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吉林省专用型玉米品种现状及育种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省育成的各类优质专用型玉米品种及生产应用情况进行了概述,提出了我省专用型玉米品种选育和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指出专用型玉米品种育种要加强专用玉米资源创新、专用玉米品质分析及加强改进育种方法研究。  相似文献   

2.
优质和高产是油菜生产的主要目标.也是油菜育种的主攻方向。由于品质与产量存在着负相关,优质品种往往存在丰产性方面的缺陷。品质育种和杂种优势利用相结合是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利用杂种第一代不仅可以大幅度提高棉花的品质和产量,而且还可以迅速地解决生产中急需解决的一系列品种问题。诸如兼抗枯、黄萎病的品种;早熟,丰产、优质的细绒棉品种;适于耕作改制的早熟、丰产、优质的品种等等。而这些品种用常规育种方法  相似文献   

4.
对长江流域早灿稻品质改良中几个问题的看法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对早稻品质改良的可行性、优质高产相结合的可能性和早稻品改的技术路线进行了阐述。认为稻米品质性状是受遗传基因控制的,生态条件对品质有一定影响,但不同品种敏感性不同,通过育种选育对环境钝感的品种可实现早稻生产优质化。优质和高产并不完全矛盾,培育既优质又高产的品种是可能的。并提出了早灿稻品质改良的技术策略。  相似文献   

5.
综述了黑龙江省粳稻育种,特别是粳稻品质育种的现状,分析了在育种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存在的国标1级优质粳稻品种匮乏,优质长粒型香稻品种不多,营养功能型粳稻品种紧缺,及品种抗高寒、抗逆性、抗倒伏性还需要提高的问题,提出相关对策措施,如大力培育优质长粒型香稻品种,提高新品种的食味品质、抗高寒和抗逆性,培育高品质、营养、丰产的粳稻新品种。  相似文献   

6.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稻米的品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稻米品质在商品流通中必须具有碾米品质、外观品质、蒸煮食用品质和营养品质等方面的基本特点,在稻米品质各项指标中,至白、整精米率及与食味相关的理化性状显得尤为重要。三辽宁省水稻优质育种现状及存在问题自1974~1998年25年间,我省先后审(认)定了69个水稻品种,粳稻高产育忡已经站在国内外同类研究的前列,在优质育种方面已先后有成了丰锦、辽盐283、辽选180、辽盐241、营8433、辽粳294等一系列优质水稻新品种\然而,从市(认)定的69个水稻品种的品质分析情况(见表1…  相似文献   

7.
优质蛋白玉米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普通玉米蛋白质品质差,以改良玉米蛋白质品质为目标的优质蛋白玉米(QPM)育种一直是玉米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简要回顾了利用o2基因改善玉米蛋白质品质的育种历程,重点介绍了QPM的营养价值、遗传基础、种质选育和应用以及分子标记应用于QPM辅助育种,分析了目前QPM种质遗传基础狭窄、杂种优势研究滞后和QPM品种抗逆性差、适应性窄等问题,提出了针对这些问题的解决策略,并展望了QPM的重大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禾谷类作物特别是小麦品质的稳定性,在国民经济中有着重要意义。解决这一问题,育种并非是最终的手段。但是要培育形成稳定优质籽粒的品种,目前尚缺乏高适应性的有试验依据的育种途径和方法。因此,研究选择自体调节和生态稳定的基本方法显得极为迫切。在这方面,初期研究必须根据产品质量来研究品种的适应性。已有研究表明,有些品种如赫尔松86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大豆需求量及品质要求越来越高,培育高产量、多抗性、优质大豆品种迫在眉睫。然而受生态条件的限制,优质大豆种质资源材料匮乏,遗传背景狭窄,而且大豆自然变异过程繁琐且漫长,仅依靠大豆自发突变获得优质遗传材料十分困难,因此利用诱变技术创制优质、高产、多抗新种质是发展大豆产业的有效手段之一。诱变育种技术与常规育种相比,更有利于提高基因变异频率,扩大育种选择范围,高通量筛选有益突变,促进优良性状重组等,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得性状丰富的突变体,解决种质资源遗传基础狭窄的瓶颈问题,广泛应用于优良性状的大豆新品种选育。本文概述了化学诱变、物理诱变的原理、种类及特点,总结归纳了国内外大豆种质创新中常用的诱变方法和技术优势,展望未来大豆诱变育种技术的应用前景,为大豆育种实践提供参考与启发。  相似文献   

10.
黄淮冬麦区小麦产量及品质改良现状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解黄淮冬麦区小麦育种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分析了近十年来通过国家黄淮冬麦区区试的68个小麦品种的产量和品质指标.结果表明,育成品种的产量及产量构成三因素呈逐步上升的趋势,穗粒数、公顷穗数、千粒重的标准化回归系数依次为1.149、1.06、0.793,说明穗粒数对产量影响最大;育成品种的品质指标则表现出徘徊甚至下降的趋势.对已通过审定且在生产上有一定种植面积的6个优质强筋小麦品种的品质分析表明,拉伸面积、稳定时间、延伸性等指标与美国小麦、加拿大小麦差距较大,且多数品质指标年度间、地点间表现不稳定.对上述6个优质强筋品种以及6个骨干亲本品种分析表明,优质HMW-GS缺乏,且许多仍为1BL/1RS易位系材料.今后在产量育种中应以主攻穗粒数为重点;在优质育种中,应注意提高优质亚基的比重,并注意产量和品质的同步改良.  相似文献   

11.
杂交水稻稻米品质遗传与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彭灵佳  肖层林 《作物研究》2006,20(5):405-408
扼要介绍了稻米品质的概念、要素,评价稻米品质的主要指标,综合评述了稻米品质的研究进展.通过对湖南省优质杂交稻育种的现状与进展分析,结合当前我国水稻品种的品质现状,指出了稻米品质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稻米品质改良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国内外优质高产水稻品种的株型分析,针对弯曲穗型和直立穗型存在的问题,确定了半弯曲重穗大粒型粳稻的育种技术路线,以此为指导培育出优质抗逆超高产品种津原89。其根系发达、光能利用率高,同时具备了直立穗型品种叶片直立、抗倒伏、高产和弯曲穗型品种穗大、灌浆快、品质优等优异性状,较好解决了水稻优质、抗逆、超高产难以兼顾的技术难题。生产田普遍产量达800 kg/667 m~2左右、百亩片产量达930 kg/667 m~2、盐碱较重稻田产量达700~760 kg/667 m~2。半弯曲重穗大粒型粳稻品种后代具有遗传力强、育种稳定快的特点,创新了粳稻育种技术体系和优异性状连锁的种质资源,实现了粳稻理想株型育种的新突破。  相似文献   

13.
论湖南茶树育种优势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南茶树育种有3大优势:1.资源丰富;2.研究基础好;3.技术力量强。如何将这些优势发挥出来?作者认为“九五”期间应当重点解决3个方面的问题:1.调整茶树育种的技术路线,选育生产上急需要的早生、优质(香高、味较浓而鲜爽)、高产的名优绿茶品种和优质(香高、味浓)高产的红茶品种。2.解决省内品种区试问题。由省农业主管部门安排经费重点建立3个区试点;3.加大湖南茶树育种的支持强度,为正常地开展育种、育种法及资源的研究工作提供条件。  相似文献   

14.
吉林省优质米品种研究及生产利用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吉林省优质品种的育种现状,指出吉林省优质米品种品质改良存在优质米品种相对较少,熟期单一、抗性较差和产量水平不高等不足,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水稻育种也由原来只注重产量不重视米质,发展到现在产量与米质并重。吉林省通过4届优质米的评选活动,已经鉴评出23个优质粳稻新品种(品系),其中吉粳88号不论从抗性、米质还是产量上比原来吉林省主要种植的品种都有较大突破。但是,我国的优质品种与外国一些优质品种相比,品质上还有一定的差距,市场竞争力不强。为改变这种局面,提高我们的育种水平,有必要回顾我们的育种历程,正确判断现状,确定发展的目标和可行的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16.
新疆长绒棉品质育种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疆长绒棉经过"六五"~"八五"育种攻关,品质有了明显改善。"八五"期间育成的新海13号(代号88-346)为优质品种代表,纤维品质与最好的埃及棉吉扎70相接近,产量与品质的矛盾得到了较好的统一。要充分发挥南疆棉区生产长绒绵的优势,必须把抗病育种摆到重要位置,为了促使优质品种用于生产,早日发挥经济效益,应制定必要的政策予以保证。  相似文献   

17.
宁夏引黄灌区水稻种植历史悠久,水稻优质育种和生产水平不断提高,推动了宁夏农业的发展。本文在回顾宁夏水稻育种历程的基础上,指出宁夏水稻育种和品种推广存在的问题,如优质特色特性不突出、适应生产方式不高等,提出了加强选育高品质、抗旱节水、抗病抗逆以及适宜机械化直播生产品种的建议,以提高宁夏水稻品种创新能力,支撑宁夏大米品牌建设和优质水稻产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8.
苎麻品种资源纤维品质鉴定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苎麻品种资源丰富,已经调查发现的地方品种有六百余份,是育种和发展生产的宝贵物质基础。建国以来,麻区群众和科技人员从品种资源中评选出一些优良品种应用于生产,对苎麻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但苎麻品种之间存在着高产品种品质不优,优质品种产量不高的矛盾,加上过去重高产、轻优质,造成目前生产上高产中质的品种所占比例大,麻纺工业所需优质原料少,影响了高档织品的生产。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决我国众多人口的吃饭问题,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育种家在育种方向上较多的注重高产,而忽视优质。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1984年水稻种植面积近5亿亩。其中有1.74亿亩是品质低的品种,占稻田种植面积的35%。这不仅满足不了国内人民消费水乎提高的要求、而且也影响了对外出口。因此,必须尽快改良稻米品质。 而培育优质米品种应坚持高产、优质并重,为此,笔者近四年来进行不育系改良并选育出产量较高的优质香稻杂交组合。 一,籼型香稻不育系的选育 (一).香稻亲本来源及其表现。我国大面积上应用的L20A、珍汕97 A亲本都是长江流域的早稻品种,…  相似文献   

20.
陕西关中小麦品种品质改良现状研究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本项目从1992~1997 年,以陕西关中地区近30 年来选育、推广的小麦品种、品系为材料,按照小麦品种田间比较试验的要求,对品种的品质性状、新品种的品质改良效果、品质性状的年际变化、品种品质分类等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结果认为,关中地区选育和推广的小麦品种,容重较高,籽粒硬度适中或偏高,蛋白质含量和湿面筋含量较高,但沉淀值较低;多数品种的面团稳定性差,软化度较大。原因主要是D组染色体上缺少具有5+ 10 带的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同一品种在同一地点不同年际间某些品质性状表现出较大差异。近年来育成的荔垦2 号、陕优225、小偃6 号、早优504、高优503、长武134、陕160、陕农7801 等品种可以代表陕西关中地区优质小麦品种的品质水平,在全国也有一定的影响。但一些抗病、高产、早熟且推广面积较大的小麦新品种的品质水平有降低趋势。这一问题应引起育种工作者的高度重视。优质小麦生产是一项系统工程,除了遗传育种、栽培问题以外,粮食流通体制、检验标准、分收分贮、加工技术及食品制作等都会影响优质小麦在生产上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