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笔筒树蕨类植物PTERIDOPHYTES现状稀有种。本种在中国过去仅知产于台湾省 ,1982年在厦门大学自来水池附的山沟发现一株 ,这是中国大陆的首次记录。由于生境不隐蔽 ,非常容易被人发现 ,遭到破坏 ,树下及周围均不见幼苗幼株 ,如不采取有效措施 ,大陆分布将会消失。形态特征树形蕨类植物。茎直立 ,高可达10米 ,胸径10~15厘米 ,基部密被交织的不定根 ,向上有清晰的叶痕 ,顶部残存少量宿存的叶柄。叶螺旋状排列于茎顶端 ;茎端、拳卷叶及叶柄基部密被鳞片和糠秕状鳞毛 ;鳞片灰白色至淡棕色 ,线状披针形 ,渐尖头 ,先端和边…  相似文献   

2.
指出了文旅型湿地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湿地公园建设有利于实现人文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漳河国家湿地公园的建设以促进生态环境保护为主要目标,对山体原状植被通过人工造林、造景复绿进行了植栽分析,并以此为基底框架进一步总结了项目中实用型景观绿化搭配,在湿地生态系统保护,提出了维持湿地多种效益的种植思考。  相似文献   

3.
陕西国家重点保护植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上不少生物种质资源,由于种种原因正在不断绝灭。很多物种在人们尚未发现或查明它们在科学上及经济上的价值之前即处于稀有、渐危、濒危状态,甚至已经绝灭,这给科研、生产及发展经济带来不可弥补的损失。因此,保护植物种质资源,早已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我国地域辽阔,自然历史条件复杂,蕴藏着丰富的植物种质资源,仅高等植物就有3.5万种之多。我省自然条件优  相似文献   

4.
○建筑面积世界第一、馆藏量亚洲第一的国家植物标本馆,竟然没有运费去取回一位日本友人无偿捐献的植物标本和科研资料。○在人才流失最严重的时候,该馆正式在编的科研人员只剩下一个馆长和两个副馆长。采访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标本馆是一件令人心情沉重的事情。眼下,位于香山脚下的中科院植物园正是“四月芳菲满园香”的季节,而深居其中的标本馆,其衰败的外观与这满园春色看来不太谐调。进入楼中,可以看到墙上到处都是裂痕,墙皮大面积脱落,在六按标本库的屋顶上,有十几处漏雨的地方,地上的脸盆、水桶里盛着前些日子下雨时沙下来…  相似文献   

5.
基于湖南会同渠水国家湿地公园植物配置和建设的现状,遵循植物配置原则,对不同功能区域和不同立地类型,给出了优化湿地公园植物配置的建议,并统计了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和植物种类,以期对会同渠水湿地公园优化植物配置和湿地系统完整性的保护都具有建设性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建造以乡土植物为主体的园林绿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树华 《北京园林》2005,21(2):16-20
指出外来植物扰乱生态平衡,破坏自然环境与人文景观以及对人们生活的严重影响等的各种弊端,对园林绿化的现状以及方式方法进行了反思,提出以乡土植物为主体的园林绿地建设是城市园林绿化的唯一出路。最后,指出在进行以乡土植物为主体的城市园林绿地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7.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日益加快,作为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湿地公园,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提高城市生物多样性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其独特的植物景观,能够让市民切实感受到湿地作为“城市之肾”的无穷魅力。作者以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为例,探讨了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营造中的人性化处理技术,以期为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营造的更好开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河流型城市湿地公园是城市湿地公园的一种特殊类型,其植物景观不仅要满足城市湿地公园的生态保护、休闲游览等功能,还应体现河流蜿蜒曲折的形态特点。文中以构建具有河流特色的植物景观为目的,将其分为3个带:湿地植物景观带、生态防护林带和休闲森林景观带。其中,湿地植物景观带以水生、湿生植物沿河岸连续片植为主,目的是构建色彩丰富、开闭变化的滨水线性景观;生态防护林观带以耐水湿乔木沿堤坝群植的形式组建自然、和谐的绿色线性空间;休闲森林景观带以植物组团的形式营造多线相连的网状景观空间。以沙颍河国家湿地公园为例,研究其植物景观营造的方法,探索科学、合理、具有河流特色的植物景观设计模式。  相似文献   

9.
《中国林业教育》2005,(5):F0003-F0003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植物病理学始建于1938年;1961年开始招收研究生;1983年、1986年先后被国家批准为硕士和博士学位授权点;1999年被批准为农业部重点学科;2002年被批准为国家重点学科;2004年进入国家“985”科技创新平台,并获教育部“长江学者”和科技创新培育团队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10.
铁线蕨科、蕨类植物现状濒危种。本种又名荷叶金钱草 ,仅发现于四川省万县和石柱县的局部地区 ,由于开辟公路及采挖作药用 ,现数量极少 ,仅残存于少数岩缝或岩面的薄土层上及杂草丛中 ,已陷入濒临灭绝的境地。形态特征植株高5~20厘米 ;根状茎短而直立 ,先端密被披针形鳞片和多细胞的细长柔毛。叶簇生 ;叶柄长3~14厘米 ,粗0.5~1.5毫米 ,深栗色 ,基部密被与根状茎上相同的鳞片和柔毛 ,干后易被擦落 ;叶片圆肾形 ,直径2~6厘米 ;叶柄着生处有一深缺口 ,但无垂耳 ,叶片上面以叶柄着生处为中心 ,形成1~3个同环纹 ,叶片的边缘…  相似文献   

11.
国家保护植物 对开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铁角蕨科蕨类植物现状稀有种。对开蕨是我国新记录植物 ,仅产于吉林省长白山南麓和西侧的局部地区 ,且分布星散 ,如不加以保护 ,将有绝灭的危险。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 ;根状茎粗短 ,横卧或斜升。叶近生 ;叶柄长10~20厘米 ,粗2—3毫米 ,棕禾杆色 ,连同叶轴疏被鳞片 ,鳞片淡棕色 ,长8—11毫米 ,宽约1毫米 ,线状披针形 ,全缘 ;叶片长15~45厘米 ,宽3.5—5厘米 ,阔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 ,先端短渐尖 ,基部略变狭 ,深心形 ,两侧圆耳状下垂 ,中肋明显 ,上面略下凹 ,下面隆起 ,与叶柄同色 ,侧脉不明显 ,二回二叉 ,从中肋向两侧平展…  相似文献   

12.
儿童公园中以植物为主题的趣味场所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植物要素入手,探讨在儿童公园中构建各种趣味性的游戏场所。以儿童公园植物的安全性、特色性为两大设计原则;营造儿童公园植物组合的四大空间形态和特性;构建了以植物为主题的七大趣味场所,分别为探险森林、探索花园、神奇湿地、观赏温室、活力草坪、趣味修剪树木园、神秘植物迷宫,并对每个场所的趣味性设计提出了相应的构思与方法。  相似文献   

13.
李姣 《绿色科技》2013,(10):84-88
指出了沙地景观营造因兼有沙地生态恢复的特殊性而日益受到景观设计者的关注,以萨拉乌苏国家湿地公园为研究对象,从生态恢复性、使用功能性和景观地方性三个方面出发,在GIS分析的基础以及沙地植物的大体演替规律上,进行了沙地立地条件的划分,分析了不同坡向植物群落结构。并从国家湿地公园的角度,进一步规划了场地的空间分区和游线组织,布置了结合地方性和功能性的景点,以期使沙地植物景观不仅满足功能性的游览需求,也满足了防风保育的生态功能。  相似文献   

14.
共同的名字     
龙双红 《中国林业》2012,(13):26-26
白桦林多情地妖娆着对春天的期待春雪下寂静满盈的心中已握紧一个朝气蓬勃的春天  相似文献   

15.
以北方植物为例浅析高速公路绿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高速公路绿化设计的五大原则入手,将高速公路的绿化分类进行叙述。把高速公路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分类的方法,将高速公路绿化这一复杂综合体进行层层剖析。结合实际,将北方高速公路常用的植物进行汇总归类,将有助于相关领域工作人员研究方法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阐述了植物材料的质感特性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潜力,以求引发景观设计师反思既有的植物景观设计观念与方法,进而探索在景观中应用植物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杨清  吴展奎 《林业调查规划》2019,(4):139-144,156
依据国家植物博物馆建设国际咨询会的启示,对相关博物馆(植物园)进行对比研究,认为植物博物馆选址应从自然环境(地质水源、地形土壤、植被森林、发展空间)和社会经济(带动效应、基础设施、科研支撑、综合因素)两大系统八大因素综合考虑,经实地踏勘调研后,从8个备选方案中初步将茨坝片区、彩云湾片区定为候选地址,在对其地质、地形地貌、水文、森林植被、交通状况、基础设施、气象、土地利用及社会经济现状等方面进行专业调研后,拟定茨坝片区为最终方案,并对该片区进行优劣势分析,提出了规划建议。  相似文献   

18.
王佳 《绿色科技》2011,(8):246-248
简述了双代号网络计划图的理论、各时间参数所代表的含义及各时间参数的计算方法,以某软件园外环境工程为例,详细地分析了双代号网络计划图各时间参数对该软件园外环境工程进度控制的巨大作用,为同行日后进行项目进度控制时提供依据及方法。  相似文献   

19.
针对目前在住宅建设的环境营造中植物配置上存在的较为普遍的问题,从绿色生态住宅的角度,提出住宅小区建设的植物配置原则,并以江西省为例进一步讨论了绿色生态住宅小区的植物选择与配置。  相似文献   

20.
在怀柔青春路的改造过程中,充分运用现有资源,尝试利用竹子作为街道主要绿化植物品种,深入挖掘竹子的传统文化内涵,塑造竹文化空间,形成城区内独具特色的竹文化景观主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