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了明确油菜菌核病菌对新型杀菌剂嘧菌环胺的敏感性和该药剂与其它杀菌剂的交互抗性,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江苏省不同地区的53个油菜菌核病菌菌株对嘧菌环胺的敏感性,并测定对嘧菌环胺不同敏感性的10个菌株对菌核净、异菌脲、腐霉利、多菌灵、咪鲜胺和戊唑醇等杀菌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菌株间对嘧菌环胺的敏感性差异显著, EC50(抑制中浓度)值在0.0342~1.087 6μg/mL之间;通过EC50值相关性分析,油菜菌核病菌对嘧菌环胺与上述杀菌剂之间不存在交互抗性。 关  相似文献   

2.
紫外线(UV)照射金龟子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MA4菌株后,从中分离筛选到高抗多菌灵(MBC)的突变菌株。对其中部分突变菌株的抗药稳定性分析,突变菌株MA4-1在无多菌灵培养基中继代培养10代后,仍然能在600μg/mL的多菌灵浓度下生长,而菌株MA4只能在0.5μg/mL多菌灵浓度下生长。结果表明:突变菌株MA4-1抗多菌灵浓度提高了1200倍,且抗药性稳定。方差分析结果表明:菌株MA4与突变菌株MA4-1,MA4-2,MA4-3的几丁质酶活力不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3.
从江苏省镇江市和扬州市采集菌核病植株的茎,从中分离获得油菜菌核病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单菌核菌株。32个野生型菌株药剂敏感性(EC50)频率分布数据显示,病菌对腐霉利的敏感基线EC50值为0.1981 ± 0.0220 µg/mL,MIC(最小抑菌浓度)值为 1.1 ± 0.1595µg/mL。实验未发现田间抗腐霉利菌株。通过室内紫外线和药剂诱导,获得多株高抗腐霉利突变体(EC50>1000µg/mL)。这些抗性突变株经转管培养5~20代后抗药性稳定。它们对同类药剂异菌脲和有机磷类甲基立枯磷也表现高抗,但对苯并咪唑类多菌灵敏感。与野生型敏感菌株相比,抗腐霉利突变株菌丝生长较慢,对油菜茎杆和叶片的致病力均较弱。  相似文献   

4.
2008~2011年在黑龙江省共分离了41个马铃薯晚疫病菌,并测定了这些菌株对瑞毒霉和霜脲氰的敏感性和交互抗性。瑞毒霉测定结果显示6个(14.63%)菌株显示为敏感性,11个(26.83%)菌株显示为中抗,24个(58.54%)菌株显示为抗性。这说明黑龙江省分离的晚疫病菌已对瑞毒霉产生抗性。对于霜脲氰,EC50值为0.0630~2.1289μg/mL,最不敏感菌株是最敏感菌株的33.79倍,敏感性基线值为0.1879μg/mL。交互抗性分析结果显示,未产生交互抗性的菌株为73.16%,产生交互抗性菌株为26.84%。以上结果说明霜脲氰和瑞毒霉不能交叉使用。  相似文献   

5.
海南芒果炭疽菌对多菌灵的抗药性测定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从海南不同地区采集芒果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sporioides Penz.)进行多菌灵抗性检测。敏感性测定结果表明:7 个地区共 23 个菌株中,有 2 个地区的 5 个菌株表现出高度抗药性,在含 1 200 μg/mL 多菌灵的 PDA培养基上菌丝生长良好,EC 50 值为 520.95~746.26 μg/mL。抗性菌株对苯并咪唑类其它杀菌剂如噻菌灵和甲基托布津测定表明,苯并咪唑类杀菌剂之间存在正交互抗药性;对咪鲜胺则表现敏感。连续无毒培养 8 代后,5 个菌株仍可在 1 200 μg/mL 多菌灵的培养基上生长,抗性水平保持不变。通过致病力及孢子萌发对抗药菌株的适合度进行测定,抗药性菌株的致病能力和孢子萌发率无明显变化,表现很高的适应能力,说明这类菌株在田间有很强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6.
河南省小麦赤霉病菌对戊唑醇的敏感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河南省小麦赤霉病菌对戊唑醇的敏感性,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戊唑醇对2016年自该省11个县(市)分离的113株病菌菌丝生长的毒力。结果表明,戊唑醇对小麦赤霉病菌菌丝生长最低抑制浓度为4μg·mL-1,对供试菌株的EC50值变化范围为0.010~0.237μg·mL-1,平均EC50为0.057±0.041μg·mL-1;敏感性频率分布图显示,病菌群体中虽然出现了对戊唑醇敏感性下降的亚群体,但仍有81.4%的菌株的敏感性频率呈正态分布,可将此部分菌株的平均EC50值(0.041±0.016μg·mL-1)作为小麦赤霉病菌对戊唑醇的敏感性基线;方差分析(LSD法)及SPSS聚类结果均显示,同一县(市)内的菌株对戊唑醇的敏感性差异较大,EC50最大值和最小值之比变化范围为1.10~14.23,而除周口沈丘及洛阳孟津菌株外,其余地区菌株对戊唑醇敏感性差异不明显,对戊唑醇的EC50平均值变化范围为0.038~0.101μg·mL-1,相差2.66倍;小麦赤霉病菌对戊唑醇与其对多菌灵、咯菌腈的敏感性之间无明显相关性。戊唑醇依然可以应用到河南省小麦赤霉病的化学防治上,但生产中应持续监测病菌对药剂的敏感性变化。  相似文献   

7.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对采自广西6个冬瓜和黄瓜产区的116株瓜类疫霉菌进行烯酰吗啉的敏感性检测。结果表明:敏感菌株和中间型菌株分别占测试菌株的8.6%和91.4%,以中间型菌株为优势菌群,所有样区均未检测到抗性菌株;待测菌株的EC50值范围为0.081 3~1.340 0μg/m L,最不敏感菌株是最敏感菌株的16倍,平均EC50值为(0.274 6±0.092 8)μg/m L;116株瓜类疫霉对烯酰吗啉的敏感性分布呈单峰曲线,未出现敏感性下降的亚群体,可将其单峰曲线作为瓜类疫霉对烯酰吗啉的敏感性基线,将烯酰吗啉对该病原群体的平均EC50值作为田间抗药性检测的参考标准。通过室内对敏感菌株进行药剂驯化选育20代,获得抗性指数大于2.0的抗药突变体3株;采用紫外线处理未获得有明显抗性的突变体。3株突变体的部分生物学性状结果表明,突变体对寄主的致病力明显弱于其亲本菌株,突变株DRGL-4和DRYL-154菌株几乎丧失致病力;在不同p H及不同温度培养条件下,部分抗药突变体菌丝生长率与亲本菌株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综合分析表明,在当前的管理水平和栽培模式下,瓜类疫霉菌抗药突变体群体在田间难以形成和发展,烯酰吗啉属于低抗性风险的用于防治瓜类疫病的有效杀菌剂。  相似文献   

8.
油菜菌核病菌对多菌灵的抗药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江苏句容市丘陵山区从未施用多菌灵(MBC)的白菜型油菜苗核病株上,采集了49个Sclerotiniasclerotiorum野生菌株,MBC抑制这些菌株的菌丝生长,平均EC50为0.2198±0.1083μg/ml,最低抑制生长浓度(MIC)值为5.0μg/ml。从镇江农科所油菜育种试验田中采集的S.selerotiorum菌核标样中,发现6个抗MBC的抗性菌株,其EC50值均大于2000μg/ml。抗性菌株对离体油菜叶片的致病力与野生的敏感菌株没有差异。油菜叶片经1000μg/mlMBC溶液浸渍后,敏感菌株对其不能侵染,而抗性菌株对这些叶片的致病力与对未浸药叶片的致病力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9.
采用平皿法测定甘肃省57株玉米大斑病菌对丙环唑和腈菌唑的敏感性,明确甘肃省玉米大斑病菌对两种三唑类杀菌剂的敏感基线和抗性水平,筛选和推广高效、广谱杀菌剂以确保玉米生产安全。结果表明,甘肃省玉米大斑病菌对丙环唑平均EC_(50)为0.86μg/mL,EC_(50)范围为0.36~1.93μg/mL,正态分布的平均EC_(50)=0.76μg/mL,可作为对丙环唑的敏感基线。对腈菌唑的平均EC_(50)为0.98μg/mL,EC50范围为0.19~2.55μg/mL,正态分布的平均EC_(50)=0.92μg/mL,可作为对腈菌唑的敏感基线。甘肃省玉米大斑病菌对丙环唑敏感性强于腈菌唑,病菌在EC_(50)水平的平均抗性为1.13和1.07,最高抗性为2.53和2.78,暂无抗药性。  相似文献   

10.
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采自中国芒果主产区、泰国、夏威夷等地的127个芒果炭疽菌对甲基硫菌灵的敏感性。结果表明,芒果炭疽菌株对甲基硫菌灵的EC50值范围为0.005 7~7.850 5μg/m L,最大EC50值是最小EC50值的1 377倍。不同地区、不同染病部位、不同年份的芒果炭疽菌株对甲基硫菌灵的敏感性不同,采自四川菌株敏感性最低,采自夏威夷菌株敏感性最高;不同分离部位敏感性程度依次为枝、果、叶;2011~2013年,菌株敏感性逐年降低,存在很大的抗药性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