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我校承担完成的 3项科技成果于 2 0 0 0年 1 2月 2 8日至 2 9日在德清、临安通过了浙江省林业局、杭州市科委组织的成果鉴定。“浙江省名特优竹病虫害研究”的鉴定意见认为 :项目首次系统调查了浙江省名特优竹类病虫害的种类、分布、寄生及危害程度 ,研究推广了竹瘿小蜂和竹秆锈病等防治技术 ,提出了雷竹多种优势病虫害的防治方法 ,编写出版了《笋用竹病虫害防治》 ,在生产中有现实指导意义 ,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浙江天目山自然保护区昆虫资源”的鉴定意见认为 :系统采集昆虫标本 35万余号 ,鉴定出种类4纲 32目 350种 41 1 3种 ,其中有…  相似文献   

2.
雷竹为禾本科竹亚科刚竹属植物,是早竹的一个变种,是我国著名的优良笋用竹,自然状态下因早春打雷出笋而得名。20世纪80年代以来,临安市大力推广以冬季地表增温覆盖和重施肥为核心的雷竹早产高效栽培技术,提高了雷竹产量,经济效益显著。2009年临安雷竹种植面积达32.5万亩,已  相似文献   

3.
吴景平是湖南省安化县大福镇上木村人.现年30岁。近年来,他克服重重困难,用超人的毅力,开垦200余亩荒山,种植猕猴桃,创产值80余万元,年纯收入突破34万元,成为致富一方的科技带头人。  相似文献   

4.
《新农村》2000,(1)
临安市现有洋毛竹万余亩,随着竹龄的增大,不少老竹需要采伐更新。可是洋毛竹竹材长期以来无人收购,好端端的竹材有的烂在山上,有的当柴火烧掉。曾任临安市竹业协会副理事长的喻光喜面对此情此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经过他的多方努力,全市从1995年开始,从辽宁、山东等地引来了众多的外省客商上门收购,打开了临安洋毛竹竹材的销路。喻光喜是该市板桥乡珠西村人。这个村原先是  相似文献   

5.
今年71岁的赵希海,是吉林省红行林业局退休工人,他在退休的19年里,义务在荒山荒地植树18万株,成活近11万株,全部无偿交给国家。  相似文献   

6.
过去,人们只知道浙江省的竹类资源是全国较丰富的省份之一,而竹林面积排在倒数第3位,但是这个竹类资源大省究竟蕴藏了多少竹类资源,连竹类专家也不能说出准确的数字。这种状况给浙江省制定竹业发展方针与总体规划及进一步提高竹林经营管理和开发利用水平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为了切实改变这种不良现状,避免盲目引进竹种等一系列生产实际问题,浙江林学院和富阳、临安、德清、武义、金华5个竹子重点县的林业局共同承担了“浙江省竹类资源调查与应用研究”的科研项目。经过课题组成员近10年的不断努力,已达到预期研究目标,并于1991年12月20日在临安通过了浙江省林业厅主持的技术鉴定。  相似文献   

7.
高某是位造林专业户。14年前,高某与村委会订立了300亩荒山的承包经营合同。合同规定承包期限为15年,收益的70%归高某。随后,高某带领全家人在荒山上植树造林,终于使300亩荒山披上绿装。经过十几年的精心护理,当年种植的树苗已经成材。高某见承包期将满,认为树是自己种植的,也是自己管理的,只要按合同留下村里的30%即可。于是,高某在未向林业管理部门申办采伐许可证的情况下,砍伐承包林700余株,折合木材60立方米,出售得款1万余元。公安机关接到村委会报案后,以涉嫌滥伐林木罪将高某刑事拘留,后转为逮捕…  相似文献   

8.
在移竹造林时,群众选择种竹,习惯地把毛竹分为“公竹”和“母竹”。竹秆节较稀,秆上第一盘分枝为单生一枝者称“公竹”;竹秆节较密,秆上第一盘分枝为双枝者称“母竹”。如九江、奉新、婺源、上饶等地群众认为“公竹”不会出笋或很少出笋,因而在移竹中只选用“母竹”,不选用“公竹”;又如安福县群众则认为“栽竹要成双,栽了不白忙”,意思是说栽竹时,必须把“公竹”和“母竹”搭配起来栽,才能发笋长竹。事实上,毛竹是双性花的一种单子叶植物,并非雌雄异株,没有公母之分,谈不上公母竹。至于第一盘分枝是单枝还是双株,这是毛竹…  相似文献   

9.
1998年洪灾之后,商南县党马乡青年农民章秀苗就想承包一块荒山,来圆他绿化荒山之梦。2001年秋,他亲眼目睹了三宝山地区洪灾留下的惨痛伤情:几十里的河道,乱石遍地,目不忍睹。然而不可思议的是,这里的人们仍然在山上垦荒种粮,七沟八墚之上东挖一块,西刨一坨,远远望去就像“鬼剃头”一般,不堪入目。章秀苗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于是经朋友到该村组协商,他于2001年秋签订了三宝山万亩荒山绿化30年承包合同,将家庭所剩的9万元积蓄全部甩给了这片荒山野洼,开始了他绿色之歌的艰难谱写历程。  相似文献   

10.
茂县水果曾在70-80年代多次被国家及省评为“优质农产品”,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声誉。1985年茂县又被国家农牧渔业部批准为“优质苹果商品生产基地县”,以苹果为主的果品业在茂县迅速崛起,到1987年茂县水果面积达到3万余亩(1亩=1/15公顷,下同),150余万株,水果产业成为了茂县农村经济收入的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11.
王河 《农业考古》2006,(2):248-252
无锡惠山的天下第二泉旁,原有松树万株,是为明初惠山寺住持性海所植,性海又在万松之中建一精舍,名为听松庵,听松庵里有一竹茶炉,古色古香,煞是漂亮,此竹茶炉来历可不简单,可以说是中国茶文化中的一个“尤物”,自从明初创制以来,虽屡毁而屡新,延绵至今,近七百年之久,引起了明清以来百余位文人、僧人甚至是皇帝的关注,他们一边以此竹茶炉煮二泉,烹佳茗,一边尽情地挥洒着艺术才华,作诗撰文,绘画挥墨,歌吟赞美它,留传至今,共计二百数十首(篇)诗文,十余幅绘画与书法墨迹,以及四部专著,由此而形成了惠山听松庵竹茶炉“烹泉煮茗”的独特的茶文化现象。一个微不足道的小小竹茶炉,竟然引起众多文人长达数百年的群体性的痴迷,这在中国茶文化史上是十分罕见的现象,可见其文化影响是多么巨大,因此有必要对其历史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2.
《农民致富之友》2007,(1):36-37
临安太湖源镇有67万亩笋山,由于吃鲜笋的季节比较短暂,每年新笋上市,大量鲜笋变老后就被当作垃圾扔掉。从去年开始,杭州来的客商把厂子办到村口,老笋也成了宝,他利用一种“免水煮”的笋制品生产技术,让鲜笋不怕老,笋农更开心。  相似文献   

13.
2003年6月9日,当我们驱车来到清水县城时,正值万物竟生。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们遇见了清水县的一位负责人,经过交谈和了解,他详实地介绍了他们夫妇二人从2001年起,经过千辛万苦,以拍买的方式从山门承包荒山荒地2000多亩的事迹。3年来在2000多亩的荒山荒地上累计新栽、补栽以日本落叶为主的松树苗木20多万株。 据了解:自承包荒山荒地3年来,他们风餐露宿。刚开始一无  相似文献   

14.
王力 《农友》2001,(11):6-6
肖孝弟,陕西户县甘河乡丁村人,现为《农友》杂志旱稻科技示范户。1988年,年仅25岁的他带着打工挣回的数千元积蓄,开始了漫长的农业科研之路。他首先繁育了三亩优质果树苗木,通过虚心求教,查阅书刊,科学管理,精心作务,硬是在几年的艰苦劳作中换回了成功!他先后为邻近区县提供优质果苗四类十个品种近3万株,收入3万余元。一时间,肖孝弟成了远近闻名的能人,村里人说:“孝弟两口子把苦吃成了。”也只有从这时起,他才真正认识到土地的含“金”量和他的人生价值。  相似文献   

15.
“一年不种姜,心里憋得慌”,这是阆中生姜产区农民自已编的一句谚语。阆中生姜,种植历史悠久,具有明显的地域特色,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突出。2006年10月,阆中市委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了打造“川东北生姜产业第一市”的战略规划,决心用5年时间把这一优势特色农产品做大做强。目前,经过两年时间的努力,阆中生姜产业得到长足发展。2008年种植面积2.82万亩,总产达到7万余t,实现产值1.5亿元,姜农人均增收500元以上。  相似文献   

16.
湖南省南县三仙湖乡的农民李大光,因父母早故,他只读了初中后就在家种田和学习机械操作了,农闲时做点小生意。上世纪80年代,家里勉强糊口。1991年.他的岳父从供销部门退休后,把积赞下来的1万元钱给他创业。大光拿了这些钱,带着妻子和弟弟来到吉首市.通过摸行情.他在农机局旁租了一间门面.经营农业、矿山用的各类水泵、水管、皮带等。刚开始的几个月生意清淡,经过向其他店铺了解、取经。并给上门顾客发送名片,顾客逐渐增多。生意日益红火起来,当年获纯利3万多元。十多年来他的生意一直兴旺.现已成为拥有200余万元资产的老板了。他总结自己的经营服务经验就是“好学、善观、诚实、货真、联谊、服务”十二个字。  相似文献   

17.
杨秀菊 《云南农业》2005,(10):34-34
香格里托县小中甸乡联合村普通农村妇女廖春花.自1983年以来,在海拔3800—4000m的雪域高原.克服重重困难,组织发动妇女群众,一共育林15400亩.植树450多万株,被当地群众称赞为“护林育林”女英雄。由于在荒山育林工作中的突出表现,她于1996年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89年被迪庆州妇联表彰“荒山育林先进个人”,1999年被省及全国妇联、林业部门授予“三八绿色奖章获得者”荣誉称号,并到北京出席了全国“双学双比”领导小组召开的表彰会,2003年被全国绿化委员会授予“全国绿化奖章”荣誉称号.今年“五一”节前夕,她被省总工会授予“云南省劳动模范”光荣称号。  相似文献   

18.
茶文化诌议     
茶文化诌议安徽农业大学詹罗九一、“茶文化”是文化80年代中期以后,中国兴起了“文化热”,对各种文化问题的研究层出不穷。如:饮食文化、服饰文化、酒文化、茶文化、烟文化,还有花文化、竹文化、桃文化、休闲文化、旅游文化等等。这说明文化涉及的面十分广泛。有人...  相似文献   

19.
《新农村》2000,(9)
奉化市楼岩乡东山湾村的60亩(1亩=667平方亩,下同)投产鳗竹山,2000年产鳗笋6万千克,每千克平均价1.40元,共创收8.4万元,户均收入3200余元。楼岩乡1999年4月被省林业厅命名为“鳗竹之乡”,东山湾村是该乡鳗竹生产的示范村。该村山上有野生鳗竹,鳗笋是全村26户人家的一道常年特色菜。80年代,户户着手对野生鳗竹山进行以清除夹杂生长物为主的粗放管理,并开始出售鳗竹笋。随着鳗竹经济效益的逐步提高,村民上山把野生鳗竹掘下山,进行人工栽培,这引起了乡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乡领导邀请中国林业科学院马乃训研究员等林业专家实地考察论  相似文献   

20.
邓新平 《吉林农业》2014,(14):+19+0+18
<正>近日,记者在集安市清河镇德源特产协会的种苗基地看到,满山都种植了刺嫩芽、龙须菜、刺五加,20多个品种的山野菜一株一株横平竖直,非常整齐。会长于海生带领会员们正在地里忙活着,不时地接打着电话。说起于海生,在清河镇可是个名人,大伙佩服他的坚持与眼光,说他是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早在1985年,于海生就敢闯敢干承包了528亩荒山,和老伴一头扎进了深山里,开始植树造林,经过近30年的辛苦努力,荒山披上绿装。原本大家以为已经五十多岁的于海生会好好歇歇了,可他又把目光瞄准了山野菜种植的广阔市场,他在自己的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