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地老虎是复播玉米苗期主要害虫,1—2龄幼虫危害作物的生长点、心叶,在叶面上危害造成孔眼;3龄以后的幼虫钻入地下危害根茎部,可切断作物幼茎,造成缺苗、断垄,对玉米产量影响很大。1地老虎的危害寄主地老虎主要为害玉米,同时也为害棉花、高粱、甜菜及蔬菜等多种农作物,是农作物苗期的一种毁灭性害虫。2地老虎的生活习性:地老虎在我县一年发生3代~4代,以老熟幼虫在土壤中越冬。翌年春季气温回暖后,越冬幼虫于3月下旬至4月中  相似文献   

2.
旱地小地老虎的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小地老虎俗称土蚕、切根虫等,是我省旱地作物玉米、花生、棉花、豆、瓜类、蔬菜等苗期主要害虫之一。该虫以蛹或老熟幼虫在土中越冬,1年发生4~5代,每代共有6龄,1~2龄幼虫常群集在幼苗心叶或叶背上取食叶肉,留下一层表皮,也咬食成小孔洞或缺刻,3龄后幼虫  相似文献   

3.
小地老虎俗称土蚕、切根虫等,是黑龙江省旱地作物玉米、花生、棉花、豆、瓜类、蔬菜等苗期主要害虫之一。该虫以蛹或老熟幼虫在土中越冬,1年发生4-5代,每代共有6龄,1-2龄幼虫常群集在幼苗心叶或叶背上取食叶肉,留下一  相似文献   

4.
黑荆大造桥虫是黑荆树的一种重要食叶害虫,在福建南平一年发生5代,以蛹在松土中越冬,翌年3月上旬成虫开始羽化。幼虫共6龄,卵期5—9天,幼虫期22—43天,蛹期越冬代127—142天,其余各代10—19天。已知天敌有螟蛉绒茧蜂及白僵菌。试验表明,溴氰菊脂、敌百虫、敌敌畏和辛硫磷等农药对幼虫均有良好防治效果。冬季抚育松土消灭越冬蛹。  相似文献   

5.
分月扇舟蛾是吉林省杨树人工林一种食叶害虫,在四平地区1年3代,以2龄幼虫、个别以3龄幼虫越冬。可采用多种方法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6.
双线盗毒蛾是黑荆树的重要害虫之一,在福建一年发生7代,以幼虫越冬。卵成块产于小枝条上,3—11天孵化。幼虫五龄,少数四龄,以取食嫩叶为主,也取食叶柄、花序等。幼虫老熟时下树,多在草丛里,枯枝落叶中结茧化蛹,预蛹期1—4天。成虫羽化后当天即可交配,第2日开始产卵,每雌平均产卵量214粒。成虫寿命3—10天。 室内试验表明:90%敌百虫晶体800—1000倍液,80%敌敌畏乳剂1000—2000倍液,50%辛硫磷乳油1000—2000倍液对4—5龄幼虫均有良好效果。化学农药防治应抓住越冬代或第一代幼虫盛发期。  相似文献   

7.
棉卷叶野螟是绿篱植物——木槿的重要害虫。在福建大田,室内饲养1年发生5~6代,野外世代重叠,每代历期31~47天,以老熟幼虫在地上或草丛中结薄茧越冬,翌年5月上旬开始出现笫1代幼虫,10月下旬部分老熟幼虫开始越冬,部分继续发育为下代,直至12月中旬才越冬。幼虫6龄,卷叶为害,在室内对2~6龄幼虫喷洒90%的敌百虫晶体3000或5000倍液,80%敌敌畏3000或5000倍液和2.5%溴氰菊酯5000或10000倍液,田间用2.5%溴氰菊酯乳油5000倍液喷洒,均有良好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8.
玉米青虫属夜蛾属夜蛾科,学名Laphygma exigna Hubner。在六安地区一年发生三代,以蛹在土中越冬,第二年4月間化蛹,5月上旬羽化,第一代幼虫在5月中、下旬为害春玉米,第二代幼虫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为害夏玉米,第三代幼虫在8月上旬为害秋玉米(麻茬玉米)。卵期一般为四至五天,幼虫期十五天左右,蛹期七至八天,从卵到化蛾完成一代約需一个月时間。成虫多产卵于玉米叶的背面,幼虫畏光,多早晚为害,初龄幼虫喜群集在心叶或叶背为害,取食叶之下表皮及叶肉組織,被害叶残留上表皮,初呈白色,后变焦黄;老龄幼虫則食叶面,仅留叶脉,一般被害叶被吃成許多长形裂缝,严重时全叶吃成碎片。1963年六安地区玉  相似文献   

9.
重阳木斑蛾是重阳木的一种最重要害虫。此虫在福建福州常间歇性猖獗发生为害,一年发生四代,一至三代严重害叶。以不同龄期的幼虫在枝干裂缝、木栓层下及粘叠的叶片间越冬,极少数化蛹越冬。冬季气温达8℃以上时,越冬幼虫仍能少量取食,无明显的仃育。成虫产卵于枝干皮下,卵期6—15天。幼虫共6—8龄,幼虫期33—34天(第1—3代)及137天(第4代,即越冬代);蛹期10—20天;成虫寿命长者13天。本文对各虫期形态和生活习性有较详细的记述。天敌有:卵寄生蜂;绒茧蜂Apanteles sp.和另一种茧蜂及日本追寄蝇Exorista iaponica T.-T.等两种寄蝇寄生于幼虫;横带沟姬蜂Goryphus basilaris Holmgren寄生于蛹。人工捕杀、清洁园地、保护天敌和喷撤六六六等农药,防治效果都很好。  相似文献   

10.
喜树黄毒蛾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喜树黄毒蛾是喜树的一种重要害虫。该虫在福建沙县一年发生6代,以3~4龄幼虫在落叶或地被物上结薄茧越冬。翌年3月上旬开始活动取食,3月中旬开始化蛹,4月上旬始见成虫。每雌蛾产卵174~409粒,卵期4~9天。幼虫5龄,少数6龄或7龄。越冬代幼虫历期87~108天,其余各代15~34天。老熟幼虫结茧前停食2~3天,在喜树枝杈或叶背结茧化蛹,蛹期6~20天。试验表明,喷洒20%敌敌畏或90%敌百虫晶体2000倍液,有良好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1.
松墨天牛在安康市多数一年发生1代,占62.34%,该类群以5龄幼虫或蛹在树干木质部蛀道内过冬。少数二年3代,约占总数的37.66%,以3龄以下幼虫在韧皮下越冬。一年一代种群成虫每年5月上中旬开始羽化,7月上中旬是羽化高峰,8月上旬幼虫孵化,危害至10月份越冬。二年3代种群越冬幼虫第二年4月中下旬化蛹,5月上中旬羽化,6月上中旬为产卵盛期,6月中旬为幼虫孵化盛期,8月中旬化蛹,9月上旬羽化,9月中下旬幼虫孵化后开始危害,最迟11月上旬后以3龄左右幼虫越冬。陕南秦巴山区越冬松墨天牛成虫羽化始见期在5月上中旬,年末终见期为10月下旬。  相似文献   

12.
二点委夜蛾是危害玉米的新害虫,在河北省辛集市一年发生四代,第二代幼虫是为害玉米的主害代。清除玉米苗周围的麦糠、麦秸等覆盖物,就可有效控制危害。也可用毒饵诱杀法进行防治。一代成虫蛾量很大时可用药剂防治成虫。第三、四代幼虫对玉米正常生长不产生影响,以四代老熟幼虫越冬,主要越冬场所是田间覆盖物多并不再耕翻的地块,如北瓜地、果园落叶下、轮沟道边杂草等。破坏越冬场所、恶化越冬环境,有利于长期控制二点委夜蛾的发生为害。田间幼虫发生数量与降水量有关,降水量过大不利于幼虫存活。  相似文献   

13.
1玉米螟的发生规律及危害特性玉米螟又叫玉米钻心虫,是宾县玉米田的重要害虫,以老熟幼虫在秸秆、穗轴或根茬里越冬,6月上旬开始化蛹、羽化,飞到田间产卵。幼虫4龄前多在玉米植株含糖量高、湿度极高的心叶丛、雄穗苞、雌穗顶端花丝基部及叶腋等处活动危害。  相似文献   

14.
1988-1991年对阔叶掌铁甲的生活习性进行了观察,该虫在广西南宁一年发生3代,多以第3代成虫越冬,主要为害黄豆,成虫、幼虫嗜食黄豆叶片,幼虫潜叶,幼虫老熟后离开原取食叶苞另择绿叶叶脉化蛹。还可在竹豆上完成个体发育。初羽化成虫耐饥力不超过4d,四龄幼虫进入暴食阶段,食量占幼虫期总食量的74.69%。  相似文献   

15.
进入春季,许多露地花卉常受小地老虎危害。小地老虎幼虫将苗木近地面部分咬断,造成严重缺苗现象,该虫1年发生4~5代,一般以第一代幼虫为害最重。幼虫初为绿褐色,后为暗褐色。以老熟幼虫或蛹在土中越冬,孵化幼虫多食心叶,不入土,潜伏于地面土缝中,4龄后则昼伏夜出,咬断  相似文献   

16.
陈海峰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8):120-120,125
对思茅松毛虫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观察,发现该虫在东至县1年发生2代,大多以4龄幼虫越冬,少数以5龄幼虫越冬。并根据该虫的生物生物学特性提出了有效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7.
樗蚕是樟树的一种害虫。在福建一年发生二代,以蛹越冬,翌年4月中旬成虫开始羽化,卵产于叶上,幼虫6龄,少数5龄。黑瘤姬蜂、绒茧蜂、广大腿蜂和家蚕追寄蝇是其主要天敌。  相似文献   

18.
正一、玉米螟危害特点7~8月是二、三代玉米螟的危害盛期,主要危害夏玉米和晚播春玉米。幼虫取食玉米叶肉或蛀食未展开的心叶,造成花叶;抽穗后钻蛀茎秆,致雌穗发育受阻而减产,蛀孔处易倒折。农业防治在玉米收获时实施秸秆粉碎还田,可以有效减少玉米螟越冬基数。在越冬代化蛹前,把主要越冬寄主作物的秸秆处理完毕,可消灭  相似文献   

19.
木兰青凤蝶中原亚种是白玉兰、黄玉兰、含笑等园林花木的主要食叶害虫.1年发生3代,幼虫共5龄,以蛹在叶背和枝条上越冬.卵期5~8d,幼虫期34~42d,蛹期12~15d(越冬蛹180~231d),成虫寿命4~9d.寄生性天敌优势种是凤蝶金小蜂.其防治方法主要是优化园林绿化设计,减少相同品种花木成片配植;人工捕捉幼虫、清除越冬蛹;保护天敌并配合药剂防治.  相似文献   

20.
茭白田二化螟越冬代幼虫生物学特性的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调查了茭白田二化螟越冬代幼虫的种群年龄结构、幼虫存活率以及它们在茭白残株上的分布情况,并对其冬后取食行为和化蛹动态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二化螟越冬代幼虫龄期极不一致,幼虫存活率为78.62%;越冬幼虫大多身体蜷缩成半圆形或圆形,位于离泥土面0~5 cm的茭白苔管处;4~6龄越冬幼虫均有取食现象,且不同龄期幼虫取食比例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未取食的个体化蛹进度快于取食个体,未取食个体以4龄幼虫的化蛹时间较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