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森林鼠害是破坏森林生态环境及生态平衡的大敌。文章选择EP-1作为新型不育剂,开展林木害鼠--棕背平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利用十万分之五不育颗粒剂药饵,饲喂棕背平5g/只,每年2次,抑制害鼠生育,阻碍害鼠繁殖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2.
鼠用植物性不育剂是吉林省“八五”重点攻关项目“植物性不育剂控制森林害鼠生育的研究”成果 ,也是“九五”重点科技推广项目。由吉林省黄泥河林业局、东北师范大学、国家林业局森林病虫害防治总站多位专家经 7年艰苦努力完成。该成果于 1 992年获林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 ,并列为国家星火计划项目 ,1 993年获国家发明三等奖 ;经黑龙江大兴安岭林管局大面积推广使用 ,防治效果明显 ,1 996年获林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 ;1 995年该药剂获吉林省优秀新产品三等奖。 1 998年国家星火计划内容之一“植物性不育剂对多种害鼠防治技术的研究”扩大了供试…  相似文献   

3.
新型植物性不育剂与化学灭鼠剂杀鼠效果对比试验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新型植物性不育剂是替代化学灭鼠剂的一种生物制剂。采用对比试验的方法,验证了新型植物性不育剂具有与化学灭鼠剂相同的防治效果,且持续药效期长,对环境无污染、无毒害。采用该不育剂防治后,害鼠的越冬种群以老体和成体为主,第3年秋季尚未恢复到亚成体占优势的种群;而采用化学灭鼠剂灭鼠后,害鼠种群中幼体和亚成体占多数,则预示未来种群为增长型。  相似文献   

4.
林区害鼠化学防治药剂的发展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林区害鼠化学防治的灭鼠剂、驱鼠剂以及不育剂控制三方面做了综述,同时论述了化学防治在林区鼠害综合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分析了化学防治中药剂方面的发展现状。  相似文献   

5.
近些年来,我省林区鼠害严重,已成为发展林业生产的一大灾害.当前,国内外的鼠害防治,仍以化学药物毒饵诱杀为主,虽然具有较好的灭杀效果,但长期施用这类毒饵有污染林区环境或二次中毒危及人畜安全之弊端.植物不育剂能干扰乃至破坏害鼠的生殖器官或生殖过程,影响其生育能力,从而达到防治森林害鼠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森林鼠害防治一直是我国森林资源保护的难题之一.针对使用化学杀鼠剂带来诸多负面作用的情况,吉林省延边州森防站研发出使雌、雄鼠均不育的第2代MG-鼠类不育灵颗粒剂,解决第1代产品只对雄鼠产生作用的缺陷.2006年在室内试验的基础上,进行了野外防治森林害鼠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文章介绍了EP-1新型颗粒不育剂药饵适宜组成及加工工艺流程,药量、药效的筛选以及模拟自然的药效试验,为不育剂调控林木害鼠棕背平繁殖找到新途径。  相似文献   

8.
洱海东岸面山造林区内,历年来鼠害十分严重,从1995年起进行了多次化学灭鼠工作,但鼠口密度一直没有得到有效控制。至使用植物性不育剂以来,试验区内鼠口密度得到了明显下降。因为植物性不育剂的作用原理与化学灭鼠剂相比具有根本性的区别,化学灭鼠剂是以杀死害鼠的个体来抑制鼠害的,而植物性不育剂是以控制和降低鼠类的出生率来抑制鼠害的。  相似文献   

9.
甘肃省森林害鼠综合管理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分析甘肃省森林害鼠发生现状与造成森林害鼠猖獗发生的主要原因,结合森林害鼠综合管理理论,提出甘肃省森林害鼠综合管理宏观对策 。  相似文献   

10.
内蒙古主要森林鼠害分布及危害程度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内蒙古森林鼠害主要种类共有29种,分布全区各地,查清了我区森林害鼠对林木的危害方式和危害程度,对于部分重要害鼠提出了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11.
地芬·硫酸钡饵剂防治森林害鼠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20.02%地芬·硫酸钡饵剂对森林害鼠进行药效防治和适口性试验。结果表明:在黑龙江省试验地20.02%地芬·硫酸钡饵剂低,中,高投药量为2,3,4 kg/hm2的灭鼠效果分别为50.00%,75.00%,92.93%;在青海省同样低,中,高剂量的灭鼠效果分别为53.77%,77.60%,82.12%。随着投药剂量的增加,灭鼠效果也相应的提高。害鼠对20.02%地芬·硫酸钡饵剂的摄食量较高,适口性能够满足对害鼠防治的要求。饵剂投药剂量为4 kg/hm2时,对棕背鼠平Clethrionomys rufocanus和达乌尔鼠兔Ochotona dauurica等多种害鼠的防治效果高于对照药剂溴敌隆。  相似文献   

12.
陇南地区退耕还林地鼠(兔)害现状及预防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陇南地区退耕还林工程区森林鼠(兔)害发生危害现状,系统分析了发生原因,并提出了加强退耕还林区森林鼠(兔)害防治工作对策。  相似文献   

13.
采用夹日法调查森林害鼠数量与被害率的关系。经对不同时间、立地条件、林分下林木被害率的调查结果作分析,得出昭通市森林害鼠的危害规律,作为防治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国外森林鼠害研究概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国外森林鼠害研究起步较早,19世纪中叶北欧一些国家已对林鼠的危害及主要害鼠的生物学进行了观察和研究。20世纪以来,北欧、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国家和地区针对森林鼠害及其的防治开展了一系列多学科研究工作。1 主要害鼠及危害的主要树种欧洲森林害鼠分布有三种情况,①分布最广的是普通田鼠(Microtusarvalis),对苹果(Maluspamila)造成极大危害,也危害其它林木;②北欧,中欧及东欧主要林业害鼠有黑田鼠(Microtusagretis)、根田鼠(M.oeconomus)、欧鼠平(Clet…  相似文献   

15.
为搞清复合植物性鼠类不育剂对人畜的安全性,采用向SD大鼠经口灌胃不同剂量不育剂的方法,进行了急性毒性和长期毒性研究。结果表明:该鼠类不育剂属低毒(LD50为4640.3±127.1mg/kg),无明显致死作用,可列为毒性极低物质,可在控制鼠害中安全应用并大面积推广;但在高剂量下,对雌雄大鼠心脏功能、雄鼠肝功能和雄鼠血液相关指标中的极少数生化指标造成偏高或偏低的影响,应注意使用剂量不能过大,避免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6.
调查结果表明森林鼠兔害在绥阳县主要危害10年生以下树木。在鼠(兔)害发生严重地区,被害株率达到55%以上,平均被害枯死株率在12%左右,林区鼠口密度35只/hm2、兔口密度60~90只/hm2。用血腥驱避法、无毒仿生剂(溴敌隆杀鼠剂)、捕鼠(兔)夹、鼠(兔)笼、钢丝绳套和索套等物理器械捕杀鼠(兔),能有效防治森林鼠(兔)的危害。  相似文献   

17.
土丸饵剂灭杀森林害鼠技术先后在国内3个省区,16个县、旗、市进行了44次试验,对6种草原害鼠进行杀灭,累计灭鼠面积359387hm2,并通过了部级科研成果鉴定。为探索其在林业上应用的可行性,由平山林业制药厂会同内蒙流行病研究所、带岭林业研究所进行了试验研究。1材料与方法1.1供试药剂鼠立死原药(张家口化工研究所提供)呈淡黄色腊状块,有异臭,作用速度快,无蓄积作用,系急性广谱杀鼠剂。土丸饵剂(分别由内蒙流行病研究所、平山林业制药厂提供),内含食盐、炸葱植物油。粮丸饵剂(平山林药厂提供),由脐子饼、糠麸、葵花籽仁粉碎…  相似文献   

18.
复合不育剂EP-1对雄性棕色田鼠的抗生育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复合不育剂EP-1对雄性棕色田鼠繁殖器官的药效,选取健康的发情期成年雄性棕色田鼠22只,随机分成2组,记录2组用药前及用药后睾丸、附睾、储精囊、精子密度、睾酮含量和睾丸组织形态的变化。结果显示EP-1对雄性黑线姬鼠具有明显的不育效果,实验组试鼠睾丸组织破坏严重,精子密度及睾酮含量较对照组降低。说明复合不育剂(EP-1)能对雄性中华姬鼠的生殖系统造成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害鼠是农林牧业的大敌,是森林动物的主要组成部分。搞清森林害鼠的种类、种群地理分布、区系组成、群落结构及生活习性等是开展有效防治的一项基础性工作。通过4年的研究,基本摸清了辖区内森林鼠害的种类、数量、地理分布及习性状况;划分出了3个主要危害区;确定了中华鼢鼠和达乌尔鼠兔为中部地区森林害鼠优势种;掌握了群落结构以及主要害鼠生态习性。为进一步研究有效的防治方法,指导生产和大面积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对中部干旱半干旱地区森林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MG复合不育剂对棕背Ping Clethrionomys rufocanus数量控制及对林木危害防治效果。4月上旬在林地投放MG复合不育剂药物饵料,秋季10月份棕背Ping数量与对照地相比较降低70%以上,第二年仍保持较低的数量水平;使林木被害率降至1%以下(对照地6%-10.5%),达到了理想的防治效果。MG复合不育剂药物饵料对棕背Ping有较好的适口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