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同厂家分离奶牛X性控冻精情期受胎率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育成牛发情开始后的20~24 h内,输精部位为子宫角大弯至小弯之间的技术条件下,用国内三家生产的奶牛X性控冻精分组进行人工授精。情期受胎率分别为62.50%、74.00%、73.00%;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母犊率在89.04%~93.33%之间,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结果表明,用三个不同厂家生产的奶牛X性控冻精,在快繁高产奶牛中,情期受胎率无显著差异;母犊率可以达到90.00%。奶牛生产者在选择奶牛X性控冻精时,应根据牛场的育种计划,参考不同厂家的种公牛的遗传指数和生产性能,灵活选择。  相似文献   

2.
为了验证不同输精部位对奶牛情期受胎率的影响,在发情开始后的20~24 h内进行人工授精,分别对子宫颈内口、子宫体分岔处、滤泡发育侧的子宫角大弯处、滤泡发育侧的子宫角小弯处4个不同输精部位的情期受胎率进行统计,结果分别为43.33%、50.00%、77.97%、80.00%,各组间差异极显著(P<0.01).试验结果表明:距离精子和卵子结合部位(输卵管壶腹部)越近情期受胎率越高,表明最佳的输精部位是在滤泡发育侧的子宫角大弯到小弯之间.  相似文献   

3.
不同输精时间对奶牛X性控冻精情期受胎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适时输精是决定奶牛人工授精成功的关键。随着XY精子分离技术进人商业化生产应用阶段,利用X性控冻精人工授精技术,可成倍提高产母犊的比例,是扩增高产奶牛数量的一条重要途径,对加速高产奶牛的繁育、缩短奶牛世代间隔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性控冻精的生产成本较高;性控冻精的活力为0.30~0.39,达到了普通冻精的活力GB:0.35的相当的水平;  相似文献   

4.
为了验证不同输精部位对奶牛情期受胎率的影响,在发情开始后的20~24 h内进行人工授精,分别对子宫颈内口、子宫体分岔处、滤泡发育侧的子宫角大弯处、滤泡发育侧的子宫角小弯处4个不同输精部位的情期受胎率进行统计,结果分别为43.33%、50.00%、77.97%、80.00%,各组间差异极显著(P相似文献   

5.
为了验证不同输精部位对情期受胎率的影响,在发情开始后的20h~24h内进行人工授精,分别对子宫颈内口、子宫体分岔处、滤泡发育侧的子宫角大弯处、滤泡发育侧的子宫角小弯处4个不同输精部位的情期受胎率结果进行统计,分别为43.339/6、50.00%、77.979/6、80.00%,各组间差异板显著(P〈0.01)。试验结果表明,距离精子和卵子结合部位(输卵管壶腹部)越近,情期受胎率越高。表明最佳的输精部位是在滤泡发育侧的子宫角大弯到小弯之间。  相似文献   

6.
对畜禽进行性别控制是动物科学繁殖领域的一项重要研究课题,性别控制可以按照生产需要控制后代的性别,能够显著提高畜牧业经济效益,尤其是对奶牛业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少数单位能生产性控冻精,性控冻精的生产为快速有效地扩大优质母犊数量提供了新的途径。一般应用自然交配或冷冻精液授配奶牛,其后代性别比例为公母各半(1:1)。但是在奶牛生产实践中,  相似文献   

7.
随着奶牛性控冻精技术的发展和提高,应用性控冻精进行人工输精,是快速高效扩繁高产奶牛的有效途径,在生产实践中,情期受胎率偏低是推广性控冻精的技术障碍。作者总结了多年来性控冻精使用情况取得的好效果,得出结论是育成牛情期受胎率为67.2%.1-3胎成年奶牛情期受胎率为57.9%.本文对奶牛性控冻精应用和提高高产奶牛性控冻精情期受胎率作了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8.
性控冻精和常规冻精使用方法大致相同,但许多细节还是决定着常规冻精和性控冻精的受胎率高低,因此对于奶牛性控冻精的配种工作,有着严格的操作规程,从各个细节方面提高受胎率.  相似文献   

9.
为全面掌握和推广性控冻精人工授精技术,加快共和县奶牛改良步伐,推动奶牛养殖业大发展。2008年从天津引进性控冻精100支,在恰卜恰镇地区进行了奶牛性控冻精人工授精试验示范工作,现将本次试验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奶牛性控冻精人工授精受胎率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面掌握和推广性控冻精人工授精技术,加快我县奶牛改良步伐.2008年我县从天津引进优良性控冻精100支.在恰卜恰镇地区进行了奶牛性控冻精人工授精试验示范工作,现将本次试验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总结了多年来奶牛性控冻精使用情况和效果,对性控冻精应用和提高情期受胎率进行了分析讨论。结果表明:育成牛情期受胎率接近正常水平,1~3胎成年奶牛情期受胎率为57.9%。采取综合措施后会使性控冻精配种的情期受胎率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2.
配种受胎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奶牛的产犊间隔及奶牛场的经济效益。配种受胎率越高,产犊间隔就越短,经济效益越高。生产实践中,奶牛场使用的都是“冻精”,配种受胎率的高低与受配母牛的健康状况、冻精质量及输精员的技术水平密切相关,本文主要对影响奶牛受胎率的因素加以探讨,为提高规模化奶牛场受胎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奶牛性控冻精在制作上经过了荧光染色、加电荷、电荷耦合分离处理等环节,虽然和常规冻精使用方法大致相同,然而许多细节还是决定着性控冻精的受胎率高低,因此对于奶牛配种工作,应该从各个细节抓起以提高受胎率。  相似文献   

14.
本文运用性控冻精进行奶牛人工授精,设计不同输精时间、不同输精部位、不同年龄奶牛间以及合理运用激素调控等因素对奶牛受胎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输精时间在出现明显发情症状后18~22h;最佳输精部位在有卵泡发育一侧子宫角基部;青年牛受胎率要远远高于经产牛,合理运用激素调控有利于提高受胎率。  相似文献   

15.
莱西市是全国闻名的奶牛养殖大县(市)和山东省最大的奶牛养殖基地,目前,全市存栏奶牛已达9.01万头。为了提升奶牛的良种化程度及整体奶牛高产水平,5月28日,莱西市畜牧局召开了全市规模化奶牛场负责人和全市奶牛配种员培训班,会议上聘请山东省农科院奥克斯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高运东研究员作了荷斯坦公牛后裔测定、分子育种、性别控制及性控冻精的使用规范等方面的技术报告。通过技术培训进一步加大了高产奶牛性控冻精的推广力度,提高了全市奶牛配种员对性控冻精的输精操作水平。  相似文献   

16.
奶牛性控冻精在制作上经过了荧光染色、加电荷、电荷耦合分离处理等环节,虽然和常规冻精使用方法大致相同,然而许多细节还是决定着性控冻精的受胎率高低,因此对于奶牛配种工作,应该从各个细节抓起以提高受胎率。  相似文献   

17.
性控精液对奶牛情期受胎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性控精液对奶牛情期受胎率及母犊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经产(青年牛/成母牛)对性控精液的受胎率有显著影响(P<0.05),输精部位、季节对性控精液的受胎率无显著影响(P>0.05)。青年牛试验组与对照组的情期受胎率分别为80.00%和60.00%。成母牛试验组与对照组的情期受胎率分别为33.33%和57.14%,没有显著差异(P>0.05)。性控精液的母犊率(95.45%)极显著高于常规精液的母犊率(47.37%)(P<0.01)。性控精液的流产率与犊牛成活率与常规精液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8.
奶牛性控冻精人工授精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分离X和Y精子的性控精液进行人工授精是控制家畜性别之最简单可行的方法.然而,低密度性控精液输精效果还不如常规人工授精,许多技术环节都有待改进.以常规冻精和稀释常规冻精为对照,研究解冻方法、输精时间和部位、不同精液来源和输精员以及育成和经产牛等因素对性控冻精人工授精妊娠率的影响.结果显示,精液解冻水浴温度和持续时间对人工授精效果有显著影响,性控精液对解冻水浴温度更敏感;性控冻精和稀释常规冻精比常规冻精对输精时间要求更严格;3种精液输精到排卵卵泡同侧子宫角基部受胎率都显著高于输精于子宫体和同侧子宫角前端;3种精液育成牛受胎率(80%)都显著高于经产牛(50%);于输精同时注射促排卵素3号明显提高性控冻精受胎率;经严格挑选、能够从事胚胎移植操作的技术熟练输精员之间性控冻精受胎率差异不显著;在所设计的不同条件下,性控冻精与稀释同样倍数的常规冻精行为相似,说明精子分离过程没有对精子造成特殊损伤.研究结果说明,精确控制人工授精各个技术环节可以实现消除性控与非性控、低密度与高密度精演之间的差别,获得高妊娠率.  相似文献   

19.
影响奶牛冻精配种受胎率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6个自然村农户饲养的168头能繁奶牛分为4组,每组42头,观测其冻配后情期受胎率。结果:9~11月高于5~7月,差异不显著,与冬春两季比差异显著;光照对受胎率影响不大;3~6胎受胎率最高;生殖道疾病和营养水平以及输精技术对受胎率影响极大。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性控冻精对不同胎次奶牛受胎率的影响,试验选取了864头育成牛和84头2~5胎次的成年母牛并对其人工受精.结果表明,育成牛的情期受胎率较二胎、三胎、四胎、五胎以上和成年牛平均值分别高3.56%、6.69%、8.35%、5.18%和6.95%(P<0.05),即育成奶牛的情期受胎率显著高于二胎以上成年牛;育成奶牛与二胎以上成年奶牛的产母犊率相差1.19%,差异不显著 (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