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采用新药“子宫净”防治产后母牛子宫炎49头,处理母牛配种率,情期受胎率和配种母牛产仔率分别达到95.9%,92.2%和97.9%。用其它药物防治母牛36头,配种率,情期受胎率和配种母牛产仔率分别达到100%,56.2%,89%。试验结果说明“子宫净”对奶牛子宫炎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母牛情期配种受胎率比用其它药物提高64.1%。  相似文献   

2.
辽宁省昌图县冻配工作已开展多年.冻配技术已普及.我们查看1999年配种的记录。统计1022头参加配种的母牛、各月份第1情期配种与受胎情况见表1。 将全年分三个阶段.即1~4月份为第1阶段.5~8月为第2阶段.9~12月为第3阶段。就每个阶段的母牛的配种受胎情况加以分析讨论。 1,第1阶段配种232头母牛.第1情期受胎166头.受胎率为71.5%。比全年平均第1情期受胎率高4%。比第2阶段第1情期受胎率高12%、比第3阶段.第1情期受胎率高3.5%,复配率为28.4%。 这个阶段属早春时节.母牛正处…  相似文献   

3.
<正> 策勒县从1980年以来,先后引入西门塔尔和夏洛来等4个品种的冷冻精液,与土种黄牛进行冷配改良。1980—87年用冷冻精液共输精配种母牛11066头,1986年全县9个冷配站用冻精配种的2505头母牛,在1987年已繁殖了犊牛1607头,冷配母牛的受胎产犊率平均为64.15%,名列地区前茅。该县的固拉哈马乡老巴扎冷配站输精员买买托夫达同志,输精配种的226头母牛已繁殖犊牛163头,冷配母牛的受胎产犊率达到72.12%,基本上接近国内的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376头在1978~1995年间产犊的么拉、尼里、杂种奶水牛的原始资料按产犊性别、产后首次发情天数、情期受胎率、下胎受孕情期数等四项指标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产犊性别对尼里母牛的产后首次发情有显著影响(P<0.05),对么拉、杂种母牛的下胎受孕情期数有显著影响(P<0.05);产公犊么拉、尼里母牛的第一情期受胎率比产母犊母牛分别低12.4%和20.0%,而产公犊杂种母牛的第一情期受胎率比产母犊母牛高10.0%。产后30天内发情母牛的第一情期受胎率最低,为33.3%。产后60~90天内发情母牛的最高,为50.8%  相似文献   

5.
“母犊素”是一种生殖生理调控的激素类药品。喀什地区2004~2005年在6个县的68个冷配站实施“母犊素”的推广使用,目的在于改善冷配母牛母犊出生率偏低的现象,提高农牧民参与黄牛改良的积极性。项目实施参试牛只达3 500头,随机调查产犊头数1 618头,母犊率平均达到58.90%,比未使用“母犊素”处理的母牛产母犊率42.66%净提高16.24%,相对提高38.07%。试验证明,用“母犊素”处理配种母牛,不仅能大幅度提高母犊出生率,还能提高母牛的部分繁殖性能,值得在黄牛改良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表明,使用性别控制液后配种,母牛的产母犊率可以达到70%。  相似文献   

7.
几年来,我们应用三合激素、氯前列烯醇及氯前列稀醇配合孕马血清处理156头乏情母牛,结果3组的催经分别为84.8%、79.5%、86.9%,同时配种后第一期受胎率分别为4.4%、32.2%和48.4%。试验表明第三组的催情率和受胎率都比较好,是提高母牛受配率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8.
应用激素提高母牛繁殖率效果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激素诱导母牛超数排卵,提高母牛繁殖率。选择3个试验组合,即FSH+LHRH-A3试验组、PMSG+APMSG试验组和三合激素+LH试验组。选择条件大致相同的空怀母牛36头,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12头,饲养管理基本一致。结果FSH+LHRH-A3试验组母牛12头,情期受胎9头,受胎率75.0%,产犊12头,其中产双胎3头,双胎率为33.3%;PMSG+APMSG试验组母牛12头,情期受胎8头,受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采用奶牛性控冻精对荷斯坦母牛进行配种,另选对照组母牛采用常规冻精配种,比较两组母牛的情期受胎率和产母犊比例。结果表明,采用性控冻精配种的试验组奶牛产母犊率为92.3%,采用常规冻精配种对照组奶牛产母犊率为50.8%,二者之间差异显著。两组情期受胎率分别为53.9%和59.6%,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母牛产后子宫输液的处理与情期受胎率的关系张洪国侯佳兴廖丽萍王丽(黑龙江省绥滨农场畜牧公司156203)赵迎春(宝泉岭农场畜牧处母牛产犊后一般有20%的发生胎衣不下。不发生胎衣不下的母牛,一般在10天之内能把恶露排净,20天之内流浑浊粘液,30天以后才...  相似文献   

11.
利用促排卵素(LRH-A2)分别对乳牛、黄牛在农村饲养条件下进行肌注配种试验,乳牛第一情期受胎率达88.2%,较对照组提高5.7个百分点,配种指数减少0.09个:黄牛总受胎率达81.3%,第一情期受胎率达66.2%,较对照组提高35.4个百分点,配种指数减少0.19个;对因生殖激素不平衡而致繁殖障碍的母牛,可明显恢复其受胎作用,其有效率分别为:乳牛92.30%,黄牛80.0%。  相似文献   

12.
提高母牛繁殖率是发展养牛业的关健,是直接提高养牛业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为了提高母牛繁殖率,目前我国要求母牛受配率、受胎率和犊牛成活率分别达到70%、80%、90%。我们在抓母牛繁殖工作方面,逐年有所提高,如我所一九八四年繁殖母牛45头,受配44头,受配率97.78%,受胎44头,受胎率100%,产犊32头(当年配种部份下年产犊),成活30头、犊牛成活率93.75%。比规定指标,受配率、率胎率、  相似文献   

13.
四、如何提高母牛受胎率? 母牛的受胎率,对奶牛业的经济效益影响很大,通常我们期望母牛每年能生产一头犊牛,挤奶305天,还要让它能在产前休息60天,这样从一次产犊到另一次产犊所间隔的时间,大约为365天,这段时间称为产犊间隔,是衡量母牛受胎率好坏很重要的一个指标。但是在实践中要达到这一指标是很不易的,因为产犊间隔是受产后第一次配种的受胎率、每受胎一头的输精次数以及产犊至受胎的间隔时间的影响。所以我们对母牛的发情鉴定和适时输精,就成了提高母牛受胎率的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14.
我场在1989年11月至1990年5月期间,使用生理盐水代替解冻液,稀释颗粒冷冻精液。用人工授精黑白花奶牛19头(经产母牛12头,初产母牛7头),共产犊19头(母犊9头,公犊10头)。在授配19头母牛中,第一情期受胎14头(经产母牛7头,初产母牛7头),情期受胎率73.6%;第二情期受胎5头(经产母牛),复配受胎率26.3%。  相似文献   

15.
要想做好母牛秋季配种工作必须在配种前抓好秋膘、增加营养,提高配种前体重,可促使母牛发情,排卵数量多、质量好,从而提高配种率、受胎率,增加养牛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母牛多产母犊配饲法一、晴天配种:母牛配种选在晴天上午10点至下午2点之间,让母牛面向太阳站立20分钟,然后配种。采用此法配种所产的2578头犊牛中,母犊占2518头,产母犊率为97.2%。二、输精氨酸:在发情母牛配种前20-30分钟,先在母牛子宫内输...  相似文献   

17.
提高母牛的受胎率,首先要了解生殖器官及其功能,了解发情规律、掌握发情鉴定方法和妊娠鉴定方法,做好及时输精和正确的接产助产工作,使母牛按期生产,获得泌乳和产犊双丰收。1影响受胎率的因素影响奶牛受胎率的因素很多,包括精液晶质、母牛生殖道健康状况、奶牛饲料及营养状况、饲养管理情况、配种季节、气候环境因素和配种员的技术水平等。母牛发情周期正常范围18~25d的情期受胎率为61%,发情周期18d以下和25d以上的情期受胎率为46%。发情后12~36h排卵的情期受胎率为62%,发情后12h以内和36h以上排卵的情期受胎率为43%,前者比后者高19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8.
在所调查的211头采用冻精配种产犊的的适繁母牛,产公犊112头,占53.08%;产母犊99头,占46.92%,右侧卵泡卵发育的占151头,其中产公犊80头,占右侧卵泡发育的52.98%,产母犊71头,占47.02%;左侧卵泡发育的为60头,其中产公犊22头,占左侧卵泡发育的53.33%,产母犊28头,占46.67%。  相似文献   

19.
配种受胎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奶牛的产犊间隔及奶牛场的经济效益。配种受胎率越高,产犊间隔就越短,经济效益越高。生产实践中,奶牛场使用的都是“冻精”,配种受胎率的高低与受配母牛的健康状况、冻精质量及输精员的技术水平密切相关,本文主要对影响奶牛受胎率的因素加以探讨,为提高规模化奶牛场受胎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在测定306头情期母牛配种时阴道粘液pH值与受胎率关系的试验中,有257头母牛的pH值为6.8—7.4,占被测总数的83.99%,其受胎率达98.4%(96.1—100%)。pH≤6.8时,受胎率50%(3,6);PH值≤7.6时,受胎率为76.7%(33,43)。调查了258头被测母牛的产犊性别,共产犊224头,其中雄性为114头,性比例为50.89%,同时发现配种时阴道粘液pH值愈高,母牛怀胎后产犊的性比例亦愈高。当pH值≤7.6时,其性比例为66.7%(33,59),pH值≤6.8时,性比例为37.5%(9,24)。分析阴道粘液pH值对受胎率和胎儿性别影响的原因,本人认为对此有进一步研究探讨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