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 毫秒
1.
猪的咬尾症,是指猪群中出现猪相互撕咬的现象,轻者将猪尾巴咬烂、咬出血,重者将尾巴半截或全部咬掉,有的还互相咬耳。应该说凡是会引起猪感觉不舒服的各种环境的、营养的、心理的因素均可造成猪群发生咬尾现象。在现代集约化养猪生产中,尤其在规模化养猪场中,猪咬尾、咬耳现象近年来逐渐增加,一旦发生则较难制止,因此猪的咬尾症也  相似文献   

2.
刘荣宗 《养猪》1996,(3):36-36
集约化生产条件下猪的咬尾行为及其防制对策刘荣宗(湖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长沙,410128)1猪的咬尾行为及其影响对于猪的咬尾行为(Tailbiting)我国过去的研究和报道较少,但近年来随着养猪规模和集约化程度的提高,猪的食肉痹(Cannibali...  相似文献   

3.
猪的咬尾又称为“反不适综合症”,是许多猪场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猪的行为恶癖。近年来,随着养猪生产集约化程度的提高,特别是饲养密度的增大,这种恶癖的发生有上升趋势。我们对南平市猪场的调查表明猪咬尾现象十分严重,在2008年3月间,某猪场生长猪舍中被咬断尾的猪占猪群的21%,其中6%后肢瘫痪。  相似文献   

4.
陈才勇  王恬 《养猪》2002,(4):19-21
本文从营养、环境、管理及疾病、遗传等因素综述了猪咬尾行为  相似文献   

5.
姚秉懿 《养猪》2004,(2):25-25
猪咬尾行为乃是猪的“反不适应综合征”,即所有会引起猪感觉不舒适的应激因素都会导致猪群发生咬尾行为。如秋冬、冬春季节交替,猪群密度过大,猪舍通风不良,环境单调,槽位不足,空气污浊,昼夜温差过大,光照过强,噪音刺激,寄生虫类侵害等,使猪烦躁不安;饲料中的甜味剂和香味剂过量,劣质酒精糟蛋白粉的糖醛味过浓,油类变  相似文献   

6.
1病因猪群密度过大,活动范围受到限制,会激发咬尾。据调查,某猪场饲养密度超过规定标准的2.0 ̄2.5倍,有50%的猪被咬尾。以后虽然降低了饲养密度,但恶癖已经形成,一时不易改掉。饲喂面积过小,也会激发咬尾。饮水不足,特别是没有自动饮水器的猪群,长期处于饥渴状态,咬尾行为增多。增加饮水量,保证水的供应以后,咬尾行为减少。猪群大小不均,采食时小猪吃不饱,小猪开始攻击大猪,偷咬大猪的尾巴。开始大猪只顾吃食,被小猪咬一口也不在意,出血以后其他猪看见红色血液,就蜂拥而上,群起而攻之。于是互相咬起来,愈发不可收拾,形成恶性循环,愈咬愈严重…  相似文献   

7.
1猪咬尾行为的原因猪咬尾行为乃是猪的"反不适应综合征",即所有会引起猪感觉不舒适的应激因素都会导致猪群发生咬尾行为。如秋冬、冬春季节交替,猪群密度过大,猪舍通风不良,环境单调,槽位不足,空气污浊,昼夜温差过大,光照过强,噪音刺激,寄生虫类侵害等,使猪烦躁不安;饲料中的甜味剂和香味剂过量,  相似文献   

8.
造成仔猪咬尾症的原因很多,任何不适的环境因素都有可能引起猪的咬尾现象,轻者尾巴被咬成半截,重者整个尾巴被咬光。一般来讲,造成咬尾的原因主要包括营养、环境、管理和疾病等几个方面,如,当饲粮营养失衡时,会刺激猪只发生咬尾症;当舍内有害气体、温度和光照超标,或通风不良、饲养密度过大时会引起咬尾现象;当猪只患贫血和体内外寄生虫时,也会发生咬尾现象。针对以上原因可采用以下综合措施预防咬尾症。1提供充足全面的营养根据猪在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需要,供给全价的配合饲粮。育肥猪前期要适当增加蛋白质或必需的氨基酸(如赖氨酸)、矿物…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养猪规模和集约化程度的提高.猪的咬耳、咬尾现象变得普遍起来,并严重影响猪只的健康和生产性能。据研究,发生咬耳和咬尾的猪群,其生长速度和饲料效率可降低20%以上。  相似文献   

10.
<正>随着养猪生产的高度集约化程度的提高,生猪的咬尾现象普遍增加,而采用传统方法养猪,实行户外饲养和铺垫草的圈舍一般很少发生咬尾现象。生猪咬尾行为可能产生的不良影响有:烦躁、生长缓慢、因感染而发生瘫痪和死亡、影响胴体质量,有时只能废弃。而且一旦发生还难以控制,特别在早期断奶的猪群更容易发生,严重影响猪的健康和生产性能。根据资料统计,发生这种恶癖症的猪群生长速度和饲料效率要比正常猪群下降26.4%。  相似文献   

11.
猪的咬尾行为是猪的“反不适应综合症”主要表现之一,所以会引起猪感觉不舒服的应激因素,都会导致猪群发生咬尾行为,是以相互或成群攻击其中一只尾巴的一种恶癖,过去此病仅见于成年猪群,但现在刚刚断奶的仔猪中也日益普遍.尤见于木板地面和笼养的猪,除了哺乳母猪及其仔猪很少发生外,其他所有年龄的猪,断奶猪,生长猪,育肥猪均可发生,12~16周龄的猪最易发生,随猪体重增加该病发生日益下降.  相似文献   

12.
在断奶后的仔猪群中,常常发生咬尾的现象。其中原因很多,但从行为学角度来看,可以说,猪本身就是容易产生咬尾行为的动物。当然,受应激因素等的影响,咬尾行为还会进一步发展为群体性施虐。那么,作为养猪管理者应该如何应对呢?  相似文献   

13.
咬尾行为,又称"反不适综合症",猪在应激条件下发生的不适行为,包括啃咬耳朵、吸吮肚脐等,其中咬尾最为常见。据报道,发生咬尾的猪群,其生长速度和饲料利用率可降低20%以上。(一)病因多样 凡能引起猪群不适的任何环境因素,均有可能引起猪的咬尾行为。导致猪群不适和咬尾行为的主要原因有:  相似文献   

14.
猪咬尾症在集约化和规模养猪场时有发生,而且一旦发生还难以制止,早期断奶的猪群多发,严重影响猪的健康和生产性能。发生这种恶癖症的猪群生长速度和饲料效率要比正常猪群降低。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来,我国各地规模化猪场和北方农村一些养猪户中,发生猪互相咬尾的现象逐渐增加,特别是在早期断奶的猪群中发生较多,而在育肥猪群中则很少见到。这种咬尾现象严重地影响了猪只的健康和生产性能,给猪场及养猪户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1病因1.1猪群密度过大活动范围受到限制,会激发咬尾。据调  相似文献   

16.
猪咬尾症的发病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猪咬尾症在现代规模化养猪场常发的一种疾病,特别是在猪场饲养密度较大,饲养管理较差的情况下,发生猪咬尾症较多。如果对这种不良行为及时加以制止,则会发生猪的尾巴溃烂和化脓,严重者则死亡,继而对猪只的生长发育以及猪场的经济效益带来较大的影响。找出诱发猪咬尾症的真正原因是防治该病发生的关键所在。本文就猪咬尾症主要的发病原因进行了分析,为控制该病的发生提高依据。  相似文献   

17.
猪群咬尾症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在本市曲靖镇×村搞疫病调查时,发现该了养猪户柏××两圈育肥猪(计14头,体重在30~60kg),由于相互咬斗,引起尾部部分脱落,有的甚至整个脱落,咬伤部发炎肿胀,有1头死亡.据畜主讲,猪群开始只有几头相互咬斗,逐渐发展到多头相互咬斗,特别是咬尾,个别的还咬耳.经对该群咬尾病猪作了防治,6d后,病猪情况有所好转,20d以后,再没有发生猪体相互咬尾现象,咬伤猪伤口治愈,现就防治方法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猪群发生咬尾现象比较严重,咬尾不仅对猪只的健康构成威胁,还会对生产管理和经济方面造成严重影响。各种研究表明,凡是能引起猪感觉不舒服的各种环境因素、营养因素和心理因素等均可造成猪群的咬尾现象。  相似文献   

19.
在规模化、集约化养猪生产过程中,常常见到仔猪和育肥猪群有互相咬尾的恶习。猪群的咬尾不仅增加饲料的消耗,影响生长,增加管理的难度,严重的还可导致猪只受伤、病菌感染甚至出现死亡。笔者认为引起猪只咬尾的原因有以下因素:  相似文献   

20.
<正>(一)原因猪咬尾咬耳症也叫反不适综合症,是一种恶癖行为,实际上是猪应激综合症的一种临床表现形式。凡是引起猪只不舒服的因素,都可能导致咬尾咬耳症,在集约化养猪场最易发生。引起咬尾咬耳症的原因大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