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伊拉克A油田中白垩统储油层主要为Mishrif组、Rumaila组和Mauddud组滩相沉积的生屑灰岩和绿藻灰岩。对油浸灰岩抽提物中的饱和烃化合物进行GC(气相色谱)和GC-MS(气相色谱质谱)分析,研究原油饱和烃色谱和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分析了原油成因,并进行了油源分析。结果表明:区内抽提物中Pr/nC17和Ph/nC18均较低,Pr/Ph均值为0.45,伽马蜡烷/C30藿烷分布范围为0.10~0.23,反映了母源有机质主要为藻类,沉积环境为一定盐度的海相强还原环境;萜烷和甾烷等生物标志化合物说明母源岩性为碳酸盐岩,原油主要处于低成熟阶段。油源对比表明:伊拉克A油田中白垩统原油主要来自上侏罗统下白垩统Sulaiy组和下白垩统Yamama组烃源岩。  相似文献   

2.
近些年关于南羌塘盆地侏罗系砂糖状白云岩古油藏的油源问题一直存在着较大的争议,主要原因是降解作用对常规的饱和烃化合物以及参数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芳烃和正构烷烃单体碳同位素抗生物降解能力强,且蕴藏反映油藏的成烃母质来源、成烃环境以及热成熟度等多方面地质地球化学信息。对砂糖状白云岩古油藏以及油源可能性较高的上三叠统与中下侏罗统烃源岩样品抽提物中的芳烃馏分进行了GC-MS分析,并且采用GC-IRMS仪器对其中的正构烷烃单体碳、氢同位素进行测定,旨在揭示古油藏以及相关烃源岩芳烃化合物和单体碳同位素的组成与分布特征。研究表明,南羌塘盆地古油藏可分为2类:Ⅰ类古油藏,甲基菲指数相对较高、高硫芴低氧芴以及单体碳同位素相对较重,表征以高等植物碎屑贡献为主,且形成于还原沉积环境下的成熟有机质,为上三叠统扎那组烃源岩;Ⅱ类古油藏,甲基菲指数相对较小,三芴系列具有高氧芴低硫芴的分布特征和相对较轻的单体烃碳同位素特征,表明其来源于有机质以低等水生藻类和细菌为主,并沉积于弱还原条件下的低熟成熟下侏罗统曲色组的烃源岩。上述研究进一步证实了南羌塘盆地上三叠统扎那组和下侏罗统曲色组具备良好的油气资源前景。  相似文献   

3.
4.
2007年1月7日庆铁老线实现了庆俄原油(大庆原油与俄罗斯原油)等温顺序输送工艺。大庆原油属石蜡基高凝、高粘原油,通常采用加热输送工艺。俄罗斯原油属中间基含硫低凝、低粘原油,通常采用常温输送。在理论与实践上进行了庆俄原油混油量计算与监测、混油浓度及流变性的变化规律、混油对差温顺序输送庆俄原油的影响等问题的研究,得到了俄油混兑比例与混兑温度、站间混油长度、混油中俄油的浓度、夏季的输油温差等重要结果。  相似文献   

5.
为实现病死畜禽多目标产物高值转化,研究了微波-常规两步水热法处理不同模式病死猪模型化合物制备生物油及其相关特性。结果显示:蛋白质(P)、脂质(L)和碳水化合物(C)比例为5∶20∶1以及20∶5∶1时模型化合物试验组的生物油产率随着终端常规水热温度的升高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P∶L∶C为12∶12∶1时模型化合物试验组的生物油产率随着常规水热温度的升高而持续地升高。在相同反应条件下脂质含量较高的模式病死猪模型化合物制备的生物油热值相对较高,三组分对生物油热值的交互作用不仅与组分比例有关也与反应温度有关。3种模式病死猪模型化合物制备的生物油总氮转化率均在260 ℃时达到最大值,水相产物总氮转化率均在280 ℃时达到最大值,调控N元素的迁移提高生物油的品质具有可行性。P∶L∶C为5∶20∶1的模型化合物试验组仅经微波水热处理制备的生物油有最佳的综合燃烧性能,其最大的综合燃烧特性指数为8.22×10-7 K-3/min,脂质含量的增加可以提高病死猪水热生物油的综合燃烧性能。  相似文献   

6.
以猪排泄物构建的污染水体为研究对象,通过寄主特异性引物识别水体中猪源拟杆菌16S rRNA基因的特异性基因标记(又称为特异性生物标记),并根据特异性生物标记的定量检测,确定粪便拟杆菌的污染量,以明确水体受猪场废水污染的程度。在比较3种不同DNA提取方法的基础上,选择并改进CTAB法,建立了一种适合提取水样中猪排泄物总DNA的改良CTAB法。3对不同猪源寄主特异性引物的特异性验证结果表明,引物3(Bac32F/Bac108R)的特异性好,检出下限在4.09E+02~1.60E+03拷贝数之间,更适用于水体中猪源拟杆菌属特异性生物标记的检测。不同混合污水中其他寄主来源的拟杆菌对猪源拟杆菌属特异性生物标记无影响,表明该方法可排除其他寄主来源拟杆菌的干扰,具有很好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合成一种新型的氧含量高的麻风树源生物柴油,研究其理化性质及对发动机排放性能的影响。【方法】以精制麻风树油、甲醇和丙二醇乙醚为反应原料,以KOH为催化剂,制备麻风树油丙二醇乙醚酯,并运用红外光谱(FT-IR)和核磁共振波谱(1 H-NMR)分析技术,验证该生物柴油的分子结构。通过L9(34)正交试验,优化该生物柴油制备中酯交换反应的试验条件。用国标方法测定该生物柴油的理化性质(包括溶解性、闭杯闪点、凝点、烟点、运动黏度(40℃))。在发动机转速分别为1 400和2 000r/min条件下,比较该生物柴油与0#柴油、麻风树油甲酯的碳烟排放。【结果】所得麻风树油丙二醇乙醚酯生物柴油的结构式为RCOOCH(CH3)CH2OCH2CH3。当甲醇与麻风树油的物质的量比为10∶1,催化剂KOH用量为原料油质量的1.2%、反应温度70℃、反应时间90min时,麻风树油丙二醇乙醚酯生物柴油的产率高达91.3%。所制备生物柴油的溶解性等各项理化性能良好。在相同载荷条件下,该生物柴油的碳烟排放性能优于0#柴油和麻风树油甲酯。【结论】麻风树油丙二醇乙醚酯较传统生物柴油具有更高的氧含量和较低的碳烟排放,可以作为柴油添加剂,也可以代替柴油单独使用。  相似文献   

8.
生防菌Jdm2与生物源农药混用防治黄瓜根结线虫病的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研究活体生防菌与生物源农药混合使用对根结线虫的防治效果,利用生防菌Jdm2分别与微生物源农药阿维菌素及植物源农药苦参碱、印楝素、藜芦碱混用对黄瓜根结线虫进行防治。单独使用各药剂时,生防菌Jdm2、阿维菌素、苦参碱、印楝素及藜芦碱对黄瓜南方根结线虫的防效分别是36%、42%、48%、48%和30%,分别使黄瓜单果增重15%、14%、18%、25%和10%。当Jdm2分别与阿维菌素、苦参碱、印楝素、藜芦碱减量混用时,防效分别达到50%、56%、54%、44%,对黄瓜单果增重分别达到28%、31%、27%、18%。可见在各自减量的情况下,生防菌与生物源农药混用可对黄瓜根结线虫的防治起到增效作用。黄瓜平均单果重与黄瓜根结线虫防效呈正相关(r=0.92),说明根结线虫病情与黄瓜产量有着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9.
苹果黄蚜(Aphis citricola van der Goot)和金纹细蛾(Lithocolletis ringoniella Matsumura)是危害较严重的两种果树害虫,且化学防治导致"3R"问题日益突出.为探索安全有效的生物源农药绿色防治技术,通过田间调查和防治试验,在陕西省白水县和乾县苹果园进行两种害虫动...  相似文献   

10.
侧柏树皮和根部挥发油化学组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侧柏树皮和根部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侧柏树皮和根部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和比较,分别鉴定出32个和77个化合物,其中侧柏树皮挥发油主要挥发性成分为(-)-4-萜品醇(20.866%)、雪松醇(14.151%)和罗汉柏烯(12.843%);侧柏根部挥发油主要挥发性成分为罗汉柏烯(16.955%)和雪松醇(9.377%)。侧柏树皮与根部挥发油中都含有较多的倍半萜类物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比较不同品种或产地木犀科小叶苦丁茶老叶及芽中挥发油成分的异同。[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分别对不同品种或产地的小叶苦丁茶中的挥发油进行提取,利用气质联用技术分析所提取的挥发油成分。[结果]共鉴定55个化合物,7个不同批次小叶苦丁茶老叶及芽中的成分具有较大的相似性,相对含量最高的均为以芳樟醇(48.34%~79.25%)为主的单萜类成分,其他含量较高的成分有α-松油醇、香叶醇何橙花醇等。[结论]该方法为小叶苦丁茶的质量控制和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工业碱木素热裂解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热重分析法和热解色谱质谱联用技术(Py-GC-MS)对工业碱木素热解行为进行了初步研究,分析了工业碱木素在不同升温速率下的热分解特性。结果表明,工业碱木素的热解过程主要分为4个阶段,在200℃以下的低温区和300~500℃的中温区各有1个强烈失重峰。工业碱木素热裂解产物非常复杂,Py-GC-MS分析表明,在300℃下的热解产物中,以源于工业碱木素的聚糖热解产物为主,含有一定量的低分子木素热解构产物;在450℃下的热解产物中,以木素大分子的热解构产物为主,例如各种酚类化合物、愈创木基丙酮等酮类化合物及源于木素-碳水化合物复合体的阿魏酸等化合物。   相似文献   

13.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技术分析了栽培在重庆的荷兰和海南绿玉树夏季乳汁的碳氢化合物和甾醇的相对含量.结果表明:海南绿玉树乳汁中9~44个碳原子的链烷的总相对含量为8.55%,羊毛甾醇为62.76%,此外,还含有14.32%的酯类和6.07%硫.荷兰绿玉树乳汁中含18~32个碳原子的链烷的总相对含量为2.91%,羊毛甾醇为72.61%,还有11.42%的酯类和6.02%的硫.  相似文献   

14.
对六安地区青菜中常用的有机磷农药的残留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进行快速检测分析。分析时间通过优化色谱条件得到缩短,以选择离子方式(SIM),采用保留时间和特征离子进行定性与定量。结果表明,此方法检出限为0.01—0.06mg/kg,能满足有机磷农药多残留农残分析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QuEChERS方法联合HPLC-MS/MS和GC-MS测定土壤中110种农药残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Qu ECh ERS前处理方法联合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二级质谱(HPLC-MS/MS)和气相色谱串联质谱(GC-MS),建立了测定土壤中110种农药残留的方法。通过调整加入水中的乙酸含量对Qu ECh ERS方法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加入1%的乙酸提高了农药的回收率。基于农药的极性、热稳定性、挥发性等特性差异,分别采用HPLC-MS/MS测定其中的43种农药和GC-MS测定另外的67种农药。采用内标法测定回收率,内标为阿特拉津-d5、磺酰磺隆、1,3-二甲基-2-硝基苯、磷酸三苯酯、苝-d12。在3个添加水平(10、20、50μg·kg~(-1))下,由HPLC-MS/MS测定的43种农药的平均回收率范围为59.1%~129.4%,相对标准偏差(RSD)在0.3%~15%之间;由GC-MS测定的67种农药的平均回收率范围为44.9%~168.1%,RSD在0.5%~20%之间。方法的检出限范围为0.01~5.00μg·kg~(-1)。采用该方法检测某土壤样品,共检出农药68种,其中主要包括烟嘧磺隆、炔苯酰草胺、乙氧氟草醚、灭菌丹、烯酰吗啉、高效氯氟氰菊酯和部分有机磷、有机氯农药等,结果表明该方法简单有效、检测灵敏度高,可用于土壤中农药多残留的检测。  相似文献   

16.
峨眉箬竹竹叶挥发性成分提取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动态顶空套袋采样法和TCT-GC-MS联用技术,对蛾眉箬竹竹叶挥发性成分进行采集、鉴定及分析,共获碍40个色谱峰,鉴定了其中40种成分,其中(z,z)-9,12-十八酸二烯甲酯含量最高、为27.23%;其次为13-二十二烯酸甲酯(13-三嵛烯酸甲酯),含量为18.25%.在40种成分中,有酯类15种、醇类6种、醛类8种、酸类8种、酮类2种、烯类1种,含量分别占挥发性成分总量的84.13%、7.28%、4.65%、3.40%、0.42%和0.12%.  相似文献   

17.
采用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TCT-GC/MS)联用技术,对动态顶空密闭循环吸附捕集云南产紫果西番莲果皮、果肉和籽的挥发物分别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成熟果实挥发物中可检出烷烃、烯烃、酯类及醛、酮类化合物,其中果皮挥发物以烷烃、烯烃为主,酯类化合物种类少、含量低;果肉挥发物以烯烃、酯类为主;籽挥发物中烷烃、烯烃、酯类均可明显检出,但酯类含量最高。果肉挥发物中的丁酸酯和己酸酯可能是西番莲果实的主要特征挥发物类型,相对含量超过5%的酯类化合物有丁酸乙酯(5.52%)、己酸乙酯(8.66%)、丁酸己酯(10.88%)和己酸己酯(6.71%)。紫果西番莲籽挥发物保留了果实中的主要酯类特征香气组分。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测定竹叶中的挥发性成分。[方法]采用顶空-气质联用方法测定竹叶中的挥发性成分,利用NIST谱库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测定,应用相对峰面积法计算化合物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从竹叶中分离得到色谱峰53种,主要以醇类、酮类和醛类化合物为主,且这些化合物中一般舍有不饱和键。[结论]应用顶空-气质联用技术能够比较全面、便捷地确定竹叶中的挥发性成分,可为竹叶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奶牛临床和亚临床酮病的血浆代谢组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基于代谢组学的气相色谱(GC)/质谱(MS)联用技术分析临床酮病、亚临床酮病和健康的奶牛血浆代谢谱,观察奶牛体内代谢产物的变化,寻找内源性代谢分子标记物,用于发现奶牛临床和亚临床酮病的早期诊断及病情进展的特征生物标志物,并阐明该病发病机制。【方法】收集临床酮病奶牛血样24例,亚临床酮病奶牛33例,健康对照组奶牛23例,静脉采集试验奶牛血液,分离血浆,检测其β-羟丁酸、血糖等生化指标。将血浆样品预处理后,运用GC/MS联用技术检测各组奶牛血浆代谢产物,利用质谱数据库对其进行鉴定。采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法(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 PLS-DA)等多元统计方法对临床酮病组、亚临床酮病组和健康对照组奶牛检测数据进行模式识别分析。通过PLS-DA方法建立疾病诊断模型后,筛选潜在的疾病生物标记物。【结果】 以80例奶牛血浆样品为分析对象,研究建立了内源性代谢物谱的GC/MS分析方法,并利用NIST(2008)商业质谱数据库对检测到的代谢物进行快速鉴定,共检测出267个变量。将代谢组数据导入SIMCA-P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和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代谢组数据可将患病组与健康组分别聚类区分,并且寻找到组间种类无差别代谢物为40种。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临床和亚临床酮病的差异代谢物均为32个,临床酮病与亚临床酮病组相比有13个差异代谢物。通过查找KEGG数据库,对代谢物进行分析,这些代谢物主要与氨基酸代谢、脂肪代谢和碳水化合物代谢等能量代谢途径相关。【结论】基于代谢组学的GC/MS技术对酮病奶牛血浆进行检测,并结合多元统计分析,共在临床、亚临床酮病和健康组之间发现40种代谢物(主要为脂肪酸,氨基酸和碳水化合物等物质)。证明奶牛血浆样品的GC/MS代谢谱可以有效地对临床酮病组、亚临床酮病组与健康对照组进行区分。该结果也进一步证明了利用代谢组学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揭示奶牛临床和亚临床酮病的发生和发展变化,而这些对组间分类有贡献的差异代谢物可能是奶牛酮病诊断的潜在代谢标记物和客观指标。通过研究可以发现奶牛临床和亚临床酮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其血浆内的部分代谢物的代谢模式和代谢途径发生了改变。此外,新的潜在的代谢物也为奶牛酮病的诊断和预防提供了一定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