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外源DNA直接导入(DIED)法的大豆分子育种成效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雷勃钧 《大豆科学》2001,20(1):26-29
本文以高产优质高蛋白大平黑生101品种的育成为例,介绍了我国创立的花粉管通道转移总DNA的技术,并就该技术与现有体外重组DNA技术进行对比,拟提出我国目前转基因技术路线和产业化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2.
水稻分子设计育种的现状和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基因组测序的完成,使水稻基因组学的研究进入一个新时代,并对水稻育种技术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尤其是分子标记、转基因技术和功能基因组学的不断深化,分子设计育种作为水稻育种的新方法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育种实践。本文简述了水稻分子设计育种的研究现状,并对水稻分子设计育种的发展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利用外源DNA导入培育水稻品种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总结了笔者近年来在利用外源 DNA导入培育水稻品种方面的最新进展和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4.
外源DNA导入技术在小麦育种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
水稻分子育种法—穗茎注射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炳然  王桂元 《作物研究》1994,8(2):13-14,19
本文主要介绍了“穗茎注射法”导入外源DNA的经典实验及作者等用在水稻上的基本情况,并对外源DNA注射的有效时期与部位及其在分子育种时的特点,包括与化学诱变的关系等问题的分析与探讨,以达到促进水稻及其他作物分子育种研究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李春光  刘华招 《北方水稻》2007,(5):19-23,36
分子标记技术的应用日趋广泛,对水稻育种研究有重要的价值。通过重点介绍近年来分子标记在水稻分子遗传图谱的构建、遗传资源保存和遗传多样性分析、基因的标记及克隆、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等方面研究的应用情况,探讨了分子标记的应用在水稻育种上的优势。  相似文献   

7.
中国杂交水稻和水稻分子育种研究与发展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昕  李海林  罗斌  徐庆国 《作物研究》2009,23(5):306-309,313
总结回顾了中国杂交水稻和水稻分子育种的发展历程,提出了我国杂交水稻和水稻分子育种技术相结合的途径,指出了今后我国杂交水稻和水稻分子育种工作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几种常用的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及其特点,对分子标记辅助技术在水稻主基因、抗病虫基因的转移和聚合、QTI.改良和杂交育种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9.
利用分子育种技术改良水稻稻瘟病抗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选育具有稻瘟病持久抗性的水稻新品系提供可利用资源,1993 年以小粒野生稻为外源DNA供体,采用花粉管通道法,将其稻瘟病抗性导入栽培稻24D中。经过4 年连续6 代的选择,成功地将小粒野生稻稻瘟病抗性转移到栽培稻中,获得了9 份苗叶瘟和穗颈瘟均得到改良的抗性材料。因此,利用分子育种技术改良水稻抗病性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用穗茎注射法将外源DNA导入水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周光宇先生创立的水稻“分子育种”是建立在只有部分外源DAN片断与受体基因组“杂交”的基础上,相对地能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矛盾,且能在早世代(3~4代)选育出稳定遗传的新品系。朴亨茂与富威力等用菰(Zizaina)作供体,栽培种为受体育成了抗病水稻品种;李道远等用药用野生稻(O.officinalis)Gx1686为供体,中铁31为受体,育成了桂D1号;万文举等用玉米作供体,湘早籼8号作受体育成了多穗、大穗与高结实率的玉米稻GER系列。但外源DNA导入水稻的途径,多是运用“花粉管通道法”,以及种苗“浸泡法”,前种方法结实率低,籽粒易产生霉变,操作时间…  相似文献   

11.
外源总DNA导入培育大豆新品系D89—9822及其育种价值初探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刘广阳  雷勃钧 《大豆科学》1996,15(4):353-356
以栽培大豆品系6296-3为受体、半野生大豆龙79-3433-1为供体,采用外源DNA导入的方法培育成功D89-9822。该品系具有高产、品质优良、抗病性强等特点,产量比受体增产44.9%,比标准品种增产10.5%。蛋白质含量7年(1989-1995)平均较受体增长近2个百分点,球蛋白总量较受体提高近10个百分点,并使其与大豆加工品质密切相关的11S球蛋白组分所占比例超过70%。1996年参加生产  相似文献   

12.
在综述了当前国内外水稻超高产育种现状的基础之上,对水稻超高产育种理论、方法以及所面临的问题进行了讨论,笔者还结合自身育种实践对水稻超高产育种理论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高光效株型和生理育种是水稻分子育种的一大方向.虽然,水稻干物质产量的90%~95%来自光合作用.但其光能利用率却只有1.5%~2.0%.而理论上,水稻理想的光能利用率应达到3.0%~5.0%.因此.通过提高水稻光能利用率来增加产量蕴藏着巨大的潜力,也是最经济有效的途径.本文综述了水稻高光效分子育种的原理和主要途径及水稻高光效遗传育种研究的国内外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14.
水稻叶倾角是指叶片与茎秆之间的夹角,叶倾角影响叶片光合作用速率,与株型和产量密切相关,如直立叶片就是水稻理想株型形态因素之一。叶倾角的大小受到多种植物激素的调控,是油菜素内酯、生长素、赤霉素、茉莉酸等多种激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另外,其他因素如根系分布、叶片大小、生长环境等也会对水稻叶倾角大小产生一定的影响。本文根据水稻叶倾角的研究进展,着重从叶枕的发育、激素水平及其他因素等方面,对水稻叶倾角的分子机制及其在育种中的应用进行阐述与总结,以期为水稻株型的分子设计育种提供参考,为进一步提高水稻的产量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分子标记技术在水稻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子标记技术的应用日趋广泛,在水稻育种的各个方面具有重要的利用价值。综述了分子标记的种类及其在水稻分子图谱构建、比较基因组研究、基因定位与克隆、辅助选择、种质和杂种优势分析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6.
1 育种现状“六五”开始,全省开展了水稻育种协作攻关,在省科委、省育种攻关领导小组的关心、支持和组织领导下,南平市农科所不断充实科研力量,努力改进研究手段,逐步提高了育种效率,历经20a的潜心研究与材料积累,新品种选育已进入了一个新品种(组合)层出不穷,后备材料愈加丰富的新时期,对粮食生产日益发挥出作用。“六五”以来育成并通过各级农作物品种审定或鉴定的新品种共有12个(其中90年代后育成的占了10个,而“九五”期间就有7个品种通过审定或鉴定),累积推广种植867万hm2,产生了较大的社会经济效益。11 主要育种成果111 早籼119…  相似文献   

17.
水稻叶倾角是指叶片与茎秆之间的夹角,叶倾角影响叶片光合作用速率,与株型和产量密切相关,如直立叶片就是水稻理想株型形态因素之一。叶倾角的大小受到多种植物激素的调控,是油菜素内酯、生长素、赤霉素、茉莉酸等多种激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另外,其他因素如根系分布、叶片大小、生长环境等也会对水稻叶倾角大小产生一定的影响。本文根据水稻叶倾角的研究进展,着重从叶枕的发育、激素水平及其他因素等方面,对水稻叶倾角的分子机制及其在育种中的应用进行阐述与总结,以期为水稻株型的分子设计育种提供参考,为进一步提高水稻的产量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抗白叶枯病杂交水稻的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总被引:31,自引:12,他引:31  
应用分子标记辅助回交,育成了带广谱抗白叶枯病基因[i]Xa-21[/i]的两个杂交水稻恢复系R8006和R1176,所配的杂交水稻组合中优6号、中优1176在中国南方稻区及多个省级区试中表现抗病、优质、高产,具有较广的商业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19.
20.
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在人口快速增长和自然环境不断恶化的今天,传统的育种技术已经很难满足当前水稻育种的需求,分子育种技术逐渐成为育种工作者解决当前困境的主要方法。经过几十年的努力,中国科学家不仅在水稻遗传学和功能基因组学领域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还在水稻分子育种方面为提高粮食产量、营养质量和环境效益方面做出了巨大努力。本文主要综述了我国科学家在水稻分子遗传和分子育种方面取得的成就并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