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川西高山林区人工林生态学的研究--人工林分区与分类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本文依据川西高山林区自然条件及天然林树种生态地理分布,阐明川西林区人工林分布现状及特征;以川西高山林区森林分异规律、采伐迹地的分类及其应用为基础,提出川西高山林区人工林进行分区与分类依据和原则,分区分类系统包括3个经营类型区、4个经营类型组、9个经营类、17个林型组和39个类型,并提出了经营对策。  相似文献   

2.
油松是目前子午岭林区人工营造用材林的主栽树种,现保存油松人工林5.29万hm2.但是,由于长期以来该林区粗放的经验式经营方法导致人工林成林缓慢、材质低劣.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以后,为适应现代林业发展的要求,提高该林区经营油松林水平,促使其森林经营逐步向科学化、集约化方向迈进,缩短人工林的经营周期和成材年限为培育工业用材林提供科学依据,1994~1998年,在国营正宁林业总场中湾林场对油松中龄林进行了密度试验.  相似文献   

3.
华北落叶松生长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华北落叶松人工林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1、华北落叶松生长过程,胸径和树高均在6~10 a出现速生,10a以后胸径和树高的连年生长量开始下降。2、华北落叶松当高径比为0.6~1.2时,林木分布近似正态分布。3、华北落叶松20年生时单株材积生长量比原产区高出37.3%。4、华北落叶松在该林区最适宜生长的海拔高度为2 700 m以下。初步认为华北落叶松在该林区引种是成功的,可作为该林区中低海拔速生造林树种。  相似文献   

4.
东北林区4种主要森林类型直径结构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东北林区4种森林类型即阔叶混交林、针阔混交林、柞树林和长白落叶松人工林的直径结构特征,运用正态分布、Weibull分布、Gamma分布以及对数正态分布4种分布函数对4种森林类型的林分的直径分布进行了拟合,同时用卡方统计量对4种分布进行了检验,拟合结果和检验结果一致表明:在4个拟合分布函数中,阔叶混交林和柞树林用Gamma分布拟合直径分布效果更好,针阔混交林和长白落叶松人工林用Weibull分布拟合直径分布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拉氏栲人工林和天然林的系统调查,研究了拉氏栲分布、适生环境、栽培生物学特性、物候和生长发育规律,在此基础上进行拉氏栲人工造林技术研究,筛选出可供林业生产上应用的拉氏栲人工林经营技术,在我国南方林区有广泛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方玲玲 《山西林业》2023,(S2):66-67
太岳山林区是油松的集中分布区域之一,科学合理的森林经营措施有助于促进油松人工林可持续发展。从幼林抚育、间伐、整枝和主伐4个方面介绍了油松人工林可持续经营技术。  相似文献   

7.
五、落叶松落叶病落叶松落叶病,原名为落叶松早期落叶病。是我国北方落叶松人工林中普遍发生的一种严重病害。 (一) 分布及为害该病在1895—1896年发现于德国。1924年起,长期在日本流行,对日本落叶松人工林造成严重危害。国内,在1945年最早发现于辽宁省草河口林场,至1958年已蔓延到辽宁省东部林区。我省于1953年在漫江林区发现该病,至1960年,在通化、吉林等东部林区开始流行。1964年时,东北三省落叶松人工林受害面积已达41.2%。现在,在东北三省,凡有落叶松人工林的地方,几乎都有该病的分布。此外,在华北、西北的局部地区也有该病的发生。这种病害除为害人工林外,也为害天然林。感病的林分提早落叶约50天,春季放叶时间也  相似文献   

8.
大巴山林区主要人工林土壤有机碳密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工林是目前陆地碳汇增长最主要的媒介之一,大力营造人工林可以成为固定大气中CO2、减缓全球气候变化的有效途径。对大巴山林区4种主要人工林土壤有机碳密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域主要人工林土壤各层有机碳含量在0.434%~2.341%之间,且均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1m深度内平均值分别为0.928%(马尾松)、1.566%(杉木)、1.537%(桉树);各类人工林1m深度内土壤平均有机碳密度分别为145.4、125.9和79.9Mg/hm^2(1Mg=10^6g),大小分布序列为:桉树〉杉木〉马尾松。研究表明,减少人类干扰和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对提高该区域人工林生产力水平及生态系统碳储存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油松是豫北太行山主要的造林树种。通过对林州市四方垴林区油松人工林和山西省平顺县桑家河林区油松人工林火灾现场的调查,分析和研究了不同结构、不同环境因子对油松人工林耐火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长白山西坡(包括通化市、浑江市)是我省的重点林区,森林资源比较丰富,森林害虫种类繁多,现已知种类有285种,为害树种约50余种。笔者从1980年以来,对该区域森林害虫种类与分布做了调查,划分了三个区域类型,即丘陵人工林(包括梅河口市、柳河县、辉南县);低山阔叶林区(包括集安县、通化县、浑江市、通化市郊区);高山针阔叶林区(包括长白县、抚松县、靖宇  相似文献   

11.
国营木寨林场位于予西予牛山区,紧靠西峡县城。经营面积84,000亩,林区南北长60华里,东西30华里,国、乡有林区插花分布。该场自1956年建场以来,坚持贯彻执行以营林为基础,管护为重点,造管并举的方针,营造人工林5万余由,封山育林2万亩,现有蓄积17万多立方米。多年来,由于加强了护林防火承包责任制,连续29年实现了无山林火灾。该场主要抓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广泛开展护林防火教育林场与集体林区由于插花分布,群众的生活和生产用火频繁,林场党支部书记带头自编护林防火  相似文献   

12.
应用数量化理论Ⅰ建立各立地因子与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人工林地位指数之间的多元线性回归,根据回归结果筛选主导立地因子,小陇山林区油松人工林立地因子贡献率大小顺序为:坡度海拔坡位土层厚度坡向。根据综合多因子与主导因子相结合的原则,确定采用海拔高度划分立地类型区;采用坡位划分立地类型组;采用坡度和土壤厚度划分立地类型,将小陇山林区油松人工林划分24个立地类型,同时对小陇山林区现有油松人工林林地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陨石山森林公园的植被调查,表明该地区的植被属暖温带落叶阔叶油松栎林区,现存的木林植被皆为人工林,覆盖率约60%,植物群落结构简单。根据其分布及群落特征,将陨石山森林公园的植被分为17个类型,并在此基础上对植物群落发生的动向进行了分析、预测。  相似文献   

14.
集体林区森林资源,一般是山、林、田、水相间,分布零星分散,森林经营方式亦林亦农,且以人工林为主,林区的经营活动均依靠林区群众进行,山林权属多变,以集体所有为主要特点。数十年来,我国集体林区的森林资源,大多呈下降趋势,部分地区林地面积虽稍有增加,但立木蓄积仍处于  相似文献   

15.
广东同乐大山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区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野外调查和查阅资料,广东同乐大山自然保护区共有野生蕨类植物44科88属201种。在掌握蕨类植物基本组成基础上,对区内蕨类植物的优势成分、分布区类型及具体分布进行了详细分析,分析表明同乐大山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区系性质具有以下特征:(1)典型的热带、亚热带区系性质;(2)古老蕨类植物成分丰富;(3)蕨类植物垂直分布较明显;(4)国家重点保护蕨类植物多。  相似文献   

16.
威信县国营林场,自筹资金,既快又好地修筑了一条长15公里的天星林区公路。随着林业生产的发展,国营天星、八字山林区的人工林进入了间伐、主伐期。为了改善林区生产、生活条件,提高林木经济效益,林场决定从多种经营收入中拿出25万元修筑这条林区公路。施工前,他们组织技术人员对这条公路进行精心设计;开工后,场长亲自坐阵指挥,依靠技术人员加强技术指导,由于措施有力,公路按时竣工。经检查验收,新建公路达到国家二级林区公路标准。天星林区公路横穿国营、集体和个人的人工林近4万亩。林区公路的建成为林业生产及林区工人  相似文献   

17.
经过11年的调查研究,白龙江林区杀虫植物共93科、94属、239种,其中蕨类植物11种,裸子植物4种,被子植物224种。以菊科最多,其次为毛莨科和豆科,分布较广泛的种类约89种。并提出了开发利用和保护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东北林区是我国主要林区之一,包括黑龙江大、小兴安岭和吉林长白山等地区.东北林区分布着原始林、次生林和大面积人工林,是我国东北、华北地区的绿色天然屏障.多年来,由于受自然和社会因素影响,东北林区火灾多发,火灾损失较为严重,影响了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因此,只有把握东北林区林火发生的特点和规律,研究总结扑救林火的最佳战法,全面履行森林部队的职能,才能将林火消灭在萌芽状态.  相似文献   

19.
闽南山地马尾松人工林林分直径结构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福建闽南山地马尾松人工林2块样地资料为依据,应用正态分布,对数正态分布,Weibull分布,β分布,Γ分布拟合闽南马尾松人工林直径分布的规律,并对适用性进行分析、比较,选出最适合于拟合及预测该林分直径结构的分布模型,并用卡方统计量对5种分布进行检验,结果表明:β分布描述闽南马尾松人工林的直径分布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0.
江苏蕨类植物资源及其利用价值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对江苏省蕨类植物资源及分布、用途、利用价值进行了简要叙述,为进一步研究、挖掘和合理开发利用蕨类植物资源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