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黄清敏 《农业考古》2003,(1):175-176
中国人饮酒的历史悠久 ,对这一习俗的记载 ,先秦以来已屡见不鲜。至魏晋南北朝时期 ,由于酒禁大开 ,允许民间自由酿酒 ,酒业市场十分兴盛。加上许多身处乱世的人深切地感受到了生命的短暂 ,酒成为他们逃避现实甚至是应付世事的方式 ,“何以解忧 ,惟有杜康” ,曹操的诗恰如其分的表达了酒在当时人们生活中的地位。这一时期 ,酒类名目繁多 ,不满现实而借酒消愁者 ,称酒为“忘忧”、“欢伯”。晋朝的刘臻之曾写过一篇《椒花颂》来赞美酒 ,可见酒又有“椒花”之称。南北朝的程卿 ,曾喝过一种名为“千里醉”的酒。他边走边饮 ,归家而醉卧。用桃花…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模拟清茬大曲曲房管理,应用“以曲养曲”技术,研究了接种种曲提高大曲糖化力的可能性。结果表明接种种曲不仅能改善大曲外观质量,而且能提高大曲糖化力。认为“以曲养曲”是一项改革传统大曲生产工艺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3.
饮茶·养生延年。《茶经·一之源》指出茶“为饮最宜精神俭德之人”指饮真茶能修身养性,清静无为,生活简朴起到养生延年。《茶经·四之器》“风炉”、古鼎形、三足、“坎上巽下离于中”“体构五行去百疾”,用意指在煮茶过程中水、火、风都在运动变化,物质造化世界基本元素,水、火、金、木、土五行悉以齐备,达到天人合一阴阳平衡,常饮真茶能养生延年去百疾之功效,而心舒神畅。  相似文献   

4.
上海茶馆掌故上海《电视中专》报郎慕中世界上把茶叶当成饮料和最先种茶的首推中国,远在先秦时代民间就有“寒夜客来茶当酒”的礼节。三国末期东吴的君主孙皓曾以茶代酒赐给宠臣韦曜,以掩众臣饮酒之目。到了唐代由于南北统一,文人学士“茗饮”喝茶之风,遍及全国,诗人...  相似文献   

5.
星海 《农业考古》2002,(2):76-80
一 从古到今,茶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被列为世界三大饮料之一。唐代“茶圣”陆羽说:“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可见茶叶这一古老而又文明的饮料,从发现、利用、……  相似文献   

6.
一、茶文化的起源茶有几种别名。据《尔雅》载:“槚,苦茶。郭注云:即茶也。蜀人谓之苦茶。又名曰荈”。又考陆羽说:“其名有五:一茶、二槚、三蔎、四茗、五荈”。《丹铅录》更把茶与荼二字解说得更清楚,他说:“茶即古荼字,音涂。《诗经》云:‘谁谓荼苦,其甘如荠”。亦即是茶。颜师古更释义解说道:“茶陵(县地名),汉时始转涂音为宅加切”。可知荼实即茶的同义字。山阳阮葵山《茶余客话》卷十二载:“《六经》无茶字,仅始见于王褒《僮约》,实未有深加考察的缘故。古人亦好饮茶,始见于《三国志、卷65吴上、韦曜传》:孙皓即位,每饮群臣酒,以七升为限,但曜每饮一次,至多不能超过二升,还要减少许多,于是有时密赐茶荈以当酒饮。这可能是饮茶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以川酒为代表的浓香型大曲白酒目前主要的几种生产工艺原窖法、跑窖法、老五甑法的特点进行分析,在原窖法工艺基础上吸取了其它两种工艺优点,提出了通过延长发酵周期、双轮底糟发酵、人工培窖和加速窖泥老熟、回窖发酵等改进工艺的措施,在发酵和蒸馏上做到扬长避短,从而使生产达到优质高产、低消耗之目的。为浓香型大曲白酒生产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以中国酱香酒核心产区仁怀市茅台镇为研究区域,探索高温大曲和环境中可培养酵母的物种多样性,以及在不同海拔下的种群结构和相对丰度。结果显示,从高温大曲和环境样品中最终分离474株酵母,鉴定为21属32个种,其中从环境样品中共分离269株酵母,鉴定为19属28个种;从大曲中共分离205株酵母,鉴定为15属18个种。Wickerhamomyces anomalus在环境和大曲中均作为核心酵母菌。环境中分离出的酵母菌多样性指数高于高温大曲。在不同海拔梯度上,环境样品中酵母多样性和丰度差异明显,高温大曲中酵母多样性和丰度差异较小,主要的优势菌群均保持一定的相似性和稳定性。总的来说,海拔500 m以上的酵母菌群落结构较为相似;海拔500~600 m的酵母菌群相对丰度及多样性最高,海拔600 m以上酵母多样性及丰度要低于海拔500 m以下。  相似文献   

9.
位于鄂、豫、皖三省交界的大别山麻城市农村,每年春秋两季,农家都要酿制“老米酒”。春季酿制的叫“桃花酒”,秋季酿制的叫“菊花酒”。一般均自酿自饮,代代相传。据麻城县志载,老米酒起源于明朝,数百年来承袭至今,仅以城东木子店、黄泥坳、张家畈等地所产老米酒质...  相似文献   

10.
南城麻姑酒     
麻姑酒为江西历史名酒之一,属甜黄酒,系南城县传统佳酒。酒度为18°至20°,糖分为16%至18%。此酒是用麻姑山的优质糯米和麻姑山泉水酿制而成。酒色金黄明亮、醇香扑鼻,味醇甘蜜,入口柔和,清爽宜人。民间称颂它“麻姑糯质,仙泉灵药,丹灶熬蒸,冷霜甘蜜,清脑提神,祛风壮胃,除病延年”。麻姑酒历史悠久。传说早在远古年代,麻姑仙人淘麻姑山丹霞洞和龙门桥下的仙泉,采麻姑山顶芙蓉峰上的首乌灵芝,酿成寿酒,献上瑶台,醉倒了蟠桃会上的神仙。《麻姑仙真志》载:“麻姑仙人,曾掷米成丹,撒于神功泉内,变成佳酿,饮之冷…  相似文献   

11.
刘金芳  万斌 《农业考古》2004,(2):156-157
“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而兴于唐。”作为享有国饮之称的茶,不仅可消渴解乏,满足人体生理健康之需要,而且还成为人们进行社交的媒介及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的美好享受。于是,自古而今,就有了以茶为礼、以茶待客、茶宴茶食茶话会等茶礼茶俗,茶的品饮方式也在不断地更新变化,其中,评茶与品茶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两种茶叶饮用方式,茶之评与品,虽皆为饮茶,然而各自内涵却大不相同。  相似文献   

12.
澳门的回归,举国同庆,已成为一种热门话题,澳门茶艺师罗庆江先生曾为前澳督韦奇立泡制过“荷花茶”,不久前青年作家邓闪先生赴澳门,罗庆江先生特地为他泡了一杯“回归茶”,意义深远。邓闪先生由感而发,写下了“去澳门喝一杯‘回归茶’”一文,谈了感受,读来颇有情趣,故今特摘录之。文章一开头就写道:“在豪江边上饮茶,使我有种异常的感觉。当身临其境的时候,那种从前的错觉却全然消释了”。道出了他当时的内心世界。中国人品茗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唐代茶神陆羽的《茶经》中记有“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这正是中…  相似文献   

13.
用蛇酒治疗疾病已有悠久的历史。现代药理学也证明蛇酒具有抗炎镇痛、镇静作用。能增强人体的免疫力.对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有明显疗效。蛇酒具有很强的疏风通络之功效,而成为名副其实的“百药之长”。  相似文献   

14.
《茶经》“《广雅》云”考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茶经》“七之事”章引:“《广雅》云,荆巴间采茶作饼,叶老者饼成以米膏出之。欲煮茗饮,先炙令赤色,捣末置瓷器中,以汤浇覆之,用葱、姜、桔子之。其饮醒酒,令人不眠。”成书于宋代的《太平御览》卷八六七有类似引文:“荆巴间采茶作饼,成以米膏出之。欲饮先炙令色赤,捣未置瓷器中,以汤浇覆之,用葱、姜之。其饮醒酒,令人不眠。”《广雅》成书于三国魏初,各种著作、论文都据此将饼茶的起始定在三国时代。但今本《广雅》并无此段文字,而这段文字关涉饼茶的起源和饮茶法的流变,有必要对此加以考证,以辨其真伪,还其本来面…  相似文献   

15.
“四特高梁”在平度引种成功被联合国农业开发总部极力推崇的粮食新品种———“四特高梁”,在山东省平度市李园办事处引种成功,近日通过省级鉴定。“四特高梁”是由西欧多国联合研究、培育的特高产、稳产的旱粮作物新品种。因其具有大米的食味,小麦的营养成份,高梁和...  相似文献   

16.
巩志 《农业考古》2004,(4):111-111
“工”与“功”发音均为“gōng”,读音相似,方言亦如是。故茶文化界把饮功夫茶写成“工夫”茶;而把中国红茶类的“工夫红茶”写成“功夫红茶”,而且有人还给“功夫茶”正名日“工夫茶”。今为“正名”而正名,披露一管之见。  相似文献   

17.
琼花是古城扬州的象征,扬州更以琼花而名扬四海。据《维扬志》记载,早在宋代,就有人取平山堂大明寺之泉水酿酒,取名琼花露,其味极美,名闻海内。而今扬州五泉酒厂根据地方志和有关资料,发掘古代酿造术,恢复宋代传统配方,并加以改进,使这一历史名酒获得新生。采用名泉矿水、优质原料、精良的工艺,使之成为一种具有独特风味,兼有医疗、滋补作用的优质酒。品酒名家盛赞琼花露是品名美、质量美、饮后心田更甜美的琼浆玉液。1981年获得江苏省四新产品奖,1982年获地区优质酒称号,1984年列为省优质产品,行销全国,远销日本、菲律宾等国家和香港地区,深受用户和客商的好评。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酒与文学有不解之缘。参加酒宴者往往以一种叫“酒令”的诗歌助兴。讨论的《酒令》是书于竹牍和木牍,藏于北京大学。另外,令人惊奇的是,同出还有一枚特殊的酒骰,形状特异,前所未见,上面有四个酒令。  相似文献   

19.
仕罡  明扬 《农家顾问》2005,(7):56-56
将大蒜分瓣、剥离经腌制加工而成的蒜米被称为“翡翠蒜米”,“翡翠蒜米”晶莹透明、成甜脆嫩、风味挂特,是深受人们喜爱的营养保健菜肴。  相似文献   

20.
丘逢甲与茶     
陆羽《茶经·六之饮》载:“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可知茶具有饮用之功能,由来已久。而茶作为一种饮料,据文献记载则始自汉代,文人饮茶,也从汉代开始,如扬雄、司马相如等。两晋南北朝时,一些有眼光的政治家提出“以茶养廉”的口号,用来对抗奢侈之风,茶风稍盛,张载、左思等人在诗作中有所咏及。唐以后,历代文人饮茶之风渐盛,如李白、杜甫、释皎然、陆龟蒙、皮日休和陆游等,都对茶情有独钟,并留下大量的咏茶诗作。丘逢甲是我国近代史上杰出的爱国志士,卓越的教育家,同时,他也是一位诗人。作为文人的丘逢早,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