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稻田综合种养作为中国稻作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历经上千年的演变逐步由散养形成了现代种植与养殖的配套技术体系,主要模式已由稻鸭、稻鱼发展为稻虾、稻蟹、稻鳖、稻蛙等多种种养结合模式,并取得较好的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综述了稻田综合种养的发展历程、应用及其种养模式,以及稻田综合种养下水稻生长及其经济、生态和社会效应,并且从田间工程改造、种养结合技术、产品品牌建设等方面论述了稻田综合种养中存在的问题,认为稻田综合种养的发展要强化政府引导、技术支撑和产业开发等,以期充分挖掘稻田综合种养的生产潜力,助力农业提质增效和绿色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稻虾鳅绿色高效种养模式能够提高稻田综合生产能力,实现农业增效及农民增收,是水稻种植和水产养殖结合后农业生态系统重建的典范模式.从田间工程改造、清沟消毒、施用基肥、投放有益生物、水稻品种选择、水稻栽培管理、放养苗种、饵料投喂、日常田间管理、水稻和水产品收获等方面介绍了稻虾鳅种养模式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3.
泰州市稻田综合种养产业发展分析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阐述了泰州市稻田综合种养产业的发展现状,包括分布区域、经营主体、种养模式等,统计了不同种养模式的应用面积、产量及收益,对稻田综合种养及常规稻麦种植两种模式下的经济效益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稻田综合种养模式能显著提高土地利用率,促进当地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通过对稻田综合种养模式推广应用过程中的比较优势以及存在问题进行系统分析,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甜城99’是内江市农科院选育的优质高产专用果蔗新品种,具有商品性好、高抗倒伏、宿根性强、高产稳产等优点,市场竞争力强,应用前景广阔。‘甜城99’的推广应注重新品种和新技术配套、创新经营模式、开发精深加工产品、种养结合、立体种植等关键技术的集成,以此提高产业化水平,做大做强果蔗产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相似文献   

5.
稻田养殖是利用水田种稻又养殖的一种新的生产方式,它将种植业与养殖业巧妙地结合在同一生态环境中,充分利用了养殖之间的共生关系,使原来稻田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转换向更有利的方向发展,达到种养双丰收的目的。是一种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并重的,高产优质高效的生态农业模式,为北方单季稻地区两高一优农业开辟了新道路。稻田高效益养殖模式的组成是:田内养蟹、养鱼、养牛蛙、养蘑菇……实行高效益种养的稻田,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①稻田必须选用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无毒、无污染、灌排水方便,盐碱较轻,保水较强…  相似文献   

6.
稻渔共生是在传统水稻田中种植水稻的同时利用稻田湿地生态系统养殖水产品,实现水稻与水产品共作或轮作的新型农业模式。该模式利用水稻和水产品之间的互利共生作用,降低田间污染、减少病虫害、改善农田生态系统的物质转换效率。为了解析稻渔共生模式对水产品品质和肠道微生物的影响,促进稻渔综合种养的科学发展,本文综述了水产品的营养、肌肉品质和肠道微生物的研究进展,以为稻渔综合种养产业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阐述国内间作柱花草主要品种的特征特性、林地间作栽培技术与利用方法及林草畜配套立体种养结合的农业生产模式,分析当前林草畜有机体种养模式的综合效益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对未来林草畜有机生态农业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稻鸭共育是以水稻田为基础,利用鸭子的杂食性特点,将水稻的种植和鸭的饲养结合为一体的生态种养模式。以往稻鸭共育种养模式多是单家独户的小面积运作方式,大面积的稻鸭共育种养结合模式是近年才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创造出更诱人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符合我国高效、生态、智慧型农业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袁勇  黄静忠 《江西棉花》2001,23(1):31-33
棉田立体种植是以提高种植业综合效益为核心而发展起来的新种植体系,是旱粮棉区的 高效耕作制度。这一耕作制度的开发应用,对农业结构调整、产业化经营,大幅度提高土地 产出率和种植业整体效益发挥了很大作用。   如东县兵房镇棉田立体种植已经历15年左右的历史,常年1800公顷棉田都立体种植。主 要种植模式有6种类型:①蔬菜(蒜头、青蒜、 鲜食蚕豆、日本大叶波菜、马铃薯等)或大麦 或油菜/西瓜/棉花;②蕃茄/棉花;③豇豆/棉花/秋蕃茄;④棉花/山鹰椒;⑤糯玉米/棉花 ;⑥棉花/花生。这几种类型的经济效益均较高,一般是纯棉花的1.4~3.5倍。经反复试 验总结,不断丰富完善了每一模式的栽培技术,基本形成了旱粮棉区立体种植栽培技术体系 。  相似文献   

10.
稻螺生态种养模式是充分利用稻田空间、时间、生态环境等资源,在进行水稻种植的同时生态养殖田螺的模式,拓展了种植业与养殖业的发展空间,提高了稻田物质与能量的利用率与产出效益.以浏阳市利敏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为例,介绍了稻螺生态种养模式的生态系统结构和构建原理,以及该模式的技术流程,分析了该模式的经济、生态、社会等效益,探讨了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1.
徐淑英 《中国稻米》2023,29(1):117-120
稻田立体种养技术已成为一种高效益的生态农业模式,为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农民增收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开展稻田立体种养技术的规范化研究,能够提高农田和水资源的综合利用率,节省投入成本,有助于实现水稻产业绿色优质高产高效发展。但到目前为止,该种养模式在技术上尚未健全,极大限制了该模式的推广。基于龙岩市优越的生态环境和气候条件,本研究系统分析了稻田立体种养模式的经济效益,因地制宜提出一套适合龙岩地区发展的“稻+稻花鱼+鳅”“稻+稻花鱼+甲鱼”“稻+鸭”立体生态种养技术。  相似文献   

12.
稻田综合种养是一种将水稻种植与水产禽类养殖相结合的绿色循环农业模式。与水稻单作相比,稻田综合种养降低了化学氮肥施用量,起到了减氮节肥效果,但氮肥减施对综合种养模式下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效果并不一致。本研究收集了2009—2021年间发表的以水稻单作为对照,以稻田综合种养水稻为处理的111篇相关文献;将综合种养模式分为甲壳类、鱼类、两栖类和水禽类共4类,应用整合分析方法评估了氮肥减施对各稻田综合种养模式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定量分析了在不影响水稻产量前提下不同综合种养模式的合理减氮范围。结果表明,在0~150和150~180 kg/hm2施氮(N)区间,甲壳类、鱼类和水禽类综合种养模式水稻产量分别比水稻单作提高1.15%~19.00%、1.45%~27.00%和3.47%~10.59%,其中,甲壳类和鱼类综合种养模式会降低水稻有效穗数,而通过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来增加水稻产量。相比于水稻单作,甲壳类、鱼类、两栖类和水禽类综合种养模式减氮范围的上限分别是26.24%、21.64%、14.04%和41.94%时,可确保水稻产量不低于7.5 t/hm2...  相似文献   

13.
立体农业又称多熟种植,是地球上一种古老的农耕形式,多分布在非洲、亚洲及南美洲人多地少的不发达国家。由于立体农业增产增收,减缓农村失业和就业不足现象,同时可获得经济、社会和生态三大效益,而成为上述地区小农经济下自给农业的主要经营方式。尽管如此,农业历经数百年沧桑,对这一耕作形式的研究却很少。文献查询表明,只在近20年对立体农业(或多熟种植)模式类型、在该形式下的作物种间反应、作物与环境间相互作用、多种作物种植的栽培技术等才开始研究。立体农业的理论与实践是人类在农业开发过程中积累的宝贵财富。辽宁省立体农业的发展基本符合世界立体农业发展走向。即起源古老,发展缓慢,近年开发,成果累累。本文就辽宁省1986~1996年期间立体农业的发展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1概述大洼县位个辽河三角洲腹地边缘地带,为典型的盐碱湿地生态区。经过4O余年的种稻改良,全县4.67万hln’水稻,平均公顷产稻谷9000kg以上,已成为我国北方稳产高产的盐碱地稻作生态区。近年来,由该地首创并推广的稻蟹立体高效生态养殖技术,已成为高效农业的重要途径之一。1.1稻田养蟹实现了一水多用,一地双收稻蟹立体养殖技术是依据生态学原理,根据稻田的生态特点和河蟹的生活习性,科学结合而成的一种立体种养模式。稻田内既种稻又养蟹,将种植业与养殖业融于同一生态环境中,利用稻蟹共生关系,充分发挥稻田生态系统最大负载力…  相似文献   

15.
新时代下,传统农村产业转型,绿色生态发展是国家重要的战略之一,建设生态茶园是茶产业升级的必然选择,既有利于环境保护,实现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又有利于保障食品安全。在畜禽养殖发展迅速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峻,传统农业发展中种植业和养殖业不能得到有效结合的背景下,大力推进种养结合生态循环模式,其原理是利用生态学原理实现养殖业与种植业的协调发展,相互促进,保护生态环境,符合绿色发展的时代主题的同时增加农民的收入,促进经济发展。本文以墨脱县达木乡卡布村茶树种植与家禽鸡的养殖为例,阐述此发展模式的技术要点问题,存在问题及建议,以期为“鸡-沼-茶”等种养结合生态循环模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稻鳖鲫鱼虾生态种养是稻田资源进行绿色和无公害综合利用,动物与水稻有机结合,通过改善稻田生态环境,生产优质农产品,减少环境污染,增加农民收入。总结了稻鳖鲫鱼虾生态种养技术,包括稻田的准备、水稻的种植、养殖对象的投放、水位的管理等相关重要环节,讨论了该模式的效益和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大麦青饲(贮)种养结合生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中南部秋播大麦区种植与养殖结构正发生根本性调整,种养结合已是发展趋势。本文从分析大麦青饲青贮种养结合必要性出发,介绍了大麦青饲(贮)种养结合生产技术的技术要点、增产增效情况、适应区域及注意事项,旨在更好地服务广大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等新型农村经济组织。  相似文献   

18.
棉田高效立体种植优化模式是在传统的麦棉和油棉等两熟制的基础上,以棉为中心,把多种作物进行合理布局,科学搭配,形成的一个优势互补,高效多熟的种植结构系统,不仅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好,而且能改良棉田生态环境,实现棉田种养结合。  相似文献   

19.
南美白对虾是世界产量最高的三大人工养殖对虾品种之一.结合稻田生态种养模式,从南美白对虾的生产模式、存在的问题、稻田生态种养的内涵和优势及发展前景等方面对"稻+南美白对虾"生态种养模式发展的前景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阐述了盘山县推广稻萍立体种养综合配套技术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介绍了河蟹养殖技术及水稻栽培技术,指出了当前河蟹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