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对城市道路绿化植物种类和植物群落的滞尘能力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并基于研究现状,提出了进一步加强研究的内容:即植物高效持续滞尘机理和规律、植物滞尘能力测定技术和指标标准化、植物饱和滞尘量和抗尘能力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郑州市典理道路绿化带滞尘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道路绿化林带内的植物的滞尘能力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不同植物的滞尘能力不同,其中滞尘能力较强的是迎春、金钟、枇杷和棣棠.较差的是白蜡和栾树。单株植物滞尘量较大的是白蜡、红叶李、垂柳和枇杷,较差的是棣棠和金钟。单株植物滞尘量表现为乔木大于灌木。由于绿化林带植物配置的不同,绿化林带的滞尘总量也有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对道路绿化林带内的植物的滞尘能力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不同植物的滞尘能力不同,其中滞尘能力较强的是迎春、金钟、枇杷和棣棠,较差的是白蜡和栾树。单株植物滞尘量较大的是白蜡、红叶李、垂柳和枇杷,较差的是棣棠和金钟。单株植物滞尘量表现为乔木大于灌木。由于绿化林带植物配置的不同,绿化林带的滞尘总量也有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以潍坊市9种道路绿化树种为研究对象,分析季节、累积时间、道路交通环境对植物叶片滞留颗粒物能力的影响,建立树种综合滞尘效应量化模型,探讨绿化树种的滞尘规律。结果表明:9种道路绿化树种的滞尘能力差异显著,叶片滞尘量随累积时间增加,20 d后增量减慢趋向平缓,拟合了植物叶片单位叶面积滞尘量与累积滞尘时间的二次曲线方程函数;树种滞尘量具有显著的季节效应,变化规律为春季>秋季>夏季,与潍坊市大气颗粒物浓度的季节变化基本一致;树种滞留颗粒物的能力与道路交通环境基本一致,表现为宝通街>潍安路>北海路>樱前街。采用综合指数法分析树种综合滞尘能力,丁香、悬铃木、日本晚樱滞尘能力最强,五角枫滞尘能力最弱,筛选丁香、悬铃木、日本晚樱作为潍坊市道路绿化的骨干树种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该文以石家庄市的道路、公园、学校中的绿化植物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采样调查和实验室分析,对石家庄市主要绿化植物滞尘能力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树种的单位面积滞尘量、单株树木滞尘量都存有较大差异,乔木中,以侧柏、榆树的滞尘能力最强;灌木中,以大叶黄杨的滞尘能力最强;地被植物中白三叶的滞尘能力比早熟禾强。同一树种在不同地点的滞尘能力表现出明显差异,说明绿化树种的滞尘能力不仅与树种自身有关,还与其周围环境质量有关,如公路旁的榆树的滞尘能力比植物园里的同年龄的榆树的滞尘能力要强。同一树种不同径阶树木的滞尘能力也有一定差异。得出结论:不同类型树种的滞尘能力存在较大差异,其大小顺序为:常绿乔木常绿灌木落叶乔木落叶灌木地被植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实地取样测定浙江省余姚市泗门镇的工业区、商业交通区和休闲娱乐区3个功能区9种常见绿化树种叶片的滞尘量、叶片重金属含量和叶面尘重金属含量,了解长江以南地区城镇常用绿化树种滞尘及重金属吸收能力的差异。[方法]采用重量差值法测定叶片滞尘量,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测定叶面尘和叶片重金属含量,用主成分分析法解析叶面尘的重金属来源,分析叶片重金属含量与叶面尘重金属含量的关系。[结果](1)不同绿化树种的滞尘能力差异显著,夹竹桃、海桐和紫薇滞尘能力较强;(2)同一绿化树种在不同功能区的叶片滞尘量和叶片重金属含量存在很大差异,叶片单位面积滞尘量和叶片重金属含量随着环境污染程度的增加而升高;(3)叶面尘重金属在各功能区具有很高的同源性,大气降尘和交通排放是主要贡献因子。[结论]9种常见绿化树种叶片滞尘能力以夹竹桃、海桐和紫薇较强;叶片重金属元素积累能力以紫薇、金边黄杨和红花檵木较强,而夹竹桃、小蜡树和红叶石楠较弱。根据城镇功能区特点,选用滞尘能力和重金属积累能力较强的绿化树种,合理配置乔灌木树种,能够有效改善城镇空气质量。  相似文献   

7.
城市绿化植物滞尘效益及滞尘影响因素研究概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总结城市绿化植物滞尘效益的研究现状,系统阐述不同主体下植物滞尘量的高低以及时空角度下城市绿化植物的滞尘规律.不同植物种在滞尘量方面存在很大差异,从群落角度来看,多层次的植物群落结构能够发挥最大滞尘效益.从时空变化上来看植物的滞尘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动态平衡过程.植物滞尘量的大小主要受到植物叶片特性、树冠枝叶结构密度、叶面倾角以及气象等因素的影响.同时,植物粉尘抗性、地被植物和垂直绿化植物滞尘效益、植物滞尘机理研究以及城市绿地滞尘总量估算可能成为今后研究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屋顶绿化的滞尘效应和不同材质的热辐射效应,试验进行了屋顶滞尘试验研究。滞尘测试结果表明:花园式屋顶绿化滞尘量平均为25.1349g/m2,比简单式屋顶绿化滞尘率高约10个百分点。热辐射对比测定得出:裸露屋顶热像值明显高于绿化屋顶,屋顶绿化是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关键手段。屋顶单一植物绿化,其热像值高于多种植物复层结构群落式绿化;佛甲草等景天属植物的热像值高于草坪地被植物,草坪地被植物的热像值高于乔灌木;植物花体部分的热像值高于叶体部分;枯死植物热像值明显高于活体植物;呼吸蒸腾作用弱的植物热像值高于呼吸蒸腾作用旺盛的植物。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马鞍山城市道路绿化植物的选择、城市道路绿化的布置形式,以及马鞍山市道路绿化主要植物及其规格和特性,并分析了马鞍山市城市道路绿化的优缺点,为以后马鞍山市城市道路绿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城市植物滞尘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粉尘污染已成为影响城市环境的主要问题之一。城市绿化对区域粉尘污染有较好的净化作用,绿化植物更是有粉尘过滤器之称。本文主要从植物滞尘能力、粉尘对植物生理生态影响以及叶面尘研究三个方面,系统阐述了城市植物滞尘研究的现状,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经济林木是园林绿化中不可缺少的树种,它们能有效地调节温湿度、减弱噪音、防风防沙、减轻污染、保持水土,既可观花、观叶、又可观果。本文介绍了适合园林绿化的北方主要经济林树种,包括银杏科、蔷薇科、柿树产、核桃科、鼠李科、石榴科、葡萄科、猕猴桃科等12个科的主要树种的特征、适生条件,并对其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作了评价。  相似文献   

12.
空气花粉污染研究的现状与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花粉污染与花粉症的概念,国内外空气花粉污染的研究现状,花粉污染的特点以及致敏植物的种类,提出了城市绿化中花粉污染的防治措施,并指出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对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公路绿化主要树种滞尘潜力模拟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绿化植物滞尘已成为缓解大气颗粒污染的最有效途径,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常见公路绿化树种,通过对其叶片滞尘潜力的探讨研究,以期筛选出滞尘能力强的植物,为公路交通环境的改善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不同植物的滞尘潜力差异显著,阔叶乔木中二球悬铃木、杨树、国槐叶片的滞尘潜力最大,分别为6.495 9 g/m2,5.736 8 g/m2,4.791 9 g/m2;常绿乔木中,侧柏是较好的滞尘树种,最大滞尘量为7.568 8 g/m2;灌木植物以忍冬叶片的滞尘能力最强,其次为紫丁香及卫矛,最大滞尘量分别为7.084 7 g/m2,6.062 5 g/m2,5.878 9 g/m2.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道路交通对环境的污染,从噪声污染、对大气的污染、对水和土壤的污染等角度谈了道路交通对环境的影响,并提出了道路交通环境保护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绿化植物防治空气颗粒物污染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空气颗粒物污染日益加剧导致空气质量不断恶化, 严重威胁到人类健康和生存环境, 已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为了减轻空气颗粒物污染危害, 利用绿化植物防治空气颗粒物污染作为一种有前景的、安全可靠的绿色治理技术应运而生。立足于国内外在绿化植物防治空气颗粒物污染方面的研究成果, 文中系统总结了绿化植物防治空气颗粒物污染的5个作用途径, 即减尘作用、滞尘作用、吸尘作用、降尘作用和阻尘作用, 并指出利用植物防治空气颗粒物污染存在的问题与研究需求, 建议今后应进一步加强植被防治空气颗粒物污染的形成机制、植物防治技术体系与治理模式等研究。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由于我国大中城市存在林木普遍稀少,楼房与人口日益密集以及工业与交通急剧扩充,而引发了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等一系列的城市生态环境问题;并且不少城市由于周边林草植被也遭破坏,进而导致水土流失、水源枯竭、风沙灾害等恶化的生态环境,影响城市的整体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7.
城市道路绿化建设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道路绿化的主要布置形式及其功能,根据不同的功能要求,提出道路绿化设计应遵循的原则,最后对道路绿化的发展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垂直绿化植物对大气污染的生理响应,以爬山虎和云南黄馨为试材,探讨了南京市大气污染对不同月份爬山虎和云南黄馨叶片中叶绿素与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同一月份两种植物叶绿素含量都是绿化较好的采样点高于交通枢纽区和工业区.两种植物可溶性糖与叶绿素呈相反的变化趋势.叶绿素平均含量为云南黄馨>爬山虎成熟叶>爬山虎嫩叶;可溶性糖平均含量为云南黄馨>爬山虎嫩叶>爬山虎成熟叶,这说明两种植物对大气污染的抗性不同.研究结果可作为垂直绿化植物选择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苏州高速公路绿化滞尘效果初探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以苏州绕城高速公路为研究对象,研究了苏州高速公路空气中TSP的时间及垂直梯度变化规律,实测了苏州高速公路绿化净化粉尘污染的效果,研究了苏州高速公路绿化常用植物的粉尘净化效果,分析不同植物之间的净化吸收差异,结果表明:单位绿化面积滞尘效果乔木中以广玉兰最好,每周为13.7 g.m-2,是效果较差的深山含笑的2.8倍,灌木中以夹竹桃最强,每周达到11 g.m-2,是滞尘效果较差的紫薇的6.1倍;总体滞尘效果乔木>小乔木、灌木>地被。根据TSP的变化规律与苏州高速公路绿化滞尘现状,提出可以显著提高滞尘效果的绿化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20.
庐俊  李离  韩世民 《河南林业科技》2011,31(1):23-26,38
在研究国内外生态城市建设理论基础上,从水资源紧缺、土壤质量差、大气污染、噪声污染、城市绿化等方面综合分析了郑州市的城市生态环境现状,提出了创建生态城市的发展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