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前有关滚轮连杆式自翻闸门,系统研究的文献发表甚少,作者从工程实践出发,提炼出此种闸门设计的力学机理、造形几何学性质。该文对此类闸门的研究情况,功能构造作了介绍,并列出了设计要求和步骤,还编制出设计滚轮连杆闸门CAD软件,以便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连杆滚轮式水力自控翻板闸门水力学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 3m× 6m(高×宽 )连杆滚轮式水力自控翻板闸门的水力学试验研究 ,优化出闸门运行稳定最佳设计后支承点位置 ,并且将试验成果应用于实际工程中 ,取得了较好效果。本研究成果可供相同门型及尺寸的闸门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3.
按照静态平衡理论,对影响连杆滚轮式水力自控翻板闸门运行稳定性的滚轮半径、连杆长度和后支点的位置进行优化,编制了相应的优化设计程序并进行实例计算。结果表明,采用本文的优化方法,可使闸门获得较好的运行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油泥龙的特性,轴套设计及其影响油尼龙蠕变的因素,针对有些工程钢闸门因使用油尼龙轴套,经几年的运行,多数主滚轮运转失灵,启闭力严重超载,影响了闸门的正常启闭的情况,对油尼龙温度,湿度膨胀试验及造成主滚轮轴失效的原因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5.
升滑闸门(以下简称升滑门)是综合了直升门和悬挂式横拉门的优点,构思设计的具有独特启闭方式的闸门。升滑门的结构特征是:将平面闸门用吊臂悬挂在钢梁上,吊悬顶部安装行走滚轮;钢梁的一端铰支在闸的边墙支承墩上,另一端  相似文献   

6.
一、垂直升降闸门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在中小型闸门的启闭运行中,种种原因引起的滚轮不转动是比较多见的.这样一来,滚动摩擦变成了滑动摩擦,摩擦力增大很多,有的导致启闭失灵,设备损坏,对建筑物的经济效益影响很大.分析滚动摩擦失败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①轴的工作面没有镀铬(硬铬)或烧焊不锈钢的防锈处理不当,轴生锈胀大致使滚轮不能转动.②滚轮处理不当,有的滚轮不设置轴套或用铸铁和钢材做轴套,  相似文献   

7.
为估算淤沙对水力自控翻板闸门启门水位的影响,基于现有理论,考虑淤沙对翻板闸门的水平压力、竖向压力和附着力,对连杆滚轮式水力自控翻板闸门进行受力分析,推导出闸前有淤沙情况下水力自控翻板闸门的启门水位计算公式。并通过模型试验测量不同淤沙高度下的启门水位,与利用该公式计算的结果进行对比,证明该公式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可以用于计算本试验模型闸前有淤沙情况下的启门水位,为实际工程中分析淤沙对水力自控翻板闸门启门水位的影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改善制种玉米去雄机作业效果,设计了一种轮式抽雄部件及其性能测试装置。以植株喂入速度、充气压力、滚轮中心距、滚轮转速、滚轮倾角为影响因素,去雄率和叶片损失率为评价指标,对轮式抽雄部件进行了单因素和多因素正交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滚轮中心距和倾角对去雄率的影响比较显著,各因素对叶片损失率影响显著性的顺序依次为滚轮中心距、充气压力、滚轮倾角和滚轮转速,设计的轮式抽雄部件最优参数组合为:滚轮中心距254 mm,充气压力50 k Pa,滚轮倾角30°,滚轮转速450 r/min。此方案下,喂入速度5 km/h时,去雄率为97.8%,叶片损失率为24.4%;喂入速度为3~6 km/h时,去雄率均值为97.8%,叶片损失率均值为27.4%,符合农艺要求。  相似文献   

9.
弹齿滚筒捡拾器的设计与运动仿真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弹齿滚筒捡拾器的滚轮轴心轨迹用解析法难以直接计算出轨迹方程。为此,在分析弹齿滚筒捡拾器工作原理的基础上,研究了在满足捡拾功能的情况下弹齿的运动规律,粗略地推导出滚轮轴心在曲道内的运动轨迹曲线。运用UG对曲道进行三维设计,并运用Adams对弹齿进行运动仿真分析,对弹齿齿端的线速度和角速度变化规律以及滚轮对曲道的压力变化进行仿真分析,从而对所设计的滚轮轴心运动轨迹的合理性做出判断。通过对运动轨迹的重复设计、再仿真的过程,可以不断地优化曲道轨迹,最后设计出合理的滚轮轴心运动轨迹。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介绍推广应用“连杆滚轮式水力自控翻板闸门”和“虹吸式泄洪管”新型水工建筑物实用技术,适当解决小水电的“增蓄库容和实现水力自动化管理”,提高小水电发电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以 7Y 95 0三轮农用运输车货厢厢板为例 ,介绍了货厢厢板滚压成形工艺和滚压成形机组的设计。通过应用德国TOX公司板材冲压连接技术 ,提高了货厢生产的工艺水平 ,取得显著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12V240ZJH型柴油机连杆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连杆是柴油机中重要的传动件,它将活塞的往复运动转变为曲轴的旋转运动,并将活塞承受的力传递给曲轴,曲轴把活塞和连杆传来的气体力转变成转矩输出.连杆工作时承受三方面的力:活塞顶上的气体力,活塞组和连杆小头的往复惯性力以及连杆本身绕活塞销作变速摆动时的横向惯性力.由于上述力的大小和方向都以工作循环为周期发生变化,所以对连杆的刚度和疲劳强度都要求较高.因此对连杆进行有限元分析,了解连杆的变形和应力分布情况,对改进连杆设计,提高其可靠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决前轮导向AGV的车轮侧滑问题,基于Ackermann转向原理设计了一种变长连杆的双曲柄转向系统。通过推导转向动力学模型,建立了考虑转向阻力矩的左、右前轮转向角闭环控制模型,提出了左、右前轮转向角PID同步控制算法,利用Matlab仿真转向控制模型的动态响应,获得了相关控制参数。以松下PLC为核心,构建了由左前轮转向交流伺服电机、推杆伺服电机、驱动器和编码器组成的AGV转向测控系统,设计了前轮转向系统同步闭环控制流程,实现了满足纯滚动转向原理的左、右前轮转角实时同步控制及转角信息采集。草地路面原地转向及硬质路面S型轨迹转向行驶试验表明,前轮导向AGV转向系统的左、右前轮期望转角与实际转角误差小于0.1°,AGV转向系统近似满足车轮纯滚动无侧滑运动条件,验证了轮式AGV纯滚动转向系统设计和转向控制的正确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内燃机连杆轴承的弹性流体动力润滑设计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内燃机连杆轴承的润滑状态对连杆轴承的疲劳寿命影响很大。随着内燃机的不断强化,摩擦损耗导致疲劳破坏而使内燃机连杆轴承失效的问题较为常见。在传统设计中对内燃机连杆轴承的弹性流体动力润滑设计还没有定量分析。本文对此问题进行探讨,以求从理论上对连杆轴承的弹性流体动力润滑设计方法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5.
车用内燃机曲柄连杆机构动力学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柔性多体动力学方法建立了基于ADAMS软件平台的内燃机曲柄连杆机构动力学仿真分析模型。并根据所建立的模型 ,对车用D6 114B内燃机曲柄连杆机构的运动学、动力学特性进行了仿真。通过仿真计算 ,得到考虑曲轴柔性时的曲轴主轴颈、连杆轴颈载荷 ,活塞、连杆等的惯性力以及内燃机的输出特性 ,为内燃机曲柄连杆机构的设计与改进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6.
以发动机上的连杆零件为对象进行逆向设计,主要是研究逆向技术如何对连杆进行反求,利用逆向技术实现连杆制造的过程。通过对现有实体模型数据采集、点云处理,然后利用软件在其基础上建立模型,再在模型基础上设计加工程序输入数控机床加工模型,从而实现对现有模型的反求。  相似文献   

17.
拨齿及传动装置是芦苇收割机中的关键部件。如何进行有效收割是芦苇收获的关键问题,而有效收割的关键是拨齿轨迹规划。通过对芦苇收割机的拨齿及运动机构进行研究,选择有急回特性的曲柄连杆机构来实现拨齿的弧形运动轨迹。依据收割需求,依据理论关系式计算出机构曲柄长度250 mm、摇杆长度330 mm、连杆长度690 mm和机架长度650 mm。然后,确定曲柄连杆机构驱动装置,考虑左右拨齿的曲柄转向相反、转速相同,且两曲柄始终保持180°角度差的联动要求,确定以相同尺寸链轮的链传动和相同尺寸齿轮的一级齿轮传动相互配合来实现该联动,根据需求,确定链和齿轮的关键尺寸。依据曲柄连杆、拨齿,以及链轮和齿轮尺寸,用Pro/E软件进行各零件绘制并进行装配,从而对设计机构进行运动仿真。通过参数调整,实现拨齿在连杆上的位置偏置75°时,有不错的收获效果,验证了设计的拨齿机构运动轨迹满足设计要求。该设计和仿真思路可对相关收获机的设计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高地隙自走式喷雾机动力传动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大田农作物中后期病虫害防治迫切需要高行间通过性的高效植保动力机械,因而提出了一种自走式高地隙喷杆式喷雾机的动力底盘设计方案。该动力底盘采用四轮驱动和全液压四轮转向结构,具有离地间隙高、水旱兼用及机动性好等特点。为此,进行了总体方案的设计及基本参数的确定,介绍了传动系统的方案设计及工作原理,并对变速箱传动方案进行了设计。同时,重点对行走动力传动系统传动比、喷药液压动力传动系统参数与发动机工作特性之间匹配进行研究,在保证喷雾机作业时施药行走速度与施药机具效率最佳匹配的前提下,发动机在燃料经济性较高的区域内工作,实现高效、节能和环保的设计目标。  相似文献   

19.
采用优化设计与有限元分析相结合,使B4125型柴油机连杆在不超过原有质量和工况条件下,达到目标函数-疲劳安全系数最大,以确保连杆的工作可靠性。通过计算得到了一些有价值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分置式耕播联合作业机连接机构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补偿式三点悬挂装置作为分置式耕播联合作业机的中间连接机构,保证了播种机传动地轮与地面的紧密接触,传动可靠。用解析式及图解法的静力学分析说明了连接机构设计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