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自1975年Kohler和Milstein发明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以来,单克隆抗体(MAb)已对生物学诸学科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同样,MAb在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的研究中也已得到广泛应用,特别是1985年以后,MAb在IBDV结构蛋白作用...  相似文献   

2.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virus,IBDV)引起禽类的传染性法氏囊病(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IBD),主要侵害免疫器官,直接引起感染鸡的发病或死亡,更重要的是能引起鸡的免疫抑制,导致对其他病原因子的易感性增强及对疫苗的免疫应答能力下降。近年来随着反向遗传等新技术的应用,对该病毒的基因组及编码蛋白研究有了长足的进步,本文对该病毒主要结构蛋白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3.
4.
5.
应用杂交瘤技术获得了13 株抗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 的单克隆抗体( McAb) ,经过检测其中有9 株McAbs 为IgG 类, 4 株为Ig M , 这些McAbs 与新城疫病毒(NDV) 、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IBV) 和马立克氏病病毒( MDV) 均无交叉反应, 病毒中和试验表明, 有5株McAbs 具有中和活性,Western - blotting 试验表明, 这5 株有中和活性的McAbs 识别的抗原位点在VP2 。传染性法氏囊病最早于1957 年发现于美国东部特拉华州的甘博罗(Gu m boro) 地区,1962 年由Cosgrove 首次报道, 此后该病相继在全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广泛流行。本试验对通过淋巴细胞杂交瘤获得的13 株单克隆抗体进行了生物学特性鉴定, 以期应用于对IBD 的研究, 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四株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毒力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从黑龙江省分离的4株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通过易感鸡接种,用病理学技术进行了致病力的研究。结果表明,各毒株毒力有一定差异,基保H3,H4株毒力高于H1,H2株,且有迅速致法氏囊萎缩的特性;H3,H4株引起试验鸡法氏囊指数显著下降(P〈0.05),脾脏指数明显增加(P〈0.05),H3,H4株接种50日龄D78疫苗免疫病,免疫保护指数分别为50%,60%,传统疫苗不能提供以分保护。  相似文献   

7.
应用MTT比色法检测了病料中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在细胞培养物中的增殖情况,并对病料中加入法氏囊提取液、鸡胚浸出液2种成分对病毒增殖的影响作了比较。结果表明,MTT比色法简便、快速、可靠,能很好地反映病毒在细胞培养物中的增殖情况。  相似文献   

8.
蛋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120日龄疑似法氏囊病鸡群采取法氏囊,用鸡胚-细胞交替法成功地分离到一株病毒。经电镜观察、琼脂扩散、细胞中和、免疫保护等试验均表明该分离物和标准IBDV具有共同抗原性,证明该分离物为IBDV。  相似文献   

9.
10.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B)是由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引起的严重危害世界养禽业的重要疫病。在规模化饲养条件下,IBV变异株的广泛流行给我国养禽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IBV反向遗传操作系统的建立和应用,给该病的预防和控制带来了新曙光。近几年,国内外在IBV的反向遗传技术上取得了较大发展,本文就IBV反向遗传操作系统的构建策略及利用该技术在IBV研究中所取得的最新成果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猪瘟是猪的最严重疾病之一,其病原 是猪瘟病毒,基因组为单股正链RNA。猪瘟 弱毒疫苗在猪瘟的免疫防治中发挥了巨大作 用,但由于弱毒疫苗免疫的动物不能从血清 学上与自然感染动物区分,使其应用受到很 大限制,研制标记疫苗是解决这个问题的重 要途径。由于RAN的结构不稳定成为阻碍 RNA病毒研究的主要障碍,所以病毒分子生 物学是新型猪瘟疫苗研究的必要手段。近年 来兴起的逆向遗传研究将RNA病毒的基因 组转化为cDNA,文章就猪瘟病毒逆向遗传 研究的意义、方法、概况及其在猪瘟新型疫苗 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全面综述。  相似文献   

12.
在Vero细胞上适应且连续传17代的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X毒株IBDVX,再经鸡胚成纤维细胞CEF连续传代后,得到了适应CEF细胞生长且毒力相对稳定的的弱毒株(IBDVX-28)。IBDVX-28~IBDVX-43代毒均能在72h~96h内产生明显的细胞病变效应(CPE),半数细胞感染量(TCID50)在10-8.47/0.1mL~10-9.26/0.1mL之间,半数鸡胚感染量(EID50)在10-4.71/0.2mL~10-5.80/0.2mL之间。致病性试验表明,各代次毒能引起10日龄鸡胚40%~50%的感染或死亡,对30日龄SPF小鸡基本无致病性,所有试验鸡均未见法氏囊明显的眼观病变,囊指数(b/B)平均为0.35±0.040;IBDVX-28代毒在雏鸡体内回归6代,均未见法氏囊明显的眼观病变,囊指数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13.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VP5基因的克隆与原核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GenBank已登录的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VP5基因序列,设计合成了一对VP5基因特异性引物,应用RT-PCR技术从IBDV标准毒株中扩增得到VP5基因,并将其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GEX-6P-1中,构建了重组原核表达质粒pGEX-6P-1-VP5,对重组表达质粒鉴定正确后,转化大肠埃希菌BL21进行诱导表达,SDS-PAGE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表明,IBDV VP5基因在大肠埃希菌BL21中得到了正确表达,所表达的融合蛋白与IBDV阳性血清具有特异性抗原抗体反应。  相似文献   

14.
将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TS株VP2基因置于植物组成型表达启动子CaMV 35 S之下,构建了IBDV VP2基因的表达载体pBR-VP2,经根瘤农杆菌介导法将VP2基因整合到烟草基因组中,Northern杂交结果表明,转基因烟草中存在IBDV VP2基因的mRNA;Dot-ELISA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表明IBDV VP2基因在烟草中得到了表达.  相似文献   

15.
应用反转录(RT-PCR)技术从河南新乡某鸡场分离的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XX08株总RNA中克隆出593bp的VP2高变区基因。序列分析表明,XX08毒株VP2高变区氨基酸序列与欧洲超强毒株UK661、日本超强毒株OKYM以及经典弱毒株D78的同源性均为96.8%。遗传进化分析表明,该毒株与超强毒株UK661和OKYM位于同一进化树。XX08毒株与超强毒株具有相似的氨基酸特征,但是222位的A被P替代,提示XX08毒株可能为中等强毒力毒株。  相似文献   

16.
根据GenBank已登录的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VP2基因序列,设计1对特异引物,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从标准毒株B87中扩增了VP2基因,将其克隆到proVAX载体上,构建了proVAX-VP2真核表达载体,在脂质体介导下转染Hela细胞,用RT-PCR方法从转录水平证实VP2在Hela细胞中有特异性表达。  相似文献   

17.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引起的雏鸡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自1962年报道以来,世界上主要养禽国家和地区均有流行,给养禽业带来严重经济损失。目前,IBD防控的主要方法是采用疫苗接种,使易感雏鸡获得主动或被动免疫保护,因此疫苗的质量对临床上IBD的防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虽然各国均有较好的商品化疫苗,但随着IBDV毒株的不断变异,商品化疫苗的抗原性与流行毒株不能完全匹配,临床上免疫失败时有发生,因此迫切需要研发与临床流行毒株相匹配的新型疫苗用于IBD的防控。对近期IBD的基因缺失苗、亚单位疫苗、DNA疫苗以及活载体疫苗等新型疫苗的研究进展进行概述,以此为IBD新型疫苗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传染性法氏囊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本文综述了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的分子结构与功能的关系。IBDV的抗原变异主要与病毒VP2蛋白的2个亲水区有关;分子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不同地区分离到超毒株与欧洲的超强毒株间有相似的来源,超强毒株赖以产生的分子基础尚不明确,且新的超强毒株不断出现。表达VP2基因的重组疫苗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20.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地方流行毒株的免疫原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河北省一些发病鸡场分离到JD1~JD10共10株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毒株,用IBD标准阳性血清以琼扩试验进行了初步鉴定.并进行了IBDV分离物及其鸡胚适应毒免疫原对标准强毒IBDV-BC6/85株免疫保护试验,D78弱毒疫苗对IBDV各分离毒株的免疫保护试验以及分离毒株间交互免疫保护试验.结果表明,D78疫苗对JD2,JD5和JD10 IBDV分离株的保护率较低,分别为40%、50%和60%.分离毒株JD5、JD2及其鸡胚传代物E-JD2对强毒株的免疫保护率可达100%.交互免疫保护试验表明,JD2对其余各分离株的免疫保护指数达到80%以上,对标准强毒株和地方分离株均可产生有效免疫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