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褐色乳酸菌饮料加工工艺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脱脂乳粉与葡萄糖为原料,经热处理发生美拉德反应,再通过干酪乳杆菌长时间发酵,添加白砂糖、稳定剂、酸味剂等辅料制得褐色乳酸菌饮料.通过对热处理条件、稳定剂、糖酸比等参数的优化,开发出一种风味浓郁稳定性较好的褐色乳酸菌饮料工艺.结果表明:杀菌条件115℃、15 min;稳定剂最优组合为羧甲基纤维素添加量0.10%、海藻酸丙二醇酯添加量0.05%、果胶添加量0.15%;糖酸比为蔗糖添加量9%,pH 4.0.  相似文献   

2.
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胡萝卜汁乳酸菌饮料的最佳配方,在此基础上添加不同的稳定剂,确定最佳的稳定剂组合,并对产品的感官、理化指标和乳酸菌数进行分析。胡萝卜汁乳酸菌饮料的最佳配方为:酸奶40.0%、胡萝卜汁40.0%、蔗糖4.0%、柠檬酸0.1%、复合稳定剂(CMC︰黄原胶=1︰2)0.3%,产品色泽橙黄,形态呈均匀的流体,总固形物含量12.0%、酸度70.0oT、pH值4.2、乳酸菌数1.9×107个/mL。  相似文献   

3.
王文伟 《中国乳业》2019,(12):56-57
研究了双蛋白发酵褐色乳酸菌饮料的制备方法和稳定性分析,具体包括还原、发酵基料的制备、褐变,褐变基料的发酵,乳酸菌饮料的配制。研究发现,当大豆蛋白和牛乳蛋白比例为1∶1时,褐变强度为95 ℃,2.5 h,羟甲基纤维素钠(CMC-Na)与黄原胶复配时的优化用量为CMC-Na 0.5%、黄原胶0.1%;体系的稳定性较好,根据筛选出的方案制备蛋白含量为1.0%的双蛋白发酵褐色乳酸菌饮料,经稳定性分析仪测定,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4.
探讨乳酸菌发酵多肽饮料的生产工艺条件和工艺配方,试验结果表明,乳酸菌多肽饮料最优工艺条件为:菌种鼠李糖乳杆菌,发酵温度37 ℃、接种量3%,发酵时间9 h,冷藏温度6 ℃,冷藏时间12 h;乳酸菌多肽饮料最优工艺配方为:酸度50 (0T)、白砂糖12%、β-CD 0.6%、香精0.04%,稳定剂0.6%.在此工艺条件和工艺配方下生产的乳酸菌饮料口感最佳,并具有一定的ACE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5.
新疆鹰嘴豆品质优良,富含多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和营养素。本文主要研究了鹰嘴豆乳酸菌饮料的生产工艺及各组分最佳添加量。试验表明鹰嘴豆乳酸菌饮料的最佳配方组成为:鹰嘴豆浆和酸乳最佳配比为50%∶50%,白糖最佳添加量为10%,蜂蜜最佳添加量为3%,柠檬酸最佳添加量为0.08%,最佳增稠剂和稳定剂为CMC-Na和果胶按0.10%与0.10%配比。  相似文献   

6.
李岩  于敏艳 《中国乳业》2011,(10):56-59
以脱脂乳粉、生姜、番茄、胡萝卜、苹果为主要原料,采用正交试验、感官评价等方法,研究了姜汁、果蔬汁复合活菌乳酸菌饮料的加工工艺及配方。结果表明,最为合适的添加量为发酵乳25%,姜汁10%,苹果汁24%,番茄汁9%,胡萝卜汁18%。选择加11%的白砂糖,0.2%的果胶和0.1%的黄原胶对发酵后的饮料进行口感和风味的调配。通过试验研制出乳褐色,酸甜适口,略有姜辣味和番茄等果蔬味道的活菌型乳酸菌饮料。  相似文献   

7.
石榴和巴旦木均是新疆的特色农副产品,本文选择石榴、巴旦木和酸乳制备一种绿色天然、营养丰富、风味独特的新型乳酸菌饮料,主要研究了石榴、巴旦木、乳酸菌饮料的生产工艺及原辅料的最佳添加量。通过试验可知,最佳石榴汁、巴旦木浆和酸乳配比为30%∶35%∶35%,白糖添加量为10%,蜂蜜添加量为2%,柠檬酸添加量为0.08%,最佳复配稳定剂为CMC-Na和果胶按0.10%与0.10%配比,最佳杀菌条件为75℃,杀菌25min。  相似文献   

8.
以乳清和柠檬为原料,采用正交试验确定了乳清发酵的最佳条件和发酵乳清柠檬饮料的最佳配方,并对其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①乳清最佳发酵条件为混合乳酸菌接种量4%,发酵时间5h,发酵温度40℃;②在饮料中添加0.3%的黄原胶,沉淀率最低(4.3%),稳定效果最好;③发酵乳清柠檬饮料最佳配方为柠檬汁9.0%,绵白糖6.0%,稳定剂0.4%。  相似文献   

9.
乳酸菌怀山药乳饮料关键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酸菌怀山药饮料的关键技术是怀山药原浆的制备、直投式乳酸菌菌种及稳定剂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
调酸型乳饮料稳定剂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调酸型乳饮料稳定剂进行了研究,采用部分因子、最陡爬坡和响应面试验设计对稳定剂添加量进行了优化。试验得出调酸型乳饮料稳定剂最佳添加量为:0.22%果胶,0.43%魔芋胶,0.06%CMC。以此配比制得的调酸乳饮料稳定性好,口感优良。  相似文献   

11.
选用草地放牧牛所产牛乳和红枣粉为主要原料,辅以益生元——低聚异麦芽糖,通过乳酸菌发酵等技术集成,研制出具有营养平衡和保健价值的红枣乳酸菌饮料。通过预处理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红枣乳酸菌饮料最佳工艺配方为:红枣粉1.0%、鲜牛乳40%、糖类4.0%(其中,低聚异麦芽糖2.0%)、复合稳定剂(羧甲基纤维素钠、三聚磷酸钠、魔芋粉)0.2%。采用直投式菌种(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的比例为2∶1,添加量为40 g/1 000 kg)发酵酸奶:发酵温度为43℃、发酵时间4 h、终点酸度60°T,均质温度65℃、均质压力22 MPa。  相似文献   

12.
夏世仁 《中国奶牛》2007,(11):45-47
为研制黄瓜杀菌型乳酸菌饮料.对黄瓜的添加量、增稠剂、乳化剂、酸度调节剂和螯合剂等配方工艺进行了研究,最后确定了黄瓜乳酸菌饮料的生产最佳配方,生产出一种具有黄瓜香味并略带酸味、具有营养和保健功能的黄瓜乳酸菌饮料。  相似文献   

13.
药食两用药物余甘子是大戟科植物余甘子的干燥成熟果实,富含氨基酸类、黄酮类、萜类、挥发油等多种化合物。余甘子提取物具有抗微生物感染、抗氧化、抗肿瘤、降血脂和血糖、降压、补益等多种生物活性。余甘子成分常用的提取方法包括溶剂法、超声波辅助法、浸渍法、酶辅助法、亚临界水萃法、微波辅助法、回流法和减压法等。文章总结了余甘子的各类化学成分,归纳了各类化学成分的提取方式,总结出最佳提取条件,对比不同方式的优缺点,汇总余甘子在畜牧生产中的应用,为余甘子提取物在畜牧生产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以大米和鲜乳为主要原料生产出一种大米活性乳酸菌饮料,确定其工艺流程为:先将大米淀粉用双酶法进行酶解,酶解液煮沸后再使其与灭菌的鲜乳混合,经接种乳酸菌发酵制成大米酸乳,再与其他物料调配即可.最佳配方为:50%大米酸乳,7%蔗糖,0.4%复合稳定剂,0.15%乳化荆,0.06%柠檬酸.  相似文献   

15.
调配型酸乳饮料是以鲜奶、复原奶和豆奶为主要原料,不经乳酸菌发酵,直接用有机酸、糖、稳定剂配制而成,其蛋白质含量必须大于等于1%的乳饮料。调配型酸乳饮料的生产虽然工艺简单,但是稳定性比较差,易出现分层、絮凝和聚结现象。这些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脂肪上浮和蛋白质沉淀。目前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不同品种余甘子果实维生素C含量差异和余甘子果实维生素C积累规律,本研究以6个品种余甘子果实为试材,比较不同时期余甘子果实维生素C含量的差异,描绘维生素C积累动态曲线。结果表明,余甘子果实维生素C含量丰富,适宜作为食品加工和保健品的开发利用;其中秋白品种维生素C含量最高,适宜作为加工和遗传育种的原材料;余甘子果实作为加工原材料适宜采收期为10月20日左右;维生素C 的积累分为快速积累阶段,缓慢积累阶段,下降阶段,稳定阶段4个阶段。  相似文献   

17.
以福建余甘主栽品种‘粉甘’果实为材料,研究不同采收期对余甘果实品质和耐贮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采收期的延迟和果实成熟度的提高,余甘果皮颜色由青绿色逐渐变成黄绿色,果核颜色由深绿色变成棕褐色,果实重量和大小逐渐增加,果实可食率和营养品质提高。可用果实重量和大小、果形指数、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维生素C含量、果实可食率作为确定余甘果实采收成熟度的参数。同时,不同采收期对余甘果实的耐贮性影响不同,盛花期后179 d采收的果实耐贮性最好,在常温25±1℃下贮藏16 d后,好果率为91%,失重率为3.51%。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市场上流行的5种杀菌型乳酸菌饮料的焦糖味、果味、发酵味、甜味、酸味、涩感的感官评定,采用组合赋权法得出杀菌型乳酸菌饮料焦糖味、果味、发酵味、甜味、酸味、涩感的质量权重.对5种杀菌型褐色乳酸菌饮料各指标以权重,然后结合模糊数学综合评判方法,得出模糊关系曲线.结果表明:5种杀菌型乳酸菌饮料的整体感官排序为:样品5>样品2>样品4=样品l>样品3,与一般排序法所得结果样品2>样品4=样品1>样品5>样品3相比较稍有不同.因此,模糊数学综合评判方法比常用的排序法更科学、合理、客观.  相似文献   

19.
[目的]发酵剂是影响褐色乳酸菌饮料品质的关键原料之一。本文测试不同型号的发酵剂对褐色乳酸菌饮料发酵时间、产品风味、稳定性的影响。[方法]以市面上最常用的褐色乳酸菌饮料发酵剂之一副干酪乳杆菌L.casei-01作为参照,另外购买2 种副干酪乳杆菌作为对比,进行测试。[结果]本文测试的发酵剂中,参照样副干酪乳杆菌L.casei-01发酵速度最慢,但风味层次感较强。副干酪乳杆菌L9s相较于参照样,发酵速度更快,但风味偏酸。副干酪乳杆菌Lpc-37相较于参照样,发酵速度更快,但稍慢于L9s,风味较柔和。3 种发酵剂对产品的离心沉淀率、动力学不稳定性影响较小。[结论]3 种发酵剂对产品发酵速度、风味影响较大;对产品的稳定性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20.
通过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低聚果糖在乳酸菌饮料中的应用:低聚果糖的使用,不影响饮料的口感和质量,具有保健意义;乳酸饮料最佳配方为:低聚果糖6%、砂糖8%、果胶0.5%,发酵乳60%,三聚磷酸钠0.2%,草莓香精0.025%,色素适量,水约为25.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