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紫苜蓿品种(种)对褐斑病抗性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88-1991年选用12个苜蓿品种(种)在自然条件下做了对褐斑病的抗性鉴定。结果表明,呼盟苜蓿,润布勒苜蓿较抗病,佳木斯苜蓿发病较重,易感病。抗病品种表现茎叶比小,病情指数低。品种的茎叶比与病情指数间呈显著正相关(r=0.557,n=12;y=7.4674+10.5662x)。  相似文献   

2.
紫苜蓿品种(种)对褐斑病抗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988~1991年选用12个苜蓿品种(种)在自然条件下做了对褐斑病的抗性鉴定。结果表明,呼盟苜蓿、润布勒苜蓿较抗病;佳木斯苜蓿发病较重,易感病。抗病品种表现茎叶比小,病情指数低。品种的茎叶比与病情指数间呈显著正相关(r=0.557,n=12;y=7.467d+10.5662x)。  相似文献   

3.
紫苜蓿褐斑病发生危害及防治的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紫苜蓿褐斑病的发生危害程度,品种的抗病性及药剂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在苜蓿与禾草混播的草地,每平方米内苜蓿的枝条数与其病情指数间呈显著的正相关(r=0.7781 n=10)。病情指数与茎叶比也呈显著的正相关(r=0.076,n=6),病情指数与单枝叶片数呈显著的负相关(r=-0.7805 n=10),选用12个品种在自然条件下做抗病性鉴定,不同品种间病情指数有显著的差异,较抗病的品种有呼盟苜蓿,和润布勒苜蓿,选用速克灵,甲基托布津,多菌灵,百菌清,粉锈灵几种药剂防治,其防效分别为71.89%,68.8%,60.21%,65.36%,62.86%,药剂防治后能明显地减少落叶,提高生物学产量和千粒重。  相似文献   

4.
在温室盆栽30个紫花苜蓿品种45 d后,将拟枝孢镰刀菌接种于幼苗根部土壤中,10 d根据根部病情指数评定抗病性,筛选抗性后选择抗病和感病品种再次接种,于4,8和12 h时测定与抗性相关酶的活性。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抗性差异显著,其中耐病品种为晋南苜蓿、驯鹿、PG塞特、苏联二号4 个,占测定品种总数的13.3%;高感品种为新疆大叶、中苜一号、陇中苜蓿、北疆苜蓿、皇冠、甘肃苜蓿和萨兰斯7个,占23.3%;其余的均为感病品种,占63.4%;未发现抗病和免疫品种。酶活性变化测定表明,对于接菌与未接菌的供试耐病和高感苜蓿品种,不同品种间CAT、SOD、PAL的活性存在一定差异;总体接菌植株的酶活性高于对照,且耐病品种的酶活性高于感病品种,酶活性在接菌后4~8 d呈上升趋势,8~12 d呈下降趋势;接菌植株CAT活性较对照增幅明显,SOD、PAL活性较其对照增幅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苜蓿叶斑病产量损失预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7种不同抗病性苜蓿品种田间叶部病害病情指数的调查及其产量损失的测定,研究了病情指数(X)与产量损失率(Y)之间的关系.病情指数与产量损失率之间呈正相关关系,苜蓿易感病品种、一般感病品种及较耐病品种三种不同抗性品种产量损失预测方程分别为:易感病品种Y=6.145+1.263X;一般感病品种Y=3.429+1.550X;较耐病品种Y=1.780X-0.957.  相似文献   

6.
种植及收获因子对紫花苜蓿干草产量和茎叶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苜蓿品种及播种量、行间距、 播种深度、刈割高度等栽培因子对苜蓿干草产量及茎叶比的影响。结果表明,行距对产量的影响最大,前三茬及年总干草产量中,行距的产量贡献率均最大。而苜蓿品种及刈割高度对茎叶比的影响较大。不同的行距处理中,苜蓿产量以20 cm行距最高,显著高于50 cm,随着行距的加大,干草产量逐渐下降,但与30 cm行距的产量无显著差异。第4茬干草产量在不同品种之间差异较大,新疆大叶和金皇后苜蓿品种产量较高。而播种深度、播种量、刈割高度各水平之间无显著差异。苜蓿的茎叶比在苜蓿品种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中苜1号苜蓿茎叶比最小,金皇后茎叶比最大。茎叶比在行距、播种量和播种深度不同水平之间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7.
33个苜蓿品种对蓟马的田间抗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比较33个苜蓿品种对蓟马的抗性,明确苜蓿品种与受害指数、虫口密度,以及苜蓿株高与虫口密度的关系,作者在第2、3茬苜蓿的营养生长期和初花期对单株蓟马虫口密度进行了调查,并对第3茬苜蓿初花期的受害级别、株高进行了调查,用平均受害指数和模糊聚类法比较了苜蓿品种对蓟马的抗性,分析了平均虫口密度与苜蓿株高及受害指数的关系。结果表明:所有苜蓿品种有虫株率均达100%,不同品种单株平均虫口密度范围为3.15~8.55头/株。以受害指数法评价苜蓿品种的抗性,抗性最高的品种为Brarlfa 53HQ,最感虫的品种为5S43;用模糊聚类法得出抗性最强的品种为Baralfa 421Q,感虫的品种包括5S43;虽然两种比较结果有一定的差别,但总体的趋势趋于一致,模糊聚类法考虑的因素较多,能比较全面地评价苜蓿对蓟马的抗性,其评价结果更为可靠。单株虫口密度与受害指数和株高关系表明,它们均存在明显的曲线关系,虫口密度与受害指数的曲线方程分别为y=(-113.2563+53.6489x)/x,与株高的曲线方程为y=x/(-0.0104+0.0230x),经χ2检验,这两个方程的拟合程度均很好。  相似文献   

8.
苜蓿对褐斑病抗性筛选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在实验条件下,就国内外收集的250份苜蓿种质材料幼苗对褐斑病的抗性进行了筛选和评价。结果表明,苜蓿种质材料的抗病性存在很大差异,幼苗发病率为11.1%~100%,病情指数为4.1~73%。有45份(占总数18%)的病指数低于20%,且全部为国外品种。大部分材料(78%)的病指数为:20%~60%。病指数大于60%的10份最敏感的材料中有6份来自国内,4份来自国外。  相似文献   

9.
川北地区紫花苜蓿品种筛选及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灰色系统理论对11个苜蓿(Medicago sativa)品种在川北丘陵低山区的生产性能(鲜草产量、干草产量、茎叶比、株高、分枝数、主根长、再生速度等指标)进行了分析,建立了综合评价模型,评价了各品种的生产性能。结果表明,各项指标在综合评价模型中的权重顺序为株高>分枝数>主根长>鲜草产量>茎叶比=再生速度>干草产量;在川北地区综合生产性能表现较好的紫花苜蓿品种是猎人河、霍普兰德和WL323等,爱菲尼特、特瑞和农宝等品种生产性能较差,苜蓿王和胜利两个品种虽然鲜草产量较高,但其再生速度慢,且苜蓿王茎叶比低,胜利干物质含量低,因而综合评价较差。  相似文献   

10.
紫花苜蓿品种比较与性状分析初报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比较了12个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品种在沈阳地区的表现,并对主要性状指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参试各品种青干草产量存在极显著差异,而茎叶比、鲜干比2个基本指标各品种之间无明显差异.鲜干比与茎叶比呈极显著负相关,可以依据茎叶比估计鲜干比,反过来,也可以根据鲜干比估计茎叶比;青干草产量与平均增长速度之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可以依据苜蓿的生长速度估计产草量.  相似文献   

11.
施磷对苜蓿抗蓟马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明确施磷是否能有效提高苜蓿对蓟马的耐害性,以感蓟马苜蓿品种甘农3号和抗蓟马苜蓿品种甘农9号为材料,设0,6,12,18(P2O5) g/m2等4个磷水平,在大田蓟马为害高峰期,评价和测定了不同磷水平处理下苜蓿的受害指数、植株磷含量和农艺性状。结果表明,随着磷水平的升高,甘农3号和甘农9号植株的磷含量增加,受害指数均明显降低,株高、产量及叶片含水量增加,茎叶比下降;植株磷含量、叶片的含水量均与苜蓿的受害指数呈负相关关系,但第2茬植株磷含量与苜蓿的受害指数相关性不显著(P>0.05),茎叶比与苜蓿的受害指数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相同磷水平处理下,第1茬甘农9号的受害指数均显著低于甘农3号(P<0.05);第2茬在12(P2O5) g/m2和18(P2O5) g/m2处理下,甘农9号的受害指数与甘农3号差异不显著(P>0.05);施磷后甘农3号的受害指数均低于未施磷甘农9号的受害指数。磷元素可通过提高苜蓿生长性能来提高苜蓿对蓟马的耐害性;在大田条件下,通过施磷管理来提高感虫苜蓿品种对蓟马的耐害性是一种有效的措施;12(P2O5) g/m2是本试验中最经济有效的施肥量。  相似文献   

12.
为更好利用紫花苜蓿品种材料,提高新品种选育效率,本研究以收集的55个紫花苜蓿品种为材料,通过利用变异系数、遗传多样性指数、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及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对其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苜蓿品种的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变异系数介于6.89%~23.42%,多样性指数介于0.714 3~0.884 5,多样性指数最高的是叶总干重,最低的是第二茬茎叶比和鲜干比。聚类分析将55个苜蓿品种划分为3大类群,类群Ⅰ、Ⅱ中的品种需进一步进行优良性状挖掘和作为互补材料进行育种利用,类群Ⅲ中的品种可直接引种进行生产,也可作为高产、优质品种选育中的亲本材料进行遗传改良。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得出,分枝数、鲜干比、茎干重、叶干重和株高是影响草产量的最主要因素。本研究的结果可为苜蓿品种的开发利用及半干旱区苜蓿品种选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40个苜蓿品种(系)对蓟马田间抗性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受害指数为标准,在兰州对来自国内外40个苜蓿品种(品系)进行了田间抗蓟马评价试验。田间蓟马种类以牛角花齿蓟马为主,占田间蓟马混合种群数量的80%以上。结果表明,所有苜蓿品种(品系)的受害指数分布范围为65.89%~88.03%,受害指数在70%以下的有天水、Super7、L287、Eureka和豫县;天水苜蓿抗性最强,受害指数最小,为65.89%,与其他品种有显著差异;准葛尔受害指数最高,为88.03%。对不同品种苜蓿的受害指数与株高和虫口数量的相关分析表明,受害程度与株高及虫量无关。同时,本研究也提出了田间苜蓿受蓟马为害的测定标准及抗性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4.
运用为害指数法,对宁夏地区主栽的26个苜蓿品种进行了室内蓟马抗性评价试验。田间蓟马种类以牛角花齿蓟马(Odontothrips loti)为主,占混合种群数量的75%,室内试虫群体结构与大田相仿。结果表明:供试26个苜蓿品种中,先行者、甘农9号、WL298HQ、耐盐之星、三得利5个品种的为害指数小于25.00%,对蓟马表现出较强的抗性;而皇后、盐宝、阿迪娜、WL354HQ 4个品种为害指数大于40.00%,对蓟马表现出较弱的抗性。同时从株高、分枝数及干草产量等方面对不同苜蓿品种抗性进行了初步研究。试验表明,蓟马为害后,抗性较强的苜蓿品种其株高绝对增长率、分枝相对增长率及干草产量损失率均高于抗性较弱的苜蓿品种。  相似文献   

15.
对引进的7个不同来源的苜蓿(Medicago sativa L.)品种进行了引种筛选试验,通过对越冬率、茎叶比、干草产量的分析比较,结果表明:肇东苜蓿、草原1号苜蓿和敖汉苜蓿、驯鹿苜蓿优于其它品种,适合在黑龙江省绿色草原垦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6.
为了评价内蒙古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地区22个苜蓿品种对蓟马和蚜虫的抗性,试验分别于苜蓿的第1茬孕蕾期、第2茬孕蕾期、第3茬初花期对蓟马和蚜虫的虫口密度进行了调查,同时还调查了苜蓿的株高和受害程度,并用受害指数评价不同苜蓿品种对虫害的抗性,分析了虫口密度与苜蓿株高及受害指数的关系.结果 表明:蚜虫虫口密度为每100枝23....  相似文献   

17.
在兰州大学榆中校区品种比较试验田,以发病率为指标,采用国际上通用的苜蓿病害抗病性评价的分级标准,比较了国内外48个苜蓿品种对褐斑病、霜霉病和锐顶镰刀菌根腐病的抗病性,并对其进行了综合评价。抗病性等级评价结果表明,不同苜蓿品种对褐斑病的抗性表现是UC-1465为高抗(HR)品种,UC-1887为抗病(R)品种,Siriver与Trifecta为中抗(MR)品种,Avrora、Hunter River、Saranac AR为低抗(LR)品种,其余41个品种均为感病(S)品种;对霜霉病的抗性表现是48个苜蓿品种均为高抗(HR)品种;对锐顶镰刀菌根腐病的抗性表现是48个苜蓿品种均为高抗(HR)品种。综合评价结果表明,Vertus、中兰1号和新牧1号对褐斑病、霜霉病和锐顶镰刀菌根腐病均具有较强的抗病性,为高抗品种;UC-1887、UC-1465和Saranac AR对褐斑病、霜霉病和锐顶镰刀菌根腐病的抗病性均较差,为感病品种。  相似文献   

18.
从美国百绿草业集团引进6个进口苜蓿品种与当地苜蓿小区栽培对比。通过物候期观察,抗逆性记载,比较产草量、茎叶比、鲜干比。结果表明,引进的6个进口苜蓿品种均适宜本地种植,其中德福、德宝、耐寒苜蓿产草量高,适应性强,可作为干旱区重点推广的良种。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41个苜蓿品种生育状况、适应性观察再生速度、茎叶比、鲜干草产量测定表明,共中公农一号、猎人河、肇东、美国、新疆大叶、察北6个紫花苜蓿最适宜本地区栽培,其次辽阳多叶、呼盟、佳木斯、秘鲁等10个苜蓿品种也可在生产中应用。本试验为我地区和东北西部地区种植苜蓿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多品种紫花苜蓿豫西地区引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新引进的12个紫花苜蓿品种.在2002~2003年进行的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返青较早的有牧歌、全能 z、WL324、WL323 ml、国产苜蓿;全能 z、三得利、国产苜蓿、牧歌茎叶比在1:1~1.2:1,相对较小;第一生长年WL 324、牧歌、国产苜蓿、三得利青干草产量在550kg以上,产量相对较高,第二生长年全能 z、三得利、牧歌、WL 323ml青干草产量在1000kg以上.WL324青干草产量达到990kg,产量相对较高。经综合衡量,牧歌、WL324、全能 z、三得利等品种表现比其它品种好.生长快,产量高,草质优,适宜在豫西地区大面积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