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绿茶的色·香·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绿茶的外形色泽:绿茶的外形色泽,有翠绿、深绿、墨绿、灰绿、黄绿等类型,一般多以绿润为优,黄绿不匀或暗褐、黄褐、灰暗、深绿无霜、灰黄、花杂等都较差.  相似文献   

2.
特种绿茶制法的比较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优质的鲜叶与独特的制法有机结合是特种绿条形美质优的重要条件,目前我省的特种绿茶生产已初具规模,加工花色有毛峰类、卷曲形类,还有针形、扁形、柬形、珠团形等,原料选用的品种主要有福云6号、福云7号、福云595、福鼎大白、大毫、福安大白、梅占及当地菜茶,多茶类生产区如三明,黄品种也有部分选用,黄萌芽早、嫩消芽叶纤细,内质优良等特性,加工明前绿具有一定潜力,但由于芽叶茸毛少,产品受到限制。为多方位利用黄,优化产品,本试验选用黄鲜叶为原料,比较四种特种绿茶制法,考察黄品种在特种绿茶品质上的表现,为名优茶生产提…  相似文献   

3.
目前茶叶市场需求发生了很大变化。低档茶产大于销,供过于求,市场疲软:高档的名、特、优、新茶非常紧俏,售价很高,发展特种绿茶前景广阔。本文主要通过综述和总结特种绿茶制作技术的现状,以期对特种绿茶的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4.
针对我省大量中、低级鲜叶原料产品绿价值低,传统绿茶难于打开新的市场等情况,1991-1994的研究了高香绿茶工艺技术,即鲜叶(3-4级)-预处理-杀青-揉捻-干燥。结果表明,适度的鲜叶预处理可生产出既有自然花香,又有传统绿茶“清汤绿叶”的基本品质风格的高香绿茶。  相似文献   

5.
加工特种绿茶是提高茶叶生产效益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低丘红壤茶园,应用推广良种和施肥技术,并从改善生态环境入手,使茶园建设由单一生物向复合生物体发展,力求提高鲜叶的自然品质,在严格采摘质量的条件下,运用烘炒协同技艺调整制茶品质,生产一定数量的优质特种绿茶,能够提高茶园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不同处理与特种绿茶品质变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特种绿茶大多采用幼嫩芽叶加工而成,各种水溶性成份高,且出茶时间早,多集中于春季,空气湿度大,成茶在产后贮藏销售过程中易吸湿、陈化乃至劣变,因此如何保持特种绿茶的品质日趋受到关注,为此本试验通过对特种绿茶进行复火、硅胶、类型和品种四种处理,从理化检测和感官审评两方面考察其品质变化,为有效防止其品质变化提供参考。1试验材料和方法1.1试验材料以一芽二叶标准采摘福鼎大白茶(福大)和福云6号(福6)的鲜叶为原料分别制成条形、卷曲形和扁形三种类型供试茶样。1.2试验处理采用LS(4X2‘)混合正交试验设计,设有4个…  相似文献   

7.
为探索干燥方式对绿茶品质的影响程度,对揉捻后的绿茶原料采用不同的干燥方式进行干燥,并对它们进行感官审评和水浸出物泡出速率分析,结果表明:传统热风干燥的绿茶外形紧结,色泽灰绿尚润,栗香浓,滋味清爽略显淡薄,水浸出物泡出速率慢;真空冷冻干燥的绿茶外形尚紧结,色泽翠绿鲜艳,香气低且带青味,水浸出物泡出速率快,滋味浓厚、带苦涩;低温真空干燥的绿茶,外形尚紧结,色泽嫩绿鲜灵,香气清香带花香,水浸出物泡出速率快,滋味浓厚,是一种新的值得关注的提高绿茶品质的干燥工艺。  相似文献   

8.
罗龙新 《中国茶叶》1995,17(1):18-19
二、工艺流程 名优绿茶的工艺流程是在绿茶的杀青、揉捻、干燥这些基本工艺上发展过来的。然而,由于名优茶特有的外形要求和鲜叶特性的不同,使得名优茶的工艺流程比大宗绿茶更为精湛复杂。根据对150多种名优绿茶工艺流程的分析,摊放、杀青、揉捻三道工序较为一致,而干燥工序基本上可分三种类型,即锅炒干型(占24%左右)、烘笼烘干型(占13%左右)和烘炒结合  相似文献   

9.
云南大叶种芽肥叶大,叶肉厚而柔软,叶色较浅呈黄绿色,多酚类和水浸出物含量高,制红茶品质优。 重庆涪陵地区的茶园主要建于70年代末80年代初,当时为了响应国家红茶出口的需要,所种的茶树品种多为云南大叶种,茶厂设备也是红碎茶加工设备。近几年来,由于市场的变化,红茶销路不畅,当地茶农希望生产绿茶,特别是名优绿茶。然而,云南大叶种生产红茶是一个优良品种,用它生产绿茶,往往存在“外形粗大,色泽深褐,滋味浓涩”等致命缺点,缺乏绿茶应有的“色绿味鲜醇”的品质风格。1996年课题组接受了浙江省科委的任务,对口支…  相似文献   

10.
龙首金银芽     
龙首金银芽,产于霞浦县龙首山西南部的霞浦县茶科所,是县茶叶技术推广站创制的卷曲烘炒结合的特种绿茶新产品。该茶外形条紧呈螺状,毫显色金黄,似金银花,内质香气纯正,滋味醇和,叶底明亮匀润。1993年参加福建省农业厅名优茶评比被评为省名茶,荣获金杯奖。该茶采制工艺如下。  相似文献   

11.
为提高烘干绿茶的品质,特别是保证得到绿茶绿润的干茶色泽,对绿茶的干燥工艺进行了探索。对揉捻后的绿茶采用低温真空与热风联合干燥,以传统的热风干燥和真空冷冻干燥为对照,对不同干燥方法绿茶中叶绿素、茶多酚、氨基酸等有效成分保留程度、绿茶感官品质以及能耗等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联合干燥工艺绿茶的外形、香气、叶底得分均比传统热风干燥的高,特别是在外形色泽上有明显优势;同时,其综合品质也高于冷冻真空干燥工艺的品质;联合干燥工艺能耗介于热风干燥与冷冻真空干燥之间。  相似文献   

12.
绿茶是我国的主要茶类之一,素以香高、味醇、色绿而著称,一直占领国际市场,深受海内外消费者的欢迎。但近几年来,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色泽不正,香气不高甚至有烟焦味,滋味不醇,外形松、扁、弯曲等等,产生这些品质缺陷的主要原因,还是初制技术方面的问题。笔者现就绿茶加工中常见的缺陷及成因作一浅析.一、外形常见状点及产生原因绿茶外形条索囫直紧缩,色泽绿润,外形条索和色泽上的常见缺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An门)茶条不紧:揉抢时间不够,探抬不足,微型时用力过追过轻,或炒制过程中温度稍高,失水过快.(…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用同质粗老鲜叶加工成绿碎茶与炒青绿茶的品质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绿碎茶主要生化成分中茶多酚、水浸出物、氨基酸、维生素 C、叶绿素 a 等均有增高趋势;品质审评无论是外形还是内质绿碎茶均好于炒青绿茶.  相似文献   

14.
天顺曲毫绿茶的制作工艺及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碧螺春是我国名优绿茶之一,尤以江苏吴县洞庭山所产的碧螺春最闻名。其外形纤细,卷曲如螺,风格独特迥异。上世纪八十年代,我省掀起明前名优绿茶开发热潮。利用茶树品种资源丰富的优势,引进江苏传统碧螺春绿茶加工工艺并在加工制作方面进行一些创新,形成各具特色的曲毫绿茶,适时调整产品结构,取得良好经济效益。近年,尤溪县大面积推广栽培福云6号品种,目前全县拥有近7万多亩茶园,生产的明前绿茶、毛尖、毛峰等已有相当规模,  相似文献   

15.
绿茶低温真空与热风联合干燥新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提高烘干绿茶的品质,特别是保证得到绿茶绿润的干茶色泽,对绿茶的干燥工艺进行了探索.对揉捻后的绿茶采用低温真空与热风联合干燥,以传统的热风干燥和真空冷冻干燥为对照,对不同干燥方法绿茶中叶绿素、茶多酚、氨基酸等有效成分保留程度、绿茶感官品质以及能耗等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联合干燥工艺绿茶的外形、香气、叶底得分均比传统热风干燥的高,特别是在外形色泽上有明显优势;同时,其综合品质也高于冷冻真空干燥工艺的品质;联合干燥工艺能耗介于热风干燥与冷冻真空干燥之间.  相似文献   

16.
L*a*b*表色系统与绿茶汤色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福建省制得的39个绿茶为研究对象,探讨L*a*b*表色系统与绿茶感官审评的汤色得分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色度值(L*、a*、b*)对茶汤冲泡条件(茶水比、冲泡时间)的变化有较为灵敏的反应,能反映汤色品质的变化趋势;外形相近的炒青绿茶,其各色度值与汤色得分的相关性较高;不同外形的炒青绿茶之间,各色度值与汤色得分的相关性质不同;不同类型绿茶间色度值的差异仅是茶样汤色的特点表现,而用色度值比较同类型绿茶汤色品质的高低更为准确和客观。  相似文献   

17.
武夷山位于福建北部,风景秀丽,自然资源丰富.在清代以前,武夷山所产之茶均为绿茶,宋朝以产"龙团凤饼"(属蒸青绿茶类)闻名于世,武夷山绿茶高级莲心是外形秀丽、内质优异的上等好茶,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深受好评.今仍有少量制作,民间手艺,现在已经快失传了.  相似文献   

18.
南安石亭绿茶是福建闽南供侨销的炒青绿茶,有三绿三香之誉,素为海外侨胞喜爱。从宋代至今相传七、八百年之久,其制作技艺世代相传形成颇具特产的名茶风格。几世纪以来石亭茶成了沟通海外侨胞与亲人之间的桥梁,游子乡思,名茶寄意,其价值已超越商品的范畴。近年虽然间断外销,但在党和政府着力恢复与培育下,石亭绿茶将会有更大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9.
福云大叶种绿茶是以福云品种鲜叶为原料,采用大叶种加工工艺制作的绿茶,目前主要产区在闽东的福安,寿宁和桂北的柳城、鹿寨等地,是我国绿茶中又一具有独特风格的新花色品种。本文通过品种原料、自然环境条件、采制工艺和产品内质分析与审评,阐述福云大叶种绿茶的品质形成。分析表明,福云大叶种绿茶优良品质的形成,与鲜叶原料含有丰富的物质基础,优良自然环境条件和精细的制茶工艺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我国是主要的绿茶生产国,产区分布广。依托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以国内25个茶叶试验站所在地区的287个绿茶样为调查材料,对其外形、香气、滋味、汤色、叶底5项品质进行感官审评和比较分析,以了解全国1 000 元·kg-1以下大宗绿茶的品质特点及存在的问题,结果可为提高我国大宗绿茶整体品质及工业利用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