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了解低温胁迫下硅缓解对春小麦幼苗的生长以及对氮、磷、钾、硅的吸收的影响,研究以春小麦品种龙麦26和克旱16为试验材料,分别进行0℃和4℃短期低温胁迫,测定其幼苗生长及离子含量,探讨低温胁迫下硅对小麦养分的吸收机制,结果表明:适当浓度的硅处理显著促进小麦幼苗的生长,以1.0 mmol·L~(-1) Si浓度处理对低温缓解效果最佳,小麦各器官氮、磷、钾和硅的含量增加,小麦植株在硅浓度为0.5 mmol·L~(-1)和1.0 mmol·L~(-1)水平上对硅和氮的吸收、在0.5 mmol·L~(-1)水平上对磷和钾的吸收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武安泉  杨同文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9):14083-14084
[目的]研究硅在生理条件下对小麦幼苗生长的影响。[方法]以小麦幼苗为试验材料,以添加霍格雷氏培养液组为对照组,以分别添加由霍格雷氏所配制的硅处理液为试验组,使硅最终浓度为60、120、180 mg/L,在水培条件下研究硅对小麦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浓度120-180 mg/L硅可以提高小麦幼苗生物量;浓度60-180 mg/L硅对小麦幼苗茎根比有降低作用;浓度60-180 mg/L硅可以降低小麦幼苗叶片组织叶绿素含量和幼苗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提高小麦幼苗可溶性糖含量。添加浓度60-180 mg/L硅能够提高小麦幼苗生物量和叶片组织可溶性糖含量,但显著地降低小麦叶片组织叶绿素、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以及茎根比。[结论]试验条件下施加硅对小麦幼苗的生长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外源硅对低温胁迫下水稻幼苗生长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黑龙江省生产上推广种植的水稻品种为试验材料,探讨外源硅缓解低温胁迫对水稻幼苗生长及其相关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源硅处理后,供试水稻品种的株高和生物产量均显著增加。低温胁迫条件下,添加外源硅使北稻4号和垦稻21的可溶性糖含量明显增加、4个品种的脯氨酸含量均明显增加,而丙二醛含量则下降。说明外源硅可以有效提高水稻防御低温胁迫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硅对低温胁迫下冬小麦幼苗光合作用及相关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7  
采用水培试验,以抗寒性不同的两个小麦品种(临麦2号(Linmai 2)高抗;扬麦 5号(Yangmai 5)低抗)为材料,研究了不同硅处理(0、0.1和1.0 mmol/L)对低温胁迫条件下小麦幼苗光合作用、叶绿素和可溶性糖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胁迫条件下,小麦幼苗的光合作用显著受到抑制,扬麦5号的下降速率要大于临麦2号。施硅能够提高低温胁迫条件下小麦幼苗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气孔限制值(Ls)、水分利用率(WUE);蒸腾速率(Tr)在低温胁迫条件下降低,加硅处理后蒸腾速率下降。低温胁迫条件下两个小麦品种的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a/b的比值下降,可溶性糖含量显著升高;施硅能减缓低温胁迫对叶绿素含量、chl a/chl b和可溶性糖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低温弱光胁迫对西葫芦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阿兰一代西葫芦为材料,研究了西葫芦幼苗在低温弱光胁迫下的生长状况及生理特性。结果表明:低温弱光处理下的阿兰一代西葫芦幼苗在昼、夜温度分别为10℃、5℃时,随着光照强度的降低,幼苗的株高降低,茎粗、叶片数、最大叶长和最大叶宽、最大叶面积减少,叶绿素含量和根系活力也随之降低。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硅肥对干旱胁迫下茄子幼苗生长的调控效果,以商茄2号为材料,利用盆栽法,研究4个不同浓度(0.1、0.5、1.0、1.5 mmol/L)硅肥对3种不同干旱胁迫(轻度干旱、中度干旱、重度干旱)下茄子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硅肥可提高干旱胁迫下茄子幼苗株高、茎粗和生物量,同时提高幼苗叶片叶绿素含量(SPAD值)、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降低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的积累。其中0.5 mmol/L硅肥处理既可以显著促进幼苗生长,又有利于幼苗叶片生理活性的提高,缓解幼苗干旱胁迫效果最佳;而在重度干旱胁迫下,1.5 mmol/L的硅肥处理各项指标值却均低于对照(CK),表明过量的硅肥处理会加重干旱胁迫对茄子幼苗造成的伤害。研究结果表明,适宜浓度的外源硅肥能够有效缓解干旱胁迫对茄子幼苗造成的伤害,增强茄子幼苗的抗旱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测定红芸豆幼苗生理生化指标,研究抗低温弱光胁迫的机制,并比较两个红芸豆品种的耐低温弱光性.【方法】以红芸豆为材料,测定分析低温弱光胁迫对幼苗生长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低温弱光胁迫抑制幼苗的生长,其中,小红芸豆株高、茎粗、叶面积在胁迫处理7 d后较对照分别降低19%,18%和15%,‘英国大红芸豆’分别较对照降低13.2%,16%和13%.生理生化分析结果表明,低温弱光胁迫下,2个品种幼苗叶绿素含量和PSⅡ的最大光化学效率F_v/F_m在处理7 d后达到最低,‘小红芸豆’的下降幅度较为显著;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且‘小红芸豆’下降幅度更大;在胁迫处理期间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及谷胱甘肽GSH含量一直呈下降趋势.【结论】红芸豆幼苗通过抗氧化酶系统抵御低温弱光胁迫;相比‘小红芸豆’而言,‘英国大红芸豆’具有较强的低温弱光适应性.  相似文献   

8.
以洛麦21和同舟麦916为试材,采用水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硅对小麦幼苗株高、根长、生物量及部分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硅处理可以促进同舟麦916的生长和生物量的积累,低硅处理促进洛麦21的生物量积累,高硅处理对洛麦21的生长表现为抑制作用;在不同硅浓度处理下,同舟麦916叶绿素含量增加,而洛麦21的叶绿素含量则呈降低趋势;随着硅处理浓度的提高,同舟麦916可溶性糖含量增加、蛋白质含量降低,而洛麦21的可溶性糖和蛋白质含量则随着硅处理浓度的提高而减少.本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小麦品种对硅的适应浓度不同,SiO32-浓度为10 mg/L时对小麦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以水稻品种‘湘早籼45号’为试验材料,喷施不同浓度的外源2,4-表油菜素内酯(2,4-Epibrassinolide,EBR)进行低温(4℃)处理,测定水稻幼苗形态特征、壮苗指数、抗氧化酶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及可溶性蛋白含量等指标。结果表明:适宜浓度的外源EBR能有效缓解低温胁迫对水稻幼苗的损伤,并以1.0μmol/L EBR处理效果最佳,其株高、茎粗、地上部分鲜质量、地上部分干质量、地下部分鲜质量、地下部分干质量以及壮苗指数相比低温对照显著提高9.22%~40.74%;而根系的长度、表面积、体积、连接数和根尖数相比低温对照显著增加14.42%~42.8%。同时,1.0μmol/L EBR处理能显著提高水稻幼苗根系的SOD、POD、CAT活性,相比低温对照增加14.88%~73.92%,并且能显著降低水稻幼苗叶片和根系MDA含量的积累,增加可溶性蛋白含量。因此,在生产上,喷施1.0μmol/L EBR溶液能够增加水稻幼苗的低温耐受性,有利于培育水稻壮苗。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外源物质复配对低温胁迫下棉花生长及生理特性的调控效应,以棉花幼苗为试验材料,叶面喷施外源物质α-萘乙酸+脱落酸、α-萘乙酸+硝普钠、脱落酸+硝普钠、α-萘乙酸+脱落酸+硝普钠后,在4℃低温下进行处理,分别于处理0、24、48 h和恢复常温24 h测定棉花幼苗农艺性状和生理指标。结果表明:各外源物质喷施处理在低温胁迫前均不同程度降低棉花幼苗丙二醛含量,经低温胁迫后,喷施α-萘乙酸+脱落酸+硝普钠处理恢复常温24 h棉花幼苗鲜重较喷施蒸馏水对照显著提高了9.09%;在低温处理48 h时,喷施α-萘乙酸+脱落酸+硝普钠处理叶片丙二醛含量与喷施蒸馏水对照相比显著降低5.60%;恢复常温24 h时,喷施脱落酸+硝普钠处理和喷施α-萘乙酸+脱落酸+硝普钠处理叶片丙二醛含量较喷施蒸馏水对照分别降低了6.84%和8.17%,其中喷施α-萘乙酸+脱落酸+硝普钠处理叶绿素含量较喷施蒸馏水对照增加了6.16%。综上所述,喷施α-萘乙酸+脱落酸+硝普钠外源物质组合能有效缓解低温胁迫对棉花幼苗造成的伤害,减轻大田生产中低温冷害造成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外源硅滴施对弱光胁迫下冬小麦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方法】于2018~2019年在新疆南疆采用盆栽试验进行,以新冬60号为材料,自冬小麦拔节期至成熟期,用黑色遮阳网进行25%遮阴处理,在冬小麦拔节期设置5个外源硅(Na2SiO3分析纯)滴施量分别为7.5 kg/hm2(Si1)、15 kg/hm2(Si2)、22.5 kg/hm2(Si3)、30 kg/hm2(Si4)、37.5 kg/hm2(Si5)和清水对照(Si0)共6个处理,测定不同处理冬小麦植株性状、叶片光合特性及小穗发育和籽粒性状,分析外源硅滴施对弱光胁迫下冬小麦调控效应,并筛选出适宜的外源硅滴施量。【结果】弱光胁迫下,外源硅滴施可以增加冬小麦的株高、茎粗、穗长和叶片SPAD值;改善了叶片光合性能,提高了旗叶的净光合速率(Pn)、...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低温(10℃)处理下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黄化苗叶片内脯氨酸、可溶性糖、蛋白质、MDA、叶绿素含量以及SOD、POD、CAT活性变化.结果表明:低温逆境使小麦黄化苗内的脯氨酸含量、SOD、POD、CAT活性等指标在短时间内都有明显的下降,随着时间的延长相应指标有所上升,再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与此同时,可溶性糖、蛋白质含量先升高,再降低,MDA含量增加而叶绿素含量降低.  相似文献   

13.
黄淮地区冬春季低温胁迫对小麦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黄淮地区冬春季自然低温条件下,以4个不同抗寒类型冬小麦品种为材料,对越冬期、拔节期、孕穗期、抽穗期4个时期的抗寒生理指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越冬期至抽穗期抗寒性强的品种根系活力一直高于抗寒性弱的品种;在除抽穗期外的其他生育时期,抗寒性强的品种的SOD活性和Pro含量都明显高于抗寒性弱的品种,而抗寒性强的品种的质膜透性和MDA含量都显著低于抗寒性弱的品种:在越冬期,抗寒性强的品种的POD活性和WSS含量都低于抗寒性弱的品种,其含量变化与田间抗寒性关系不密切.由此可见,在小麦抗寒育种工作中,除注意田间直接鉴定外,还可以把根系活力、SOD酶活性和Pm含量作为室内间接鉴定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4.
低温弱光下壳聚糖对番茄幼苗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低温弱光逆境下不同浓度壳聚糖溶液对番茄幼苗某些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浓度为50~100 mg/L壳聚糖溶液能明显提高幼苗POD的活性,降低MDA含量和电解质外渗透率,保持一定的根系活力及较高的净光合速率.浓度为400 mg/L壳聚糖溶液的POD活性、根系活力、净光合速率低于其他浓度处理,表明高浓度的壳聚糖溶液...  相似文献   

15.
低温胁迫对春小麦和冬小麦叶片游离脯氨酸含量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陈璇  李金耀  马纪  张富春 《新疆农业科学》2007,44(5):553-556,F0002
研究比较了新疆春小麦喀什白皮和冬小麦新冬22号两个品种在低温胁迫下生长状况及脯氨酸积累的差异.结果表明:4℃低温冷驯化3 d后再于-3.5℃胁迫24 h,小麦两个品种的生长状况出现了明显的差异.新冬22号叶片在低温胁迫中没有受到损伤,而喀什白皮叶片则出现了倒伏现象.4℃低温胁迫4 h后,新冬22号叶片的脯氨酸积累显著增加,而喀什白皮叶片的脯氨酸含量在4℃低温胁迫48 h 才开始积累.新疆两个小麦品种的脯氨酸积累对低温胁迫的响应存在显著差异,也说明冬小麦品种新冬22号抗寒性显著高于春小麦喀什白皮,为小麦抗寒品种的培育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外源SA预处理对低温胁迫下萝卜幼苗的生理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阳春早秀萝卜幼苗为试材,通过叶面喷施适宜浓度的水杨酸(SA),探讨外源SA对低温胁迫下萝卜幼苗的缓解效应。结果表明,0.75mmol.L-1SA预处理幼苗后,随低温处理时间延长,可溶性糖和脯氨酸质量分数逐渐升高,抗氧化酶活性也显著高于同期对照,而丙二醛(MDA)质量摩尔浓度显著低于同期对照。因此,适当浓度的外源SA可通过增加渗透调节物质质量分数和提高抗氧化酶活性来提高萝卜幼苗对低温胁迫的抗性。  相似文献   

17.
拔节期低温胁迫对小麦生理生化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拔节期低温对小麦生理生化特性和产量的影响,以小偃22等5个冬小麦品种为材料,对其在低温胁迫下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相对膜透性、丙二醛(MDA)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脯氨酸含量等生理指标进行测定,并且测定单株产量。结果表明,持续低温胁迫下,供试小麦品种叶片中的SOD、POD、CAT活性和可溶性糖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MDA含量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相对膜透性(除郑麦366和郑麦9023)和脯氨酸含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除郑麦366和郑麦9023外其余3个品种呈增加趋势;低温使单株穗粒数显著下降,但对单株小穗数和千粒质量的影响不大。经隶属函数分析,将供试品种分成2类:小偃22和矮抗58属抗寒性较强的品种,西农509、郑麦366和郑麦9023为抗寒性差的品种。  相似文献   

18.
10℃低温对西瓜幼苗耐性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4叶1心期西瓜幼苗为材料,研究了10℃低温处理下3种西瓜幼苗早佳8424(冷敏感型)、万福来(中等)和野西瓜(耐冷型)的电导率、脯氨酸、可溶性糖、POD和SOD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西瓜幼苗的电导百分率、POD、脯氨酸随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增加;SOD的活性在耐性品种中增加,敏感品种先增后降;可溶性糖含量在耐性品种呈先降后升,其它品种呈增加的趋势。根据上述生理指标的分析,我们初步研究耐冷性与冷敏感品种的生理差异。  相似文献   

19.
以河南教育学院小麦育种研究中心培育的小麦新品系为供试材料,选用C17为基本培养基,分别研究了低温预处理1、2、3、4、5、6、7 d,添加0(CK)、80、100、120 mg/L的聚乙二醇(PEG)对小麦花药出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预处理4 d的小麦花药出愈率最高(2.108%),且稳定性较好(变异系数0.067),与低温预处理2 d的小麦花药出愈率差异显著(P0.05),与其他5个处理之间的差异极显著(P0.01)。在培养基中加入80、100、120 mg/L PEG可显著提高小麦花药出愈率,尤其以100 mg/L PEG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0.
低温弱光对温室番茄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55,自引:0,他引:55  
研究了番茄初花期低温弱光逆镜对叶片膜保护酶(SOD)活性,膜脂过氧化产物MDA含量、叶绿素a荧光诱导动力学参数Fv/Fm值和内源激素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叶片内源激素水平对低温弱光的反应随品种和处理强度不同而有较大差异。低温弱光处理后,SOD活性显著下降,MDA含量明显增加;荧光参数Fv/Fm值增加,碳同化活性降低,影响程度取决于品种和低温弱光强度。毛粉802比Skala耐低温,而Skala则比毛粉802更耐弱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