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前言长期以来,我国在林业生产中的重采轻育、重取轻予的大木头主义倾向,导致了相当一部分老局的森林资源日趋枯竭,企业产品单一化,随着森林资源的危机,亦带来了企业的经济危困,目前“两危”仍为不少老局的普遍问题。要彻底改变目前这种恶性循环状态,只有沿着现代化的林业生产发展模式,走造林营林,木材生产,林产工业、多种经营全面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2.
当前,由于可采森林资源危机,黑龙江省森工企业木材产量逐年调减,出现了全行业亏损,加剧了企业的经济危困。如何复苏和发展林区经济,是摆在每个林业工作者面前的大课题。发展木片生产是治危兴林的重要途径。木片生产工艺简单,有销路,是经济效益比较好的“短平快”项目。实践证明,发展木片生产一是可以提高森林资源利  相似文献   

3.
吉林市位于吉林省中东部,属长白山向松嫩平原过渡地带,山区,半山区和丘陵漫岗约占总土地面积的85%。林业用地125.03万ha,占总面积的55.31%;其中有林地97.44万ha,点总面积的43.11%,林木总蓄积8141.17万m~3,是吉林省重点林区之一。近年来,由于乱砍滥伐和国营林场的过量采伐,使森林资源出现了分布不均、比例失调,可采森林资源不断减少的被动局面。随着我市林业“两危”日渐突出,职工及待业青年也逐年增加,单靠木材生产难以为继。因此,林业企业必须结合林业的实际,千方百计地开发各方面的林业多种经营产业,以缓解企业资金危困及就业的压力。为此,大力发展果树生产是开发生产自救、解决就业,增加职工收入,缓解企业经济危困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4.
林业企业森林资源危机,经济危困是绝大多数林业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已到了必须采取果断措施解决的时刻了。企业两危的主要表现:森林资源锐减,森林蓄积急剧减少,森林质量恶化,破坏了森林生态系统平衡,后果严重;企业管理不善,成本逐年提高,育林资金严重不足,资金非常紧张,影响到林业企业职工生活和生产活动。本文运用生态经济学理论论述解决林业危机,拯救森林资源,振兴林业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我国的林价研究从50年代开始到现在,已越来越多的引起各方面的关注。但是,长期以来林业价格体系严重违背价值规律,木材价格大大低于价值,这是造成当前森林资源危机、企业经济危困的原因之一。因此,探讨分析林价理论,建立合理的林价制度,改革现行木材价格体系是解决森林资源无偿使用和缓解林业“两危”的对策之一。  相似文献   

6.
我国东北、内蒙古国有林区经过40年的建设和发展, 已步入了重要的转折时期, 其主要表现为: 森工企业的森林资源危机和经济危困。本文从森林资源的内涵意义入手, 阐述了"两危"的本质特征、表现形式; "两危"形成的必然性及其发展前景, 分析了林业经济建设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 协调资源、人口与社会经济的发展, 为缓解东北、内蒙古国有林区"两危"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林业“两危”即森林资源危机,企业经济危困日益严峻的双重困难,已经越来越明显。森林资源危机现状在我局的表现:可采资源锐减;有林地面积明显下降;森林蓄积急剧减少;森林质量不断罪化;龄组结构变化突出。企业经济危困现状的表现:生产成本逐年提高;营业外支出越来越大;育林资金严重短缺;历史欠帐较多;资金极度紧张,影响职工生活和企业再生产。为了尽快摆脱林业两危,振兴林业的途径是认真贯彻采育结合,永续利用的方针;森林培育是衡量森工企业好坏首要条件;提高木材价格补偿森林培育费的不足;改革生产工艺,适合森林培育的需要;积极发展横向联合,扩大对苏劳务输出,缓解企业的暂时困境。  相似文献   

8.
扎兰屯市近年来森林资源面临严重危困状况,后备资源多是松桦中幼林,木材生产量少、材质差。如果继续靠木材生产,将会造成经济日趋衰退与资源枯竭的局面。面对这一严峻现实,扎兰屯市林业局为了搞活经济,增强自我发展的能力,他们从多种经营入手,走出一条振兴林业,以林养林的新路子。经过几年的努力,多种经营终于为林业  相似文献   

9.
林业“两危”即森林资源危机,企业经济危困是我国林业企业普遍存在的严重问题,解决林业“两危”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两危”的根源主要是长期过量采伐,重采轻育,重取轻投,企业管理不善,技术落后等原因造成的。解决“两危”的途径主要有调减木材产量,实行限额采伐,增加林业投入,大力营造林,深化改革,大力挖潜,精深加工,科技兴林、加强管理等措施。  相似文献   

10.
骆洪元  唐孝悌 《甘肃林业》1995,(1):13-14,16
浅谈搞好白龙江林区多种经营问题骆洪元,唐孝悌随着森林资源锐减,采伐量不断下降,国有林区正面临着森林资源危机,经济危困。目前看来,林业企业的出路,除加速森林资源培育,增加后备资源缓解林业的资源危机的路子外,搞好林业企业多种经营,是克服经济危困的一个重要...  相似文献   

11.
在我省森工林区中有这样一些企业,他们自开发建设以来,为国家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贡献,但是长期以来终因沿袭旧的传统林业经营模式生产,违背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经营,一时木材产量过高,致使企业发展造成多方面比例失调,森林资源消长失控;加之企业经营面积小,资源利用和发展经济回旋余地少,已使企业沦为“小、老、穷”,过早地陷入森林资源危机、经济危困的僵局。  相似文献   

12.
我国是少林国家,面临着森林资源危机,林业经济危困,导致生态环境继续恶化,严重影响着农业生产后劲与国土安全,同时木材供需矛盾不断加剧,不得已大量进口木材及木制品。据1984—1988年森林资源清查,我国人均森林面积0.11公顷,人均森林蓄积量8.3立方米,分别只相当于世界人均  相似文献   

13.
林业部高德占部长在87年10月29日的《人民日报》上刊文指出:“当前林业主要问题,一是森林资源危机,二是林区经济危困。两项任务,一是增加森林资源,二是增加企业活力”。所以在现有的条件下,充分合理地利用林木资源,提高木材产品质量,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无疑地将成为林业企业当前的重要工作之一。现在森工企业所经营的主产品仍是原木,这些商品材原木是由采伐下来的半产品原条,经过量材造材作业生产出来的。据了解黑龙江省森工企业所生产的商品材原木,坏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们提出把“广泛开展多种经营和综合利用,办开放式大林业”作为林业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要求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和各林业企业突破单一木材生产格局,充分发挥林区资源优势,调整林业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扭转经济危困局面。这几年的实践证明,这是一项行之有效的措施。林业部门的广大职工长年工作在  相似文献   

15.
林业“两危”即森林资源危机,企业经济危困是我国林业企业普遍存在的严重问题,尤其是过量采伐多年的老局,森林资源临近枯竭,材质低劣,山上原木生产比重逐年增大,山上原木生产造材不合理长材短造,优材劣造,坏材带好材和超长短尺是林业局共同存在的一种普遍现象。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带岭林业实验局的森林资源,伐区生产现状入手,对当前木材生产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综合分析,进而提出用生态观点指导伐区生产,改革采伐方式和生产工艺,为森林更新创造条件,加速培育后备森林资源;为林业企业摆脱“两危”,治危兴林,开辟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吉林省国有林区森林资源危机、企业经济危困,严重地影响了林业企业的发展,使林业企业面临着严峻考验。“两危”根源集中在森林资源问题上,而我省林木生长率仅为2.05%,低于全国平均的2.76%,也低于一江之隔的邻国朝鲜3.10%。如何加速恢复  相似文献   

18.
林业改革的着眼点必须有利于森林资源的发展和扩大,使林业生产摆脱两个“危困”,实现“两增”,走上“越采越多,越采越好,青山常在,永续利用”的良性循环的轨道。为了摆脱“两危”,现在林区正在发动群众开展讨论,为战胜资源危困,经济危困献计献策。无论是更新观念,深化改革,还是实行立体开发,增加效益都离不开现有森林资源。如果现有资源都保护不好,任其遭受危害,怎么谈得上增加资源。资源不能增加,增加经济效益又从何谈起。造成林区资源危困的原因,一方面由于长期执行过量采伐的结果。另一方面与森林  相似文献   

19.
我国森林资源面临着可采资源越来越少的危机。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对木材的需求量逐步增长,而东北林区各林业局木材采伐量却逐年下调。如何合理有效的开展森林资源二次开发,提高森林资源的利用率,满足国家建设的需要,越来越受到各级林业工作者的重视。人们越来越清楚的认识到,森工企业要摆脱森林资源危机,经济危困的局面,充分利用林区的“三剩”资源搞第二次开发,大力发展综合利用,是缓解林业资源危机,提高林业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之一。牡丹江林业管理局科学研究所经过几年时间的深入调查研究,结合森工企业资源的现状,针对全方位开发利用丢弃在采伐迹地的剩余物,研制组合式枝丫制末制片机,促进林区“三剩”资源的二次开发利用,为发展林产工业和地栽食用菌提供原料。  相似文献   

20.
改革十年,我国经济出现百业俱兴的生机和希望,而林业却步入森林资源危机和企业经济危困的“两危”境地。面对林业严峻的形势,人们不能不思考:我国林业发展的步履为何如此艰难?出路在何方?有的认为是森林资源总供给不足与社会总需求膨胀矛盾尖锐化的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