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5,(6):159-161
语言顺应论对电影字幕翻译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在字幕翻译中,译者不仅要顺应于译入语的语言结构特征,还要顺应于其文化语境和人物性格等方面。与一般翻译文本不同,字幕翻译具有瞬时性、空间性和无注性等特点,译者应把握好电影作品的语言风格。归根结底,译者要顺应于译入语观众的语言习惯和思维方式,翻译出简洁易懂,通俗流畅的译文,将影片信息最大限度地传达给译入语观众,以便他们能理解和欣赏影片。 相似文献
2.
周书梅 《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30(5):138-140
根据顺应论,语言的使用是一个连续选择语言的过程,同一切语言交际活动一样,翻译活动也是一个不断选择语言、做出顺应的过程。翻译中的顺应是多层次的,多角度的,译者应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灵活动态的顺应,选择恰当的翻译策略,避免翻译腔的出现,减少过载翻译,使译文真正生动全面地表达原文的意义,再现原文的文体和风格以及原作者的真正意图。 相似文献
3.
《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6,(10):164-165
当前商务活动多样化,涉外合同的写作与翻译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尝试以维索尔伦的语用顺应理论为框架,分别从语境、语言结构、动态性和顺应过程的意识程度四个维度分析涉外合同的翻译策略,以期顺应贸易发展的新形势。 相似文献
4.
林继红 《福建农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5):100-105
中国特色词语内涵丰富,翻译时极大地考验着译者的语境认知能力。语用学主要研究语境中的意义,而语境是翻译中理解和表达的基础,因而语用与翻译的联姻可以使翻译研究获得启示与解释力。从这个意义上说,Verschueren的语用顺应论为其翻译活动提供了一个极其有益的视角。 相似文献
5.
王和玉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6,(3):118-121
本文以Verschueren的顺应理论为基础,探讨了商标词的翻译过程中,译者该如何使译文对标识性,对消费者的文化、心理认知,以及目的语的语言系统做出各种顺应。 相似文献
6.
实践中有人尝试着把幽默引进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以提升教学效果。而学界却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讲坛的庄严与幽默的滑稽是无缘的。这是错误的认知。语言学家维索尔伦强调的语言使用过程中所做出的语言选择必须顺应交际环境和交际对象的语用学研究理论为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语言幽默化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学生腔调化、生动形象化、高雅趣味化、滋润人生化、情景巧设化、贯口连珠化等是获取课堂幽默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7.
陆颖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6,(3):115-117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语码转换在语言界受到了多方关注,语言学家们从句法学、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和会话分析等多维视角来研究语码转换。本文将从一个新的视角,即用顺应论来研究这一语言现象。笔者分析总结得出结论:语码转换是对语言现实、社会规约、心理动机的顺应。 相似文献
8.
从顺应理论的角度出发,皆在探析翻译中顺应理论对汉语古诗词翻译标准研究的启示。在顺应理论的视角下,翻译是一个对原来语言的语境和语言结构之间作出的动态的顺应过程。汉语古诗词翻译标准,放在不同的理论框架中具有不同的含义,将这些不同的含义具体化,既有利于翻译实践,也有利于汉语古诗词翻译标准研究的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9.
焦帅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20(3):105-107
顺应论是维索尔伦提出的,顺应性是指语言使用者能从可供选择的不同语言项目中做出灵活地选择,以达到交际的需要。比较而言,英(英若成)译更能体现跟语境、结构相关的时间、社会因素对音义动态生成的影响,霍(霍德华)译因缺乏在文化预设、观众文化期待及语境方面的考虑而显得死板些。 相似文献
10.
《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5,(8):29-30
公示语的实际翻译实践中存在不少问题。通过实地的走访、调查、调研和现场拍摄取证,分析中小城市公示语英译的现状。从顺应论角度分析小城市公示语的英译不合理之处,从而为公示语翻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12.
从顺应论看翻译中意义的缺失与补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书梅 《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23(1):149-150
英汉两种语言在文化背景和表达方式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翻译活动涉及语言、文化、思维以及翻译的主客体等因素,翻译过程中意义的缺失是不可避免的,因此意义的补偿成了关键。在补偿过程中,译者可以以顺应理论为指导,顺应于源发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双方的认知方式及其思维模式,通过增添词语、词义引申、语句结构调整等手段,将语言转换过程中的意义丢失减少到最小程度。 相似文献
13.
章媛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4,(3):129-131
本文旨在通过对决定语言意义的具体语言环境,即直接语言环境、间接语言环境及语言所蕴含的文化背景等三个方面进行全而的剖析,以期寻求如何正确地理解原文的含义以及如何把原文的含义在译文中巧妙体现出来的应对策略,并因此强调说明语境对翻译选词的重要影响和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14.
杨智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20(2):88-89
语用预设是指说话人对言语语境所做的设想。利用Verschueren的顺应理论对广告中的语用预设进行分析,探索借助语用学理论对广告创作进行研究,有助于提高广告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公示语翻译关系到一个国家或城市的对外形象。在对安徽省公示语英译现状进行了调查后,以Jef Verschueren的语用综观论为理论基础,提出了相关的公示语英译策略。在公示语英译过程中,译者只有从认知、社会和文化的整体角度出发,才能得出准确、得体的译文。 相似文献
16.
语境,作为语言交际发生的环境,对翻译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语义是翻译的核心,语境是翻译的基础。遣词造句,篇章结构以及语体形式均离不开语境。关联理论要求翻译过程中在动态语境中找出各种信息之间的最佳关联。本文从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入手,分析在翻译实践中考虑语境因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7.
吴玉琴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23(2):73-76
品牌名称具有很强的文化内涵。在品牌翻译的过程中,要迎合民族审美情趣、本土文化等因素,坚持"简洁、忠实、等效"等原则,采用多种翻译方法避免文化冲击,使品牌得到顺利和有效的推广。 相似文献
18.
周明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0,(1):87-88
本文探讨了语言学家感兴趣的言语行为理论中“以言行事”的行为用意,即语用学上的“言外之力”。指出言外之力的语用翻译应充分考虑语境采取适当的方法,表达原文的语用用意。 相似文献
19.
切斯特曼翻译模因论的提出为翻译研究和翻译教学提供了新的视角.通过商务翻译具体教学实践可以看出翻译模因论对于商务翻译教学提供了理论支撑和方法论的指导作用.同时笔者结合不同商务文本,如旅游文本、进出口业务、广告文本、国际商务合同等教学案例分析,提出翻译模因论的核心思想也为商务翻译学习者翻译策略的习得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持和诠释. 相似文献
20.
姜妍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14,(2):90-92
冗余信息作为我们所熟悉的一种语言现象,是语言固有的本质特征之一.现有的研究大多数局限在语言传递信息的功能上,相对较少地关注其社会功能,因此,对冗余信息的理解也不免过于简单和片面.维索尔的语用顺应理论是对语言使用的一种纵观.本文就是从语言顺应角度出发,分析冗余信息策略的应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