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用穗茎注射法将外源DNA导入水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周光宇先生创立的水稻“分子育种”是建立在只有部分外源DAN片断与受体基因组“杂交”的基础上,相对地能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矛盾,且能在早世代(3~4代)选育出稳定遗传的新品系。朴亨茂与富威力等用菰(Zizaina)作供体,栽培种为受体育成了抗病水稻品种;李道远等用药用野生稻(O.officinalis)Gx1686为供体,中铁31为受体,育成了桂D1号;万文举等用玉米作供体,湘早籼8号作受体育成了多穗、大穗与高结实率的玉米稻GER系列。但外源DNA导入水稻的途径,多是运用“花粉管通道法”,以及种苗“浸泡法”,前种方法结实率低,籽粒易产生霉变,操作时间…  相似文献   

2.
穗茎注射法导入反义PLDγ基因小麦的分子检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穗茎注射法将反义PLDγ(Antisense phospholipase Dγ)基因导入普通小麦兰考906,并用特异PCR标记和PCR-southern杂交技术对所获得的变异系进行了分子检测,旨在探讨该基因在小麦中的整合效果。结果表明:(1) 经反义PLDγ基因的特异PCR标记,变异系03039、03048和03050扩增出与阳性质粒大小相同的400 bp的目的片断,PCR-southern杂交结果与其一致。说明该基因已整合到小麦的基因组中,从而获得了转反义PLDγ基因的小麦。(2) 转基因株系的成熟期比对照提前4~8 d,后代中易产生雄性不育现象。  相似文献   

3.
李春光  刘华招 《北方水稻》2007,(5):19-23,36
分子标记技术的应用日趋广泛,对水稻育种研究有重要的价值。通过重点介绍近年来分子标记在水稻分子遗传图谱的构建、遗传资源保存和遗传多样性分析、基因的标记及克隆、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等方面研究的应用情况,探讨了分子标记的应用在水稻育种上的优势。  相似文献   

4.
水稻分子育种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综述了水稻分子育种的兴起、发展与研究现状。较全面地介绍了分子育种的由来,外源DNA导入的方法,导入后代性状的变异与遗传,外源DNA导入的分子验证,DNA的提取与纯化,育种效果与育种程序等。作者根据多年从事该项研究的实践,对外源DNA导入技术迅速发展的原因及有关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几种常用的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及其特点,对分子标记辅助技术在水稻主基因、抗病虫基因的转移和聚合、QTI.改良和杂交育种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6.
水稻分子设计育种的现状和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基因组测序的完成,使水稻基因组学的研究进入一个新时代,并对水稻育种技术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尤其是分子标记、转基因技术和功能基因组学的不断深化,分子设计育种作为水稻育种的新方法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育种实践。本文简述了水稻分子设计育种的研究现状,并对水稻分子设计育种的发展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中国杂交水稻和水稻分子育种研究与发展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昕  李海林  罗斌  徐庆国 《作物研究》2009,23(5):306-309,313
总结回顾了中国杂交水稻和水稻分子育种的发展历程,提出了我国杂交水稻和水稻分子育种技术相结合的途径,指出了今后我国杂交水稻和水稻分子育种工作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8.
水稻分蘖的发生,控制与茎蘖成穗率的提高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如所周知,水稻产量可以分解成4个要素:单位面积穗数、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和粒重,中间两个要素,也可用其乘积每穗实粒数来表达。单位面积穗数是产量构成要素中最活跃也是最基本的一个要素。穗数多少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分荣的发生量,但又不是越多越好。以往产量还不高的时候,或者目前的一些中低产地区,增加分菜数量,增多穗数,能显著提高产量;在产量水平已经比较高的今天,尤其是高产地区,就并不是靠再增多穗数能提高产量了。可以说穗数的潜力已经或者接近到了极限,而增大穗形的问题却变得越来越重要了。于是"稳穗增粒"便成为当前…  相似文献   

9.
利用分子育种技术改良水稻稻瘟病抗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选育具有稻瘟病持久抗性的水稻新品系提供可利用资源,1993 年以小粒野生稻为外源DNA供体,采用花粉管通道法,将其稻瘟病抗性导入栽培稻24D中。经过4 年连续6 代的选择,成功地将小粒野生稻稻瘟病抗性转移到栽培稻中,获得了9 份苗叶瘟和穗颈瘟均得到改良的抗性材料。因此,利用分子育种技术改良水稻抗病性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全国有60%以上人口以大米为主食。西南稻区是我国六大稻区之一,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针对西南稻区“寡日照、高湿度、小温差”的生态条件,周开达院士等经历了艰苦的探索和反复实践,提出发展“重穗型”杂交稻是西南稻区实现水稻超高产的重要途径。本文总结了西南稻区重穗型杂交稻发展现状,列举了可用于重穗型杂交稻分子设计育种的基因资源,提出了重穗型杂交稻的分子设计育种策略,以期为培育新的高产优质“重穗协调型”品种提供参考,致力于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  相似文献   

11.
水稻茎鞘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与穗部性状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以3个不同穗部性状类型的组合广超1号、特优明86和65396为材料进行大田试验,结果表明开花期茎鞘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高,成熟期含量低的品种,结实率高,反之,结实率低。每个颖花平均从茎鞘获得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高的品种,千粒重高。反之,千粒重低。  相似文献   

12.
小麦抗穗发芽基因挖掘及分子育种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穗发芽是影响小麦品质和产量的重要自然灾害之一。了解小麦穗发芽抗性遗传和分子基础,有助于穗发芽抗性改良。本文从穗发芽抗性QTL发掘、功能标记开发、穗发芽主要抗源以及抗穗发芽分子育种几方面对小麦穗发芽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今后小麦穗发芽抗性研究重点及育种思路进行讨论,以期为小麦穗发芽遗传研究和抗性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分子标记技术在水稻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子标记技术的应用日趋广泛,在水稻育种的各个方面具有重要的利用价值。综述了分子标记的种类及其在水稻分子图谱构建、比较基因组研究、基因定位与克隆、辅助选择、种质和杂种优势分析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4.
水稻叶倾角是指叶片与茎秆之间的夹角,叶倾角影响叶片光合作用速率,与株型和产量密切相关,如直立叶片就是水稻理想株型形态因素之一。叶倾角的大小受到多种植物激素的调控,是油菜素内酯、生长素、赤霉素、茉莉酸等多种激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另外,其他因素如根系分布、叶片大小、生长环境等也会对水稻叶倾角大小产生一定的影响。本文根据水稻叶倾角的研究进展,着重从叶枕的发育、激素水平及其他因素等方面,对水稻叶倾角的分子机制及其在育种中的应用进行阐述与总结,以期为水稻株型的分子设计育种提供参考,为进一步提高水稻的产量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16.
高光效株型和生理育种是水稻分子育种的一大方向.虽然,水稻干物质产量的90%~95%来自光合作用.但其光能利用率却只有1.5%~2.0%.而理论上,水稻理想的光能利用率应达到3.0%~5.0%.因此.通过提高水稻光能利用率来增加产量蕴藏着巨大的潜力,也是最经济有效的途径.本文综述了水稻高光效分子育种的原理和主要途径及水稻高光效遗传育种研究的国内外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17.
水稻叶倾角是指叶片与茎秆之间的夹角,叶倾角影响叶片光合作用速率,与株型和产量密切相关,如直立叶片就是水稻理想株型形态因素之一。叶倾角的大小受到多种植物激素的调控,是油菜素内酯、生长素、赤霉素、茉莉酸等多种激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另外,其他因素如根系分布、叶片大小、生长环境等也会对水稻叶倾角大小产生一定的影响。本文根据水稻叶倾角的研究进展,着重从叶枕的发育、激素水平及其他因素等方面,对水稻叶倾角的分子机制及其在育种中的应用进行阐述与总结,以期为水稻株型的分子设计育种提供参考,为进一步提高水稻的产量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抗白叶枯病杂交水稻的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总被引:31,自引:12,他引:31  
应用分子标记辅助回交,育成了带广谱抗白叶枯病基因[i]Xa-21[/i]的两个杂交水稻恢复系R8006和R1176,所配的杂交水稻组合中优6号、中优1176在中国南方稻区及多个省级区试中表现抗病、优质、高产,具有较广的商业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19.
20.
水稻育种新法—双列轮回选择育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继银 《作物研究》1992,6(2):37-38
籼粳亚种间杂种存在结实率低,植株偏高、生育期偏迟和籽粒充实不好的弊病。这些弊端的解决涉及到多基因,常规育种方法难以达到目标,而利用双列轮回选择育种则比较容易解决。 作者在相互全姊妹轮回选择(Reciprocai Full-Sib Selection,Hallauer,1967)的基础上,提出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中应用双列轮回选择育种新方法。该育种方法熔广亲和基因与光敏核不育基因于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