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粤泰丝苗是广东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以抗病品种丰丝占为母本、以优质品种齐粒丝苗为父本杂交,经系谱选育而成的高抗稻瘟病的水稻新品种,该品种产量、抗性和米质结合较好,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介绍了粤泰丝苗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和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2.
粤籼18是广东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抗病育种研究室以六合占为母本、粤华占为父本杂交,经6代系谱选育而成的米质达国优标准的高产优质水稻新品种,2003、2004年晚造参加省区试和生产试验.2006年1月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3.
新泰丝苗是广东省佛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的优质高产感温型常规水稻品种,以新源占作母本,粤泰丝苗为父本进行杂交,历经9代选育而成。具有丰产性好、米质优、综合抗性好、适应性广等特性。本文总结了该品种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和配套栽培技术,为优质稻米生产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
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于2006年1月10日召开第二十五次品种审定会议,审定通过了58个品种,其中(1)水稻品种36个:泰四占、籼油占、丰二占、五山油占、粤籼18、金华软占、合丝占、粤秀占、美香占2号、银晶软占、茉莉软占、丰新占、华新占、金航丝苗、天优116、博优早特、Ⅱ优  相似文献   

5.
粤金油占是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抗病育种研究室选用本所育成的水稻品种玉香油占、粤泰丝苗和粤星占经过复合杂交育成。该品种具有优质高产抗病的特性。介绍了该品种的主要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及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6.
粤农丝苗是一个丰抗优综合性状优良的常规优质稻品种,该品种丰产稳产性好,稻米品质优,高 抗稻瘟病和中抗白叶枯病,适应性广。自 2011 年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以来,粤农丝苗已先后通过海南、 广西、湖北、江西、湖南、安徽和河南等省(区)审定和引种备案,并作为早晚兼用型优质稻、一季中稻、再 生稻、直播稻及虾稻等广泛推广应用。对粤农丝苗的特征特性研究表明,粤农丝苗收获指数较高、抗倒力强、 后期结实熟色好,具有广谱抗稻瘟病抗性,是新一代的高收获指数品种。同时,粤农丝苗(即恢复系 R1212) 也是一个很好的育种亲本,以其为亲本育成并通过国家、省级审定或授权的水稻新品种已有 37 个,其中常规稻 10 个、杂交稻 27 个,这些品种均表现为优质、高产稳产、适应性好,体现了粤农丝苗作为优良亲本的“芯”片 作用,并作为试验材料广泛应用于栽培、生理等基础理论研究。粤农丝苗自 2012 年起成为广州市优质稻主导品种, 2013—2021 年连续 9 年被遴选为广东省农业主导品种,在华南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具有极其重要的生产价值。  相似文献   

7.
由广东省农科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选育的果叶两用桑树品种粤椹大1O(原名粤桑10号),为三倍体桑树品种。该品种于2004年2月通过了广东省农作物品种认定,2006年1月通过了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适宜种植区域为华南、华中、华北地区,最适宜种植区域为华南地区。  相似文献   

8.
粤籼18是广东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以六合占为母本、粤华占为父本杂交,经系谱选育而成的米质达国优标准的高产优质水稻新品种,该品种丰产性、抗性和米质综合较好,2006年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9.
《广东农业科学》2006,(11):16-16
由广东省农科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选育的果叶两用桑树品种大10(原名粤桑10号),为三倍体桑树品种。该品种于2004年通过了广东省农作物品种认定,2006年通过了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适宜种植区域为华南、华中、华北地区,最适宜种植区域为华南地区。多年的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  相似文献   

10.
粤优椪柑和粤丰蕉柑是广东省农科院果树研究所最新选育的柑树新品种,于2006年1月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粤优柑以台湾柑母树经系统选育而成。而粤丰蕉柑则来源于台湾蕉柑大春品系。  相似文献   

11.
粤引大脆蜜青枣品种比较与区域试种试验结果表明:粤引大脆蜜青枣具有叶大、果大、脆甜的特点,性状稳定,适应性强,其果实品质、抗逆性均优于当前主栽品种蜜丝和五千.该品种于2008年5月通过了广东省农作物品种登记.  相似文献   

12.
为筛选出适合江门地区生态条件下种植的优良水稻新品种,2015年早晚造在江门市农科所对黄秀丝苗等11个水稻新品种进行品种筛选试验,通过对其生长发育、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等方面的对比研究,初步筛选出粤禾丝苗、黄广秀占2个品种具有较大发展潜力,适宜在江门地区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3.
粤晶丝苗是广东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育成的米质达国优2级的籼型常规特优质水稻新品种,具有丰产稳产、适应性广、高抗稻瘟病等优点,特别适合作稻米加工用种,2006年5月通过了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粤油7号系广东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用台南12号粤油79杂交选育而成,2004年2月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4年3月通过全国花生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由于该品种产量高、适应性广、丰产性、稳产性好、含油率高等特点,已被列为福建省2006年旱地专用粮油作物主推新品种之一。现将该品种特征特性及栽培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广东省2012年早造中迟熟常规水稻品种区域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012年参加广东省早造常规水稻中迟熟组品种区域试验的黄广油占、固丰占等11个新品种从产量、米质、抗病性以及主要农艺性状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根据试验结果,固丰占、华航33号、禅特丰占、晶莉丝苗等4个品种综合表现突出,建议2013年安排复试并生产试验;粤标1号、黄丝软占、三一香占、山青占、中广丝苗等5个品种丰产性较差或差,米质未达优质等级,建议终止试验;仲航丝苗高感稻瘟病,建议终止试验,不在广东省稻区继续种植;结合2011年早造区试结果鉴定出黄广油占综合表现突出,推荐省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16.
粤农丝苗既是一个丰抗优综合性状优良的常规水稻品种,同时也是一个优质稻育种亲本,分析其衍生品种的特征特性,可以为优质稻育种提供理论依据。以粤农丝苗(R1212)作亲本,育成通过审定或授权的水稻品种有53个,其中通过国家、省级审定的43个,这些品种类型丰富,包括常规稻、杂交稻、香稻等。为阐明粤农丝苗衍生品种的特征特性,选取审定的衍生品种,以它们参加国家、省级区域试验的产量、米质、抗病及抗逆性表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这些品种区域试验产量均比对照种增产,增幅为0.46%~10.98%;品质指标除Q两优粤农丝苗未定级外,常规稻、杂交稻都可达到优质标准;在抗病性方面,部分衍生品种表现为抗稻瘟病和白叶枯病,但较多衍生品种对这两个主要水稻病害抗性表现较弱;在抗倒力、耐热性鉴定上,粤农丝苗衍生品种均表现抗倒力强,除徽两优粤农丝苗外,其他品种对耐热性表现为较强或强。粤农丝苗衍生品种普遍具有丰产稳产性好、稻米品质优、抗倒性和耐热性较强等特点,充分体现了粤农丝苗作为优质稻亲本的“芯”片作用。粤农丝苗主要衍生品种粤禾丝苗、粤金农占、隆晶优1212、晶两优1212、隆两优1212、荃优粤农丝苗、徽两优粤农丝苗...  相似文献   

17.
2016年城固县开展水稻机插秧品种对比试验,筛选适合当地机插品种。试验表明:参试品种广8优5号、粤禾丝苗、丰软占、银丝选4个品种亩产均在710.2-839.2公斤之间,比对照黄华占亩产673.9公斤高,可适度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品种水稻机插模式下的丰产性和稻米品质,筛选适宜广东种植的机插水稻品种并构建适宜机插水稻品种选育评价体系。【方法】选择广东主栽的 14 个水稻品种,以手插为对照,进行两年三季机插水稻试验,以产量和品质为一级指标,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透明度、垩白粒率、垩白度为二级指标,开展量化评价研究。【结果】与手插相比,机插水稻的产量降低 16.3%,糙米率、精米率、垩白粒率、垩白度则分别提高 1.3、1.4、3.47、0.89 个百分点,透明度也提高 0.1;机插的产量和稻米品质下降或增加幅度存在季节差异,其中两年三季 14 个品种机插的产量较手插平均分别低 11.1%、18.8% 和 17.3%;产量和稻米品质机插适宜性评分显示,14 个品种中粤禾丝苗、粤银软占、合丰丝苗和黄华占等 4 个品种评分最高;产量构成因子与评价指标相关性分析表明,机插适宜性与干物质积累、有效穗数和结实率显著相关,且与干物质积累和结实率的相关性达极显著水平。【结论】与手插相比,机插处理合丰丝苗、粤禾丝苗、粤银软占、黄华占减产幅度较小,广 8 优金占、粤禾丝苗、粤银软占、南晶香占加工外观品质较优;显示粤禾丝苗、粤银软占、合丰丝苗和黄华占机插适宜性评分最高,适合在广东推广应用。研究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可供适宜机插水稻品种选育参考。  相似文献   

19.
《广东农业科学》2006,(9):12-12
丰美占是广东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培育而成的广适型超高产优质水稻新品种,2005年分别通过广东省品种审定和海南省品种审定,2005~2006年连续遴选为广东省农业主导品种。  相似文献   

20.
丰美占是广东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培育的广适型超高产优质水稻新品种,2005年分别通过广东省品种审定和海南省品种审定,2005~2006年连续遴选为广东省农业主导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