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将分离自云南、海南两地的9株橡胶树红根病菌,分别在面粉培养基,MS培养基及二者各一半混合而成的培养基(1/2 MS)上培养,结果发现,其中7个菌株在1/2 MS上生长最佳,2个菌株在面粉培养基上生长最佳。同时,5个菌株在MS培养基上生长最慢,3个菌株在面粉培养基上生长最慢,一个菌株在1/2 MS培养基上生长较慢,这说明橡胶树红根病菌具有差异化的营养需求,而1/2 MS可以作为最有利于红根病菌生长的培养基。另外,病原菌在3种培养基上具有不同的形态特征,而且在1/2 MS培养基上最早出现黄化色变。  相似文献   

2.
烤烟雄性不育系经济性状与环境互作的适应性及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MSK326,MS云烟85,MS云烟87等3个烤烟雄性不育系在12个不同生态区的联合方差分析,得出烤烟雄性不育系由于生态区的不同,主要经济性状存在显著差异;通过对主要经济性状与环境互作的适应性及稳定性综合分析,MS云烟87的适应性及稳定性表现较好,MSK326表现其次,MS云烟85表现稍差.  相似文献   

3.
作者对河南省郑州市开封市及信阳地区牛群、鸭群和鸡群的隐孢子虫病流行情况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郑州市郊奶牛隐孢子虫感染的平均感染率为40%,随着牛的年龄增大,感染率有呈下降的趋势。经鉴定,郑州市郊奶牛场的隐孢子虫为小鼠隐孢子虫。郑州市开封市及信阳地区家鸭的群体隐孢子虫感染率为69.57%,1~8月龄感染率(87.5%)明显高于8月龄以上鸭的感染率(60%).阳性鸭群粪中卵囊数均较少.郑州市郊8个猪场的粪样中有7个猪场粪样呈阳性.粪样的平均阳性率为17.7%,郑州猪场的隐孢子虫亦为小鼠隐孢子虫.郑州地区12个鸡扬中没有发现隐孢子虫感染。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安徽省猪圆环病毒的感染情况。[方法]2018年,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对来自安徽省3个地区12个猪场健康猪群的239份扁桃体样品进行了PCV2和PCV3检测。[结果] PCV2个体阳性率为67.4%(161/239)、群体阳性率为91.7%(11/12),PCV3个体阳性率为14.6%(35/239)、群体阳性率为58.3%(7/12),PCV2/PCV3混合感染个体阳性率为5.0%(12/239)、群体率阳性为41.7%(5/12)。不同生长阶段、不同地区和不同规模的生猪PCV2、PCV3及PCV2/PCV3混合感染存在差异。育肥猪PCV2感染率最高(84.3%),能繁母猪PCV3感染率(51.9%)及PC2/PCV3混合感染率(14.8%)最高;C地区PCV2感染率最高(89.9%),B地区PCV3感染率(36.2%)及PC2/PCV3混合感染率最高(8.8%);中型猪场PCV2感染率最高(82.2%),大型猪场PCV3感染率(38.3%)及PC2/PCV3混合感染率最高(10.0%)。[结论]安徽省猪群中存在PCV2和PCV3流行,需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5.
百香果叶片植株再生快繁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百香果种子无菌实生苗的子叶、真叶及田间茎尖嫩叶为外植体,以MS为基本培养基,经愈伤组织诱导、丛生芽分化、腋芽增殖及生根培养4个阶段进行比较试验,以探究适宜的外植体种类及4个培养阶段中最佳的激素种类、浓度和配比,为百香果组培快繁技术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3种外植体中,子叶最容易诱导产生愈伤组织,其诱导率为100%;最佳子叶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为:MS+6-BA 1.5 mg/L+NAA 0.2 mg/L;最佳不定芽分化培养基为:MS+6-BA 1.0 mg/L+NAA 0.2 mg/L;最佳腋芽增殖培养基为:MS+6-BA 1.0 mg/L+IBA 0.2 mg/L;最佳生根培养基为:MS+NAA 0.3 mg/L。  相似文献   

6.
褐家鼠体表蚤类流行分布预测(摘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预测褐家鼠体表蚤的感染率。[方法]在云南省的23个县(市)进行现场抽样,采集褐家鼠体表蚤,运用包涵平均感染度及方差的流行性模型。[结果]蚤感染率与感染度的对数值成线性相关,蚤感染率的预测值与实际值成线性相关。[结论]褐家鼠体表蚤的平均感染度可以预测其感染率。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广东农垦规模化猪场寄生虫病感染情况,通过直接涂片法对垦区21个规模化猪场2 437份样品进行寄生虫感染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垦区猪群感染的寄生虫主要有结肠小袋纤毛虫(感染率38.37%)、猪球虫(感染率4.68%)和类圆线虫(感染率1.07%),未检测到猪蛔虫、毛首线虫、食道口线虫等线虫。调查结果表明,垦区规模化猪场仍然存在寄生虫感染的危害,其中小袋纤毛虫感染普遍且感染率较高,哺乳仔猪球虫感染率不高但哺乳母猪球虫感染率偏高(10.22%),存在交叉感染风险。类圆线虫感染率不高且未检测到其他线虫,说明原有驱虫方法对肠道内线虫类寄生虫防控效果良好。应加强对小袋纤毛虫及猪球虫等原虫的驱虫工作。  相似文献   

8.
就发根农杆菌R1601转化金荞麦过程中感染时间和感染浓度(OD600值)的组合、不同外植体、第二次活化时所用YEB的pH值及乙酰丁香酮的添加方式对转化效率的影响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白色疏松愈伤组织在OD6000.2-0.4、pH5.4-5.8的工程菌液中浸泡5-7 min,在1/2MS+AS(100μmol/L)培养基上共培养2-4 d,感染率可高达80%.  相似文献   

9.
就发根农杆菌R1601转化金养麦过程中感染时间和感染浓度(OD600值)的组合、不同外植体、第二次活化时所用YEB的pH值及乙酰丁香酮的添加方式对转化效率的影响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白色疏松愈伤组织在OD6000.2~0.4、pH5.4~5.8的工程菌液中浸泡5~7 min,在1/2MS+AS(100μmol/L) 养基上共培养2~4 d,感染率可高达80%.  相似文献   

10.
对贺兰山东麓7个葡萄主产区的9个葡萄品种,共计52份样本进行葡萄病毒病的ELISA检测和健康状况分析。9个测试葡萄品种中,2个酿酒品种感染了葡萄卷叶病毒(GLRaV-3),病毒感染率为22.22%;1个酿酒葡萄品种感染了葡萄扇叶病毒(GFLV),病毒感染率为11.11%;1个鲜食葡萄品种感染了卷叶病毒(GLRaV-3),病毒感染率为11.11%。在2个受测目标病毒中,GLRaV-3的发生和危害最为严重,其单个采样点的样本感染率为14.29%~50.00%;其次为GFLV,单个采样点的样本感染率为100.00%。蛇龙珠是贺兰山东麓携带GLRaV-3的主要葡萄品种,西拉是携带GFLV的主要葡萄品种。  相似文献   

11.
采用处于不同发育时期的非洲菊花托作为外植体,以1/2 MS 6-BA10mg/L NAA1mg/L为诱导分化培养基进行组织培养研究。结果表明,花托的发育期直接影响愈伤组织的分化,以处于显蕾初期直径为0.7cm以下的头状花序的花托诱导效果最好,随着花序直径的增大,分化诱导率降低,感染率增高。  相似文献   

12.
F1大丽花组培苗快繁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鞠志新  李志清  宁显宝  刘畅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1):6374-6375,6401
用F1大丽花的种子、嫩芽及开花茎段做外植体,以MS为基本培养基,在5个分化培养基上接种诱导出芽,在4个继代培养基上扩繁增殖,在4个生根培养基上诱导生根,在4种无土基质上出瓶培养成生产用苗。得出F1大丽花组培苗速繁适用程序为:嫩芽及开花茎段为外植体→接种在MS+6-BA 0.5 mg/L+NAA 0.2 mg/L→增殖在MS+6-BA 1.0 mg/L+NAA 0.2 mg/L+B90.1mg/L→生根在1/2MS+0.1 NAA mg/L→落叶松针叶+细沙出瓶培养。试验采用简易材料和药剂,降低了组培苗生产成本,选取可控花期的不同部位外植体,可缩短育苗周期。  相似文献   

13.
应用正交设计法研究BA,NAA及蔗糖3个因子对牛蒡(Arctium lappa L.)组培苗的增殖率的影响,同时考察了NAA,BA及不同浓度的MS培养基3个因子对牛蒡组培苗生根培养的影响,各试验均按正交表L9(34)形成3因素、3水平的不同配比.试验结果表明:最佳的增殖培养基是MS+BA 2.0 mg/L+NAA 0.05 mg/L+蔗糖30g/L,最适于生根的培养基是1/2MS+BA 0.1 mg/L+NAA 0.05mg/L+30g/L蔗糖.  相似文献   

14.
以紫色、火焰、冻糕3个品种彩色马蹄莲的不定芽为试验材料,对其进行不定芽增殖及植株再生优化条件筛选。结果表明,增殖阶段,不同品种间存在显著性差异,3个品种最适培养基均为MS+2.0 mg/L 6-BA+0.2 mg/L NAA;植株再生阶段,不同品种间存在显著性差异,紫色最适合培养基为1/2MS+0.2 mg/L NAA,火焰和冻糕最适合培养基为1/2MS+0.2 mg/L 6-BA+0.2 mg/L NAA;生根阶段,不同NAA浓度对3个品种的影响存在显著性差异,紫色最适生根培养基为1/2MS+0.8 mg/L NAA+0.2%活性炭(AC),火焰为1/2MS+0.6 mg/L NAA+0.2%活性炭(AC),冻糕则为1/2MS+0.2 mg/L NAA+0.2%活性炭(AC)。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鹌鹑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采用饱和蔗糖溶液漂浮法对河南省12个鹌鹑养殖场共711份粪便样品进行检查。结果表明,在鹌鹑体内发现4种肠道寄生虫,寄生虫总感染率达99.2%,其中8个养殖场的寄生虫感染率均为100%。球虫为主要感染虫种,感染率为99.2%,隐孢子虫、圆线虫和蛔虫感染率分别为6.0%、16.0%和1.1%;2~3种寄生虫混合感染率为20.1%。分析表明,鹌鹑肠道寄生虫感染较为严重,应加强其寄生虫病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芸薹属作物MS1基因的结构功能,为作物杂种优势利用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拟南芥花粉发育关键基因AtMS1为参考序列,通过BLAST比对获得同源基因序列,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其编码氨基酸序列进行预测分析.[结果]从甘蓝型油菜、白菜、甘蓝等芸薹属作物基因组中获得4条同源序列,与AtMS1基因的相似性在88.0%以上,均含有3个外显子,其CDS序列长度均为2004 bp,编码667个氨基酸.4个芸薹属作物MS1蛋白均含有1个植物同源结构域(Plant homeodomain,PHD),属于亲水性不稳定蛋白,定位于细胞核,磷酸化以丝氨酸(Ser)为主,以苏氨酸(Thr)和酪氨酸(Tyr)为辅;二级结构均由α-螺旋、β-转角、延伸链和无规则卷曲组成,其中α-螺旋所占比例最高,在40.00%以上,β-转角所占比例最低,仅为10.00%左右;其三级结构大致相同,均为球状的功能结构域.4个芸薹属作物MS1蛋白和AtMS1蛋白序列的相似性为95.69%.4个芸薹属作物MS1蛋白的PHD结构域序列高度保守,仅有3个位点氨基酸残基存在差异.19个不同植物的MS1同源蛋白聚为两大类,其中琴叶拟南芥、亚麻荠、萝卜的MS1蛋白与4个芸薹属作物MS1蛋白及拟南芥AtMS1蛋白聚为一类,均属于十字花科植物,即MS1蛋白的聚类结果与植物系统分类结果相吻合.[结论]芸薹属作物MS1基因属于PHD-finger基因家族,其序列高度保守,参与调控花粉发育成熟过程.  相似文献   

17.
采用红豆草(Onobrychis viciaefolia Scop)6个栽培品种无菌苗下胚轴切段,在6-BA和 IAA 不同浓度配比的 MS 培养基上诱导愈伤组织。将其在 MS 附加一定浓度2,4-D 的培养基上进行多次继代培养,通过筛选、克隆,从6个品种的愈伤组织中获得了大量的胚状体,诱导率最高达100%。定期将上述愈伤组织进行更新及继代培养达1年,仍能保持较高程度的体细胞胚胎发生能力。将含有胚状体的愈伤组织转入无激素的 MS 培养基上后,在3个品种中,均不同程度地分化出带根的完整健康小植株及一些畸形株。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合肥市规模化猪场猪寄生虫感染情况,给猪寄生虫病防治提供理论依据,从合肥市境内3个规模化猪场采集172头猪的新鲜粪样,用饱和盐水漂浮法和离心沉淀法进行虫卵检查。共检出6种寄生虫卵,其中猪结肠小袋纤毛虫包囊感染率是24.42%,猪蛔虫卵感染率是10.47%,红色猪胃圆线虫卵感染率是7.56%,猪毛首线虫卵感染率是5.81%,猪球虫卵囊感染率是4.07%,食道口线虫卵感染率是1.16%。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掌握渝西地区兔球虫病的流行情况和兔球虫种类,为该地区兔球虫病的防治提供依据。 【方法】采用饱和食盐水漂浮法和麦克马斯特氏计数法检测渝西荣昌、永川、大足等 8 个区 14 个兔场共 1 273 份 粪样本,并收集卵囊,鉴定兔球虫种类。【结果】发现 14 个兔场均有感染球虫,平均感染率为 90.65%,璧山 和江津的感染率最高,为 100%,2 月龄以下兔感染率极显著高于 2~4 月龄、4~9 月龄及 9 月龄以上年龄段兔, 感染率为 98.19%。小型养殖场兔球虫感染率极显著低于大型规模化养殖场,感染率为 86.53%。8 个区的克粪便 虫卵数(Oocysts Per Gram,OPG)为 9.65×103 ~6.56×104 ,其中 2~4 月龄 OPG 最高、为 6.31×104 。对药物使 用情况调查显示,未使用球虫药养殖场的感染率为 92.31%,OPG 为 4.42×104 ; 使用球虫药养殖场的感染率为 89.19%,OPG 为 2.75×104 。在 14 个兔场共鉴定了 10 种艾美耳球虫,其中优势虫种为穿孔艾美耳球虫(Eimeria perforans)、大型艾美耳球虫(E. magna)、盲肠艾美耳球虫(E. coecicola)和中型艾美耳球虫(E. media), 检出率分别为 25.20%、23.38%、11.96%、10.02%。【结论】渝西地区普遍感染兔球虫,且多为混合感染,因此 应加强该地区兔球虫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20.
以WI998、7223G、BC1、DX3-5、MS5(可育系)、MS5(不育系)6个品种的甜瓜(Cucumis melo L.)柱头为研究材料,测定不同品种各时期柱头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氨基酸、总酚含量,分析不同生理生化指标在不同花期的差异及与自交坐果率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甜瓜品种生理生化指标存在差异,同一甜瓜品种不同时期生理生化指标存在显著差异。WI998、DX3-5、BC1及MS5(不育系)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大小顺序为现蕾期始花期盛花期,呈递减趋势且各时期差异显著。MS5(不育系)与MS5(可育系)可溶性糖含量大小顺序为盛花期始花期现蕾期,呈递增趋势且各时期差异显著。WI998、DX3-5、MS5(不育系)、MS5(可育系)的氨基酸含量大小顺序为盛花期始花期现蕾期,各时期呈递减趋势,且差异显著,而总酚含量各品种的3个时期变化有所不同。不同品种柱头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氨基酸、总酚的含量对坐果率均有影响。6个品种在整个花期随着花蕾的成熟不同生理指标的变化趋势与坐果率均呈极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