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澄海莱芜人工鱼礁集鱼效果初步评价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2003和2007年分别对澄海莱芜人工鱼礁区进行了投礁前的本底调查和投礁后的跟踪调查。结果表明,投礁后礁区海域游泳生物的资源密度明显比投礁前高,增加了25.63倍;礁区海域各类资源种类均比投礁前丰富,总种数由投礁前的23种增加至41种,比投礁前增加了0.78倍,其中,蟹类种数增加最多,增加了1.75倍;在本底调查中没有出现的经济种类龙头鱼Harpodon nehereus和红星梭子蟹Portunus sanguinolentus在跟踪调查中已成为主要优势种;Shannon—Wienver多样性指数(H’)在礁区和对比区均比投礁前有所增加。表明鱼礁投放后,鱼礁区集鱼效果和群落结构明显改善,人工鱼礁建设取得了明显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人工鱼礁集鱼机理浅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鱼类喜欢聚集在礁石和浮物周围,这一点人们早已有了共识。那么,鱼类为什么会聚集于这些物体呢?这得了解一点关于鱼类行动方面的知识和海洋礁石环境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根据唐山祥云湾海洋牧场海域具体特点,设计并投放了钢筋混凝土构件礁(A1、A2、A3、A4)、岩石礁(B1、B2)和船礁(C1)等三种不同性质的鱼礁.通过对鱼礁抗滑移、抗倾覆参数及集鱼效果进行比较,筛选出适宜的人工鱼礁礁型.结果显示:上述几种礁体抗倾覆系数、抗滑移系数均大于1,保证了礁体在海水中的稳定性.几种礁体对渔获量...  相似文献   

4.
吴绍橡 《海洋渔业》1982,(5):238-238
<正> 苏联史密德特1976~1979年在德涅斯特洛夫海湾利用汽车轮胎作为人工鱼礁增殖鰕虎鱼获得明显效果。建鱼礁共用1,000只废旧轮胎,把它们互相联结设置在沙或泥沙底,水深0.9~1.5米处。鱼礁宽30米,长150米,与海岸垂直布放。在使用过程中,末发现因  相似文献   

5.
人工鱼礁材料生物附着效果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人工鱼礁材料的生物附着效果试验表明,投放3·5个月后,试验材料附着生物种类有17科20种,优势种为网纹藤壶;投放20·5个月后,其附着生物有31科36种,优势种为翡翠贻贝。比较不同试验材料的生物附着效果,混凝土板、木板、铁板和塑料板的附着效果较好。同种材料,表面粗糙的混凝土板、涂有红丹防锈漆的木板、涂有绿漆的铁板和灰色塑料板的附着效果最好。由于大多数废旧渔船为铁木或钢筋混凝土结构,这些废旧渔船均适宜用作人工鱼礁建造材料。  相似文献   

6.
为了掌握因人工鱼礁而已造成的渔场及增殖场的效果,最理想是对造成的渔场和增殖场进行定期的常年不断的调查。但由于多种因素而导致未能进行真正的调查,往往仅停留于一次性的调查。从此类零碎调查得出的部分资料虽然花费了不少经费,但却被束之高阁没有很好地利用起来。  相似文献   

7.
荆枫  叶焕强 《水产科技》1981,(25):32-34
发明者:杉汪一二。  相似文献   

8.
于2006年6月和2007年6月在荣成俚岛开展人工鱼礁投放前海域本底调查和投放后效果调查,分析比较了鱼礁区游泳动物、大型底栖动物的种类组成、生物多样性、种类丰度、CPUE和海藻等在人工鱼礁投放前后的变化。调查结果表明:人工鱼礁投放后,游泳动物和大型底栖动物种类总数、种类多样性指数和丰度均有所增加,分别是投礁前的1.78倍和1.32倍、1.47倍和1.22倍、1.68倍和1.62倍。游泳动物CPUE比投礁前增加1.39倍左右,其中鱼类的CPUE增加最多,尤其是大泷六线鱼和许氏平鲇等岩礁性鱼类,分别是投礁前的2.18倍和5.67倍。大型底栖动物种类有所增加,但CPUE略有减少。礁体上附着生长了马尾藻和海带等藻类。综合分析认为,人工鱼礁对游泳动物和大型底栖动物聚集和养护效果显著,鱼礁的投放也有利于海藻的附着、生长和藻场的恢复。  相似文献   

9.
不同网具在人工鱼礁水平方向上诱集效果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为了解东海典型软相泥地生境鱼礁投放后在水平梯度上的影响能力,于2014年8月在嵊泗人工鱼礁区采用等间距设点的方法,对不同网具(刺网、地笼网、拖网)在评价人工鱼礁区鱼类和大型无脊椎动物组成方面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刺网渔获组成以鱼类为主,占刺网总渔获种类的51.1%;拖网主要为节肢类,其次是鱼类,分别占拖网总渔获种类的41%和37.7%;地笼网的渔获种类分布则较为均衡。比较不同采样方法在鱼礁区水平方向上多样性的表征能力,拖网优于刺网和地笼网,3种网具组合的采样方式优于单种网具或任意两种网具相互组合。自人工鱼礁核心区向外,各站点生物资源量、多样性等指标大致呈逐渐减少的趋势。从上述指标的空间差异来看,三横山鱼礁区的有效辐射距离约为200 m,而东库山鱼礁区辐射距离为200~300 m。研究结论认为,相对于单一采样方法,组合刺网、地笼网和改进型底拖网的综合采样方式可以获得更完整的现场信息,从而更好地揭示人工鱼礁投放后水平方向的资源分布和群落结构状况。  相似文献   

10.
人工鱼礁区鱼类和大型无脊椎动物的调查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量的研究和实践表明,人工鱼礁建设具有显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但建造人工鱼礁是一项投资巨大的工程,建成后能否达到预期的效果,需要对其进行相关调查和效果评估。建设人工鱼礁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增殖鱼类和刺参(Stichopus japonicus)、海胆(Echinoidea)、鲍(H  相似文献   

11.
在海中能吸引和聚集鱼类的物体,人们称鱼礁。用人工将沉鱼礁与浮鱼礁连结起来设置,投放于海中,悬浮部分伸展似树状,我们把这类物体称为人工鱼礁树。确切地说,人工鱼礁树是为了增加和吸引中上层和底层鱼类及其他动植物种群以供海洋捕捞,而在海中设置的带有悬浮式掩蔽物的结构物。  相似文献   

12.
广西省钦州地区水产局、水产技术推广站和防城各族自治县水产经济技术开发公司试验的人工鱼礁(沉箱)养殖珍稀名贵海产品获得成功,并通过有关专家鉴定。  相似文献   

13.
根据2006年6月在荣成俚岛开展的人工鱼礁拟投放海域海洋生物和海洋水文本底调查资料,对拟投礁海域的水质和海洋生物种类组成、数量分布等作了较详细地分析研究,以评估该海域是否适于投放人工鱼礁。调查结果显示,该海域底质类型为:表层为淤泥(3~10cm),中间层为半硬质沙泥(20~50cm),底层为硬质底。水深为9~18m,海区海水透明度较高,污染较轻,水质绝大多数指标符合国家二类海水水质标准。游泳动物数量较少,种类组成简单,生物量不高。大型底栖生物种类组成和生物量较丰富,海参、海胆等有一定分布。评估海域大多数指标符合建礁要求,所选海域是投放人工鱼礁的良好场所。  相似文献   

14.
建设人工鱼礁是修复海洋生境、养护渔业资源的重要措施.钢筋混凝土鱼礁是常用的人工鱼礁类型,鱼礁竖板(侧板、内部间板)方形开孔是钢筋混凝土鱼礁结构设计中主要设计参数,竖板方形孔径大小是影响鱼类诱集效果的重要因素.以人工鱼礁区常见的礁栖鱼类黑鲷(Sparus macrocephalus)幼鱼为研究对象,设计制作具有不同方形孔...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掌握人工鱼礁建设对海洋生物资源和海洋生态环境的作用效果,在汉沽示范区已投放人工鱼礁海域进行了跟踪监测与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投放1年的礁体表面90%以上被生物覆盖,附着厚度10~15cm,附着生物以长牡蛎、密鳞牡蛎为主要优势种,单位面积附着量6.25kg/m2。实验数据显示附着的牡蛎及其它生物生长良好。从浮游生物、底栖生物、鱼卵、仔稚鱼密度分布以及礁体生物附着状况来看,人工鱼礁区良好的生态效应已初步显现。在礁区周围的海底出现了以礁体为中心的高生物量区向四周扩散的趋势。从生物多样性和总生物量的角度来看,汉沽示范区人工鱼礁对改造局部区域的海洋生态环境起到了良好作用。  相似文献   

16.
海州湾人工鱼礁大型底栖生物调查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海州湾人工鱼礁建设已经开展了4年,为了解海州湾人工鱼礁投放前后礁区大型底栖生物的变动情况,对礁区大型底栖生物资源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海州湾人工鱼礁海域共鉴定出大型底栖生物94种,其中软体动物、甲壳动物和鱼类是构成人工鱼礁大型底栖生物的主要类群,三者占总种类数的88.30%。投礁前人工鱼礁海域共调查发现大型底栖生物32种,投礁一年后增加到38种,投礁后第四年增加到44种。投礁前人工鱼礁海域大型底栖生物平均生物量和栖息密度分别为0.560 3 g/m2和0.207 5 ind/m2,投礁一年后平均生物量和栖息密度分别增加到1.127 g/m2和0.387 5 ind/m2,投礁后第二年和第四年的平均生物量和栖息密度也均高于投礁前。投礁前人工鱼礁海域大型底栖生物群落结构相对稳定,投礁后底栖生物群落系统出现扰动,鱼礁区的底栖生物群落系统处于一个暂时波动状态。  相似文献   

17.
什么是人工鱼礁?人工鱼礁是干啥用的?鱼类怎样利用它们?它们的效果如何?  相似文献   

18.
李庆怀 《海洋渔业》1994,(5):232-232
<正> 从60年代初期到80年代初期,日本竟把濑户内海水产品产量从年均25万吨提高到年均70万吨;美国从1964年开始到80年代末,把原来水质贫瘦、资源贫乏的东部海区渔业产量意推进到年均180万吨,是什么原因使得他们把产量提高如此大的幅度呢?不是水域环境的自然改变,更不是捕捞力量的大量增加,而是因为,他们都是投放了人工鱼礁进行增殖的缘故。 人工鱼礁,是人为地在海底设置一定形状的礁状物,吸引和增加鱼类及其它动植物,以达到提高渔获量和繁殖保护水生生物的目的。鱼礁可用混凝土、石、木、铁等多种类型的材料制造而成;可制成M、N、C型、圆筒型、三角型、方型等各种形状。按其主要作用可分为:资源保护礁、海洋牧场礁  相似文献   

19.
荆枫  叶焕强 《水产科技》1981,(25):40-41
发明人:菊泽良男。  相似文献   

20.
养马岛人工鱼礁区生物群落结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5月2213采用VideoRay ProIIIXE水下机器人对养马岛-17m深海域石块礁区和米字型构件礁区生物群落进行补充调查。礁区视频观测到游泳生物4种、底栖生物3种、附着生物3种及固着生物2种。刺参全部分布于石块礁区,半年石礁区小个体刺参生物量低,活动不明显,而2年石礁区内100g以上刺参密度达O.96ind]m3;大量许氏平鳓被诱集于米字型构件礁区中上部,密度高达4.89ind/m3。对半年石礁A区采样石块显微观测,发现附着生物多样性明显。对比本底区,人工鱼礁区增殖渔业生物资源显著,丰富生物多样性效果明显,且增殖效果与建礁时间正相关,礁体表面组建新的生物群落。建议该区增加箱型构件礁比例,投放大规格刺参苗种增殖,合理利用光照和温度梯度,建造以集鱼功能为主,增殖刺参、海藻功能为辅的大型堆投构件礁带,实现人工鱼礁渔业资源保护、增殖与休闲游钓等多种功能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