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讨两系优良杂交稻培两优288在福建推广的可行性,于1998年早,晚两委在漳州市进行示范试种。结果显示,该组合生育期早季128d左右,晚季113-115d,早晚两季产量7500-8000kg/hm^2,主要农艺性状优良,抗较强,米质佳,值得福建省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2.
在福建永泰县(1996,晚季)自然气候条件与耕作水平下,对引进的两系法杂交稻5个组合初步试验结果:以安湘S/R318表现最好,每666.7m^2(下同)产量36.0kg,其次是培杂山青338.8kg,它们与汕优63(对照)增减产差异均不显著。培两优特青、安湘S/明恢63、培两优288等3个组合产量均显著低于对照。安湘S/R318与培杂山青两组合均属大穗型,田间抗性表现后者优物前者,全生育期比汕优6  相似文献   

3.
为延长杂交稻种子的寿命,自行研制了杂交稻种子保活剂,将其处理威优46,威优56和培两优288等杂交稻种子,并对种子保活剂的作用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6号配方B浓度种子保活剂可作为杂交稻种子维持其活力、杀灭病菌和促进发芽的优选配方.经此配方处理的杂交稻种子贮存一年半后,其电导率,呼吸强度,MDA含量均低于未处理种子,SOD酶活性高于未处理种子.  相似文献   

4.
两系亚种间杂交稻“两优培九”系江苏省农科院以“培矮64S”作母本,“9311”作父本配制育成的集高产、优质、高抗性于一体的中籼组合。目前随大田水稻生产肥床旱育技术推广和普及,“两优培九”制种父本两段育秧和母本泥踏头育秧越来越不适应当前种子生产发展需要。为此,我们在2001年实行父母本采用旱育技术育苗,经两年试验示范已形成完整的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5.
十个两系杂交稻组合对稻曲病田间自然抗性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与稻曲病发生程度密切相关的4个指标,应用系统聚类分析法将10个两系杂交稻组合田间自然抗性分为四类:抗病组合类,衡农S-1/明恢81、衡两优1号;较抗病组合类,培两优288、安湘S/K1640—05、培两优余红、安农810S/山青11;较感病组合类。培矮64S/湘早籼1号、培矮64S/山青11、培两优特青;感病组合类,安湘S/896,为生产上大面积应用两系法杂交稻组合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两优培九由江苏省农科院采用培矮64S为母本、9311为父本,通过两系法配组育成的亚种间集优质、高产、多抗于一体的中熟籼型杂交稻新组合,代号为65002。该组合于1999年4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为“两优培九”。  相似文献   

7.
2000年我站对两系超级杂交稻两优培九进行小区试验、超高栽培攻关试验和大面积示范,初步摸清了两优培九的生态特点、中稻高产栽培的规律和配套技术。现就两优培九的试验示范技术要点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两优培九(原名65002)系江苏省农科院邹江石研究员主持的水稻“863”课题组以培矮64S为母本、9311为父本配组育成的两系杂交中熟籼型新组合。两系杂交稻是继三系杂交稻之后水稻育种史上的又一次革命,是我国继续居国际领先水平的农业高新科技成果。两优培九自1996年育成以来,经10余省121个基点试种,充分显示了高产、优质、多抗于一体的特点。《人民日报》、《科技日报》等多家媒体对此广为报道并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其中《农民日报》将两优培九的培育成功列为1998年农业十大新闻。国家科技部、农业部、中国生物工程中心、国家杂交稻技术工程中心等百余名专家、教授现场观摩研讨认为,“两优培九增产潜力大、品质好,适应性广,其选育和大面积试种成功为解决长期以来困扰杂交稻育种的诸多难题,例如产量和品质的矛盾、高产与倒伏的矛盾等带来新的希望”。中国生物工程开发中心已将两优培九列为长江流域和黄淮地区一季中稻的重点中试组合。1999年经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通过审定,定名为“两优培九”。两优培九目前在全国引种、示范、推广面积已达23.3万hm2,在江苏、安徽、浙江、福建、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四川、重庆、陕西等15个省(市、区)都有种植,其中湖北、江西、安微、河南南部、江苏北部的种植面积都已超过或接近3.3万hm2。……  相似文献   

9.
比较6个双晚杂交稻新组合,培两优210和金优117综合表现较好。  相似文献   

10.
武夷山市于2000年引进试种两系,杂交超级稻“两优培九”并获得成,2005年进行了超级稻“两优培九”作单季晚稻栽培的“千亩”高产示范,通过选择适宜于高产的生态区域,选用两系超高产杂交稻组合“两优培九”,将各项技术措施进行综合组装,切实有效地将技术措施落实到农户到田块,实现了“千亩示范片”平均单产665.3公斤/亩,  相似文献   

11.
超级杂交稻不同播期对产量和生育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两优293和两优培九为材料,研究了播种期对超级杂交稻生育期和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供试超级杂交稻组合不同播期其生育期、产量均表现出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2000年11月3日,杂交水稻之父、著名水稻专家袁隆平先生在农业部召开的全国超级稻(即超高产杂交稻)研讨会上宣布:超级杂交稻研究取得重大进展——超级杂交稻先锋组合“两优培九”已实现农业部制定的超级稻目标。  相似文献   

13.
针对两系法杂交稻两优培九在长江中下游和江淮地区制种时易受夏季异常低温危害,降低制种纯度问题,利用2002年夏季制种受到低温危害的两优培九材料,通过在分蘖期、穗分化期、齐穗期对杂种株和不育株的株高、分蘖数、最上位展开叶的长度和宽度动态测定,提出了在分蘖期和穗分化期区别杂种株和不育株的形态指标。其结果可以作为制种、种子经营单位和农户进行种子纯度早期判别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水稻两优培九后期青枯死苗的原因及防止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两优培九是湖南杂交稻研究中心与江苏农科院合作,用培矮64s与9311杂交而育成的两系超高产、优质杂交稻组合。奉化市引进种植后,表现为分蘖力强,耐肥抗倒性好,穗大、粒多,稳产、高产,米饭适口,是一个综合性状优良的强势组合。但是,该品种在奉化市种植。生育后期发生青枯死苗现象,影响其在奉化市的大面积推广,为此,笔者通过几年的实践与研究,对水稻两优培九青枯死苗的症状及原因进行了调查分析,并提出了防止又寸繁一为牛产生应用据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杂交稻种子饱满度对发芽率、成苗率及秧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分析杂交稻组合两优培九、协优7954和协优9320不同饱满度种子的发芽率、成苗率,以及秧苗的分蘖能力和生长量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饱满度种子的发芽率和成苗率存在着显著差异,饱满度越差,发芽率和成苗率越低,在清水中上浮的种子发芽率为35%~68%、成苗率为30%~62%;而在1.10比重溶液中下沉的种子,发芽率在97%以上、成苗率在75%以上。在清水中上浮种子的秧苗在分蘖能力、物质生长量均小于饱满度较高种子的秧苗。讨论了水稻生产中选种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6.
黄卿智 《福建农业》2011,(7):11-11,15
两优培九系江苏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和湖南省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合作选育而成,亲本组合为培矮64S/9311,属迟熟中晚籼两系杂交稻组合,具有米质优、抗性强、产量高、食口性佳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两系法亚种间杂交稻两优培九的高产生理基础初探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1998和1999年以两系法亚种间杂交稻两优培九为材料,以三系法品种间杂交籼稻汕优63为对照,探讨了两优培九的高产生理基础。与汕优63相比,两优培九生物学产量高12.1%,经济系数高12.5%。生物学产量高是因为叶面积延续时间长17.1%和较高的光合速率;经济系数高是由于茎鞘叶物质转运系数高和齐穗期以前群体相对生长速率及净同化率较高。两优培九生育前期株型较松散,后期曾紧凑,群体受光姿态良好。  相似文献   

18.
超级稻的主要特性及其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超级稻由于其具有比普通杂交稻明显的根系、分蘖、灌浆和穗粒优势,增产效果明显,深受欢迎。对超级稻协优9308、两优培九等组合进行的引试与推广表明,这些组合在生产上均表现出比普通杂交稻组合(汕优63、汕优10号、协优46)显著增产和米质优。2000~2003年在永嘉县茗岙乡、大若岩镇、乌牛镇、瓯北镇等地进行试验示范,全县共推广种植超级稻20000hm^2,单产在8.8t/hm^2左右,比对照普通杂交稻汕优63增产11.7%,高产田块达10.35t/hm^2。在试验和示范过程中,我们对超级稻的生理特性和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进行了较系统的观察和研究,总结出了超级稻高产栽培的关键技术,为指导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超级杂交稻直播栽培示范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选用超级杂交稻品种(组合)8830S/P15、两优培九、Y优1号为试验材料,进行直播栽培示范试验,以育秧移栽为对照,研究了两种栽培方式间不同超级杂交稻品种(组合)在产量及其构成因素、部分农艺性状上的差异。结果表明,各超级杂交稻品种(组合)产量在不同栽培方式之间存在差异,不同品种表现不一。两优培九产量直播高于移栽,8830S/P15直播与移栽产量相当,Y优1号直播后期倒伏,产量低于移栽。超级杂交稻在直播栽培下更易于获得较高的单位面积有效穗数。  相似文献   

20.
为选育出两系超级杂交稻新组合,1985年至1996年用低温敏水稻两用核不育系培矮64S为母本,以新恢复系559为父本,配组育成了两系超级杂交稻新组合--培两优559。该组合参加2000至2001年湖南省中稻超级杂交稻区试,平均产量9.6t/hm^2,比三系对照组汕优63增产5.3%;全生育期135.4d,比对照短3.2d;抗稻瘟病;外观品质、食味品质、米品质及再生能力均强于对照,并易于制种。2002年3月已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