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技术与市场》2010,(8):182-182
智能汽车指的是利用多种传感器和智能公路技术实现的汽车自动驾驶。它有一套导航信息资料库,存有全国公路以及各种服务设施的信息资料以及GPS定位系统、道路状况信息系统、车辆防碰系统等。它集中运用了计算机、现代传感、通讯、人工智能及自动控制等技术。目前对智能车辆的研究主要是针对汽车的安全性、舒适性以及人车交互界面。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公路交通的飞速发展,人们已不仅仅注重公路里程数量,公路的通行质量和服务水平越来越受到重视。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对公路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行车舒适性是公路服务水平的一项重要体现,影响公路行车舒适性的因素有很多,但在我国现行行业规范和技术标准中对行车舒适性并无系统规定。本文通过对行车舒适性的分析,讨论基于行车舒适性要求的公路设计要点。  相似文献   

3.
我国东北、内蒙古林区运材车辆木材承载装置的断面形状,因车立柱向外倾斜,形成倒梯形的装载断面,又因采用起脊装车形式提高载量,结果车辆重心提高,汽车列车行车平稳性较差,特别是在曲线路段行车时所产生的倾覆力矩由于车辆重心提高而对行车很不利。本文提出在东北,内蒙古林区专用运材公路上,使用专用运材车辆可以适当加宽承载梁的长度,采用直立式车立柱,这样,在相等的载量条件下,车辆装载重心下降,提高了行车的稳定性、安全性,同时车立柱,斜拉索的受力条件也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4.
停驶汽车的车轮如果长期处于回正不良状态,会导致车辆四轮定位、转向和悬架等系统的受力状况以及相应参数发生改变,从而影响汽车的操纵稳定性及安全性。本文设计一种由单片机控制系统、测距装置和预警装置三部分组成的监测装置。该装置通过分析停车前车轮的偏转状况,把车轮相对于车辆前进方向的不同偏转角度转换成测距仪的距离参数,反馈到单片机控制系统,通过和车轮无偏转时的标准距离进行比对,判断车轮的状态,显示监测结果,并在必要时发出报警蜂鸣以提示驾驶者调整方向盘摆正车轮。试验结果表明,该装置可完成车轮状态监测、报警的功能,能有效避免停驶车辆因车轮回正不良造成的后续行车安全危害,提高车辆的行驶安全性。该装置的运用可以显著降低车辆转向轮定位参数的调整频率以及转向轮轮胎的更换次数,有利于降低车辆的使用成本和资源消耗。  相似文献   

5.
双内胎轮胎     
"双内胎轮胎"是汽车轮胎设计中的一次突破,它改变了现行轮胎的诸多不足,大大提高了行车的安全性. 行车安全是由诸多因素构成的,除了与驾驶员、道路环境、空间环境有关以外,也与车辆本身有关,但轮胎是影响行车安全的最主要的部件之一.  相似文献   

6.
林区汽车运输常年在山区公路上运行,坡陡弯急,运输对象长大而笨重,特别是冬季冰雪路面,严重影响行车安全,各级主管汽车运输人员必须坚决贯彻“安全第一”的方针和“预防为主”的原则,设置安全领导小组,配备安全技术人员,抓好安全、法制与法规教育,建立出车前的安全教育制度,每周一次安全活动日制度、安全检查制度、安全考核制度。严格遵守交通规则及安全操作规程,车辆不带病行驶,做到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7.
高速公路是用于大城市远距离相互联系的主干道,目的是提高远距离的交通速度,做到交通畅行无阻。高速公路绿化是通过选择多种植物,进行合理、科学的配置,使公路主体和周围的环境充分协调,创造“车在画中行”的良好行车环境。植物配置造景是将植物依照一定的设计方式栽植在一起,组成各种不同的平面图案与立体景观,形成景点。1高速公路绿化的基本原则1.1保证道路和行车的安全性通过对高速公路的绿化,一方面达到封闭高速公路系统,严禁其他车辆及人畜进入的目的,另一方面减缓驾驶员的疲劳,减弱其心理副效应。中间隔车带的夜间防眩作用,避免会车时…  相似文献   

8.
重大件运输车辆安全性分析及基本流程框架图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生苓  吴丽丽  胡家全 《森林工程》2007,23(2):46-48,53
从可靠性、稳定性、通过性等方面分析重大件运输车辆的安全性,较详细阐述挂车可靠性中的挂车主梁弯矩、剪力和变形校核以及挂车的拼接校核、捆扎方式的稳定性、液压系统稳定性、挂车的三点支承稳定性、挂车的抗倾翻性以及抗侧滑性、塌点稳定性等问题,建立运输车辆的安全性分析基本流程框架图,指出保证重大件运输车辆安全稳定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计算行车速度是公路设计技术标准中最重要的指标,也是一个大难题。目前基本上采用速度观测资料、根据远景交通量与交通组成等4个因素综合考虑、参考国外资料来确定计算行车速度。计算行车速度与车辆性能以及与车辆限制车速的关系是两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对合理确定计算行车速度提出了3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车辆进入隧道时产生的"黑洞效应"会对驾驶人的视觉产生极大影响,从而影响驾驶人行车的安全性。为研究城市隧道入口处光照度的变化规律以及驾驶人进入隧道时的视觉变化特征,本文采用理论分析与实验相结合的方法,调查了南京玄武湖隧道和富贵山隧道的光照度,并通过行车试验获得驾驶人驾车进入隧道时的瞳孔面积和注视时间等视觉变化参数,建立隧道光照度与隧道距离以及瞳孔面积的关系模型,得出隧道光照度变化规律及驾驶人视觉适应性规律,针对由于照度差异过大引起的城市隧道交通安全问题提出改善方法。根据驾驶人在行车过程中舒适时其瞳孔面积变化率应小于20%,得出结论:可以在玄武湖隧道外64m处设置遮光棚以改善隧道光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