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河南省生产上大面积应用的玉米杂交种其亲本的主要来源于瑞德黄马牙、旅大红骨、塘四平头,近年来又从省外引入和选育一批78599等改良种(P群)。重点介绍了改良Reid类群种质的特征特性和应用概况。通过改良Reid类群种质与塘四平头、旅大红骨、P群及其他类群组配的杂交种分析,阐述了改良Reid类群种质的杂交优势模式及该类群种质在河南省玉米育种和杂交种生产中所起的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以分属于5个杂种优势群的自交系B503、B121、B17、B511、B198为测验种,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与5个先锋玉米种质改良系A101、A203、A302、A306和A425组配25个杂交组合,分析先锋玉米种质改良系的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及杂种优势。结果表明,改良系A101和A302单株产量及相关性状一般配合力表现较好,在玉米育种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组合A302×B17、AJ425×B503、A306×B121是与产量相关的性状的特殊配合能力综合最优的三种组合;A302×B121、A101×B121、A101×B198、A306×B121、A101×B503是单株产量综合配合力和杂种优势突出的组合。先锋玉米种质改良自交系可与旅大红骨类群、塘四平头、PN78599热带种质玉米自交系杂交组配出强优势玉米杂交种。  相似文献   

3.
国外玉米种质P78599的杂种优势利用模式初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据不完全统计,20世纪70年代以来,含国外P78599种质的优良玉米自交系主要有丹598、P138、齐319和X178等,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的优良玉米杂交种主要有农大108、鲁单50、农大3138、丹玉23、丹玉24、丹玉26和鲁单981等.目前应用最多的杂种优势利用模式为P78599种质与改良Reid、四平头、旅大红骨之间的杂种优势模式;有待进一步研究的是用P78599种质改良四平头和中国地方品种(群体)选系,新选育的自交系与B杂种优势列杂交容易产生优良品种.P78599种质对于改良B杂种优势列的其他种质或合理利用我国地方种质可能会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美国玉米种质78599的利用与改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国外玉米种质的引进、利用与改良是中国玉米育种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也是育种成败的关键。美国先锋公司选育的78599杂交种引入中国并通过试验,具有高产、优质、多抗等特点,受到中国育种家的重视。用其作育种基础材料成功地选育了齐319,178,丹599,P138,丹598,K22等一系列优良自交系和改良系。据不完全统计,所组配育成并经省市以上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品种达50余个,在全国各地累计推广面积799.3×104 hm2,成为中国玉米育种新的核心种质。育种实践证明,与传统核心种质系统之间进行有利基因的渐渗是可行的,其改良的效果是明显的。  相似文献   

5.
PN78599种质的改良和利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PN78599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由美国先锋公司引入到我国的优良玉米杂交种,因其一般配合力高、品质优、抗倒伏、抗叶病表现突出,全国各大育种单位相继以其为基础材料直接或间接选育出一批优良自交系应用到生产,组配出一批高产、高抗、优质的玉米新品种,为我国的玉米生产做出了很大贡献.同时也拓宽了我国玉米种质遗传基础,使其很快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玉米种质类群.因此,深入研究其遗传基础和改良利用的途径,对提高我国的种质资源基础和创建新的杂种优势利用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采用3组完全随机设计,对Stock 6及其7个改良系的单倍体诱导率进行研究,探索五大种质类群和5种不同杂交模式的选系基础材料对诱导率的影响。结果表明:GS 13的诱导率最高,GS 37次之,诱导率显著高于Stock 6,是改良成功的诱导系,在玉米DH育种中具有很高的利用价值。在五大种质类群中,Reid群的单倍体发生率显著高于其它类群;在5种杂交模式的基础选系材料中塘四平头×塘四平头模式的单倍体发生率最高。在玉米DH育种中,应选择遗传基础适宜的材料进行杂交诱导选系。  相似文献   

7.
高翔  陈泽辉  祝云芳 《种子》2004,23(9):70-72
针对美国改良Reid和78599种质历年来对我国玉米育种和生产上产生的巨大影响,结合西南山区立体农业显著的特点,为了让其优良特性得到再利用,我们着力加强了适宜西南山区的含美国改良Reid和78599种质的优良近缘广基综合群体的创建、改良和选系工作,让该类群选系与Suwan类群选系的强优势模式得以充分发挥,力争为西南山区玉米育种和生产上一个新台阶出一份力.该育种举措的实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种质资源狭窄和杂种优势单一,是制约我国玉米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拓宽玉米种质基础,培育突破性育种新材料是选育优良玉米杂交种的基础与前提。热带、亚热带种质已经被证明具有较温带种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其引入、改良和应用对丰富我国玉米种质多样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以28份温热玉米自交系、4份Suwan群体来源自交系(QR 273、ZHL 908、T 32和QB 48)作母本,来自Iodent、Reid、PB、Lancaster和塘四平头类群的8个温带玉米自交系作父本的杂交后代为材料,2015年分别在河南郑州和河南华县对28份自交系和32个杂交组合进行农艺性状评价。结果显示,Suwan×Iodent杂交组合的株型、生育期、感光性等与温带地区杂交种相近;而Suwan自交系与其他类群自交系的杂交组合则表现出植株繁茂、抗倒性差、感光性强和生育期太晚等问题。利用Iodent种质早熟、马齿的特性能够有效改良Suwan种质生育期晚、光周期敏感的不足,获得较高的配合力。  相似文献   

9.
导入热带种质的温带玉米自交系的利用潜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5个热带及亚热带玉米自交系和5个导入热带种质并经连续回交改良的温带玉米自交系, 采用Griffing双列杂交方法III杂交, 共配制90个杂交组合。2008年、2009年以大面积推广杂交种云瑞6号为对照, 对供试自交系进行配合力、杂种优势及利用潜力研究。结果表明, 导入热带种质并经连续回交改良的温带玉米自交系YML598、YML58的多数性状一般配合力效应为极显著正值, 在杂交育种中具有较大的利用潜力;单株产量配合力效应值与诸多产量影响因素的配合力效应值密切相关, 雌雄间隔期、秃尖与单株产量呈负相关, 而其他性状与单株产量呈正相关;产量对照优势H≥10%的组合大多为热带、亚热带种质×改良温带种质, 单株产量特殊配合力效应为极显著正值的组合均为热带、亚热带种质×改良温带种质, 说明热带、亚热带玉米种质与经热带种质改良后的温带玉米种质之间仍具有较强的杂种优势, 且导入热带种质的温带系与热带、亚热带供体系的杂种优势仍然存在, 其所属的杂种优势群并未改变。以热带、亚热带玉米种质为供体, 采用连续回交的方法改良温带玉米自交系是利用热带、亚热带玉米种质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试验采用NCⅡ遗传交配设计,以分属于5个杂种优势群的自交系吉853、S122、龙抗11、铁C 8605-2、丹599为测验种,与5个美国玉米种质改良系组配25个杂交组合,分析5个美国玉米种质改良系的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及杂种优势.结果表明,自交系WY1和WY3单株产量及相关性状一般配合力表现较好,在玉米育种中有较大的利用潜力;组合WY 3×龙抗11、WY5×吉853、WY4×S122是产量及相关性状特殊配合力综合表现优良的前3个组合;WY3×S122、WY1×S122、WY1×丹599、WY4×S122、WY1×吉853是单株产量总配合力和杂种优势表现突出的组合;美国玉米种质改良自交系可与旅大红骨、塘四平头、温带Ⅰ群类群的玉米自交系杂交组配出强优势的玉米杂交种.  相似文献   

11.
《棉花学报》2002,14(Z1):74
  相似文献   

12.
啤酒大麦种质资源的评价与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彩婷  马庆 《中国农学通报》2012,28(12):105-111
为了使近来年中国育成和引入的大批大麦种质得到合理利用,以41份国内外二棱啤酒大麦品种为材料,对其农艺性状、综合指标灰色关联度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综合表现好的品种(系)2号、8号及14号可经引种实验后直接参加区域试验;综合表现较好的1号、3号、12号、16号品种(系)、24号、38号、40号、41号可作为重点亲本加以利用,但其个别性状如1号、3号、16号、40号的株高,38号、41号的蛋白质含量需进行改良;对21号、22号、25号、27号、31号可作为优良亲本进行选育;对于综合表现不佳的品种(系)10号、17号、23号可大胆的淘汰,减少育种工作量,降低成本。  相似文献   

13.
我国幅员辽阔,从北方的寒温带到南方的热带,从沿海的湿润地区到西部内陆性干旱地区,形成多种多样的玉米生态区,不同玉米生态区演化了丰富的玉米种质资源及栽培品种,为玉米育种研究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随着市场经济的形成和玉米种业的蓬勃发展,商品性育种研究随之兴起,大量的资金、技术、人才流向种业,对玉米育种研究、新品种育成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但商业性种业也给育种研究带来一些负面效应.本文重点讨论玉米育种的区域性与合作创新,发展科学、有序的市场竞争机制.  相似文献   

14.
15.
概述了马铃薯种质资源基本情况和我国马铃薯遗传育种现状,分析了目前主要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提出野生种、原始栽培种与地方品种针对性筛选与鉴定工作的重要性与迫切性,指出加强资源的基础研究与优良抗性基因的利用,丰富育种材料的遗传基础,同时加强常规育种与现代生物技术结合,是促进种质资源创新研究使品种选育跨上新台阶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热带玉米与温带玉米种质杂交农艺性状的差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热带玉米和温带玉米为亲本,系统地研究了不同种质玉米杂交后代农艺性状的差异。结果表明:苗期全株干物质积累量温×温>热×热>热×温,地上部干物质量热×热>热×温>温×温,地下部分表现趋势与地上相反;生长初期株高温×温>热×温>热×热,随着生长进程的推移,组合间株高呈现出相反的趋势;不同种质间杂交后代苗期叶片数和出叶速率没有明显差异;杂交组合中含热带种质的比例越高,最大面积叶片出现的高度越高,面积较大的叶片数相对较多;热带种质所含比例越大,后代雄穗分支数越多。热带种质带来的株高增加,主要源于植株中下部节间的伸长。  相似文献   

17.
18.
根据我国玉米优势群划分结果,综合云南特殊的气候、生态条件和育种实践,将适合于云南种植的玉米种质划分为5个优势群,其杂优模式为温带优势群×热带优势群;并对杂种优势群的划分和利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海棠观赏种质资源及其利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龚睿 《中国农学通报》2019,35(26):75-79
海棠种类繁多、花色丰富,是著名的木本观赏植物类群。笔者查阅了近年来苹果属和木瓜属海棠研究的相关文献资料,简述了海棠野生资源及其地理分布,回顾了苹果属海棠和木瓜属海棠的分类简史,综述了分子标记技术在国内外海棠观赏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及观赏海棠育种研究现状,评价了海棠在绿地应用中的景观效果,最后针对海棠在分类、育种、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立标准分类体系、创新育种模式、挖掘花果共赏种质的建议,旨在为今后海棠观赏种质资源的研究及开发利用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