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江中下游冬小麦施肥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1施肥原则针对长江流域冬小麦有机肥用量少,氮肥偏多且前期施用比例大,硫、锌等中微量元素缺乏时有发生等问题,提出以下施肥原则:(1)增施有机肥,实施秸秆还田,有机无机相结合;(2)适当减少氮肥用量,调整基肥追肥比例,减少前期氮肥用量;(3)缺磷土壤,应适当增施或稳施磷肥;有效磷丰富的土壤,适当降低磷肥用量;(4)肥料施用与绿  相似文献   

2.
一、会泽县施肥现状 施肥不合理,农民用化肥恁经验施用,大量施用氮肥,缺磷,少钾、氮、磷、钾肥比例严重失调,2004年全县氮肥用量10000t,磷肥7500t,钾肥3000t。施用方法不科学,肥料利用率低,忽视或减少了有机肥及其它微肥的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不同磷肥利用方式对马铃薯产量及磷肥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农民习惯的施肥方式相比,在农民习惯的施肥方式基础上加入磷活化剂处理、磷肥用量减少25%的处理、磷肥用量减少25%的基础上加入磷活化剂处理这3种磷肥利用方式均可以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和吸磷量,其中在磷肥用量减少25%的基础上加入磷活化剂处理的增产效果最为明显;同时磷肥用量减少25%处理、磷肥用量减少25%基础上加入磷活化剂处理这2种磷肥利用方式能显著提高马铃薯对磷肥的回收率、磷肥的利用率和磷肥的农学效率.  相似文献   

4.
一、项城市农户施肥总体现状 项城市化肥用量(折纯,下同) 2013年为50 405t,2014年为50 794t, 2015年为51261t,2013—2015年全市化肥总用量呈逐渐增加趋势.同时,施肥结构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其中氮肥施用量呈逐年下降趋势,磷、钾肥施用量呈逐渐增长趋势.再从氮、磷、钾肥的施用结构比例看,2013年氮、磷、钾施用比例为1:0.22:0.13,2014年氮、磷、钾肥施用比例为1:0.27:0.16,2015年氮、磷、钾肥施用比例为1:0.31:0.2,这说明,通过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的实施,项城市总体氮、磷、钾肥的施用结构得到进一步调整,盲目大量施用氮肥的趋势有所缓解,农民对磷肥、钾肥的施用有所增加,施肥结构逐步趋向合理化.  相似文献   

5.
《农家顾问》2011,(4):8-8
3月,农业部印发《2011年春季主要作物科学施肥指导意见》的通知,其中,对长江中下游地区双季早稻提出施肥原则:适当降低氮肥总用量,增加穗肥比例;基肥深施,追肥“以水带氮”;磷肥优先选择普钙或钙镁磷肥;增施有机肥料,提倡秸秆还田。  相似文献   

6.
<正>1施肥时期和用量1.1幼树期施肥。杨梅幼树施肥,以促进生长、早日形成树冠为主要目的。因此,为了促进根系伸展和树冠迅速扩大,除种植前施足基肥外,在3~7月份的生长季节,应以少量多次施用,以每月l次为最佳,同时应增加磷肥施用量,氮、磷、钾的比例大致在1∶0.5∶1。如用含氮、磷、钾的复合肥(指接近等量式的复合肥),每次每株施0.1~0.15 kg,或用尿素、硫酸钾、过磷酸钙的混合肥料或硝酸钾和过磷酸钙  相似文献   

7.
邓州市小麦施肥指标体系建立技术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有成 《安徽农业科学》2014,(23):7844-7847
[目的]为探索建立邓州市小麦施肥指标体系,指导邓州小麦科学施肥。[方法]在小麦上开展3414试验、氮肥用量试验、氮、磷、钾丰缺指标试验的基础上,分别建立小麦氮、磷、钾丰缺函数;以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土壤有机质丰缺函数为依据,确定耕地肥力水平;以氮肥用量试验,确定不同有机质水平下的氮肥用量;以磷、钾丰缺函数,确定土壤有效磷、速效钾临界值;以3414试验处理4、5、6、7小区产量与对应磷肥用量建立磷肥效应方程,确定不同产量水平、不同土壤有效磷含量下磷肥用量;以3414试验处理8、9、6、10小区产量与对应钾肥用量建立K肥效应方程,确定不同产量水平、不同土壤速效钾含量下钾肥用量。[结果]综合不同产量水平、不同土壤有效磷、速效钾含量水平下的氮、磷、钾肥用量,初步构建邓州市小麦施肥指标体系。[结论]该研究对指导邓州市小麦科学施肥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施肥对砂姜黑土供磷能力的影响及磷肥后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长兴 《安徽农业科学》1999,27(1):38-41,67
通过施用不同有机物料和采用不同的施肥水平,对砂姜黑土土壤供磷能力及磷肥的后效做了较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有机物料中,以牛粪、麦秸加氮肥对提高土壤的供磷能力最好,长期使用化肥,供磷能力减弱;磷肥的用量与土壤有效磷的增加呈直线相关,砂姜黑土对磷的吸附固定能力很强,平均固定率为74.9%。试验证明,砂姜黑土对磷的吸附固定机制可分2种情况:一是低浓度范围内的吸附固定,符合Freundlich、Langmuir吸附等温式;二是高浓度范围内磷酸业产生沉淀而造成固定,使磷肥的老化速率减半期和衰减速率减半期均随磷肥用量的增加而延长。,磷肥在土壤中的转化趋势是,向钙磷转化最大,其次为闭蓄态磷,其他各组分变化甚微。  相似文献   

9.
氮磷配施对云南松实生苗生长的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有效促进云南松实生苗生长,采用3×3回归设计,田间排列结合拉丁方和随机排列,对云南松实生苗进行氮、磷配合施用试验。结果表明:苗木生长量及生物量与氮、磷用量之间的关系符合抛物线方程,各生长指标均存在1个产量峰值。峰值以前,各生长量及生物量随氮、磷用量的增大而提高;峰值以后,各生长量及生物量随氮、磷用量的增大反而下降。根据肥料效应方程求得,苗高、地径生长量以及根、干和叶片生物量最大时的氮用量分别为0.17,0.16,0.20,O.15,0.19g/k土;以及磷用量分别为0.97,1.04,0.99,0.88,0.99g/kg土;最佳氮:磷分别为1:5.70,1:6.43,1:5.03,1:5.88和1:5.20。对应的最高理论产量分别为8.20,0.55em;1.374,0.177,2.295g。分别较对照提高了25.3%,29.1%以及151.6%,21.2%,175.2%。其中,施肥明显促进叶片生物量的积累,但各个生长指标对肥料用量和比例的响应规律不同,较高的氮肥比例有利于促进根系发育和叶片生物量的积累,较高的磷肥比例有利于促进树干的粗生长和高生长。  相似文献   

10.
通过辖区粮食作物施肥现状调查:小麦氮、磷肥用量减少,钾肥增加,推荐配方肥、复合肥施用面积比例高;玉米氮肥用量减少,磷、钾肥增加,复合肥面积扩大。针对有机肥施肥面积、用量小,三元素等养分复合肥施用比例高,微肥施用不足以及由于种植效益不高、项目支撑缺位造成施肥技术不到位等问题;分别从扩大有机肥源、深化农企合作、争取项目支持、扩大宣传和示范集成关键技术方面,对加快粮食作物配方肥下田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近些年世界消费化肥的品种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主要特点是高浓度肥料,尤其是尿素和磷钱的消费量增长速度最快。同世界化肥消费一样,美国化肥消费中的氮肥比例是逐年上升的,而磷钾肥的比例逐步下降,在1975年以前磷肥用量高于钾肥,而从1975年开始钾肥的消费量开始高于磷肥。从表1中可以看到,在2000年其N:P2O5:K2O消费比例为1:0.37:043。  相似文献   

12.
应用"3414"设计研究氮磷钾肥料不同配比对水稻产量的效应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田间试验结果建立本地区水稻的肥料效应函数,获得士壤肥力中等水平的水稻最佳经济产量为6563.18kg/hm^2,氮、磷、钾肥料最佳施肥用量是N 134.39kg/hm^2,P2O5 26.67kg/hm^2,K2O 74.19kg/hm^2,N、P2O5、K2O比例1:0.2:0.55。同时,表明氮、磷、钾肥的施用量在一定范围内,对水稻的增产和效益作用中是氮肥大于钾肥,钾肥史大于磷肥。研究结果为水稻合理确定施肥数量、选择肥料品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以烤烟品种K326为材料,研究氮、磷、钾肥失调情况下,土壤中氮、磷、钾的有效性,烟叶中氮、磷、钾含量的动态性变化以及烟株干物质积累和产质量的差异。试验设置8个施肥处理(T1:不施肥;T2:常规施肥;T3:不施氮肥,磷、钾肥正常施用;T4:施2倍氮肥,磷、钾肥正常施用;T5:不施磷肥,氮、钾肥正常施用;T6:施2倍磷肥,氮、钾肥正常施用;T7:不施钾肥,氮、磷肥正常施用;T8:施2倍钾肥,氮、磷肥正常施用),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测定分析土壤中有效氮、磷、钾含量和烤烟农艺性状、经济性状、化学品质。结果表明:以常规施肥,即施用108.2 kg/hm~2氮肥、74.6 kg/hm~2磷肥、276.1 kg/hm~2钾肥的土壤氮、磷、钾的有效性较高,烟株对施肥的响应较明显,农艺性状、经济性状较良好,但烟叶化学成分欠协调。在常规施肥基础上,适当降低氮肥用量,增加磷、钾肥用量将更有利于烟叶化学成分协调,形成优质烟叶。  相似文献   

14.
按"3414"施肥方案在广东湛江进行菜心田间试验,探究氮、磷、钾施肥量对菜心品质和产量的影响,为菜心精准施肥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N_2P_2K_2处理产量最高,随氮、磷、钾用量的增加,菜心产量先增加再降低,氮、磷、钾施用量不足或过量都会使菜心产量减少,菜心产量对磷肥用量最敏感,其次是氮肥;菜心可溶性糖含量在不施氮肥或钾肥过量时显著减少,影响菜心可溶性糖含量的主要是氮肥与钾肥的用量;过量的氮肥显著增加菜心硝酸盐的含量,不施磷肥或用量过高都会增加硝酸盐的含量,钾肥用量的增加使菜心硝酸盐的含量降低,菜心硝酸盐含量对磷肥用量最敏感,其次是氮肥。安全优质高产菜心生产推荐施肥方案为:每667 m~2 N 7.30 kg、P_2O_5 2.40 kg、K_2O 4.00 kg,可收获菜心产量为1 964.34 kg,硝酸盐含量为97.64 mg/kg,可溶性糖含量为11.69 mg/kg。  相似文献   

15.
冬小麦配方施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冬小麦施肥的一般原则 冬小麦施肥要统筹考虑冬小麦与夏玉米两季的养分需求。磷肥重点施在小麦上.若土壤速效磷含量较高.磷肥可全部用于小麦,玉米不施磷肥:若土壤含有效磷较少.适量增加磷肥投入量.同时将2/3用于小麦.1/3用于玉米。钾肥则相反,若土壤有效钾含量高.全部钾肥用于玉米:若士壤速效钾较少.则1/3用于小麦.2/3用于玉米。  相似文献   

16.
通过缺素试验和不同施肥量比较试验,研究在土壤中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较高情况下氮磷钾肥用量对菜豆产量的影响。缺素试验发现在土壤中有较高的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时,再施磷肥或钾肥并不能提高菜豆产量,反而会减产;施氮肥能提高豆荚、秸杆产量。不同施肥量试验,呈现出施肥越多豆荚和秸杆产量都越高的特点,但增产的幅度逐渐降低。当菜豆目标产量10 t·hm-2,施入N、P2O5、K2O分别为67.5~90.0、26.0~45.0和45.0~67.5 kg·hm-2,就可保持当季土壤中养分平衡。建议修改菜豆施肥配比,适当减少磷肥、钾肥用量,N、P2O5、K2O三者比例为2.57:1:1.89。  相似文献   

17.
磷肥在土壤中易被固定是磷肥利用率低的主要原因,为研究施肥次数对磷肥有效性的影响,依托山西省晋中市寿阳县长期施肥试验基地,采集3个不同有效磷(Olsen-P)水平(19.4、24.2、49.7 mg·kg-1)的褐土,将等量的磷肥(磷酸二氢钾)1次与分3次分别添加到不同Olsen-P水平的土壤中,恒温培养90 d,间隔取样11次测定土壤Olsen-P含量,培养结束后测定土壤磷形态,分析施肥次数对土壤有效磷含量、固磷率和磷形态的影响,解析不同施肥次数下磷肥有效性的差异特征。结果表明,施肥90 d后,磷肥分3次施用的土壤Olsen-P含量比1次施用显著增加,在3个Olsen-P水平增加率依次为21.0%、13.5%和9.4%;而磷肥固定率则显著降低,在3个Olsen-P水平降低率依次为8.0%、6.8%和10.5%。米氏方程能更好地拟合土壤对磷的固定过程,磷肥1次施用的最大固磷率大于分3次施用,但达到最大固磷率50%的时间短于分3次施用。磷肥1次施用下,磷的固定率随Olsen-P水平增加而降低;分3次施用下,在高Olsen-P水平(49.7 mg·kg-1)的土壤上,磷的固定率比低Olsen...  相似文献   

18.
磷肥和有机肥对白菜产量及土壤磷库的影响(征文)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2年的微区筒定位试验研究了磷肥和有机肥对白菜产量、白菜全磷、土壤全磷、有机磷、Olsen-P、水溶性磷及生物有效磷等的影响。结果表明,磷肥用量150~600 mg·kg-1土,白菜产量增加14.9%~21.5%; 有机肥用量33.3~133.2 g·kg-1土,白菜产量增加18.2%~25.9%;施用150、300、600 mg·kg-1磷肥和施用33.3、66.6、133.2 g·kg-1有机肥及施用有机肥基础上增施磷肥,白菜产量均无显著变化。施用磷肥和有机肥显著增加白菜的全磷量,大量施用磷肥和有机肥导致白菜对磷的奢侈吸收。随磷肥和有机肥用量的增加,土壤Olsen-P、水溶性磷、生物有效磷均显著增加;随有机肥用量的增加土壤有机磷显著增加。土壤Olsen-P与水溶性磷和生物有效磷呈显著正相关,与土壤有机磷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采用氮、磷、钾三因素最优设计,建立小麦施肥数学模型,揭示了氮、磷、钾三因素的产量效应,得出本地宁麦8号高产高效的最佳施肥范围,纯氮14.0-16.8kg/亩,五氧化二磷7.2-9.5kg/亩,氧化钾6.3-8.7kg/亩,适宜配比为1:0.5:0.6。肥料对小麦产量的影响是氮肥>磷肥>钾肥。  相似文献   

20.
土壤中的磷一般不能满足作物需要,必须通过施肥来补充,但施用磷肥要讲科学,下面介绍几种有效的施肥方法:1. 早施:农作物在苗期吸收磷最快,要占生长期吸收总磷的一半,若苗期缺磷,会影响后期生长,即使后期再补施,也很难挽回缺磷的损失,故苗期不能缺磷。2. 细施:过磷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