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潜叶叶蜂的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杨潜叶叶蜂在山东迅速蔓延危害。笔者1988—1989 年,对其生物学特性及防治进行了研究。提出该虫在惠民一年发生1代,4月上旬幼虫潜入叶内危害。用40%氧化乐果乳油2000倍、50%久效磷乳油3000倍喷雾防治卵及一龄幼虫,死亡率分别为98.1%和97.8%;用氧化乐果原液树干涂环,卵孵化率为15%,幼虫死亡率为99.2%。  相似文献   

2.
刺角天牛国内分布广泛,是园林老龄树木的重要钻蛀性害虫。此虫在济南地区85%为二年1代,15%为三年1代。成虫出孔前一年羽化,并滞留在树干内越冬,翌年5月中旬至6月中旬,温度26℃时为出孔盛期。幼虫昼夜兼食,对材质的破坏为光肩星天牛的5.58倍,此虫的发生及危害程度主要受树体内可溶性糖含量及C/N值和C/T值的制约。防治该虫首先要及时清除虫源木;其次用硫酰氟气体围干熏杀,或磷化铝毒片,磷化锌毒签堵孔熏杀;人工捕捉成虫及5%百树菊脂可溶剂200倍液喷树干药杀初孵幼虫,效果都好。  相似文献   

3.
通过田间试验发现,在白肾灰夜蛾幼虫期,使用苯氧威3000倍液和百虫杀800倍液进行防治,防治效果可达80%和79%。  相似文献   

4.
杨干透翅蛾为山东分布新记录,在国内系首次发现危害国槐,为其寄主新记录。本文介绍了该虫的生物学、发生与环境条件及防治方法。在幼虫孵化期和初春幼虫活动时,用50%久效磷乳油7倍液、40%氧化乐果乳油5倍液,在树干胸高处刮皮涂环,效果达96.2%,40%氧化乐果10倍液针注虫孔,效果达99.1%。用活雌成虫诱杀雄成虫,效果亦佳。  相似文献   

5.
青杨楔天牛防治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文对不同杨树品种间的抗性、不同林分的被害情况以及青杨楔天牛Saperda populnea的防治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杨树品种间的被害率存在明显差异,小黑杨、银中杨和小叶杨被害率较低,在青杨楔天牛幼虫期采用40%氧化乐果乳油、36%虫杀星乳油涂干或36%虫杀星点涂虫瘿,其校正死亡率分别为77.15%,47.32%和87.53%。利用吡虫啉、乙酰甲胺磷原粉和大力士10倍液涂抹2 a生杨树主干,其幼虫死亡率分别为84.59%,78.52%和77.82%。  相似文献   

6.
用绿色威雷杀虫剂防治落叶松毛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刚  贺崇新等 《林业研究》2002,13(2):162-163
绿色威雷是一种触破式微胶囊杀虫剂。于2001年4月在讷河市保安林场对该杀虫剂防治落叶松毛虫(Dendrolimus superans T.)进行了药效试验。在越冬幼虫上树之前,分别用150,250,350,和450倍药液喷洒落叶松树干,喷洒长度(高度)为1.0, 2.5, 5.5 m。防治结果表明,喷洒150,250,350倍药液取得较为理想的防治效果(幼虫死亡率达97%),450倍液的防治效果为70%幼虫死亡率。绿色威雷杀虫剂可以用作春季防治落叶松毛虫越冬幼虫的一种有效的杀虫剂。推荐使用350倍液和1m的喷洒长度。表1参5。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对桐柏山区板栗蛀果害虫板栗象鼻虫和桃蛀螟两种害虫进行生活习性观察及防治试验。板栗象鼻虫和桃蛀螟近年来在桐柏山区已成为板栗果实主要害虫,两种害虫在桐柏山区分别为2年1代和每年3~4代,均以幼虫越冬,每年在7~9月间危害。幼虫期用56%磷化铝片剂、98%溴甲烷对板栗果实薰蒸48 h,死亡率为90%~100%。成虫期板栗象鼻虫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 500~2 000倍液、桃蛀螟卵期用20%啶虫脒可湿性粉剂2 500~3 000倍液,喷洒树冠、树干,蛀果率减退95%。  相似文献   

8.
进行白蜡外齿茎蜂Stenocephus fraxini成虫和幼虫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在成虫羽化高峰期喷药防治成虫,2.5%高效氯氟氰菊酯2500倍液,1.8%阿维菌素1500倍液,3%噻虫啉1500倍液速效性好。在幼虫孵化初期灌根防治幼虫,25%噻虫嗪1000倍液和20%呋虫胺2000倍液防效最好;打孔注药防治幼虫,5%和10%吡虫啉原液、5%啶虫脒原液防效最好;毒死蜱不适宜于打孔注药使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描述了黄杨绢野螟的形态,研究了该虫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提出该虫在临沂地区一年发生3代,以1~2龄幼虫在寄主梢部吐丝缀嫩叶结茧越冬。用敌百虫1000倍液、甲基1605或氧化乐果2500倍液防治幼虫死亡率为95%以上。  相似文献   

10.
桃红颈天牛Aromia bungii Faldermann是蔷薇科果树和园林树木的主要蛀干害虫,近些年在河北省的桃园和樱桃园暴发成灾。为有效控制桃红颈天牛危害,比较4种供试药剂在不同稀释倍数下对桃红颈天牛初孵幼虫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施药24 h后,4种药剂在不同稀释倍数下均对桃红颈天牛初孵幼虫有一定的防治效果;随着稀释倍数增加,4种药剂对桃红颈天牛初孵幼虫的致死率逐渐降低;4种药剂在最低稀释倍数下,只有25%杀虫双水剂(AS)200倍液的校正死亡率与12%噻虫·高氯氟悬浮剂(SC) 300倍液加96%聚硅氧烷类化合物60倍液的具有显著差异(P<0.05),其余各药剂间的校正死亡率差异不显著(P>0.05)。考虑防治成本等因素,建议在每年8月下旬至10月中旬,采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WP) 250倍液或25%杀虫双AS 200倍液常规树干喷雾防治,桃红颈天牛初孵幼虫在施药24 h后的校正死亡率可以达到70%左右。  相似文献   

11.
镇安县板栗园栗毒蛾防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栗毒蛾在镇安县1年发生1代,发生较为普遍,平均有虫株率75.8%,每株虫数41.9头,可造成严重危害。防治试验研究表明,冬季刮除卵块,灭卵率为92%,基本上能控制虫害大发生;5月中旬至6月上旬,用40%氧化乐果乳油40倍液涂环防治,杀虫效果为87.48%;在幼虫1~3龄时,喷洒青虫菌0.1亿孢子/ml和杀螟杆菌1亿孢子/ml菌液,杀虫效果分别为87.5%和83.3%,杀虫效果明显;5月上旬卵孵化时喷洒50%敌敌畏乳油1 000倍液、2.5%溴氰菊酯乳油2 000倍液、25%灭幼脲3号悬浮剂500倍液,防治效果分别为92.86%、95.2%、92.18%,均在92%以上;本试验不同防治方法均可起到有效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2.
为探索沿海防护林树种木麻黄主要食叶害虫木麻黄毒蛾的无公害防治方法,2015年在福建省东山岛分别选用1%苦参碱可溶性液剂、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1.2%烟碱·苦参碱乳油和1.8%阿维菌素乳油等4种高效、低毒的药剂进行林间喷雾防治木毒蛾2~3龄幼虫的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浓度下,4种药剂防治效果表现为:1.8%阿维菌素乳油1%苦参碱可溶性液剂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1.2%烟碱·苦参碱乳油;施药后3 d左右为木毒蛾幼虫的死亡高峰期;药剂浓度越高,对木毒蛾幼虫的致死中时间越短,幼虫死亡率也越高;1.8%阿维菌素乳油1 000倍液防治2~3龄木毒蛾幼虫效果最好,在7 d内对木毒蛾幼虫的校正死亡率达95.92%。  相似文献   

13.
应用不同浓度1.2%苦参碱·烟碱乳油喷雾防治黄栌胫跳甲Ophridaxanthospilota幼虫,结果表明:1.2%苦参碱·烟碱乳油500,1000倍液喷药2 d后幼虫校正死亡率均为100%;1500倍液的防治效果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喷药后8 d幼虫校正死亡率最高,达到87.4%;2000倍液对黄栌胫跳甲1~2龄幼虫的校正死亡率在喷药后6 d达到最高,只有10.9%;生产上宜采用1500倍液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14.
用贝尔-206直升机和车载式喷雾机分别对一代美国白蛾1~3龄幼虫和4~5龄幼虫喷施1%的苦参碱500倍、1000倍、1500倍、2000倍液。试验表明对1~3龄美国白蛾喷施1%的苦参碱1000~1500倍液防治死亡率均达到95%以上,4~5龄美国白蛾喷施1%的苦参碱500倍液防治效果可以达到85%以上,用1000~1500倍1%苦参碱液防治4~5龄美国白蛾防治效果低于80%。用1%苦参碱防治美国白蛾,防治效果随虫龄和药液稀释倍数的增大而降低。  相似文献   

15.
桦三节叶蜂Arge pullata Zadd.是红桦Betula utilis var sininsis的主要害虫,暴发时可将桦树叶片全部吃光。该虫在祁连山东端一年发生1代,以预蛹在寄主树干皮内茧中越冬。越冬预蛹在翌年5月下旬开始化蛹,6月上旬羽化,中下旬为盛期。用敌玛烟剂、20%速灭杀丁2000倍液、40%氧化乐果1800倍液、90%敌百虫1000倍液防治1龄幼虫,效果均在90%以上。  相似文献   

16.
李泽相 《云南林业》2002,23(4):18-18
夏季是树木生长的旺季,然而,以树木为食的各种害虫、病原物等也活动频繁起来,使树木遭受不同程度的危害,为减轻病虫对树木的危害,现介绍以下防治方法:桃小食心虫7月下旬,向树冠喷洒50%的螟松乳油1 000倍液或2.5%的溴氰菊酯乳油2 000~2 500倍液杀灭初孵幼虫。落叶松鞘蛾在6月下旬,当成虫羽化率为40%~70%时,使用2次五氯酚钠烟剂杀灭成虫;或于7月份,用灭幼脲Ⅲ号100倍液喷杀虫卵。松毛虫分别用25%的乌拉硫磷、乐果、锌硫磷,兑成2 500~3 000倍液,在7月份对6龄幼虫喷洒防治。榆蓝叶甲在7月上旬,将群集于树干上的化蛹幼虫集中烧…  相似文献   

17.
通过6种药剂的室内外药效试验,结果表明(1)40%的乙酰甲胺磷乳油、30%久效磷乳油1 000倍液用于日本鞘瘿蚊卵孵化盛末期常量喷雾,防治区当年新梢虫害指数减退率都在83%以上,对照区则上升了14.5%.(2)树干注药更适合于高价值林分及虫源地的防治;7月份幼虫危害盛期用30%久效磷乳油插管注药效果最佳,用药量为1.2ml/cm胸径,防治后,虫瘿内幼虫校正死亡率在90%以上,比对照提高了82.3%,树干注药不影响木材的材质.(3)3%米乐尔颗粒剂和3%呋喃丹颗粒剂用于根区施药也具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为明确不同杀虫剂对榕透翅毒蛾不同龄期的敏感度,研究采用胃毒法测定了8种杀虫剂稀释500倍、1 000倍和1 500倍3种浓度分别对榕透翅毒蛾初孵幼虫和3龄幼虫的毒杀活性。结果表明:8种杀虫剂均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其中5%阿维菌素、12%甲维·虫螨腈、15%甲维·茚虫威对榕透翅毒蛾初孵幼虫防治效果较好,3种浓度在24 h后校正死亡率均达100%;15%甲维·茚虫威、12%甲维·虫螨腈和4.5%高效氯氰菊酯的500倍和1 000倍浓度对榕透翅毒蛾3龄幼虫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在24 h后校正死亡率均达100%;3龄幼虫较初孵幼虫而言,耐药性更强,同一药剂同一浓度处理下3龄幼虫的校正死亡率更低或达到100%校正死亡率时间更长。因此,可选用5%阿维菌素、12%甲维·虫螨腈、15%甲维·茚虫威和4.5%高效氯氰菊酯作为当前防治榕透翅毒蛾的主要防治药剂。  相似文献   

19.
青虫菌(Bacillus thuringiensjssrp)是一种微生物杀虫剂。于1985年对松毛虫越冬代、第一代和第二代,1987~1988年对第一、二代马尾松毛虫幼虫进行青虫菌6号的防治试验。结果表明:1.在防治区内第6天虫口死亡率高于对照区,以300倍液效果最好。林间经三年试验以300倍液,每亩用量25毫升,校正减退率为64~73%。2.防治效果不受温度影响。3.防治成本较低。4.青虫菌6号对天敌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0.
虫线清乳油防治桉树枝瘿姬小蜂试验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用16%虫线清乳油2 g/L液和1 g/L液分别喷杀桉树苗上的枝瘿姬小蜂,20 d后桉树枝瘿姬小蜂的幼虫死亡率分别为40.8%和33.0%,成虫校正死亡率分别为97.2%和88.7%。对枝条和叶片上虫瘿内的幼虫死亡率检查结果表明,叶片上幼虫死亡率略高于枝条上幼虫死亡率,但两者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