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从亚麻枯萎病的发生发展、危害、病原菌传播途径到病害综合防治,进行了系统研究,明确了该病的发生与品种、土壤类型及气象因素等诸方面的关系,为病害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 也明确了带菌土壤和种子是该病害主要侵染源和传播途径,用药剂防治效果可达 80% 以上,同时建立综合防病体系.  相似文献   

2.
从亚麻灰霉病的发生、发展、危害及病原菌生长发育规律到病害综合防治,进行了系统研究,明确了该病的发生与品种、土壤类型及气象因素等诸方面的关系,为病害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也明确了带菌土壤和种子是该病害主要侵染源和传播途径,用药剂防治效果可达75%以上;同时建立综合防病体系。  相似文献   

3.
从亚麻锈病的发生、发展、危害及病原菌生长发育规律到病害综合防治,进行了系统研究,明确了该病的发生与品种、土壤类型及气象因素等诸方面的关系,为病害防治提了理论依据;也明确了带菌土壤和种子是该病害主要侵染源和传播途径,用药剂防治效果可达75%以上;同时建立了综合防病体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亚麻枯萎痛是亚麻主要病害之一,给亚麻生产带来较大的损失。研究亚麻枯萎病发生规律,为病害防治奠定基础。【方法】从亚麻不同播种密度、不同肥料、土壤湿度及重迎茬等备件,分析亚麻枯萎病发生规律。【结果]过剩的氯素将增加亚麻枯萎病感染率,而氮、磷、钾合理搭配施用有利于减轻亚麻枯萎病的发生;播种密度越大、土壤湿度越大、重茬年限越久亚麻枯萎病发生越严重。【结论】播种密度越大,枯萎病发生越严重;过剩的氮素将增加亚麻枯萎病感染率,而氟、磷、钾合理搭配施用,有利于减轻亚麻枯萎病的发生;土壤湿度越大亚麻枯萎病发生越严重:亚麻重迎茬可使枯萎病加重,重茬年限越久发病就越严重。  相似文献   

5.
亚麻白粉病发生特点及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杨学 《中国麻业》2004,26(3):121-124
本文叙述了亚麻白粉痛的发生、发展、危害、病原茸侵染规律及病害综合防治措施,明确了该病的发生与品种抗性、耕作栽培厦气象因素等诸方面的关系,明确了种子带茸是该病害主要慢染源和传播途径,为综合防治亚麻白粉病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杨学 《中国麻业》2002,24(6):17-20
从亚麻锈病的发生、发展、危害及病原菌生长发育规律到病害综合防治,进行了系统研究,明确了该病的发生与品种、土壤类型及气象因素等诸方面的关系,为病害防治提了理论依据;也明确了带菌土壤和种子是该病害主要侵染源和传播途径,用药剂防治效果可达75%以上;同时建立了综合防病体系。  相似文献   

7.
杨学 《中国麻业》2008,30(1):25-27
对亚麻茎褐斑病的发生、发展、危害及病原菌生长发育规律到病害综合防治进行了系统研究,明确了该病的发生与品种、土壤类型及气象因素等诸方面的关系,为病害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也明确了带菌土壤和种子是该病害主要侵染源和传播途径,用药剂防治效果可达80%以上;同时建立综合防病体系。  相似文献   

8.
稻瘿蚊属双翅目瘿蚊科,俗名“稻出葱”。稻瘿蚊往年王台镇只是零星发生,未造成灾害,并随着混栽面积的减少其为害逐年减轻,1994年王台镇罗坍、蕉坑、元圩、山尾等行政村部分连作晚稻受害严重,近年来早稻面积不断减少,混栽面积不断扩大,为稻瘿蚊的发生为害提供了充足的桥梁田,稻瘿蚊在各种稻作上不断繁衍、增殖,虫源越来越多,加上冬季暖和、冬翻土“三面光”工作不力,越冬虫源死亡率低、其为害面积不断扩大,特别是1997年,全镇19个行政村的晚稻都不同程度地遭受稻瘿蚊为害,严重田块几乎绝收(见表1),1998年晚稻…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亚麻炭疽病的传播途径、发病条件进行了初步研究,总结了亚麻炭疽病综合防治技术。其综合防治措施为:选育和利用高产抗病品种;播种前把好种子消毒关;加强栽培管理,改善麻田生态条件,其中包括合理轮作、精细整地、合理密植、加强田间管理、关键时期进行喷药防治等。  相似文献   

10.
杨学 《中国麻业科学》2004,26(5):225-227
从亚麻细菌病的发生、发展、危害及病原菌特性到病害综合防治,进行了系统研究,明确了该病的发生与品种抗性、耕作栽培等诸方面的关系,为病害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明确了种子带菌是该病害主要侵染源和传播途径,同时建立综合防病体系.  相似文献   

11.
杨学 《中国麻业》2004,26(5):225-227
从亚麻细菌病的发生、发展、危害及病原茵特性到病害综合防治,进行了系统研究,明确了该病的发生与品种抗性、耕作栽培等诸方面的关系,为病害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明确了种子带茵是该病害主要侵染源和传播途径,同时建立综合防病体系。  相似文献   

12.
亚麻苗期病害发生特点及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学 《中国麻业》2003,25(5):223-227
从亚麻苗期病害的发生、发展、危害、病原菌传播途径到病害综合防治,进行了系统研究,明确病害的发生与品种、土壤类型及气象因素等诸方面的关系,为病害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也明确了带菌土壤和种子是病害主要侵染源和传播途径,用药剂防治效果可达80%以上,同时提出了综合防病体系。  相似文献   

13.
本文研究了密度与亚麻纤维形成发育的关系 ,结果表明 :亚麻植株横切面上的纤维细胞数无论密度如何变化 ,均以中部最多 ,下部次之 ,上部最少。纤维细胞大小 :下部最大 ,中部次之 ,上部最小。在快速生长期以前 ,茎中部的纤维细胞数量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 ,而纤维细胞群数则随密度的增加而减少。开花后直到工艺成热期 ,茎中部的纤维细胞均以中密度最多 ,分别为 5 30个和 6 6 2个 ;纤维细胞群数则以其最少。  相似文献   

14.
亚麻种质创新工作采用外源总体 DNA导入 ,Co6 0— γ射线处理种子、植株以及利用雄性核不育材料进入转育等方法创造新类型、新材料 ,提供给育种家 ,培育出一批优异亚麻新品种 ,促进了亚麻生产的飞速发展。随着新的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的突破 ,对今后种质创新工作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5.
天亚7号油纤兼用型亚麻育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围绕高产、抗亚麻枯萎病和油、纤两用的育种目标,利用复式杂交选育出了天亚7号亚麻新品种,并且在自然和人工病圃内进行了抗亚麻枯萎病的鉴定。在品比和区试过程中,天亚7号表现显著增产,籽实含油率达41.9%,工艺长度50.7cm。在自然病田内苗期死亡率0.19%,在病圃内成株期发病率为3.2%,其它综合性状均优于对照品种。  相似文献   

16.
明确了品种、栽培措施防治亚麻重迎茬病害的效果 ,提出亚麻可连作两年或隔年种植的综合技术 ,应用后发病率降低 1 2 %~ 1 5 % ,病死苗减少 5 %~ 8% ,可将病死苗率控制在 1 0 %以内 ,示范田原茎亩产 2 75公斤 ,纤维产质量和正常轮作田亚麻相近 ,从而打破“亚麻不能重迎茬”的禁区。  相似文献   

17.
丰产早熟抗病亚麻新品种天亚8号的选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天亚8号是以列诺特为母本、天亚6号为父本进行杂交,经不同生态区穿梭选育而成的丰产早熟抗病油纤兼用型亚麻新品种,具有丰产性好、抗病性强、油分品质较好、早熟、适应性广等特点.甘肃省区试平均产量1 324.95kg/hm2,比对照陇亚8号增产10.2%.全国(华北、西北)胡麻区试平均产量1 729.8kg/hm2,比对照品种陇亚8号增产6.29%.生产示范最高产量3 062.3kg/hm2,比当地对照品种平均增产11.89%.籽实平均含油率39.07%,其中亚油酸含量14.35%,亚麻酸含量52.9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