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研究哈密瓜叶色黄绿突变体Cmygl-1的快速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特性.[方法]以突变体Cmygl-1及其野生型近等基因系为试材,构建遗传分离群体,分析突变体的快速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特性.[结果]突变体材料的O-J-I-P标准化曲线中J-I相抬高,且叶片ABS/RC增加而ABS/CSo降低,说明PSII数量减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明确叶色参数、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荧光特性在不同叶位的分布规律,了解黄花柳生理信息和光合潜力。[方法]对3种黄花柳不同叶位(顶部、中部、基部)叶片的叶色参数、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荧光的变化规律进行比较分析。[结果]3种黄花柳叶色参数(L、a、b)中,金枝黄花柳顶部叶片的L值最高,叶片表现为光滑、光亮。普通黄花柳顶部叶位的a值为“+”值,叶片偏红。3种黄花柳各叶位叶片b值均为“+”值,叶色均偏黄。通过叶绿素含量分析,发现金枝黄花柳和红枝黄花柳的叶绿素总含量大小表现为中部叶>基部叶>顶部叶,而普通黄花柳的叶绿素总含量表现为基部叶>中部叶>顶部叶,金枝黄花柳和红枝黄花柳不同叶位间的叶绿素a/b无显著差异。在叶绿素荧光参数分析中,3种黄花柳Fv/Fm、Fv/Fo、ABS/RC、PI的变化在顶部叶较低,中部和基部叶相对较高。[结论]金枝黄花柳和普通黄花柳与普通绿色植物相比叶色富有特点,观赏价值高;3种黄花柳顶部叶片受到的光抑制程度显著高于中部和基部,叶片活性降低。  相似文献   

3.
土壤干旱胁迫对紫叶小檗和小叶黄杨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雪红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2):18024-18026
[目的]研究紫叶小檗和小叶黄杨在不同土壤水分胁迫下的光合生理特性。[方法]在盆栽试验中,将土壤相对含水量设90%~95%、60%~65%、40%~45%和20%~25%4个梯度,分别为对照、轻度、中度和重度干旱胁迫处理,干旱胁迫后第10天测定2种植物的叶绿素荧光和光合作用参数。[结果]随着水分胁迫的加重,2种植物主要光合参数Pn、Tr、Gs逐渐降低;WUE先升后降,紫叶小檗在轻度水分胁迫时WUE最高,小叶黄杨在中度水分胁迫时WUE最高;两植物叶绿素荧光参数Fo升高,Fm、Fv、Fv/Fm、Fv/Fo降低,其中紫叶小檗的变幅均大于小叶黄杨。[结论]水分胁迫对紫叶小檗和小叶黄杨的光合生理特性产生较大影响,但二者变化幅度有差异,紫叶小檗对土壤水分胁迫更为敏感,小叶黄杨的抗干旱能力明显大于紫叶小檗。  相似文献   

4.
黄杨绢野螟是小叶黄杨的主要害虫之一,严重影响其观赏效果。文章介绍了该虫的生物学特性及发生规律,提出了有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5.
珍珠黄杨不同扦插继代的荧光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叶片体内荧光测定技术,检测了通过连续继代扦插的高山引种驯化植物珍珠黄杨的4个不同继代的荧光诱导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Fv,Fm,Fv/Fm,Fv/Fo,Fm/Fo这5个参数从1990、1994、1998到2000继代呈现逐渐增大规律.后一继代各参数值都比前一继代的大,后续继代(1998、2000继代)Fm/Fo和Fv/Fo明显大于初始继代(1990、1994继代),表明后续继代的PSⅡ潜在活力和光能转换效率较高.荧光诱导动力学从P相到T相的时间逐渐缩短,振荡衰减逐渐加快,暗示光合作用的光、暗反应在初始继代,特别是1990继代受到严重抑制.珍珠黄杨除1990继代的Pq值大于QNP值外,其他3个继代均是QNP值大于Pq值,并且随着继代扦插的进行,QNP在荧光淬灭中所占的比值越来越大,QNP的变异趋势与其生长适应能力的变化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6.
小叶黄杨是黄杨科常绿灌木或小乔木,枝条柔韧,叶厚有光泽,翠绿可爱,园林中常用作绿篱和大型花坛镶边,或修剪成圆球形点缀山石,也  相似文献   

7.
研究缺铁小麦的叶绿素荧光动力学特征,用于检测小麦的缺铁症,对小麦不同程度的缺铁处理,然后测定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实验结果表明,缺铁小麦的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都明显低于对照;严重缺铁(0%Fe)处理后,小麦的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RC/CSm、Aera/Fv、ETo/ABS、ETo/Tro、Fv/Fo、Fm/Fo都显著下降,而DIo/CSo显著上升。这说明严重缺铁造成小麦单位面积反应中心的数目减少,质体醌库减小,电子传递速率下降,光化学效率降低,而反应中心热耗散比例增加。轻度缺铁(10%Fe)则只有RC/CSm稍有下降,其他参数变化不明显,说明单位面积的反应中心数目对铁元素缺乏最敏感。  相似文献   

8.
越冬期不同产地绿竹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了4个产地绿竹在越冬期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动态变化,分析了不同产地绿竹抵御低温的适应机制。结果表明:绿竹对低温反应敏感,在越冬期内,其叶绿素初始荧光(F0)、非光化学猝灭系数(qN)有所升高,而最大荧光(Fm)、可变荧光(Fv)、PSⅡ最大光能转换效率(Fv/Fm)、PSⅡ潜在活性(Fv/F0)、光化学猝灭系数(qP)、PSⅡ实际光量子效率(ΦPSⅡ)等指标呈现出与月平均气温相一致的动态变化,即先下降后上升。低温胁迫后绿竹叶片通过光合作用调节而形成自我保护机制,随着低温胁迫的增强,PSⅡ潜在活性和原初光能转化效率受到抑制,光合作用能力减弱,温度达到最低时光抑制明显,一旦胁迫缓解,叶片光合能力有所恢复;温州绿竹光能转化效率较高,具有较强抗低温能力,福安、尤溪绿竹居中,漳州绿竹抗寒性最弱。  相似文献   

9.
为了摸清试种油棕在西双版纳的光适应性,采用PEA-2016植物效能仪测定2个品种RY4、RY6的叶绿素荧光日变化。结果表明,品种RY6的F0、Fm、Fv随着光强的增强平稳升高,下午16时达最高值;品种RY4则变化不规律,F0、Fm、Fv在10时、14时发生降低的现象,16时达最高值;16时后,2个品种的F0、Fm、Fv同时下降。品种RY4和RY6的Fv/F0、Fv/Fm在中午12时前基本无差异,下午14时,RY4品种出现光抑制,Fv/F0、Fv/Fm急剧降低,RY6品种则平稳升高,下午16时都达一天中最高值,之后同时下降。  相似文献   

10.
阐述了扬州市江都区古寺长生庵内小叶黄杨、桂花2株根系重叠古树的状况及立地条件,并介绍了其移植技术,包括移植前准备工作、移植穴开挖及处理、起挖与运输、定植、养护管理等内容,以期为园林工作者开展大树移植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缺硫胁迫对水稻叶绿素荧光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水培的方法,对缺硫水稻叶片的光合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缺硫情况下,水稻叶片的光合色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n)、初始荧光(Fo)、光化学效率(Fv/Fm)、有效光化学效率(F′v/F′m)、实际光化学效率ФPSⅡ和电子传递速率(ETR)显著下降,非光化学能量耗散(NPQ)增加,缺硫水稻的光合能力降低。PSⅡ反应中心破坏或可逆性失活没有造成水稻叶绿素PSⅡ活性降低,而非光化学能量耗散增加造成了缺硫水稻Fo下降,这很可能是水稻植株适应缺硫逆境的一种机制。  相似文献   

12.
北京地区大叶黄杨越冬进程中光系统Ⅱ的行为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PAM2100调制式叶绿素荧光仪与氧电极技术,监测常绿阔叶植物大叶黄杨在北京地区越冬进程中光系统Ⅱ(PSⅡ)行为特征的转变。结果表明:随着越冬进程的推进,光合放氧速率和PSⅡ光化学效率相继降低,阳生叶降低的幅度均比阴生叶大。深冬,阳生叶的荧光诱导曲线的动力学变化完全消失,而阴生叶能保持一定的荧光动力学变化。同时,植物采取多种防御措施相互配合,保护PSⅡ反应中心:首先,初始荧光(Fo)与最大PSⅡ光化学效率(FV/Fm)同步降低,表明植物通过减小捕光天线系统的方式减少过多光能对PSⅡ反应中心的激发压;其次,光化学猝灭(qP)始终较高,表明PSⅡ通过保持较高的开放程度,减少激发能在PSⅡ供体侧的积累;最后,非线性电子传递与天线系统之外的热耗散是大叶黄杨越冬进程重要的光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13.
盐胁迫对杨树和紫丁香叶片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NaCl不同浓度胁迫处理对杨树和紫丁香叶片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方法】采用0(对照),200,400,600,800mmol/L NaCl溶液处理杨树和紫丁香叶片,研究两者在盐胁迫条件下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结果】随着NaCl处理浓度的增大,杨树和紫丁香叶片的PSⅡ最大光能转化效率(Fv/Fm)、PSⅡ有效光化学量子效率(Fv′/Fm′)、非循环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PSⅡ实际光能转化效率(ΦPSⅡ)以及光化学猝灭系数(qp)均呈下降趋势。比较而言,杨树Fv/Fm下降并不显著,且在非胁迫环境或较低盐胁迫条件下,杨树叶片的Fv′/Fm′、ETR、ΦPSⅡ以及qp值高于紫丁香叶片,而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值低于紫丁香叶片。【结论】在非胁迫环境或较低盐胁迫条件下,杨树叶片光合作用的光化学性能优于紫丁香叶片。  相似文献   

14.
以杂柑类品种‘天草’为试验材料,研究大田栽培下及不同体积盆栽限根条件下柑橘的光合特性和叶绿素荧光特性。结果表明,在不同光强下大盆栽培柑橘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及蒸腾速率(Tr)与大田栽培相比均无显著差异;而小盆栽培显著降低了柑橘植株的Pn,Gs及Tr,但Ci无明显变化。大盆栽培会引起植株对高浓度CO2的利用能力降低,但小盆栽培植株对不同浓度CO2的利用能力都显著低于大田栽培。从叶绿素荧光参数来看,大盆栽培除了导致天线色素转换效率(Fv'/Fm')下降以外,对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PSⅡ的实际光量子产量(ΦPSⅡ)、PSⅡ的电子传递速率(ETR)、光化学猝灭系数(qP)及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均无显著影响;而小盆栽培导致Fv'/Fm',ΦPSⅡ,ETR显著下降,NPQ显著上升。能量分配分析的结果与光合和叶绿素荧光参数变化相一致。  相似文献   

15.
干旱与高盐对梭梭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更好地了解梭梭适应极端复杂沙漠生境的生理生态适应机制,在对梭梭幼苗离体脱水胁迫下叶绿素荧光特性研究基础上,应用IMAGING-PAM调制荧光成像系统对梭梭幼苗在模拟干旱、高盐以及与强光并存环境下的叶绿素荧光参数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干旱和NaCl胁迫对Fv/Fm和qP值没有明显影响;qN值在干旱10 d时无明显变化,而胁迫25 d时则略低于对照水平;但各浓度NaCl胁迫下qN值均明显低于对照水平;从光响应曲线变化来看,干旱和NaCl胁迫下qP值随着光强的增加均表现为降低趋势,但NaCl与高光并存发生时对qP值影响更大;然而,对qN值的影响则截然相反,干旱与高光并存发生时qN值降低,而NaCl与高光并存发生诱导了qN值增加,这与单一NaCl胁迫的影响恰好相反。表明梭梭在极端复杂的沙漠生境中可能具有多种过剩光能耗散机制,保护光合机构免受破坏,使PSⅡ保持较高的电子传递活性,从而维持较高的光合能力。   相似文献   

16.
水分胁迫对不同甘蔗品种叶绿素a荧光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利用 OS5- FL调制式叶绿素荧光分析仪研究水分胁迫对不同甘蔗品种叶片叶绿素 a荧光动力学的影响 .结果表明 :水分胁迫下蔗叶可变荧光产量 (Fv值 )下降 ,T1/ 2 减少 ,蔗叶光系统 (PS )原初光能转换效率(Fv/ Fm)和 PS 潜在活性 (Fv/ Fo)降低 ;蔗叶可变荧光衰减能力 (Δ Fv)下降 ,光合作用潜在活力降低 ,影响光合电子传递和 CO2 同化的正常进行 ,表现为可变荧光淬灭速率 (Δ Fv/ Fo)减慢 ,荧光下降比值 (Δ Fv/ Ft值 )变小 ,光合量子产额 (Yield)减少 .同时还讨论了水分胁迫对蔗叶光合作用影响的机制  相似文献   

17.
光周期对促成栽培芍药生长开花和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探讨光周期对促成栽培芍药生长开花和光合机制的影响,给予冬季促成栽培芍药大富贵(DFG)和桃花飞雪(THFX)14 h/d和18 h/d光周期处理,以自然光周期9 h/d为对照(CK)。结果表明:与CK相比,14 h/d光周期对芍药2个品种的生长、叶绿素积累和开花均有利,并促进PSⅡ最大量子效率(Fv/Fm)上升和增强PSⅡ向下游供应电子的能力,使PSⅡ-PSⅠ-碳同化快速达到动态平衡;与CK相比,18 h/d光周期不利于芍药DFG茎伸长,并对其开花有显著抑制作用;18 h/d光周期处理,芍药2个品种电子传递链均在PSⅠ处受阻,同时PSⅠ-碳同化间电子传递平衡被打破;芍药不同品种光合电子传递对光周期响应有差异,DFG整体电子传递活性比THFX高,在14 h/d光周期下,PSⅡ-PSⅠ-碳同化动态变化可更快达到新的动态平衡并保持稳定,对光周期的适应性也比THFX强,这与其生长开花情况表现一致。   相似文献   

18.
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用作采后切花菊衰老指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测定了采后切花菊(Chrysanthemum mori folium L.)衰老过程中叶片叶绿素含量、叶绿素荧光参数和花朵乙烯释放量的变化.结果显示,不同叶位叶片的衰老进程存在差异,叶片叶绿素含量的下降与荧光参数Fv/Fm、ΦPSⅡ、Fv'/Fm'和qP的变化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叶片的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ΦPSⅡ和qP的显著下降先于或同步于叶绿素含量的下降,也早于花朵的乙烯跃变,Fv/Fm的下降迟于叶绿素的降解.认为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ΦPSⅡ和qP可用作切花菊采后衰老的准确、快速和无损伤预测探针.  相似文献   

19.
三白草科2种植物光合作用和叶绿素荧光特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药用植物三白草(Saururus chinensis)和鱼腥草(Houttuynia cordata)为材料,测定了光响应、CO2响应、光合作用日变化、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等指标,以期对这两种药用植物的人工培育提供一些光合生境方面的理论指导。结果表明,三白草和鱼腥草的光补偿点(LCP)分别为2.93和1.63 μmol·m-2·s-1,均为喜阴植物,三白草的LCP和饱和点(LSP)高于鱼腥草,CO2补偿点(CCP)和饱和点(CSP)低于鱼腥草。光合作用日变化结果显示,2种植物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E)和气孔导度(Gs)变化都呈双峰型,均具有“午休”现象。三白草的叶绿素含量高于鱼腥草,其叶绿素荧光参数在高光强下显著高于鱼腥草。显然,三白草较鱼腥草的光适应性强、光合效率高、受光抑制的影响较小。因此,在栽培过程中,对生境的选取方面应使鱼腥草的遮荫强度稍高于三白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