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探明墨西哥玉米材料的生育期、形态特征,对干物质积累与分配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在相同的生态条件下,墨西哥玉米材料的生育和生理特性以及生态适应性有所不同.本文将从墨西哥玉米材料的生育期、形态特征、干物质积累与分配方面初步探讨墨西哥玉米材料在生态育种中的利用.  相似文献   

2.
关于作物栽培技术措施的模式化,目前正日趋流行,它给当前农业生产带来的效益是巨大的。为此,据我们近几年来对中熟玉米生育规律以及栽培技术的研究,提出贵州中熟玉米生育过程及其栽培管理模式。本栽培管理模式基于中熟玉米生育规律的研究,将玉米各生育期外部形态,器官分化,对环境条件要求的以及主要栽培技术要点连成一体,简单明了,生动具体。对不同特性的品种,不同自然条件的玉米种植区都有参考价值,可直接指导生产。  相似文献   

3.
玉米雄穗发生发展规律及保护酶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东北黑土区主推玉米品种郑单958和农大364为研究材料,对大田条件下玉米雄穗形态变化、保护酶体系及细胞膜透性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玉米整个生育期,雄穗形态指标均呈“S”型曲线变化,且其生长发育和播后天数之间符合二次多项式关系.随着玉米生育进程的推进,雄穗细胞膜透性和丙二醛( MDA)含量均呈现不断递增的趋势,在...  相似文献   

4.
谈玉米生育期调查记载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玉米生育期的长短.是直接关系到一个玉米品种是否适应当地气候条件.能否正常生长成熟的关键性指标。但长期以来.我国各地对玉米生育期的田间调查记载办法不统一.有些地方的调查记载办法不合理、不科学。甚至在同一地区,介绍某一玉米品种生育期时.有多种不同说法的混乱现象存在。  相似文献   

5.
淮河流域夏玉米生育阶段需水量及农业干旱时空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高超  李学文  孙艳伟  周婷  罗纲  陈财 《作物学报》2019,45(2):297-309
基于淮河流域110个气象站点1961—2015年日尺度气象资料,利用Penman-Monteith (P-M)公式和作物系数法,分析夏玉米各生育阶段需水量时空变化特征,以作物水分亏缺指数(Crop Water Deficit Index, CWDI)为农业干旱评价指标,揭示夏玉米生育期干旱时空演变规律,并利用四大类33种分布函数拟合水分亏缺指数序列,建立最优概率分布模型,估算淮河流域夏玉米各生育阶段干旱发生概率。结果表明:1)近55年来,夏玉米生育期需水量均呈明显下降趋势,空间分布均大致呈现流域中北部较高而西南部和东南部较低的特征;2)夏玉米各生育阶段水分亏缺指数无明显趋势变化,除拔节—抽雄期外,其余生育阶段流域整体上均呈现水分亏缺状态,且流域北部相对于南部水分亏缺严重;3)夏玉米生育期中,播种—出苗期和抽雄—乳熟期干旱发生概率最大,除播种—出苗期特旱发生概率在30%~50%之间,各生育阶段不同等级干旱概率均大致在20%以内。  相似文献   

6.
底墒差异对夏玉米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底墒差异对夏玉米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夏玉米生育期间极度干旱的条件下,以冬小麦生育期间灌拔节水和抽穗水(各40mm),夏玉米生育期间灌两水(共计100mm)的处理夏玉米产量最高,达7466.58 kg/hm2。而且该处理的叶面积、光合速率、蒸腾速率等生理指标高于其余各处理,气孔阻力和叶温等生理指标则低于其余各处理,以上各生理指标的变化是由于前茬冬小麦不同生育期灌溉而造成的。本试验同时表明,研究作物的水分问题应与特定的种植制度相结合。  相似文献   

7.
气候变化对中国主要作物生育期的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6,他引:8  
作物生育进程受环境直接影响,其中气候条件是主要的影响因子之一。本文基于中国粮食主产区分布,阐述了历史气候变化对小麦、玉米和水稻生育期的影响。结果表明,气候变化使北方冬麦区小麦播期推迟,传统品种生育期缩短;西北区冬麦越冬死亡率降低,水分利用率提高,但全生育期缩短。东北区春玉米适宜播期提前,近50年来潜在适宜生长期延长10天左右,晚熟玉米面积增加;华北区小麦-玉米一年两熟适宜生育期延长,推动了小麦—玉米“两晚技术”发展;西北区玉米整体播期提前,灌区玉米全生育期延长,旱区生育期缩短。长江中下游稻区水稻生育期普遍提前,除东北区水稻生育期延长约3天/10年,其他地区水稻全生育期基本呈缩短趋势。总体而言,气候变暖使生产中作物春季适宜播期提前,秋季适宜播期推迟,生产中传统作物品种生育期普遍缩短。通过品种选择和播期调整,可以充分发挥热量资源潜力,规避关键生育期灾害风险,并通过延长作物生长期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8.
平塘县玉米新品种比较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促进玉米生产的发展,优化玉米品种种植结构调整的需要,筛选出适宜平地塘县种植适应性广、抗逆性强、丰产性好的玉米良种,进行了杂交新玉米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GX01产量最高,其次是金玉506,且在整个生育期间表现出抗逆性强、生育期适中、综合性状好的特点,可在当地进行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9.
1 选用早熟高产良种 根据秋玉米生育特性,其生育期缩短,生育进程后移,加之秋玉米生育期所处季节短,前期温度高,后期温度低,阴雨.要根据本地生态环境条件,选用苗期适合高温季栽培,耐热耐湿,生长势强,苗龄弹性好,后期籽粒灌浆成熟快,且耐肥抗倒,抗性好的品质佳的高产早熟良种.  相似文献   

10.
不同增温措施对西南山区春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西南山区春玉米采用起垄直播覆膜、起垄覆膜育苗打孔移栽、起垄直播覆膜再加苗期拱棚双增温3种增温措施,研究不同增温措施对春玉米生育期、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与分配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3种增温措施使春玉米的生育时期提前,缩短生育期17~19d,提高春玉米不同生育时期叶面积指数,增加"光合源",提高干物质积累及最终向子粒库的转运(收获指数),增产幅度分别达11.48%、9.85%和14.93%,提高经济效益分别达571元/hm2、164元/hm2和256元/hm2。综合以上试验结果,西南山区春玉米生产栽培中以起垄直播覆膜为宜。  相似文献   

11.
晋中高海拔旱地玉米熟期类型划分指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寿阳县为代表的山西省中部高海拔地区,旱地玉米是主要的粮食作物。使用适宜熟期类型的品种,是种植成败的关键。因种植地域的差异,所用玉米杂交种的熟期类型在中早熟至中晚熟范围内变动,个别地区也能使用早熟类型。如何准确地掌握所用品种的熟期类型,必须选好划分指标。多年试验研究表明,植株叶数、播种至成熟天数、播种至成熟生育期内≥0℃的积温是熟期分类的形态指标、生育指标和生态指标,而植株叶数是最易识别和掌握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京郊主栽玉米品种等雨播种安全期及产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分期播种试验, 比较分析了京郊主栽玉米品种生育期的伸缩性及产量表现。试验结果显示, 安全生长期内参试品种的生育期长短与播种日期呈显著负相关, 晚熟品种生育天数增减幅度大于早熟品种。进一步明确了北京地区不同熟期主栽玉米品种适宜播种时期和临界安全播种日期。为京郊玉米雨养旱作生产的品种选择和安全播种期的确定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玉米田间管理要根据玉米生长发育规律及其各生育阶段的生物学特性,用肥水管理等促控措施来满足玉米不同生育期对水、养分的需求;使个体与群体协调发展,达到高产、稳产、高效、低耗的目的,田间管理可分三个步骤进行。  相似文献   

14.
田晓燕  赵蕾  赵辉  孙红炜  李凡  杨淑珂  路兴波 《作物学报》2012,38(11):2115-2121
大田栽培条件下,以转Bt基因玉米Mon810及其亲本玉米DK647作为材料,在玉米的不同生育期,于2010年和2011连续2年测定玉米叶面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的数量变化,并对细菌生理群的数量和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虽然不同年份和生育期两个玉米品种叶面微生物数量存在差异,但年度间和相同的发育时期叶面微生物的数量变化趋势一致,由苗期开始增多,到生育后期达到数量高峰。转Bt基因玉米对叶面细菌和真菌影响较大,大部分生育期内Bt玉米叶面真菌和细菌数量与亲本玉米有显著差异,而放线菌数量与亲本相比差异不显著。2010年,苗期、拔节期和完熟期Bt玉米叶面细菌生理群Shannon-Wiener群落多样性指数、Simpson优势集中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高于亲本玉米,2011年除喇叭口期Bt玉米细菌生理群的三种群落特征参数均大于对照。  相似文献   

15.
不同遮光胁迫对大豆生长发育进程及形态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遮光处理,研究不同遮光强度及持续时间对大豆的生育进程和形态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豆播种后遮光20%~50%,时间持续到V3期以后,大豆各生育阶段所需生育日数减少,生育期缩短。遮光20%时间持续到V3以后,遮光30%时间持续到R1以后,遮光50%时间持续到R5以后,大豆生育期显著或极显著缩短。同一遮光持续时间,遮光强度的加强会导致R5-R8生育日数增加,使大豆生育期(VE-R8)延长。遮光强度及遮光持续时间对大豆株高、子叶节高度、茎粗和主茎节数影响显著。遮光50%持续到R5期以后,植株形态由直立变成蔓生型。  相似文献   

16.
霍城县玉米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通过对玉米水肥一体化技术与其他施肥技术进行对比试验,通过设置4种不同处理,得出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明显缩短玉米的生育期,提高玉米的产量,能够更好的满足玉米生育时期所需的水分和养分。该技术的应用对新疆玉米种植区水肥一体化技术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具有现实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夏玉米研究中不同玉米品种及生育期对绝对SPAD值影响较大,利用相对SPAD值可不受品种和区域的影响。本研究在北方寒地玉米带以不同玉米品种和施氮处理二因素为基础,通过2018年和2019年在玉米大喇叭口期、抽丝期、乳熟期和蜡熟期测量不同处理绝对SPAD值和相对SPAD值,比较绝对SPAD值和相对SPAD值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同一处理不同品种间相对SPAD值差异不显著,各关键生育期品种和施肥处理间交互作用不显著。玉米相对SPAD值可以相互消除生育期间和品种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18.
降水量与积温对玉米气象产量影响的综合分析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采用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及通径分析的方法,综合分析了肇州地区玉米气象产量与降水量和积温的关系.结果表明,玉米气象产量与生育期内降水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74;与生育期内积温呈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48.对玉米气象产量与生育期间降水量和积温进行二元线性回归拟合表明,可以用二元回归方程Y=10267.62+7.57x1-4.58x2,对玉米气象产量与生育期间降水量和积温的关系进行描述,对各变量进行偏回归分析以及通径分析都表明降水量对玉米气象产量的影响要大于积温对玉米气象产量的影响,对肇州地区而言降水量对气象产量起正向的促进作用,积温起负向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不同间作形式对玉米根际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为了探究间作群体地下部土壤生物化学环境,采用田间试验法研究了不同间作群体玉米关键生育时期3种主要根际土壤酶活性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随着玉米生育时期的推进,玉米单作、玉米‖向日葵、玉米‖花生、玉米‖红薯4个处理的根际土壤脲酶、过氧化氢酶、碱性磷酸酶均在喇叭口期出现活性高峰;(2)玉米整个生育期,各处理脲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大小顺序均表现为玉米‖花生>玉米‖红薯>玉米‖向日葵>玉米单作,且在喇叭口期差异较显著(P<0.05)。玉米‖花生碱性磷酸酶活性在整个玉米生长期一直高于玉米单作,玉米‖红薯除喇叭口期外均低于玉米单作、玉米‖向日葵在喇叭口期和开花授粉期也均低于玉米单作;(3)间作群体有明显的产量优势。  相似文献   

20.
樊荣峰 《中国农学通报》2006,22(12):117-117
用Michaelis-Menten方程和Dagneli方程对东北地区大豆和玉米各个生育时期光合速率、光能利用率对光强的响应特征进行了模拟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方程均能很好地描述大豆和玉米叶片光合速率对光强的响应特征,两种方程的模拟效果是一致的,但两种方程得到的参数存在极显著差异,用Michaelis-Menten方程模拟得到的表观初始量子效率、表观最大光合速率、表观暗呼吸速率极显著大于用Dagneli方程得到的参数。但用Dagneli方程模拟得到的表观最大光合速率更接近实际,而用Michaelis-Menten方程得到的表观暗呼吸速率更接近实际。但无论用哪种方程模拟,在各个生育时期玉米的表观初始量子效率、表观最大光合速率和光能利用率均极显著高于大豆。光能利用率随着光强的增大先增大而后降低,当光强在0~2000μmol/m2/s之间时,大豆的平均光能利用率为0.0185 mol/mol,玉米为0.0281 mol /mol。光能利用率在各个生育期有一定的变异,大豆和玉米均表现出在生育前期相对较低,中期升高,后期又降低的规律。在整个生育期,玉米的光能利用率约为大豆的1.6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