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 毫秒
1.
甘肃省通过自然保护区建设,生物多样性得到稳定和恢复,人与自然、环境资源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趋于良性和协调,自然保护对象得到拯救和恢复,生态环境逐步改善。但是由于甘肃自然环境条件十分严酷,生态系统非常脆弱,须采取相应的措施解决当前保护区生态安全存在的问题,改善重建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2.
该文从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业的必要性及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业的特点出发,阐述了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业五个利益关系主体的作用及其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而对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业的管理提出几项建议。  相似文献   

3.
在经济迅猛发展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的同时,资源与生态环境容量已不足以支撑现在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长久持续下去,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科学发展要解决的的根本问题。建设生态文明,无疑是解决这一矛盾的治本之举,林业无可争辩的站在了解决这一突出矛盾的最前沿,而自然保护区正是国家为了保护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维护生态安全,促进生态文明,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和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
通过阐述广西林业自然保护区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剖析广西林业自然保护区建设中资金投入、基础设施、社区矛盾等急需解决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加强林业自然保护区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6.
自然保护区是“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体或者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1982年,经省人民政府批准,绥宁县设立了黄桑省级自然保护区,2005年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8年,黄桑自然保护区管理处正式挂牌成立。近年来,管理处紧紧围绕该县提出的“发展绿色经济,  相似文献   

7.
8.
随着我国经济和交通建设的快速发展,涉及自然保护区的公路建设与日俱增.文章分析了公路建设对自然保护区的影响,以及相应的生态补偿措施,协调之间的矛盾,将公路建设对自然保护区的环境影响降至最低.  相似文献   

9.
根据太白山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的基本特征,在对本保护区进行生态环境调查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历史现状分析法和综合指标评分法对其生态系统本身质量进行了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太白山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质量很好,应列入国家A级优先生态保护区域,加以特别保护。在此基础上,根据生态系统面临的威胁,提出了保护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0.
历山自然保护区普通刺猬生态研究樊龙锁,王兰(历山自然保护区)(山西省生物研究所)普通刺猬(Erinaceuseuropaeus)是山西省人民政府于1991年宣布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之一,俗名刺猬。为了科学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这一野生动物资源,我们于199...  相似文献   

11.
三明格氏栲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三明格氏栲自然保护区植被类型多样性、森林土壤类型多样性、植物区系多样性、土壤微生物区系多样性进行调查,并提出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2.
于曙明 《贵州林业科技》2007,35(2):23-25,33
旅游开发是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然而,一些保护区在旅游开发过程中,由于缺乏生态思想和景观保护意识,造成了景观资源的退化和对保护对象的破坏。在自然保护区旅游开发与管理中,导入景观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对自然保护区旅游开发进行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并加强景观生态管理,能够促进自然保护区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和达到自然保护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是新时期国家做出的战略性安排,在自然资源部的安排部署下,在全国启动了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审批和实施管理工作,要求对既有生态保护红线进行科学评估调整,纳入国土空间规划统一严格管理,同时,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工作也正在有序推进.文章对3项工作要求进行解读,阐释三者间的承接关系,并详...  相似文献   

14.
为缩小区域发展差异,加快盆周山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未来五年四川省将陆续在盆周山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实施一批重大建设项目与资源开发项目。由于这一区域是四川乃至全国生态环境脆弱区,项目建设所引发的各类生态风险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本文从重大项目的自然地理区位视角入手,分析加强项目生态风险管理的重大意义与项目实施可能面临的三大风险与四大成因,提出加强项目生态风险预控管理的五大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黑龙江省天然红松林大型真菌的生态分布与资源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毕湘虹  魏霞  邓勋 《林业科技》2006,31(5):26-30
采用标准地调查和路线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黑龙江省小兴安岭和张广才岭主要天然红松林进行了较全面调查,采集鉴定大型真菌211种,分属于9目、31科、90属,其中食用菌67种、药用菌47种、毒菌21种、菌根菌49种及木腐菌71种。它们在红松阔叶混交林、红松云冷杉针叶混交林各林型下的分布有一定的规律性,其种群组成和分布的多度与林木的组成、土壤和地形条件(如海拔高度、坡向和坡度)等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6.
利用自然保护区管理基础定量评价模型对贵州省自然保护区建设及管理进行评价与分析,指出了涉及管理基础建设各方面存在的现状特征与问题,并讨论了评价模型的不足。结果表明,(1)贵州省自然保护区管理基础指数(NRI)得分为56.087,处于中等偏下水平,与发达省份差距明显;(2)贵州低级别自然保护区(地市级与县级)NRI平均得分仅41.7和27.1,与高级别保护区(省级与国家级)管理基础水平相差极大,占全省保护区总数76.7%的低级别保护区给贵州自然保护区管理基础水平的提升带来巨大压力。分析结果有助于贵州自然保护区事业建设管理的科学决策,并为西部其他省份或区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自然保护地生态环境监管研究热点及发展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国家公园体制改革背景下,自然保护地生态环境监管进入体系建设的实操阶段。为了加强自然保护地生态环境监管建设,基于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以中文文献1 485 篇为样本,运用CiteSpace软件进行文献可视化分析,梳理了文献的研究脉络和发展趋势。结果表明,我国自然保护地生态环境监管研究现状呈现出政策导向、领域拓宽、信息化监管的特点,同时监管体制、内容、指标、方法不断创新升级。建议重视趋势导向,构建重点区域监管网络;完善监管体系,明确监管内容;加强技术引进,推动监管方式创新。  相似文献   

18.
我国自然保护区建设中的和谐社会理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自然保护区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有效措施,从其特点及结构上符合社会学中狭义社会的标准,其和谐与否决定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的最终实现。明确和谐自然保护区的涵义,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审视自然保护区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于指导其建设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自然保护区有效管理评价体系设计与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自然保护区的面积覆盖率已经超过了世界平均水平,但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压力越来越大,其中主要原因之一是保护管理的有效性低。自然保护区管理对象异于其他地区,是以自然生态系统/野生动植物种群为主要保护对象,管理有效性评价应从种群安全、自然保育、社区和谐3个目标层次的实现程度进行考量,评价体系设计重点应把握管理基础、机制、决策、实施、监督5个管理的关键环节,并提出了包括16个评估因素44个评估指标的设计方案。评价方案选择1 394个国家级和地方自然保护区进行应用,取得了初步成果。  相似文献   

20.
2014年,原国家林业局开展国家生态公园(试点)审批工作,但是目前公园建设的面积、导向等问题尚不明确。通过电话采访和邮件发送问卷的方式,调研组进行了初步讨论。结果表明:从建设单位角度来看,国家生态公园建设十分必要,其建设面积不宜超过500hm^2,从而保持公园建设的灵活性。公园建设需国家和地方政府重点解决公园建设资金和政策扶持等问题,并且应当规范公园建设的管理、审批和建设导向,从而便于公园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