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物有机肥对绿色有机农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国内外生物有机肥品种繁多,筛选适宜本地的生物有机肥意义重大。采用施4种生物有机肥盆栽四季小白菜试验,定期采集土样检测少量施生物有机肥处理(2g/kg)的土壤酶和微生物数量的动态变化。结果发现,施肥1周时,生物有机肥可促进土壤过氧化氢酶及脲酶活性,而降低了土壤细菌数量,2周时,生物有机肥可明显刺激细菌增殖,提高土壤蛋白酶、转化酶及磷酸酶活性。3周时生物有机肥仍可促进土壤磷酸酶活性,而其他酶活性恢复至对照水平,4周时,生物有机肥处理的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蛋白酶及磷酸酶活性及土壤真菌数量恢复至对照水平。在检测中期,由国外引进的生物有机肥BF1在不施化肥时可明显改善土壤微生物学特性,有待深入研究。以上结果为筛选优良生物有机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施肥对日光温室土壤微生物与酶活性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日光温室内,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西红柿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有机肥、化肥、有机肥 叶面肥处理土壤磷酸酶活性增加,施化肥 叶面肥处理比施化肥处理土壤磷酸酶活性增加;施有机肥处理土壤脲酶活性增强;施化肥 叶面肥处理土壤磷酸酶活性比施有机肥 叶面肥处理降低;施肥对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较小。施有机肥处理土壤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增加,施化肥处理土壤细菌数量降低,土壤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增加。  相似文献   

3.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比例有机无机肥配施对连续4茬麦-稻轮作后土壤微生物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单施化肥处理促进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和微生物熵的增加,提高了土壤蔗糖酶、蛋白酶、脲酶活性,降低了过氧化氢酶活性,提高了放线菌的数量,但对土壤细菌、真菌数量的影响不明显;有机无机肥配施处理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微生物生物量氮、微生物熵、土壤酶活性及3大类土壤微生物数量显著高于单施化肥及对照处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微生物生物量氮、微生物熵和3大类微生物数量随着有机肥配施比例的提高而增加,以配施30%有机肥处理的最高;土壤酶活性综合指数以配施20%有机肥处理的最高。可见,化肥配施有机肥特别是配施中高量有机肥更有利于改善土壤微生物学特性,提高土壤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4.
不同施肥处理对湖南红壤中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湖南红壤长期定位试验田的土壤进行了土壤微生物类群的数量和土壤酶活性的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NPK配施有机肥能明显提高红壤中各类有益微生物的数量。显著增强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和磷酸酶活性。采用小麦、大豆、红薯轮作的方式也能较好地培肥土壤,提高有益微生物的数量及过氧化氢酶和磷酸酶活性,直接施有机肥的处理也有较好的效果,而单施N肥几乎各项指标都处于最低值。  相似文献   

5.
 通过研究施用有机肥、化学肥料和生物菌肥对I-107杨树人工林根际和非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分析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种类肥料使用后3个月,林地根际土壤和非根际土壤微生物总量均有显著增长,其中有机肥处理土壤微生物数量增长幅度最大,菌肥处理最小。施肥处理显著提高土壤脲酶、碱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活性,但尿素和菌肥处理土壤多酚氧化酶活性降低。施用有机肥处理对土壤微生物和土壤酶根际效应值影响最明显,菌肥处理影响最小。尿素处理土壤pH值高于对照,有机肥和菌肥处理小于对照,但不同处理间土壤pH值的根际效应值差异性不明显。土壤微生物数量与土壤酶活性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其中:土壤脲酶活性与好气性纤维素分解菌之间、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与氨化细菌、真菌、放线菌、亚硝酸细菌之间,土壤过氧化氢酶与好气性纤维素分解菌、真菌、放线菌之间相关性显著。  相似文献   

6.
不同施肥处理对湖南红壤中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湖南红壤长期定位试验田的土壤进行了土壤微生物类群的数量和土壤酶活性的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NPK配施有机肥能明显提高红壤中各类有益微生物的数量。显著增强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和磷酸酶活性。采用小麦、大豆、红薯轮作的方式也能较好地培肥土壤,提高有益微生物的数量及过氧化氢酶和磷酸酶活性,直接施有机肥的处理也有较好的效果,而单施N肥几乎各项指标都处于最低值。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有机肥施用量对黑土土壤酶活性及细菌群落的影响,明确黑土细菌群落变化与有机肥施用量的相关性,从而为调节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改善其生态功能提供科学依据。设置不施有机肥(CK)、有机肥施用量15 000(YJ1)、22 500(YJ2)、30 000(YJ3)、37 500(YJ4)和45 000 kg/hm~2(YJ5)6个处理,通过连续2年田间试验,研究土壤蔗糖酶、脲酶、过氧化氢酶、碱性磷酸酶活性以及细菌群落多样性的变化规律。施用有机肥能够提高土壤蔗糖酶(26.3%~56.6%)、脲酶(5.8%~56.4%)、过氧化氢酶(0%~17.7%)、碱性磷酸酶的活性(7.4%~43.6%),YJ2处理酶活性较高;施用有机肥提高了黑土土壤变形菌门和厚壁菌门的相对丰度,并降低了放线菌门相对丰度。过氧化氢酶和蔗糖酶活性是影响细菌群落多样性较大的因子。施用有机肥可不同程度增加细菌数量和种类多样性,进而使土壤系统向稳定健康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8.
长期定位施肥对黄土旱塬黑垆土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30年(1979~2008年)肥料长期定位试验为基础,探讨长期定位施肥对黄土旱塬黑垆土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及不同土壤酶间相关性。结果表明:SNP和MNP处理可提高土酶蔗糖酶活性,比不施肥对照分别增加19.98%、19.14%;土壤脲酶活性单施M效果最佳,较对照提高30.72%,MNP和SNP处理优于其它处理;MNP提高碱性磷酸酶活性的效果最好、增幅196.5%,单施M和SNP效果次之;单施N可提高土壤蛋白酶活性,较对照增加28.3%,而施P有抑制黄土旱塬黑垆土蛋白酶活性的作用。脲酶与碱性磷酸酶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7241,过氧化氢酶与碱性磷酸酶、脲酶呈显著负相关。综合考虑,长期有机-无机NP肥配施是促进黄土旱塬黑垆土土壤良性循环、提高耕地质量的有效施肥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9.
不同肥料对后茬土壤微生物及玉米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肥料对后茬土壤微生物学特性及玉米(Zea mays L)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生物复混肥处理的玉米生物产量分别比对照、有机肥和生物有机肥的增加51.91%,7.96%和5.21%;生物复混肥的玉米苞重比对照增加97.61%,比有机肥的增加16.24%.生物有机肥及生物复混肥处理,比对照显著增加土壤细菌、芽孢细菌数量及微生物总数量,微生物量碳、微生物量氮,土壤脲酶和酸性磷酸酶的活性,有降低真菌数量的趋势;比有机肥显著增加土壤微生物量氮和酸性磷酸酶的活性,玉米生物产量及苞重与土壤细菌、芽孢细菌、放线菌数量及微生物总数量,微生物量碳、微生物量氮,脲酶活性、酸性磷酸酶活性正相关,与真菌数量负相关,与玉米生长中期的土壤诱导呼吸强度呈负相关,而与玉米生长后期的土壤诱导呼吸强度、碱性磷酸酶活性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以一年生“弗雷”葡萄幼苗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试验,根据生物炭施用方式与炭土质量比,设置 5个处理,研究了生物炭不同施用方式及施用量对葡萄幼苗根际土壤养分、酶活性和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生物炭(CK)相比,生物炭混施(HA、HB)和穴施(JA、JB)增加了土壤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及蔗糖酶、过氧化氢酶活性,但小幅度降低土壤容重和 pH。同一施用方式下,生物炭施用量越高土壤碱解氮、速效钾含量及蔗糖酶、过氧化氢酶活性越高;同一施用量下,混施处理土壤有机质和速效养分(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及蔗糖酶、过氧化氢酶活性优于穴施处理,其中 HB(混施 5%生物炭)处理土壤有机质和速效养分含量及蔗糖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增加幅度最大,分别比 CK高73.7%、19.2%、42.3%、20.8%、10.5%、8.6%。土壤细菌 Alpha多样性分析表明 HB处理可以提高细菌丰度,但对细菌群落多样性影响甚微。穴施处理下硝化螺旋菌属菌群数量高于混施处理,而混施处理下节细菌属和假单胞菌属菌群数量高于穴施处理。UPGMA聚类分析及RDA冗余分析表明混施处理引起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和结构发生较大变化,土壤碱解氮、有机质、速效钾及pH对细菌群落结构影响较大。综上,生物炭混施对葡萄幼苗根际土壤养分、酶活性及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优于穴施,其中 HB处理效果较优。  相似文献   

11.
《土壤通报》2017,(5):1126-1131
采用模拟盆栽试验,以烟草专用肥为对照,研究4种不同有机肥与烟草专用肥配施对植烟土壤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随着烤烟的生长,各处理中土壤中细菌、放线菌、真菌和蔗糖酶活性表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其中均在旺盛期达最大;磷酸酶和脲酶活性表现出‘S’型的变化趋势,前期增加,团棵期达到最高,之后有所下降,成熟期有小幅增加趋势;过氧化氢酶活性表现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趋势,其中还苗期最大。与CK相比,不同有机肥与烟草专用肥配施能明显增加植烟土壤中微生物数量,提高土壤酶活性,各配施处理中均表现出猪粪+烟草专用肥>牛粪+烟草专用肥>鸡粪+烟草专用肥>饼肥+烟草专用肥>烟草专用肥。经相关分析表明,土壤中细菌和真菌、磷酸酶活性和脲酶活性、蔗糖酶活性和放线菌均表现出极显著正相关,过氧化氢酶活性和磷酸酶活性表现出显著正相关。猪粪+烟草专用肥对植烟土壤微生物数量还是土壤酶活性均最明显。  相似文献   

12.
姜蓉  汤利  李淼  徐智 《土壤通报》2017,(3):639-646
通过两年三季田间定位小区试验,研究减量20%化肥配施精制有机肥(COF)、减量20%化肥配施生物有机肥(CBIO)、常规施肥(CCF,100%NPK)和不施肥(CK)处理对设施菊花产量、土壤微生物区系和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连续种植3季后,与CK处理相比,CCF、COF和CBIO处理均显著提高了设施菊花产量、产值、土壤养分含量和酶活性,并改变了土壤微生物区系。与CCF处理相比,COF和CBIO处理均显著增加了土壤细菌、放线菌数量和细菌/真菌值,并降低了真菌数量,且CBIO处理还显著提高了土壤速效养分含量和土壤酶活性并稳定提升土壤酶活性,同时显著提高了设施菊花产量和产值,连续效应明显。CBIO处理的设施菊花产值、土壤碱解氮、速效钾和脲酶活性均显著高于COF处理。除蔗糖酶和中性磷酸酶活性仅受施肥处理影响外,土壤脲酶、脱氢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和土壤微生物数量均受种植时间和施肥处理的交互作用影响,但主要受施肥处理影响。减量化肥配施生物有机肥对于提高作物产量,调控土壤微生物区系和提升土壤肥力作用显著,有利于土壤微生物态环境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棉花黄萎病是世界上毁灭性病害之一,它由土传真菌病原菌大丽轮枝菌引起并可以通过特制的生物有机肥进行防治。将生物有机肥、有机肥和三种拮抗细菌S37、S44、S228分别施入土壤,研究其对棉花黄萎病的防治效果及对几种主要土壤酶活性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防病效果达到5.9%~38.3%,由高到低依次为S37>生物有机肥>S44>S228>灭菌的生物有机肥。两种肥料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蔗糖酶、多酚氧化酶、碱性磷酸酶、蛋白酶和脲酶的活性。3种拮抗菌处理提高了多酚氧化酶、碱性磷酸酶和蛋白酶的活性。除过氧化氢酶之外,其他酶的活性两两之间均呈现极显著正相关,但是病情指数与各种酶活性相关性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光合细菌菌液和发酵有机肥施入农田土壤后表层土壤微生物类群和土壤酶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光合细菌和有机肥显著促进土壤中放线菌、异养细菌、固氮菌、氨化细菌和硝化细菌的生长,而抑制反硝化细菌数量.施用光合细菌和有机肥可以改善土壤微生物区系,光合细菌作用比有机肥更稳定和持久.光合细菌还能明显降低土壤真菌数量,提高放线菌/真菌比值.光合细菌和有机肥对过氧化氢酶、脲酶、转化酶、碱性磷酸酶、蛋白酶等5种土壤酶活性均有明显促进作用,有机肥作用大于光合细菌.  相似文献   

15.
氯嘧磺隆对土壤微生物数量,酶活性及呼吸强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氯嘧磺隆是一类高效广谱除草剂,研究其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对其合理使用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室内瓶培养实验研究了不同浓度氯嘧磺隆对土壤呼吸强度、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氯嘧磺隆施入土壤2周后,可明显提高土壤呼吸强度,且浓度越大,提高效果越明显;氯嘧磺隆施入土壤1周后,不同浓度氯嘧磺隆处理均可提高土壤细菌和放线菌数量,45 d时表现出抑制作用,60 d可恢复到对照水平;氯嘧磺隆对土壤真菌数量表现为抑制作用,而后恢复到对照水平,45 d时田间施用量可抑制土壤真菌的增殖,但60 d可恢复到对照水平。土壤培养前1周,氯嘧磺对土壤过氧化氢酶、土壤转化酶、土壤脲酶活性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且浓度越大抑制作用越明显。之后三种酶表现出一定的激活作用,培养60 d可恢复到对照水平。以上试验结果可为合理施用氯嘧磺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通过田间试验,探讨轮作与施用生物有机肥对菠萝连作土壤理化性质、酶活性及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菠萝连作处理相比,菠萝-甘蔗轮作和菠萝-甘蔗轮作配施生物有机肥处理的菠萝产量分别显著提高18.56%和39.07%;土壤pH值分别升高0.50和0.66,明显缓解土壤酸化;土壤硝态氮、有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含量分别显著增加28.49%和57.67%、20.49%和39.77%、20.78%和45.23%、10.38%和23.10%;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较菠萝连作分别显著提高12.10%和29.56%,土壤微生物量氮含量分别显著提高17.99%和61.45%,而微生物量碳/微生物量氮值均降低。此外,轮作与轮作配施生物有机肥处理均显著增加了土壤细菌与放线菌数量,显著降低了真菌数量,并促进土壤微生物对碳源的利用;增强了土壤蔗糖酶、脲酶、酸性磷酸酶及过氧化氢酶活性。本试验条件下,轮作与增施生物有机肥能够显著改善土壤酸化状况与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提高土壤肥力,以菠萝-甘蔗轮作配施生物有机肥处理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7.
采用以假劣玉米种子为辅料生产的生物有机肥,研究了不同用量生物有机肥对绿洲温室黄瓜果实产量、品质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生物有机肥的各处理土壤蔗糖酶、脲酶、过氧化氢酶和磷酸酶的活性提高,温室黄瓜株高、叶片数量、产量性状与果实中的可溶性糖、游离氨基酸和维生素C含量均高于对照,果实内硝酸盐含量显著降低;生物有机肥用量为4.05 t/hm^2的A3处理,其土壤蔗糖酶、脲酶、过氧化氢酶和磷酸酶的活性在黄瓜结瓜的初期、中期、末期均为最高,不同生长时期各处理对蔗糖酶、脲酶、过氧化氢酶和磷酸酶活性的影响大小均为中期>末期>初期;A3处理的黄瓜产量最高,且果实中可溶性糖、游离氨基酸和维生素C的含量最高,硝酸盐含量最低,品质最优。因此,绿洲温室黄瓜适宜的生物有机肥用量为4.05 t/hm^2。  相似文献   

18.
不同施肥措施对春玉米农田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研究肥料配比对春玉米农田土壤酶活性的影响,连续4年采用田间定位种植春玉米,分析各生育期各土层酶活性,利用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揭示酶活性的动态变化差异。结果表明,各种施肥措施显著增加蔗糖酶、脲酶和磷酸酶活性,主要影响10~20 cm土层酶活性。施用有机肥土壤酶活性最大值出现在散粉期,施用无机肥土壤酶活性最大值出现在大喇叭口期。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蔗糖酶、脲酶、磷酸酶活性呈下降趋势;过氧化氢酶活性10~20 cm土层最低。配合施肥中增施氮肥降低过氧化氢酶活性,增加蔗糖酶、脲酶活性;增施磷肥增加脲酶、磷酸酶活性;增施有机肥增加过氧化氢酶活性,降低蔗糖酶、脲酶活性。单施氮肥降低土壤脲酶和磷酸酶活性。有机无机肥配施能够延长春玉米生育期土壤酶活性的高值期。土壤蔗糖酶、脲酶、过氧化氢酶和磷酸酶活性分别受全钾、全氮、有机质和全氮、全磷和有机质含量的影响,施肥通过改变土壤元素含量及供给能力影响土壤酶活性。  相似文献   

19.
长期施肥对城市边缘区不同作物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开封市为例,探讨了长期施肥条件下城市边缘区不同作物土壤酶活性的变化及其与土壤养分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酶活性受施肥处理影响明显,其中蛋白酶、过氧化氢酶、转化酶和脲酶活性在化肥处理中均受到抑制,在有机肥中却得到大幅提升,碱性磷酸酶活性变化与之正好相反;在混施处理中各酶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强,其中以脲酶活性增强尤为突出。土壤酶活性在各作物之间表现出一定的差异,但总的来说差异不显著。土壤各酶之间及酶与土壤肥力因素之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关系,因此土壤酶活性可以作为城市边缘区土壤环境质量评价的生物肥力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0.
日光温室土壤生物学特性与施肥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施肥对日光温室土壤微生物区系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有机肥和叶面追肥增加了土壤细菌数量;施用化肥和沼肥增加了真菌的数量,施用有机肥降低了真菌的数量;施肥增加了放线菌的数量。施肥提高了土壤脲酶、磷酸酶、蔗糖酶活性,但对过氧化氢酶影响较小。施用有机肥提高了脲酶和磷酸酶活性,化肥和沼肥对脲酶和磷酸酶活性影响无很大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