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伟  贾生舜 《现代农业科技》2009,(24):107-107,109
彭阳县杏树资源丰富,但产量水平低,为探讨山杏的高产技术,进行山杏树高接换头技术研究,以鲜食、仁用、加工杏优良品种为材料,选择不同地类低产、劣质、老化山杏树进行嫁接改造,结果表明:采取插皮接方法较好,比劈接成活率提高11.3个百分点,最适宜砧木粗度为1~3cm,生长量大;退耕还林地成活率最高;鲜食杏嫁接成活率明显高于仁用杏。  相似文献   

2.
果园日常管理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隆德县地处宁夏南部山区,六盘山麓以南,海拔高,无霜期短,昼夜温差大,平均积温低于1900℃。阴湿多雨,在众多果树中较适宜栽培的果树不多,如北方最普遍的苹果在我县不太适合生长,经几年来的推广证明,无论多么优良的品种在我县种植,所产果实品质均不佳。但梨和杏不同。如果选用优良品种。栽培管理得当,不但果实品质佳。产量高,而且会取得相当的经济效益。几年间我主要对梨和杏的优良品种换代做了一些嫁接方面的探索工作,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酸梅育苗嫁接都用毛杏、山杏做砧木。据多方观察:杏砧嫁接酸梅,在苗圃中有死苗现象,接芽长到50~60厘米时,植株枯萎,渐渐死亡。初步调查是病害和砧木亲合力导致死苗。另一个现象是:杏砧根系发达,穿透能力强,苗生长量大,出现了傻大个苗,木质不充实,越冬易受冻害。要达到品种优良、苗木优质,用酸梅本砧嫁接优良品种是有效途径。为此做了酸梅育苗三个方面的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4.
山杏多点高接改良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畴  李元 《宁夏农林科技》2006,(5):35-35,89
通过1999-2005年连续6年实施山杏树高接换头技术,以鲜食、仁用、加工杏优良品种为材料,选择不同地类低产、劣质、老化山杏树进行嫁接改造,结果表明:劈接、插皮接方法较好,最适宜的砧木粗度为1~3cm,嫁接成活率高,生长量大,群众容易接受。  相似文献   

5.
龙眼嫁接不亲和现象在龙眼嫁接中时有发生,目前对嫁接不亲和植株的处理方法是挖树补种新苗,这种做法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华南农大园艺系叶自行等对储良龙眼采用环状剥皮促根措施,探讨了其对不亲和植株恢复生长的效果.方法是:对2~3年树龄出现嫁接不亲和的植株,在嫁接口上3cm处进行环状剥皮,剥口距离3~5cm,剥皮后露晒剥口1~2d,在剥口的上方用毛笔涂上促根素(华南农大园艺系配制),涂湿为准.然后在剥口周围堆一个宽80~100 cm、高度超过环剥口10 cm的土墩,土墩上盖草保湿.定期调查剥口的发根及树势恢复生长情况.结果显示,嫁接不亲和植株环剥涂抹促根素后,大约60~70 d能诱发新根,每株长新根8~16条,环剥后90 d新根长度已达到65~96 cm,每条主根分生出2~3条分枝,能发新根的植株达到95.7%~98.3%.环剥促根方法简单,容易操作,花工少,见效快,是目前解决龙眼嫁接不亲和最有效的方法.该方法适宜在2~9月份进行,这个时期雨水多,温度高,环剥后生根快,树势恢复快. (羽摘自<广东农业科学>2000(1)叶自行文)  相似文献   

6.
大棚温室草莓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选用优良品种 选用春香、丰香、全明星、日本1号、荷兰大草莓、美香莎等优良品种. 二、定植 (一)整地与施肥 栽植前20d深翻土地25~30cm,结合耕翻,每667m2施优质畜圈肥5000kg(或鸡粪3000kg加碎草500kg掺匀后腐熟施用)、过磷酸钙100kg、碳酸氢铵50kg、硫酸钾60kg、硼肥2.5~3kg.耙细耙匀,无明暗坷垃,后整成小高畦.畦距80cm、畦高20cm,畦垄顶宽50cm、畦沟宽30cm.  相似文献   

7.
二、嫁接 1.选用什么样的接穗嫁接 嫁接接穗要选择适合本地区气候特点,在辽宁省特别要注意选择抗寒、抗病、高产、叶子质量好的优良品种桑树枝芽作接穗.  相似文献   

8.
特早巨杏是极早熟、大果型杏优良品种,其果实不仅比金太阳杏大2倍,而且早熟3~5天,抗病丰产性强,栽培效益很高.晚香蜜杏是国内罕见的极晚熟、巨果型、浓香型杏优良品种,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
一、嫁接技术 (一)接穗的选择和贮藏在冬剪前,从正常结果的优良品种葡萄园内,剪取无病虫害、生长健壮、芽眼饱满、节间粗度在0.7~1.2cm的一年生成熟枝条做接穗.在低温的果窖内,平铺10~15cm的河沙,把枝条放在沙上,一层湿沙一层葡萄种条,使河沙填入枝条缝隙中,最后再在上端覆盖15cm厚的河沙,以利保湿.  相似文献   

10.
<正> 近几年,石家庄市郊区农业技术人员在高效节能日光温室冬春茬西葫芦生产中,从选用抗病优良品种,实行嫁接,培育壮苗入手,加强一系列管理措施,连续12年获得西葫芦亩产5000公斤,亩创收万元。具体做法: 一、选用抗病良种。选用耐寒、早熟、丰产、抗病的西葫芦良种早青一代。 二、适时播种。西葫芦的主要供应期为深冬及早春,为达到高产、高效,播期应在10月上中旬。 三、实行嫁接,培育壮苗。利用黑籽南瓜做砧  相似文献   

11.
盆栽梅花的嫁接繁殖,常用切接和芽接。砧木用毛桃、山桃或杏。杏树老干皮红,嫁接红梅,花皮颜色谐调。切接多用1~2年生的砧木,于3月底(在冷室)或4月初(在露地)距地面3~5cm处将砧木上部剪去;接穗采一年生健壮枝条,剪成长5~6cm,至少留3个芽,  相似文献   

12.
1 选用壮苗 要选用宝交早生、因都卡、戈雷拉和索非亚等优良品种的生长健壮、须根多的无病幼苗.一般幼苗至少要有4片叶,茎粗1厘米左右.如果从较远的外地购进幼苗,在栽培时应把植株外围的大叶剪掉,只留中间2~3片小叶,这样可减少叶片水分的蒸发,以提高其成活率.  相似文献   

13.
杏树是新疆栽培面积最大的树种之一,适应性强,抗旱耐瘠薄,结果性强且结果年限长.新疆杏品种资源丰富,有鲜食品种、鲜食加工兼用品种、仁用及仁肉品种等,其中优良品种有30多个. 一、新疆杏的特点 1、新疆杏表面油光、个大、整齐、甜仁.内地及国外杏以毛杏、苦仁杏居多.2、新疆杏大多色泽鲜艳,风味浓郁,酸甜适口,营养丰富,以甜仁为主,适合鲜食和杏制品加工两用,且加工不变味.内地杏不能晾晒制干.  相似文献   

14.
秋季气候适宜嫁接,成活率可达90%.嫁接时间9月下旬至10月中旬,以晴天嫁接最好.一般采用腹接法. 1.选择接穗.选用板栗优良品种为母树,取有饱满芽的一年生健壮枝条,剪去叶子,留0.7厘米长的叶柄.不可用手直接扯掉叶子,否则影响成活.顶端未木质化的梢应舍弃不用.每个接穗应有2个芽和节间,长8厘米.  相似文献   

15.
1选择优良品种 选用抗性强、高产、高油品种.如冀花2号、鲁花14等优良良种.在种植时,选用大粒饱满、无病虫害、无损伤的种子种植. 2培养优良地力 春花生地要培养好深、软、肥、松的土壤环境,一是多犁耙精细整地,耙烂耙平;二是增施有机质肥料.在整地时亩施优质土杂肥和圈肥800~1 000公斤、磷肥25~30公斤、氯化钾10公斤,草木灰100~150公斤,全层撒施于土壤中.  相似文献   

16.
选用优质、壮苗建园是优系红富士早期丰产的重要环节。苗木最好不选"三当苗",提倡栽"二年生大苗"。1、优质、壮苗的标准为1)品种纯度达到95%以上。2)苗木高度达到100~120cm嫁接口愈合良好,茎倾斜度小于15℃。3)无病虫害及大的伤口。  相似文献   

17.
苗木生产中常建议以本砧作为砧木,这样嫁接成活率比较高,但很多本砧不易得到,给大规模的苗木生产带来诸多不便.本试验研究桃、杏、李与毛桃之间的嫁接亲和力,为大规模生产桃、杏、李苗木提供科学依据.试验结果表明:以毛桃作为砧木,嫁接桃、杏、李,桃嫁接成活率最高,其次是李,再次是杏,同一树种中不同品种之间的嫁接成活率也有差别.参试品种中只有凯特杏出现接穗生长速度超过砧木,有轻微的小脚树现象.艳红桃的产量最高,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实现杏树当年播种、当年嫁接、当年培育出成品苗的目标.方法 对杏实生苗进行夏季嫁接方法 、时期、嫁接高度及解绑、剪砧的方法 和时间试验.结果 在6月20日左右,离地面20 cm砧段光滑处采用"丁"字形芽接,嫁接后10 d在接口以上1 cm处剪砧,疏除接口以下强壮分枝,嫁接树的萌芽率、优质苗率均达93%以上.结论 杏树当年夏季采用芽接即可培育出成品苗.  相似文献   

19.
赤霉素处理日光温室杏种子对加速育苗进程的效果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日光温室杏果实采收后用赤霉素处理杏种子,较露地栽培杏提早约38天播种育苗。当年播种的赤霉素处理杏种子出苗率达67.9%,其中50%的种苗生长健壮,平均株高52.3cm,最高株高达90cm,第二年春季可采集接穗进行嫁接;第二年生长末期其株高达127~185cm,接近常规沙藏处理翌年播种获得的种苗植株高度;第三年春季开花时有50%的处理植株有花,而常规沙藏处理翌年播种获得的对照植株在第四年才有75%的植株有花。表明用赤霉素处理日光温室杏种子,能提早播种育苗,并在播种当年获得生长健壮、植株高的种苗,这对加快育种进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通过选择不同地类中低产、劣质、老化杏树,以鲜食、仁用两类优质杏品种为材料,进行了高枝嫁接技术试验。结果表明:插皮接较劈接好,最适宜的砧木粗度为1~3cm,嫁接成活率高,生长量大,结果早,丰产性能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