光饱和点和光补偿点分别为972.98、11.30μmol/(m2&#183;s).在光饱和点和光补偿点之间,随着光照度的增大,叶片的气孔导度、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逐渐升高,胞间CO2摩尔分数逐渐降低,DL04和亲本红花大金元的净光合速率与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呈极显著正相关.经多元回归及通径分析得知,红花大金元受蒸腾速率影响最明显,DL04的限制因子为气孔导度,多元回归方程的相关系数都大于0.9,所得方程能很好地反映这2个品种(系)成熟期中部叶的光合特性.DL04中部叶光饱和点及光补偿点较亲本低,在弱光照情况下,光合能力强于亲本,且DL04成熟期中部叶的呼吸代谢能力弱于亲本红花大金元,有利于干物质积累.  相似文献   

6.
马铃薯叶片光合特性研究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7  
为提高马铃薯产量和品质,以大西洋马铃薯为材料,研究了光合强度和CO2浓度对马铃薯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马铃薯叶片光合作用的光饱和点约为1 400μmol/(m2?s),光补偿点约为50μmol/(m2?s).在光饱和点和光补偿点之间,随着光合强度的增加,叶片的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升高,胞间CO2浓度降低;随着CO2浓度的增加,光合速率升高,其CO2的饱和点约为2 000μmol/mol.在CO2的饱和点以下,随着CO2浓度的增加,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呈下降趋势,而胞间CO2浓度持续增加.  相似文献   

7.
为揭示光皮桦光合特征,以浙江省的临安无性系、丽水无性系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龙胜无性系3个光皮桦无性系幼株为试验材料,利用LI-6400P便携式全自动光合测定仪,于2010年10月测定了3种试验材料的光合日进程、光合-光响应过程、光合-CO2响应过程.结果表明,光皮桦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单峰和双峰2种类型,临安无性系存在光合“午休现象“,临安无性系、丽水无性系的净光合速率均与龙胜无性系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而临安无性系与丽水无性系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丽水无性系的气孔导度显著高于临安无性系与龙胜无性系(P<0.05),而临安无性系和龙胜无性系之间的气孔导度值差异不显著(P>O.05);3个无性系的光饱和点变化范围在1 342.8~1 609.0μmol/(m2·s),光补偿点在18.1~27.2 μmol/(m2·s),表观量子效率在0.035~0.047;CO2饱和点变化范围在2 000.7~2 350.7μmol CO2/mol,CO2补偿点在61.5~76.7 μmol CO2/mol,羧化效率在0.027~0.040.逐步回归分析表明,临安无性系和丽水无性系净光合速率的主要影响因子是光合有效辐射,龙胜无性系则主要受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胞间CO2浓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少花蒺藜草的入侵机制和制定有效的治理措施,本试验对其入侵地植物群落构成进行了调查。调查地全部植物种类为20种,隶属8科18属。在此基础上,选定了少花蒺藜草及其常见伴生植物马唐和圆叶藜进行了光合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在自然条件下,少花蒺藜草的净光合速率为14.33μmol/(m2·s),明显高于马唐和圆叶藜;少花蒺藜草的光饱和点为1 573.74μmol/(m2·s),均大于马唐的1 321.21μmol/(m2·s)和圆叶藜的1 226.94μmol/(m2·s);在光饱和点下的最大净光合速率为20.39μmol/(m2·s),也显著高于2种伴生植物。有效光合辐射的变化对少花蒺藜草及其伴生植物的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和水分利用率均有显著影响。少花蒺藜草具有较高的光合速率和物质积累能力,较高的生产力是其成功入侵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
旱作扁桃光合作用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新9号'扁桃为试材,对其主要光合特性及其影响因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旱作扁桃的光合作用受叶片内部气孔阻力和蒸腾速率及外部光量子通量密度等因子的影响。旱作扁桃的光饱和点为865μmol/(m2·s),光补偿点为32 2μmol/(m2·s),灌水扁桃的光饱和点为1120μmol/(m2·s)。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化在夏季晴天呈双峰曲线,蒸腾速率的日变化亦呈双峰曲线型,但第一高峰滞后于净光合速率。气孔阻力的日变化为"V"型曲线,其低谷与净光合速率的第一个高峰相吻合,之后持续增高。  相似文献   

10.
双瓣茉莉光合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运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仪对双瓣茉莉的光合特性进行测定,结果显示:全光照下双瓣茉莉叶片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曲线呈现1个明显低谷,在12:00达到最低值2.01 μmol/(m2·s),具有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遮阴条件下表现为单峰曲线,Pn最高值为5.65 μmol/(m2·s).光照强度、温度、湿度和气孔导度对Pn均有一定影响.遮光处理提高了双瓣茉莉叶绿素总含量,但叶绿素a/b的比值有所降低.3月龄叶片的Pn、叶绿素a含量、叶绿素b含量、叶绿素总含量高于其他叶龄,1月龄叶片的蒸腾速率与气孔导度高于其他叶龄.10月龄叶片的Pn、叶绿素总含量、叶绿素a/b的比值最低.双瓣茉莉的光饱和点较高,光补偿点很低,表明双瓣茉莉为阳性耐阴植物,能够适应适度遮阴.  相似文献   

11.
不同供氮水平对栓皮栎播种苗光响应曲线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为科学制定栓皮栎播种苗氮肥管理措施,在砂培条件下,采用指数施肥的试验方法,设置4个供氮水平(0、120.6、216.4和329.2mg/(株·a)),探求不同的供氮水平对栓皮栎播种苗光响应特征曲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苗木生长的不同阶段,供氮量的差异对叶片光响应曲线的影响有所差别。生长初期,氮素对栓皮栎播种苗光响应特征曲...  相似文献   

12.
体外法研究不同油脂对瘤胃原虫吞噬细菌微循环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体外培养条件下,不同油脂对瘤胃原虫吞噬细菌微循环及微生物群体的影响。【方法】3头瘤胃瘘管山羊提供瘤胃液,分别以菜籽油(A)、豆油(B)、玉米油(C)和花生油(D)为底物培养瘤胃微生物,同时设空白对照组,培养10h时用荧光标记瘤胃细菌法进行原虫吞噬细菌试验。【结果】原虫密度以对照组最高,显著高于A、B、C组(P0.05);细菌密度以B组最高,为4.906×109cells·mL-1,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原虫蛋白在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细菌蛋白组以B组最高,B、C、D均高于对照组(P0.05)。各组原虫的吞噬速率分别为:267.6(对照组)、196.2(A组)、244.4(B组)、274.4(C组)、285.4(D组)cells/(cell·h),组间差异显著(P0.05)。吞噬细菌N的速率分别为1.445、1.059、0.320、1.482、1.541pgN·(cell·h)-1。【结论】估算每天每头山羊细菌蛋白循环量分别为121.64(对照组)、56.64(A组)、78.39(B组)、87.04(C组)和95.06(D组)mg蛋白·(d·头)-1,B组较低,仅为对照组的64.45%,且该组微生物量最大。在本试验的基础上认为4%的豆油对微循环的调控效应最好。  相似文献   

13.
盐胁迫下3种杨树的抗氧化能力与耐盐性研究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7  
以抗盐性不同的胡杨、群众杨和I-214杨3种杨树为材料,对NaCl胁迫下叶片中的盐离子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含量和电解质外渗率的动态变化进行分析和对比,探讨3种杨树抗氧化能力的差异及其与抗盐性的关系.结果显示,在长期且不断提高的盐胁迫下,群众杨叶片中Na+、Cl-离子浓度不断升高,特别是在盐处理后的第28 d,叶片中的盐离子含量达到最高时,SOD和POD的活性大幅度下降,叶片中MDA的含量和电解质外渗率随之大幅度上升,叶片出现了严重的盐害症状.与群众杨相比,I-214杨叶片中Na+、Cl-浓度也有相同的变化趋势,但其MDA和电解质外渗率增加幅度较小,盐害症状也较轻. 与前两种杨树明显不同,胡杨在轻度盐胁迫下(土壤NaCl浓度58.5 mmol/L),叶片中SOD和POD的活性就显著上升,并且在盐胁迫期间,胡杨叶片中盐离子含量、MDA的含量和电解质外渗率都没有明显的变化.因此,在长期盐胁迫条件下,群众杨和I-214杨叶片中电解质外渗率的增加与盐离子的大量积累有关,而叶片电解质外渗主要是膜脂过氧化的结果.活性氧清除酶(SOD、POD)活性的下降,是导致这两种杨树膜脂过氧化和电解质外渗率增加的主要原因.而胡杨在盐胁迫初始阶段就能大幅度上调SOD、POD活性,以避免活性氧对膜的伤害.在长期不断提高的盐胁迫条件下,胡杨的排盐性强,降低了盐诱导的膜脂过氧化,最终减少了电解质外渗率,从而提高了抗盐性.   相似文献   

14.
毛白杨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基因PtAPX2的克隆表达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毛白杨总RNA为模板反转录得到cDNA,克隆获得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基因家族中的一个成员PtAPX2 864 bp的编码序列。该基因编码的蛋白包含287个氨基酸,理论分子质量为3178 ku,C末端包含锚定于过氧化物酶体跨膜结构域,推断其为过氧化物酶体定位蛋白。构建了PtAPX2原核表达载体,在大肠杆菌中表达获得了纯化的重组蛋白,并对其进行了酶学性质分析。PtAPX2对抗坏血酸的Km值为 (1.37±0.22) mmol/L,Vmax值为 (3.95±0.46) mmol/(L•min•mg);对H2O2的Km值为 (0.026±0.003) mmol/L,Vmax值为 (1.27±0.03) mmol/(L•min•mg);该酶在28 ℃,pH 7.0~7.4时活性最高。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PtAPX2在杨树老叶叶肉中表达量最高。对PtAPX2亚细胞定位、底物结合特征、酶学性质及组织特异性表达的分析加深了对木本植物抗氧化机理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电针复合静松灵麻醉对山羊痛阈及生理生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电针复合静松灵麻醉对山羊麻醉痛阈值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30只成年杂交山羊,体重22—27 kg,随机分为0.5 mg&#8226;kg-1静松灵组、2 mg&#8226;kg-1静松灵组、电针复合0.5 mg&#8226;kg-1静松灵组、电针组和空白对照组,每组6只,公母各半。分别在给药后0、5、25、45、65和85 min(单纯药物组),或电针后0、25、45、65、85、105 min(电针组或电针复合药物组)采用钾离子透入法测定痛阈值,并测定呼吸频率、心率、平均股动脉压、体温等生理指标,于试验前及试验后1.5、24、48、96和168 h,采集山羊血液分别测定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活性、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活性、血清尿素含量、血糖含量、皮质醇含量等指标。【结果】电针复合0.5 mg&#8226;kg-1静松灵组山羊的痛阈在给药后显著高于单纯电针组和0.5 mg&#8226;kg-1静松灵组(P<0.05),而与2 mg&#8226;kg-1静松灵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电针复合0.5 mg&#8226;kg-1静松灵组山羊的呼吸频率、平均股动脉压、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活性以及血清葡萄糖、尿素和皮质醇含量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而0.5 mg&#8226;kg-1静松灵组与2 mg&#8226;kg-1静松灵组山羊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活性及血清葡萄糖、尿素或皮质醇含量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电针复合0.5 mg&#8226;kg-1静松灵对山羊的心率、体温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活性的影响显著低于0.5 mg&#8226;kg-1或2 mg&#8226;kg-1静松灵(P<0.05)。【结论】山羊电针复合静松灵麻醉痛阈值高,麻醉效果较好,生理生化指标干扰小。  相似文献   

16.
于2010年7月中旬采用Li一6400便携式光合仪研究了夏季加拿利海枣净光合速率(Pn)和蒸腾速率(Tr)的日变化规律,探讨了Pn、Tr,与主要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加拿利海枣Pn日变化为双峰型,有明显的“午睡”特征,为非气孔限制因素所致;T,日变化则为单峰型。加拿利海枣具有较高的光补偿点(LCP)和光饱和点(LS...  相似文献   

17.
2020-06ml 目录     
目的异形叶性是植物为适应环境在同一植株上产生多种形态成熟叶片的现象。胡杨是典型的木本异形叶植物,前人研究发现,胡杨异形叶片间展现出不同的生理特性及环境适应性。本研究拟通过对胡杨异形叶差异表达miRNA及其靶基因功能的分析,揭示胡杨叶片形态及其生理变化的分子调控机制。方法以成年胡杨披针形叶和锯齿卵圆形叶为实验材料,通过高通量测序对其miRNA的表达模式及差异表达miRNA的靶基因功能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共获得6个高质量的sRNA文库,各文库有效序列占原始序列的56% ~ 81%。通过比对,共鉴定517个已知miRNA和127个新预测miRNA,主要长度分布区间为20 ~ 22 nt,其中的389个miRNA匹配至54个已知的miRNA家族。两种形态叶片共同检出的miRNA有369个,与披针形叶片相比,锯齿卵圆形叶中7个miRNA上调表达,15个下调表达。通过靶基因预测及功能分析,发现差异表达miRNA参与调控胡杨异形叶的抗逆相关途径,如对盐胁迫的响应,磷酸肌醇代谢,角质、软木脂和蜡的生物合成,碱基切除修复和RNA降解等代谢途径。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了5个差异表达miRNA的表达趋势与高通量测序结果一致,通过PCR检测发现差异表达miRNA与其靶基因存在一定的负调控关系。结论胡杨异形叶中miRNA表达模式存在差异。其中,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的保守的miR167、miR166及调控植物抗逆性的miR172在锯齿卵圆形叶中表达量上调,参与植物逆境响应的保守的miR169、miR396在锯齿卵圆形叶中下调表达,推测差异表达miRNA引起了异形叶间形态的差异,同时使锯齿卵圆形叶对不利环境具有较强的耐受性。这与我们前期有关胡杨异形叶形态与生理特性的研究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从发黏、黏稠汁液渗出败坏的玉米肠中分离获得1株导致产品腐败的菌株ym11,为构建控制技术,提高玉米肠安全水平,对该菌进行鉴定和防腐剂优化。【方法】采用16S rDNA序列分析对该菌进行鉴定,并通过MIC测定其对不同防腐剂的敏感性,利用响应曲面法对防腐剂复配进行优化。【结果】该菌属枯草芽孢杆菌属,同源性相似度达97%。对乳酸链球菌素、聚赖氨酸、尼泊金乙酯较敏感,MIC分别为39、39和125 mg&#8226;L-1。响应曲面优化结果显示,当乳酸链球菌素、聚赖氨酸、尼泊金乙酯浓度分别为11.30、10.90和4.80 mg&#8226;L-1时,可使基质中的ym11降低2个数量级。【结论】该菌属于枯草芽孢杆菌属,利用复合防腐剂可有效对其杀灭。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究胡杨应对干旱的适应机制,本研究从宏观方面对叶片形态和面积进行观察,到微观角度对栅栏组织细胞、气孔分布等进行观察,对比分析胡杨过渡类型叶片(胡杨披针形叶片、胡杨阔卵形叶片)和加拿大杨阔卵形叶片的差异性。结果表明,胡杨冠层叶片叶形种类多、表面蜡质皮质层厚、气孔稀疏且下陷、叶脉密度大、碳含量高等特点为胡杨在干旱条件下生存提供了生理基础;同时,确定了维持胡杨节流储水功能的内部和外部形态结构特点,揭示了胡杨应对干旱的适应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