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0 毫秒
1.
1.体表具有白色症状的鱼病有小瓜虫病、粘孢子虫病、水霉病、微孢子虫病、钩介幼虫病、打粉病、三代虫病和白皮病。小瓜虫病体表、鳍条或鳃部布满许多白色点状薄膜状脓泡,细看白点间有充血红斑,病鱼死后2~3小时白点消失。微孢子虫病的体表是大小、形状不一的白点,呈灰白色胞囊  相似文献   

2.
目前,流行较广、危害较大并比较常见的鱼病已有几十种。这些鱼病中,常有一些症状相似而病原体不同的病症,必须加以正确诊断。现将相似鱼病症状的识别及其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一、白皮病、打粉病、小瓜虫病、微孢子虫病和痘疮病   相似处:病鱼体表都有白点。   不同处: 1.白皮病。病原体是白皮假单孢菌。白点出现于背鳍基部或尾柄处,病情从白点处扩大,最终背鳍至臂鳍为界的整个后部皮肤呈白色。 2.打粉病。病原体是嗜酸性卵甲藻。背鳍、尾鳍及背部先后出现白点,但随病情加剧白点数量增多,最终白点遍及全身,使整个体表似…  相似文献   

3.
<正> 根据各地生产实践经验和我们在生产中的一些体会,着重介绍在没有显微镜的条件下,如何比较准确区别相类似的鱼病。 1 体表具有白色症状的鱼病 有小瓜虫病、粘孢子虫病、水霉病、微孢子虫病、钩介幼虫病、打粉病、三代虫病和白皮病。小瓜虫病体表、鳍条或鳃部布满许多白色点薄膜状脓泡,细看白点间有充血红斑,病鱼死后2~3小时白点消失。微孢子虫病的体表是大小、形状不一的白点,显灰白色胞囊。鱼体寄生粘孢子虫病后,消瘦,体色发黑,离群独游或焦躁不安狂游。水霉病是体表长着如  相似文献   

4.
白鳞病又叫打粉病,病原体是嗜酸卵甲藻;白点病又叫小瓜虫病,病原体是多子小瓜虫。这两种病都流行于水温25℃左右,危害严重,病症相似,病鱼体表都是粘液增多,皮肤和鳍上都出现白点。但通过细心观察,也不难发现两种病有明显不同:被嗜酸卵甲藻感染产生了白鳞病的鱼,初期在池水中拥挤成团或水面形成  相似文献   

5.
1.类似症状 寄生在鱼体上都是呈“白点”,用肉眼一时难以区分。 2.鉴别与治疗 小瓜虫病。症状:(1)白点呈球形,大小较一致。(2)鱼体表分泌许多粘液,体表、鳃、口腔外形成白色囊泡,严重时……  相似文献   

6.
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 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是一种重要的冷水鱼病毒病.如何识别鲑鳟鱼患上这种疾病呢?首先看症状,病鱼出现眼球突出和拖假便是该病的典型特征.感染病毒的鱼体表变黑,鳃苍白,有腹水,腹部肿胀,突眼,体表和体内出血.看水温,水温8~15℃时,大多数鱼苗能够表现出典型的临床症状.看鱼的规格.幼鱼更易感IHNV,年龄越小越易感染.  相似文献   

7.
<正> 1 小瓜虫病。由小瓜虫寄生所致。病鱼可见有1mm以下的小白点,病情严重时躯干、头、鳍、鳃、口腔等处都布满小白点,体表似覆盖了一层白色薄膜。病鱼表皮腐烂、脱落、甚至蛀鳍、瞎眼。此病在水温15~25℃时最易发生。 防治方法:①采用生石灰清池(每667m~2水面水深1m用生石灰150kg),鱼种消毒,杀灭残留在池塘中的病原体。②用福尔马林每1m~3水体用约15~25g,兑水全池泼洒,隔天1次,共泼2~3次。  相似文献   

8.
一、症状及诊断 小瓜虫病病原体是多子小瓜虫.鱼体被小瓜虫大量寄生时,病鱼的鳍和皮肤上出现一个个的白点及大量粘液,所以又叫白点病.  相似文献   

9.
在鱼类养殖过程中,常发现鱼类身体一些部位有白点出现,由于误诊,耽误用药时机,导致鱼类大量死亡,造成了经济损失.为此,笔者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总结出现白点症状的鱼病大体分为5种:白皮病、打粉病、小瓜虫病、微孢子虫病及痘疮病,这些症状都有白点出现,但是它们的病原不同,防治方法也不一样,因此,鱼类白点病是一种容易混淆又难以诊断的病,现将其主要区别及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柳富荣 《湖南农业》2002,(21):16-16
1.白皮病(白尾病) 该病由细菌感染所致.病鱼背鳍基部或尾部出现白点,并迅速扩大,向前后蔓延,鱼头向下、尾向上,不久便死亡.  相似文献   

11.
鱼小瓜虫病又叫白点病,打粉病又叫白鳞病、卵甲藻病,俗称白衣病。这两种病症状相似,病鱼体表黏液增多,皮肤和鳍上都出现小白点。流行于水温25℃左右,危害严重,常常不易区别,贻误了治疗时机,但这两种鱼病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2.
<正>1.查鱼体体表。一般经验,体表充血、发炎、鳞片脱落则多为赤皮病;若病鱼仅鳃盖或鳍基部充血,皮肤充血不明显,撕开表皮发现肌肉呈充血状或块状淤血则为出血病;病鱼腹部膨大,肛门红肿呈紫红色,轻压腹部有乳黄色液体流出则为肠炎病;尾柄及腹部两侧有火烙样的红斑或表皮腐烂呈印章状  相似文献   

13.
一、痘疮病 1.症状 发病初期,病鱼体表出现许多白色小点,上面覆盖一层白色块状粘液。随着病情的发展,白色斑点的数量不断增加,同时斑点的区域不断扩大,致使病灶部位的表皮逐渐增厚,形成石蜡状的增生物,形状好似痘疮,因此称之为“痘疮病”。痘疮增长到一定程度会自然脱落,接着又会在原患部再次出现新的痘疮,最终使鱼消瘦而死。  相似文献   

14.
<正>一是查鱼体体表。一般经验,体表充血、发炎、鳞片脱落则多为赤皮病;若病鱼仅鳃盖或鳍基部充血,皮肤充血不明显,撕开表皮,发现肌肉呈充血状或块状淤血,则为出血病;病鱼腹部膨大,肛门红肿呈紫红色,轻压腹部有乳黄色液体流出则为肠炎病;尾柄及腹部两侧有火烙样的红斑或表皮腐烂呈印章状则为打印病;体表生有棉絮状的白色物则为  相似文献   

15.
<正>(续第11期第20页)四、赤皮病症状见第21页图1。病鱼体表局部或大部充血发炎,鳞片脱落,鱼体两侧及腹部最明显。背鳍、尾鳍等鳍条基部充血,鳍条末端腐烂或感染水霉。病鱼的上下颌及鳃盖充血发炎。病因由荧光假单胞菌引起。传染源是被荧光假单胞菌污染的水体、工具或带菌鱼。当鱼体表完整无损时病原菌无法侵入,一旦鱼体因机械损伤、冻伤或体表被寄生虫寄生而受损时,就容易被病原菌感染而引起发病。  相似文献   

16.
1.赤皮病也叫赤皮瘟,由萤光板毛杆菌侵入引起。病鱼体表发炎出血,鳞片脱落,鳍基部充血,呈现块状红斑。主要危害草、青鱼。防治方法:(1)给鱼口服磺胺噻唑,第一天每50公斤鱼用  相似文献   

17.
由于鱼类生活在水中,鱼生病往往不能被及时发现,因而治疗也较麻烦,所以在治疗上要有针对性并做出正确的诊断。1赤皮病病鱼体表局部或大部分出血,鳞片脱落,特别是鱼的两侧及腹部最为明显,鳍茎充血,鳍条末端腐烂,病鱼还伴有肠道发炎及烂鳃症状。  相似文献   

18.
<正> 春季气温逐渐回升,一般温度在10~20℃之间,水温比较适宜各种病源体生长繁殖,尤其4~5月份更是鱼类发病的高峰季节。早春鱼苗孵化时,鱼卵易患水霉病,鱼苗易患指环虫、小瓜虫、斜管虫等鱼病。其症状及防治方法如下: 1.水霉病。病鱼体表水霉菌丝大量繁衍,呈白色或灰白色棉絮状,病鱼活动失常,食欲减退,终因体衰而死亡。防治方法:①防止鱼体受伤。②  相似文献   

19.
谌海 《农村百事通》2007,(20):47-49
七、纤毛虫病(车轮虫、斜管虫、舌杯虫病)1.发病症状及流行:病鱼体表皮肤和鳃部出现苍白色,鳃丝呈块状腐烂,体色发黑,时缓时急的转圈,行动呆滞,病鱼浮头靠近池岸,口张开,呼吸困难,并发烂鳃病,病重时鱼体失去平衡,上下浮动,最后导致死亡。若不及时处理,死亡率很高。若延缓了杀虫治  相似文献   

20.
<正> 春季气温逐渐回升,一般温度在10℃~20℃之间,水温环境比较适宜于各种病源体生长繁殖,尤其4~5月份是鱼类发病的高峰季节。早春鱼苗孵化时,鱼卵易患水霉病,鱼苗主要患指环虫、小瓜虫、斜管虫等鱼病。其症状及防治方法如下: 1 水霉病 病鱼体表水霉菌丝大量繁衍呈白色或灰白色棉絮状,病鱼活动失常,食欲减退,终因体衰而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