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孔祥连  李玉龙 《蔬菜》1994,(6):17-17
提高效益的新招──瓜、菜、粮套辽宁省大石桥市场池镇下汤池村民李玉彪,近3年来在农技人员指导下以不影响西瓜产量为前提,有效利用作物生长时间差和空间差,实行了瓜菜和瓜粮套种,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1990年在10亩承包地里上茬种西瓜,亩产4000公斤,产...  相似文献   

2.
<正>大棚西瓜一茬多收是指在大棚栽培条件下,通过肥水调控等栽培技术,促进子孙蔓不断生长、结瓜的过程,从而达到一茬多收的目的。2009年,龙南县恩川瓜菜种植基地采用此方法种植新疆麒麟西瓜早佳84-24品种80多hm2,平均667m2产量达到  相似文献   

3.
黄海龙 《蔬菜》2004,(6):13-14
随着保护地瓜菜生产的发展,早春大拱棚西瓜栽培的面积越来越大,很多大拱棚只种植一茬西瓜,下茬便种植玉米等作物,单位面积收入少,影响着生产积极性,如何既增加西瓜产量,又能提高经济效益,增加瓜农收入,是生产中急需解决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改下茬种植单位产值低的玉米为产值高的瓜菜作物,当前市场好、效益比较高的应属仙女等小番茄,此种植模式每667 m2头茬西瓜收入5 000元以上,二茬瓜收入2 000多元,接茬仙女小番茄收入4 000元,合计在11 000元以上,可大大提高拱棚效益。现将此种植模式的栽培技术要点介绍如下∶一、品种选择西瓜早熟…  相似文献   

4.
生物技术防治瓜菜线虫是笔者进行大量田间试验、示范,根据山东寿光、青州、苍山,河北永年、保定,辽宁海域等大棚蔬菜产区线虫发生规律,总结出的一套彻底根治线虫的最佳方案。在寿光、青州等地有数百家农户在笔者的亲自指导下,防治线虫获得成功。现将该技术介绍如下。1栽培抗线虫品种我国已经育成部分高抗线虫的瓜菜品种,栽培一茬后,能够明显减轻下茬作物根结线虫的危害。2采用无土育苗无土育苗能够避免根结线虫对瓜菜秧苗的危害,可培育适龄壮苗,这样即使在移栽后受到土壤中根结线虫的危害,对产量影响也不大。3实行轮作换茬在条件允许的情况…  相似文献   

5.
赵福璧 《食用菌》1995,17(2):34-34
利用夏季休闲瓜菜大棚麦草栽培草菇,不但为草菇生长创造了一个高温足湿的优良环境,而且充分发挥了大棚土地和麦草的经济效益。笔者自1992年在当地试验推广以来,收到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现将具体做法介绍如下。 (一)整地做畦 在大棚前茬瓜菜收完后,保留大棚上盖的膜,去除大棚内土地上的残存瓜菜秧秆和杂草,耕翻土地。根据栽培方式整好畦面,我们采用的是  相似文献   

6.
《中国瓜菜》2017,(4):53-54
从嫁接育苗、移栽定植、保温棉帘覆盖、膜下浇水、病虫害防治等方面,阐述了‘白玉翠’黄瓜日光温室越冬一大茬高产栽培技术,既可解决瓜菜淡旺季的供需矛盾,又为农民脱贫致富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7.
《中国瓜菜》2015,(4):58-59
<正>为了提高大棚种植效益,笔者根据本地气候条件和大棚结构性能,和菜农一起进行瓜菜1年多茬栽培试验、示范,经过几年摸索,总结出大棚番茄、西瓜、菠菜1年3种3收高效栽培模式,第1茬番茄每667 m2收入19 000元;第2茬西瓜每667 m2收入20 000元,第3茬菠菜,每667 m2收入1 000元,全年总收入40 000元,目前这种栽培模式种植面积  相似文献   

8.
在山东省费县自然条件下,利用幼龄梨园间作瓜、菜,4年生以前的梨园可四种四收,大大提高了土地利用率.但要增加肥水供应,瓜、菜生长期间不使用剧毒农药,对果实实行套袋.  相似文献   

9.
在山东省费县自然条件下,利用幼龄梨园间作瓜、菜,4年生以前的梨园可四种四收,大大提高了土地利用率。但要增加肥水供应,瓜、菜生长期间不使用剧毒农药,对果实实行套袋。  相似文献   

10.
<正>目前,辽南地区塑料大棚瓜菜生产种植茬次偏少,往往1年只种2茬,造成热量资源浪费,生产成本增加,经济效益降低,影响市场常年供应。因此,增加种植茬次,提高光热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加经济效益,保障市场常年供应,是当务之急,势在必行。大连市金州区大魏家镇大魏家村吴鸿运  相似文献   

11.
辽宁省盖州市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优越,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瓜菜生产基地。盖州市的"盖县地雷瓜"在东北乃至全国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利用塑料大棚多层覆盖进行早春西瓜-夏季叶菜-秋延后茄子栽培是近年盖州部分地区推广应用的高效栽培模式。该模式采用塑料大棚5层覆盖在早春栽培西瓜,夏季在大棚外膜加盖遮阳网种植1茬叶菜,秋季给大棚加内膜栽培茄子,实现了从早春到深秋连续3茬种植,平均每667 m~2可收入2万元左右,以供菜农借鉴。  相似文献   

12.
为进一步丰富西北地区高原夏菜供应类型,同时提高农用地膜和水肥利用率,减少生产投入,利用膜下滴灌开展松花菜春夏茬和秋延茬生产,实现了原膜二次利用,降低了农膜投入成本,提高了水分、土地和农膜的利用率;栽培实践表明,松花菜一年两茬生产平均单球质量达1.29 kg,经济产量达40 410.0 kg·hm-2,是高原夏菜产松花菜区一种绿色、生态、高产高效的蔬菜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13.
正2016年7月份以来,长江中下游及江淮地区洪涝灾害频繁发生,严重影响了蔬菜生产。洪涝过后,春大棚瓜菜陆续清田腾茬,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利用棚架设施种植小青菜、香菜、生菜、芹菜、茼蒿、萝卜、豇豆等速生蔬菜,实现堵淡增收。现将洪灾后几种蔬菜的主要栽培技术介绍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王建军 《现代园艺》2014,(15):68-69
越冬莴笋——早春西瓜——甜糯玉米一年三茬高效栽培模式茬口安排科学、合理,菜、瓜、玉米轮作,既解决了蔬菜重茬病虫害重发及设施蔬菜连作土壤盐渍化障碍,又克服了菜粮争地矛盾,莴笋上市期在春节前后,西瓜上市在五一前后,甜糯玉米十一、中秋节前后上市,正赶上节假日和瓜菜供应淡季,销路好、价格高,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5.
为筛选出适宜海拔400~700 m山地西瓜后茬搭配种植的商品性好、抗逆性强、经济效益高的松花菜品种,引导当地山区农民发展山地蔬菜和瓜菜高效种植模式,于2014年对11个早、中熟松花菜品种进行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浙农松花50天、庆农65天、台蔬青梗松花65天、台松65天可作为海拔400~700 m山地西瓜后茬搭配种植的首选品种。  相似文献   

16.
更正启事     
《蔬菜》2014,(7)
<正>本刊2014年6期刊登的《提高早春瓜菜育苗质量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一文,作者朱本玉和于德科的工作单位应为:砀山县瓜菜产业发展服务中心,安徽砀山235300,特此更正,并向文章作者和读者致歉。  相似文献   

17.
欢迎订阅     
<正>欢迎订阅2010年《中国瓜菜》《中国瓜菜》是由农业部主管、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主办的全国性瓜菜一体的科技期刊,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2010年《中国瓜菜》将更加突出西瓜、甜瓜、籽瓜、南瓜、黄瓜等瓜类特色和优势,及时报道瓜菜领域的重大科  相似文献   

18.
《西南园艺》2004,32(2):40-40
“春光2号”黄瓜系中国农业大学园艺系朱其杰教授育成的水果型黄瓜新品种,强雌性,优质抗病,属保护地专用品种,综合性状良好,种子价格适宜。该品种耐低温、耐弱光照能力强,在特殊寒冬条件下(温室夜间温度在10℃左右),比其他品种日生长量大,生育正常,不易出现“花打顶”现象,是日光温室冬茬栽培的理想品种,并可根据不同栽培目的,利用于日光温室冬春茬栽培或冬春-大茬长季节栽培; 高抗枯萎病,较耐霜霉等病害。植株生长势强,以主蔓结瓜为主,根瓜出现在4~5节,雌花节率高,单性结实,持续结瓜能力强,可多个瓜同时生长;在规范管理…  相似文献   

19.
《中国瓜菜》2019,(2):46-49
瓜菜产业园因其关键的核心位置影响着瓜菜供应链上下游的畅通。现代瓜菜产业园是一个多元复杂系统,包括了品种培育区、试验示范区、专业种植区、游览观光区和集中配送区等,承担了瓜菜供应链的绝大多数生产运营活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瓜菜产业园选址优化受到土地资源、人力资源、交通资源等诸多因素影响,选址是否合理有效,关乎整个瓜菜供应链运行的绩效。笔者基于GRA与TOPSIS方法,利用系统决策模型对瓜菜产业园选址问题进行优化分析。结果表明,TOPSIS值越大,瓜菜产业园选址越逼近实际理想状况。  相似文献   

20.
《中国瓜菜》2017,(11):45-47
近年来,邵阳市设施瓜菜生产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截止到2016年,面积扩大到11 640 hm~2,比2001年增加了8.39倍,占全省设施瓜菜种植面积的13.82%;其种植效益与种植双季水稻比较,667 m~2产值增加了3倍以上。但在设施瓜菜生产中也还存在一些不利因素,不利于设施瓜菜的快速发展。为了加快邵阳市设施瓜菜的发展,要加大多渠道资金投入力度;大力发展钢架大棚温室;鼓励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参与设施瓜菜的发展;加强设施瓜菜产业化体系建设;搞好农业投入品的全程监控;抓好产前产中产后的全程服务;积极推广1年多熟高效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