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北京郊区农村劳动力利用结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劳动力利用结构与产业结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京郊农村劳动力利用结构具有如下特点:①在郊区农村劳动力总量中,农业劳动力仍占有较大比重,劳动力配置与各产业的国内生产总值结构并不一致。②农村劳动力利用结构的区域间差异比较大,远郊区和山区农业剩余劳动力较多。③农村劳动力就业中出现的新矛盾导致劳动力供需总量和就业结构失衡并存。制约京郊农村劳动力优化配置的长期因素包括:①第一产业经营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②第二产业出现资本增密现象,③第三产业发展不够。④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偏低。⑤农村劳动力就业观念保守。⑥外省市流入劳动力不断增加.根据京郊农村劳动力利用结构的现状和变动趋势分析,未来15年,京郊农村将从单纯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转变到按照经济发展目标调整劳动力利用结构,优化劳动力资源配置的方向上,针对制约农村劳动力合理利用的长期因素需采取如下对策:①对劳动力的供求总量实施有力的调控,重点是控制住外省市流入劳动力的规模,②结合调整产业结构,调整农村劳动力的利用结构,实现劳动力在产业间的优化配置。③加快发展农村第三产业,使京郊市场与城市市场相融合。④发展农民职业教育,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⑤建立计划指导与市场配置相结合的机?  相似文献   

2.
使用动态偏离-份额分析法,采用2006—2012年全国和甘肃省林业产业数据作为样本数据,对甘肃省林业三大产业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甘肃省应当以经济林产品的种植与采集、林业旅游与休闲作为优势产业,充分发挥其竞争力,实现林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尽可能依托区域优势条件,从根本上转变传统林业的产业结构,实现林业组织的最优化,以此提高该省林业产业效益。  相似文献   

3.
甘肃省农地利用碳排放测算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2000-2011年甘肃省农业投入的六大类碳源相关数据,对甘肃省历年农地利用碳排放量进行测算。分析得出:从2000年起,甘肃省农地利用碳排放量和碳排放强度分别以年均6.0%和5.8%的增速上升。六类碳源中,化肥、农药、农膜、柴油、翻耕和灌溉碳排放量的年均增速分别为2.8%,17.7%,7.6%,5.4%,0.3%,1.1%。运用LMDI模型对农地利用碳排放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2001-2011年,由生产效率、产业结构、经济水平和劳动力规模变化所引起的碳排放增量比分别为:-15.18%、-4.46%、44.19%和0.34%。由此表明,农业生产效率和产业结构对碳排放具有抑制作用,劳动力规模虽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作用较小,而农业经济水平是导致甘肃省农业碳排量增加的主导因素。最后根据以上结果,对甘肃省农地利用碳减排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运用波特的钻石模型对影响甘肃马铃薯产业竞争力的主要因素进行剖析,分析劳动力、科研能力、市场需求、马铃薯相关产业与同业竞争以及机会和政府等对甘肃马铃薯产业竞争力的影响,找到提高甘肃省马铃薯产业竞争力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针对玉米制种产业管理水平低、劳动力成本高、水肥利用率低等现实问题,本文以高台县先锋村玉米制种水肥一体化示范点为例,介绍了推进玉米制种产业健康有序发展的主要做法和成效,分析了制约玉米制种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破解玉米制种产业发展瓶颈、推动玉米制种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为打造以张掖为核心的全国玉米制种基地、加快张掖市创建甘肃省乡村振兴示范区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景锐  赵财 《广东农业科学》2012,39(4):198-200
通过对甘肃省2000—2009年农村劳动力相关数据的分析表明,甘肃省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速度严重滞后于农业产值份额的下降速度,转移劳动力的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地域主要还集中在西部地区,从就业行业看,虽然转移到第二产业的比重有所增加,但第三产业仍然是甘肃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行业。  相似文献   

7.
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存在与沿海城市“民工荒”同时存在的问题已经成为目前的一个焦点问题。清楚认识甘肃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经济效应和加快劳动力转移也显得尤为重要。作者从定性和定量的视角分析了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转移的经济效应,并结合近年来甘肃省劳动力转移的特点提出加快甘肃省劳动力转移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关于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甘肃省制约农民增收的因素和农村经济结构演进的一般规律的基础上,提出了当前甘肃省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措施是:依靠科技进步,优化农业生产的品种、品质和布局结构;扶持龙头企业,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实施城镇化发展战略,加快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业转移;改革农村管理体制,为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9.
甘肃省苹果产业成本构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渤海湾产区和西北黄土高原产区作为农业部确定的苹果优势区域,苹果种植面积和产量已经分别占到全国的85%和90%左右。西北黄土高原的核心产区甘肃省苹果种植面积排到了全国第三位,本文对渤海湾产区中的山东省、西北黄土高原产区中的甘肃省以及全国平均的苹果产业的成本构成进行全面比较分析,研究甘肃省苹果产业在生产上存在的问题和差距,提出了今后甘肃省苹果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1甘肃苹果生产概况甘肃苹果栽培历史悠久,近年来,初步形成了以平凉为中  相似文献   

10.
以全国省际面板数据为基础,结合建设用地管控分区研究我国建设用地增量指标在不同区域间的科学合理配置。首先基于C-D生产函数原理构建面板数据模型测算全国建设用地增量指标总规模,然后基于相对资源承载力和供求理论构建线性规划模型研究增量指标在地区间的合理配置。研究得出,2015—2030年全国建设用地增量指标总规模预测结果为520.77万hm~2;与仅考虑发展需求因素的配置方案相比较,各地区兼顾经济发展与资源禀赋的增量建设用地配置规模均有所变化,且更符合不同区域资源供给保障能力的约束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甘肃省产业结构效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吉亚辉  祝凤文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4):19821-19824
根据1978~2008年有关甘肃省三次产业的时间序列数据,在产业结构效益分析方法综述的基础上,应用比较劳动生产率、产业结构偏离度和偏离-份额分析模型,从不同角度对改革开放以来甘肃产业结构效益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甘肃第一、三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较小,而第二产业较大;产业结构偏差系数较大,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极不对称;朝阳产业比重较大,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较大,但三次产业竞争力都相对较弱,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2.
余心乐  钟悦之  刘影  莫晓宇  涂菲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1):11560-11562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是一个多因素综合影响的过程。基于江西省国民总收入、农业总收入、社会劳动力总量、农业劳动力总量因素,引用并改进劳动力转移模型,拟建立农村富余劳动力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江西省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数量总体上不断上升,各地区农村富余劳动分布具有明显的不均衡性。  相似文献   

13.
黑龙江省农民增收途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黑龙江省农民收入增加较快,粮食收入仍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养殖业收入增幅较大,非农产业和其他收入逐步增加。农民进一步增收受农业结构不合理、耕地状况逐年恶化、农用生产资料价格涨幅过高、粮食及副产品商品率下降、农村劳动力转移放慢等因素制约。国家应加大对粮食主产区的投入,政府职能部门应进一步加强农村市场监管,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绿色农业等主要途径促进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14.
农村劳动力转移一直在安徽省长期存在,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很多,既有国家政策的影响,也有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更有个人因素等。而产业结构对农村劳动力转移也起着很大的作用,尤其是构成产业结构中的相关指标如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建筑业、第三产业总值、农用机械总动力、城镇化水平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等因素影响明显,这些因素中除第一产业外,其他因素都对农村劳动力转移起到正面的影响,因而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城镇工业、建筑业、特别是第三产业能够促使安徽省农村劳动力实现更加合理化的转移。  相似文献   

15.
黄土丘陵沟壑区农户生态产业系统经营模式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黄土丘陵沟壑区的典型流域-甘肃省定西市(峻)口镇龙滩流域为对象,采用系统抽样与随机抽样、一般调查与重点调查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应用组分优势度、结构优势度和复合生态系统稳定性指数等综合分析指标,对黄土丘陵沟壑区农户生态产业系统的结构现状及其经营模式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2007和2009年度,流域内高收入家庭占调查总户...  相似文献   

16.
工业是现代文明的摹础和前提,是现代化不可逾越的阶段,落后地区与发达地区的差距主要是工业化的差距.永登县作为甘肃省一个特色县,其农村工业化发展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对永登县乡镇企业进行了调查了解,分析了农村工业化对剩余劳动力、产业优化和农民增收等方面的效应,最后指出了应通过多种途径使永登县农村工业化走上健康、快速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7.
基于2000~2010年统计数据,运用比较分析方法,从经济总量、城乡劳动力、收入水平、消费水平等指标入手研究了玉溪市城乡经济发展情况析。结果表明,玉溪市三大产业不断发展,特别是2005年以后,二、三产业发展迅速,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减少,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小于云南省和全国平均水平,且有缩小趋势。  相似文献   

18.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成因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董晓波 《安徽农业科学》2004,32(2):379-380,404
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对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成因进行了分析 ,指出造成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原因主要有产业结构、消费结构和收入等 3个因素。同时 ,笔者又针对成因 ,在充分考虑我国国情的基础上进行了对策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