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棉花品种邯棉559为试验材料,采取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研究不同种植密度(45 000、52 500、60 000、67 500和75 000株/hm~2)对邯棉邯棉559产量性状和纤维品质的影响,旨在筛选出棉花产量高且纤维品质好的适宜种植密度。结果表明,邯棉559的最佳种植密度为60 000株/hm~2;在该密度条件下,棉花产量最高且纤维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2.
以陆地棉矮化突变体为材料,用形态学和遗传学方法,研究棉花矮化突变体的主茎生长动态变化和矮化性状遗传分离规律。结果表明,矮化突变体与野生型植株在出苗到现蕾初期株高无明显差异,现蕾后株高差异逐渐明显,但在各生育期主茎节间数、果枝数等无显著差异,矮化突变体株型紧凑。在矮化突变体杂交后代F2植株中,植株高度在一定范围内存在变异,且集中在平均株高值上下的一定范围内,平均株高值附近植株量大,呈正态分布,棉花株高属数量遗传。  相似文献   

3.
<正>矮壮素防止徒长。棉花徒长易落蕾、落铃。在棉花盛蕾期用25~40毫克/千克矮壮素溶液喷顶,可代替人工打尖,使棉株矮化,防止徒长,增加结铃率。在结铃期再用25~40毫克/千克矮壮素溶液叶面喷洒1次,保铃效果好。矮壮素适用于长势旺盛的棉株。由于棉株生长密集,通风差,容易落蕾、落铃,矮壮素处理后棉株矮壮,节间缩短,改善通风透光,有利保铃。如喷洒后再结合1次打尖与整枝,保铃效果更明显。对长势稀的棉株,生理脱落铃较轻,不宜用矮壮素。  相似文献   

4.
<正> 近二十年棉花育种工作进展很快,由一般有毒棉品种选育,发展到棉花无毒素品种选育,为棉花育种工作开辟了新途径。一、无毒棉育种的重要意义:目前生产应用的棉花品种,棉株各部分都含有棉子酚,它是一种有毒物质,称为“棉毒素”。凡种子无棉子酚的棉花品种称之无毒棉。棉毒素是黄色晶体物质,分子式为C_(30)H_(30)O_8,以游离和络合两种状态存在。棉株的含量在0.2—2.3%之间,棉仁饼中含棉毒素超过0.04%时,能使人畜轻度中毒;含量达0.15—0.2%时,则产生严重中毒。饲  相似文献   

5.
高密度重化控技术对小麦后直播棉花成铃时空分布的调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特早熟棉花品种国欣12-1为材料,在江苏省扬州市小麦后直播方式下探讨高密度(1 hm~2120 000~150 000株)配合重化控技术(缩节胺施用量240~480 g/hm~2)对棉花集中成铃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 hm~2150 000株密度下配合使用240 g/hm~2缩节胺可获得较高籽棉产量,2016年、2017年分别达到3 415.5 kg/hm~2、4 416.3kg/hm~2。在此处理组合下实现棉铃在7月20日至8月30日集中成铃,且成铃部位在棉株顶部向下50 cm内。因此,高密度配合适宜化控技术可实现小麦后直播方式下集中成铃于棉株中上部,从而为机械化采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为了降低机采棉的含杂率,找出适应机采棉的高产种植密度,本试验在新疆阿拉尔南疆试验站研究了5个不同种植密度对棉花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76 cm等行距种植条件下,棉花不同种植密度对单铃重影响较小,低密度和高密度种植均不利于棉花单株成铃,从而影响棉花籽棉产量形成,得出中等密度(120 000株/hm~2~180 000株/hm~2)比较适宜76 cm等行距种植方式,中等密度中籽棉产量最高的密度为150 000株/hm~2,其产量为6 578.20 kg/hm~2,比最低籽棉产量高出8.47%。  相似文献   

7.
棉花蕾铃发育顺序剖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棉花的蕾铃发育是随棉株的各结果枝各节位逐渐生长伸展呈螺旋型上升形成的。如用棉花蕾铃发育日期调查资料在棉株左右分展式显示,可以将棉株各结果枝各节位划分成多种蕾铃发育顺序图及多种圆锥体图。但是何种蕾铃发育顺序及何种棉株圆锥体划分法较符合棉花自然发育规律,尚须深入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8.
新疆不同密度下棉花N、P吸收及其分配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新疆棉区南疆亚区中产棉田2品种3密度棉株N、P吸收及分配规律的研究表明,棉株N、P含量变化规律与干物质累积规律相同;单位干重N、P含量变化较棉株总N、P含量变化对研究棉花需肥规律及生理变化的影响更有意义;N、P分配率表明,随生育期推迟,茎叶N、P分配率逐渐下降,性器官N、P分配率逐渐上升。  相似文献   

9.
不同叶龄期氮磷钾缺失对棉花生长及养分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利用不同叶龄期棉花营养供应的中断,探寻不同时期棉花缺素症状及其养分的吸收积累状况.[方法]设计缺N、缺P、缺K和对照处理的水培试验,分析测定棉花株高、叶面积、营养元素含量和干物质积累量等指标,研究了N、P、K素缺失对棉株生长性状及N、P、K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缺素对棉株的生长发育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缺氮、缺磷、缺钾处理的棉株株高和倒四叶叶面积平均较正常棉株分别降低了37.4;、20.8;、27.6;和33.3;、32.5;、20.3;.同时,缺素严重影响了棉株对N、P、K养分的吸收积累,缺氮处理的棉株在四叶期、八叶期和十二叶期的N吸收积累量分别比正常棉株的降低了53.3;、37.8;和27.5;;缺磷处理的棉株在四叶期、八叶期和十二叶期的P吸收积累量分别比正常棉株的降低了75.2;、73.1;和74.1;;缺钾处理的棉株在四叶期、八叶期和十二叶期的K吸收积累量分别比正常棉株降低了44.9;、38.3;和37.4;.氮磷钾的缺失均会显著降低棉花整株干物质的积累量,分别比正常棉株下降了24.1;、13.4;和24.0;.[结论]大量元素的缺失显著影响棉花生长发育和光合产物的积累,在生育前期(八叶期以前)氮磷钾缺失显著延缓棉花生长和减少养分吸收,后期(十二叶期以后)氮磷钾缺失显著降低棉花干物质积累.因此,依叶龄合理施肥能及时供给棉花养分需求,提高养分利用效率,为棉花高效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正> 中长绒陆地棉140系是河北省农科院棉花研究所中长绒棉育种课题组于1989年育成的,它是我国第一个纤维长度达33毫米的棉花新品系。据1992—1993年河北省中长绒棉区试结果,该系霜前(?)棉产量与中棉所12号基本持平,但纤维品质尤其是长度和细度明显优于中棉所12号。该系1992—1993年在威县七级镇和景县龙化镇进行大面积盖膜试种,两年累计种植面积5万亩左右,平均亩产皮棉75—100公斤,最高达150公斤。按两镇棉站收购价,每50公斤皮棉,140系比中棉所12号多卖18—36元,被当地政府和群众认为是棉田实现“两高一优”目标  相似文献   

11.
兴化地区麦后棉氮肥的合理施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兴化地区是我省一个重要的优质棉花生产基地,麦后移栽棉花已成为该地区主要植棉方式。麦后移栽棉棉田土壤中有机质与氮索含量较高,棉株需肥规律特殊,因此合理施用氮肥的问题具有特殊性。本试验应用~(15)N示踪研究该地区麦后移栽棉在等量氮肥前后期不同施用量条件下的增产效果及棉株吸收氮素养分的规律,为完善麦后移栽棉栽培技术体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正>一、使用范围及主要技术指标该技术适用于濮阳县棉区的春棉及麦套春棉类型,每667m2产皮棉80kg以上,霜前花率85%以上;种植密度:常规棉每667m2种植3 000~3 500株,杂交棉每667m2种植2 500~3 000株。二、主要栽培措施(一)基础性技术措施1、品种选用。选用抗枯萎病的中早熟或中熟棉花品种,种子要经过脱绒、包衣技术处理。常规棉品种选用原种或原种1代、原种2代;杂交棉品种选用1代杂交种。2、麦棉配置模式。麦棉套种以"4-2"式和"3-2"式为宜,实行高低垄种植,小麦低处,棉花种  相似文献   

13.
利用离子束注入技术筛选陆地棉矮化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降低棉花生产中每年因喷施缩节胺和打顶等农技措施增加的棉花生产成本,促进增产增收,提高棉农收益.[方法]2005年4月通过离子束注入技术,分别用注入剂量为8×1016和12×1016N+/cm2处理早熟陆地棉高代品系B-02,从中获取棉花矮化突变体植株.[结果]通过2005~2009年连续多代的筛选获得了不用喷缩节胺、不用打顶、株高小于60和60~70cm,且品质优于原高代品系B-02的两个系列矮化株系.[结论]通过对矮化植株的SSR分析,表明矮化突变株与原高代品系B-02相比具有较多的遗传差异,为新疆棉花矮化育种创造了新的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4.
为了明确转基因抗草甘膦棉花10-6001对除草剂草甘膦的耐受性,以转基因抗草甘膦棉花材料10-6001和常规棉花品种冀棉958( CK)为试验材料,在棉苗6片真叶时叶面喷施不同浓度〔0(不喷施除草剂,人工除草, CK)、0.25%和0.50%〕的草甘膦溶液,分别于施药后0(当天下午)、1、7、14和21 d调查棉花的株高、药害级别、受害指数和死苗率,施药后35 d 调查棉花的死苗情况;分析2种棉花对不同浓度草甘膦的反应程度,并对其株高差异进行了显著性方差分析。结果表明:转基因抗草甘膦棉花品系10-6001对草甘膦的耐受性很好,喷施0.25%和0.50%草甘膦溶液的棉花在整个试验期间药害均较轻,表现为植株矮化,生长减慢,叶片略变小,且无死苗,株高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与人工除草( CK)相比差异均不显著;随着时间的延长,药害逐渐缓解。而常规品种冀棉958对草甘膦的耐受性很差,喷施0.25%和0.50%草甘膦溶液的棉花药害症状表现为植株矮化,生长缓慢,叶片变小、枯黄、褐化干枯,并且药害程度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加重,药害级别和受害指数均高于10-6001,株高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与人工除草( CK)相比差异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施药后35 d部分棉花出现整株枯死。  相似文献   

15.
2-氯乙基-N-二甲基氯化肼(CMH)对棉花生长和结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发现生长抑制剂CCC(2-氯乙基三甲基氯化胺)对农作物生长的调节作用以来,科学工作者对寻求生长抑制物质来调节作物生长发育的工作甚为关注。1970年Juny等报道了新合成的生长抑制剂CMH(2-氯乙基N-二甲基氯化肼)应用于小麦,使小麦矮化耐肥,提高了产量,并对棉花亦有类似的作用。 1976年,CMH在本所激素室合成之后,即对盆栽的棉花进行了药效试验,看到CMH能抑制棉株的顶芽和侧芽生长,使主茎伸长缓慢,株型矮健紧凑,有类似CCC的抑制作用,而且其药效比CCC长久,对于铃重则有所增加。1977年又在大田和盆栽的棉株上,用0.05%—0.1%浓度的CMH溶液,分别进行喷洒和浇根处理,结果与1976年的相似。  相似文献   

16.
用~(14)C—乙烯利研究了棉花播株对乙烯利吸收的速度、运输途径以及在棉花内的运转积累规律。乙烯利喷施后,可以促进棉叶所吸收的~(14)C—葡萄糖加速向棉铃特别是纤维中输送,促进提早吐絮。棉铃吸收乙烯利后,有一个释放乙烯的高峰,这个高峰一般都在棉铃开裂前二—三天,通经硅胶薄层和纸层析的分离鉴定,留在棉株内~(14)C 物质中没有发现其它含~(14)C 的放射性代谢产物,仍然以~(14)C—乙烯利形式存在。  相似文献   

17.
棉花渍害恢复的生理指示指标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筛选花龄期渍水胁迫后棉花胁迫/恢复水平的指示性生理指标,为采取合适栽培措施减轻洪涝灾害对棉花生产的影响奠定基础。【方法】以泗杂3号为材料,在江苏省大丰市(120°28′E,33°12′N)设置大田短期渍水试验(渍水0、6、9、12 d),对棉株功能叶光合气体交换参数、丙二醛含量、抗氧化酶活性等14个生理指标进行测定,然后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对各指标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渍水胁迫解除后,14个常用植物逆境相关生理指标在不同胁迫水平、不同恢复水平的棉株功能叶中存在显著差异,且与植株的恢复生长水平显著相关(P<0.05)。不同指标与棉株恢复水平的关联度存在显著差异(0.2702—0.9127),但各指标的关联度的高低顺序在棉株不同恢复时间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因此,可在上述生理指标中筛选相关指标用于指示、监测渍水后棉花的恢复水平,其中与恢复指数关联度较高的生理指标是净光合速率(0.8105)和丙二醛含量(0.7717),其关联度变异系数最小,稳定性最高,经聚类分析被分在第一类指标中。【结论】净光合速率、丙二醛含量可作为关键性生理指标用于监测棉花渍水后恢复水平从而指导棉花抗逆栽培。  相似文献   

18.
在尉犁棉区开展棉花化控调节剂棉太金试验,研究喷施棉太金对棉花不同时期生长发育的调控效果和对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棉田施用化控调节剂棉太金,能降低棉花株高,控制棉花果枝始节高度及果枝长度,促进棉株由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变,通过增加单株铃数来提高籽棉产量;棉田使用化控调节剂棉太金可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为了摸清蒜套棉轻简育苗移栽模式下棉花新品种济5104的最佳种植密度,充分发挥其高产潜力并达到优质高产高效的目的,特设置不同移栽密度试验,研究其对棉花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济5104在27 000~45 000株·hm~(-2)移栽密度范围内,生育期127天左右,33 000株·hm~(-2)最为适宜,其烂铃率较27 000株·hm~(-2)处理增加不显著,其皮棉单产最高为1 978 kg·hm~(-2),较45 000株·hm~(-2)处理增产17.0%。  相似文献   

20.
为减少蒜套棉烂铃的发生,达到优质高产高效的目的,研究了整枝方式与种植密度对棉花烂铃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简化整枝和降低密度都能有效改善棉花烂铃状况,简化整枝/密度33 000株·hm-2较正常整枝/密度45 000株·hm-2烂铃率降低11.01个百分点,该组合皮棉单产最高为2 035 kg·hm-2,较正常整枝/密度27 000株·hm-2增产14.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