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膳食纤维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论述了膳食纤维的定义和测定方法,介绍了膳食纤维的理化特性及生理功能,对膳食纤维的研究进行了展望。我国居民膳食纤维摄入量不足,应充分利用我国膳食纤维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推动膳食纤维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膳食纤维包括水溶性膳食纤维和非水溶性膳食纤维,其中水溶性膳食纤维具有更重要的生理功能,可用于调节血压、降低血糖和血脂等。如何对膳食纤维进行改性以提高水溶性膳食纤维的含量已成为近年来食品工业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对植物中膳食纤维改性技术专利的申请趋势、申请产出国和申请人分布进行了统计分析,并从物理、化学、生物和联合处理4个研究方向对其技术方向和技术手段的发展脉络进行了梳理,以期为植物膳食纤维改性技术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超微粉碎对荸荠皮膳食纤维的影响,考察了不同超微粉碎时间下荸荠皮膳食纤维质量分数、组成,以及可溶性膳食纤维的溶出速度。结果表明,通过超微粉碎,荸荠皮总膳食纤维质量分数提高了8.57%,同时,不溶性膳食纤维质量分数下降了21.19%,而可溶性膳食纤维能提高了137.84%。此外,通过超微粉碎处理,荸荠皮可溶性膳食纤维的溶出速度能得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4.
简述了膳食纤维制备技术及其特点;从不同制备技术对麦麸膳食纤维产品品质与生物功能作用的影响方面,讨论了麦麸膳食纤维的制备技术研究现况及其技术应用潜力;在此基础上提出,食用菌生物转化技术在未来麦麸膳食纤维制备方面具有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
不同方法提取麦麸膳食纤维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实验采用3种不同的方法提取麦麸中的膳食纤维,通过设计正交实验来得出3种方法各自的最佳工艺参数,并着重比较了3种提取方法对麦麸膳食纤维得率的影响,进而得出最优方法,为从事膳食纤维研究工作者提供参考,推动麦麸膳食纤维的研究和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6.
通过L9(34)正交试验对麦麸膳食纤维荞麦面条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麦麸膳食纤维荞麦面条的工艺条件为:小麦粉∶荞麦粉为7∶3,5%麦麸膳食纤维,0.4%海藻酸钠,麦麸膳食纤维荞麦面条具有良好品质.  相似文献   

7.
高活性竹笋膳食纤维微胶囊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对以竹笋为原料 ,采用微生物发酵法制得初级膳食纤维 ,再配以其他辅料 ,经微胶囊技术制得总膳食纤维含量达 68.74% (其中可溶性膳食纤维达 1 2 .80 % ) ,口感良好、摄食方便的高活性膳食纤维胶囊的新工艺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8.
苹果渣膳食纤维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试验以苹果渣为原料,采用发酵法制取苹果渣膳食纤维.并对发酵法制取苹果渣膳食纤维的工艺条件、制取苹果渣膳食纤维的色泽保护进行了研究,对膳食纤维的组成成分、干燥率及膳食纤维的溶胀性、持水力进行了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发酵法制取的膳食纤维其蛋白质、粗纤维、乙醚提取物(主要为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高,且其持水力显著高于化学法制取的膳食纤维的持水力,这表明发酵法制取的膳食纤维活性高,有较好的预防和保健功能.通过不同浓度的柠檬酸、抗坏血酸和EDTA混合液护色处理,它们对提高膳食纤维白度有一定效果,但它们的浓度变化对提高苹果渣膳食纤维白度没有显著影响.通过对苹果渣膳食纤维干燥率的测定,可知发酵好的苹果渣中80%以上是水分和挥发物,而苹果渣膳食纤维只占18.70%左右.以上结果为进一步研究苹果渣制取膳食纤维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过氧化氢对葛渣膳食纤维的改性作用,以葛根加工淀粉后的残渣为原料,采用单因素与正交试验,以可溶性膳食纤维得率以及不溶性膳食纤维膨胀力为指标,得出了过氧化氢改性制备葛渣膳食纤维的最佳工艺条件,即H_2O_2体积分数0.3%,pH为12,温度为90℃,时间为75 min,得到可溶性膳食纤维得率最高为52.16%,不溶性膳食纤维膨胀力为7.01 m L/g。  相似文献   

10.
海芦笋膳食纤维提取技术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张斌  王朋  何键东  罗红宇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7):17007-17009
[目的]研究从海芦笋提取膳食纤维的工艺条件,并制备可溶性和不溶性膳食纤维。[方法]采用酶与化学法相结合的方法,制备纤维,不溶性膳食纤维先用0.75%NaOH溶液碱煮30 min,再用1.5%HCl溶液酸煮20 min,将可溶性和不溶性膳食纤维混合。[结论]优化工艺下制备海芦笋膳食纤维,得率为21.28%,其中可溶性膳食纤维∶不可溶性膳食纤维为1∶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