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春马铃薯全程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初探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试验针对全程地膜覆盖 ,前期地膜覆盖 ,露地栽培三种栽培方式进行 5种处理。其结果表明 :全程地膜覆盖马铃薯生产势极强 ,易徒长 ,产量最低 ;全程地膜覆盖在初蕾期喷施 2 0 0mg kg多效唑 (或混喷 15 0mg kg膨大素 ) ,能有效控制营养生长 ,促进块茎膨大 ,马铃薯块茎外观品质好 ,产量较露地栽培增产极显著 ,较前期地膜覆盖 (喷多效唑 )增产显著  相似文献   

2.
河南信阳地区提出了该地区杂交水稻大面积亩产600公斤以上的最佳栽培模式为:适栽组合应以汕优63为主;苗栽1.8~2万穴,两段育秧,亩施纯氮10~18公斤;钙镁磷肥50公斤,多效唑160克左右;普及一喷三防技术.1992年在固始县,罗山县、满川县共推广7.13万亩,增产1263.36万公斤,增收884.35万元.  相似文献   

3.
<正> 地处浙中的义乌市,北纬29°~29°33′,年平均气温17.1℃,无霜期243天,活动积温5400℃以上,属北缘蔗区。我们于1987年开始,在农户进行高产蔗田间作马铃薯的试验,结果表明,亩产红糖(3年35.94亩)1041.04公斤,不比净作糖蔗(下称对照)低,且增收马铃薯(鲜薯)592.65~735.83公斤(折原粮118.45~147.17公斤),亩增值331.65~515.08元(除去每亩成本30元,还可得净收入300~485元)。据统计,全市3年推广1000多亩,增产粮食10多万公斤,增值30多万元。事实说明,改净作糖蔗田间作马铃薯,既增产增值,提高复种指数和温光热资源的利用率,增收了相当于蔗田间作麦子的产量(蔗田麦一般亩产100~125公斤),又能避免蔗麦争光和种蔗损麦、收麦损蔗的弊病(马铃薯的茎叶低矮,收种无损于糖蔗);既为发展畜牧业提供青饲料,增积有机肥,又能缓和城乡蔬菜春淡(马铃薯  相似文献   

4.
叶面喷施赤霉素是杂交水稻制种必不可少的增产措施。国际水稻研究所进行赤霉素代用品的研究认为,1.5%硼酸或1.5~2%尿素均可替代赤霉素[见《种子》1989( 3)]。我区对此进行了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喷2%尿素或2%硼酸,以及2%尿素加2%硼酸,与喷14克/亩赤霉素相比,不育系包颈多0.84-3.78粒,有效穗少0.23万/亩,结实率低6.5~17.6%。喷2%尿素亩产种96公斤,喷2%硼酸亩产种122公斤,喷 2%尿素加2 %硼酸亩产种84公斤,分别比喷14克/亩赤霉素减产 31.4%、12.9%和40%。国际水稻所是在结实率10%左右,产种量26.6~37.7公斤/亩的水平下用尿素、硼酸替代赤霉素,…  相似文献   

5.
协优49系江西省赣州地区农科所和地区种子站利用协青早不育系与测64—49配组而成的优质、高产适合于闽东稻瘟病轻病区扩大示范的早杂优新组合。一、产量表现该组合在宁德地区作双早栽培,一般大田亩产400~450公斤,高产田块可达500公斤以上;双晚种植(倒种),7月下旬播种,8月5日前插秧,一般亩产可达350~400公斤。1992年早季,霞浦县州洋乡沙头村示范种植1000多亩,经验收平均亩产506.4公斤,最高亩产达663.5公斤。1993年早季,福安溪柄村阮瑞国户示范种植10亩,实割亩产480公斤,比威优64亩增16.3公斤,增产  相似文献   

6.
通过多次试验,多效唑使用于红麻留种的浓度以250-300mg/kg较好,种子产量平均增产19.6%。表证试验和大田圈割测产也表明,喷多效唑的红麻留种产量增加。通过试验调查,喷多效唑生产的种子质量较好,无变异现象。每667m2多效唑成本3.5元。实践证明是一项有利种子增产增收的实用技术,云孚市累计推广面积4.6万亩。  相似文献   

7.
黑引瑞(原名81原306),1985年引入甘肃河西地区,1986~1988年参加河西地区大区域试验,在区试20个点次中仅两点减产,18个点增产,平均亩产384.6公斤,较对照蒙克尔增产17.08%,居参试品种第三位。86年在条山农场示范1500亩, 平均亩产300.8公斤,比蒙克尔增产20.7%,其中67.6亩亩产超过400公斤。87年示范面积15000亩,平均亩产  相似文献   

8.
(一) 大麦浙皮2号(即83—122)是浙江农科院作物所选育的强春性大麦品种,一九八四年引入我站试种,在适当迟播情况下表现较好。我站连续四年迟播组品比(11月20—25播种)均居首位。平均亩产291公斤,比对照沪麦四号254.7公斤增产14.25%,经测验t=3.76~*,P<0.05,达显著增产标准。一九八六年,我站在11月24日迟播条件下,试种3.25亩,平均亩产312.8公斤,比同时播种的早熟3号0.56亩,亩产230公斤增产36%,其中农技站12号田1.01亩,平均亩产达358  相似文献   

9.
优647是杂交水稻专家袁隆平主持选配的中熟杂交稻新组合。1990年我县在熟坪乡大龙溪村参与中迟品种比较试验,平均亩产515公斤,比对照汕优64增产13.81%,居中熟组第一位,日产量3.9公斤。1991年,作一季中稻试种24亩,作双晚试种110.5亩,据田间考查验收,其中龙田乡龙田村六组作双季晚稻栽培15亩,平均亩产626.5公斤,农户贺承杰种植0.85亩,平均亩产672.9公斤。太平乡溶溪村作中稻栽培9.5亩,平均亩产534公斤,在松板、太平等村作晚稻栽培55亩,平均亩产525公斤,经验收太平村周玉兰种植的0.8亩,折合亩产稻谷625公斤。均比对照威优64增产。 威优647作晚…  相似文献   

10.
<正> 已有的研究表明,多效唑在马铃薯上的应用有促进增产的,也有导致减产的.据叶自新等(1991)研究、多效唑在马铃薯上以20ppm喷施产量最高,大于100ppm即会导致明显减产.靳占忠等(1992)的研究表明,用150ppm多效唑在生长过旺的滩地马铃薯上喷施可以增产,而在植株生长较差的贫瘠地上,则会导致减产.以上两研究的喷施时期都是在植株盛蕾、开花期.为探讨不同浓度多效唑对江浙一带马铃薯喷施的效果,课题组实施了本试验.  相似文献   

11.
<正> 品种来源湖北省宜昌地区兴山县农业科学研究所用“北斗星”作母本和“康革1号”作父本,1975年杂交育成。原代号:7621—12。1985~1987年参加由南方马铃薯研究中心王持的湖北省马铃薯新品种区试,表现增产、抗病、适应性强,综合性状好。1986年省区试亩产1965.90公斤,较对照品种米拉增产17.69%;1987年亩产1524.85公斤,较对照增产12.89%,在两年21点次试验中均达到极显标准。1987年在湖北省兴山县榛子乡生产示范40亩,平均亩产2256.5  相似文献   

12.
76优312( 76—27A×培C312)系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配制而成的双晚迟熟杂交粳稻新组合。1966—1987年全省七个点区试结果,平均亩产440公斤,比常规粳稻矮粳23增产17.5%,产量居参试品种(组合)第一位。1988年参加生产试验,三个点平均亩产459.3公斤,比常规粳稻增产30.789年宁乡县双晚示范,面积28.4亩,平均亩产486.2公斤,比常规晚粳增产17.7%;1990年双晚示范529.1亩,平均亩产534.4公斤,比常规晚粳增产19.1%。城郊乡罗宦村示范面积118.57亩,平均亩产554.4公斤,其中乡农技员成尚文种的禾场丘1.11亩,经验收平均亩产619.9公斤。 一、主要特点 1.…  相似文献   

13.
<正> 1 前言马铃薯是我州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常年种植180万亩左右,80%以上是与玉米套作。由于施肥水平提高,降水量过大,光照不足等原因,马铃薯植株大都生长不太健壮和存在不同强度的徒长,并影响套作玉米的生长。为了进一步提高马铃薯及套作玉米的产量,我州近年开展了马铃薯喷施多效唑的试验、示范。1990年巴东县茶店镇农技站进行了马铃薯喷施不同浓度多效唑的试验。为了进一步探讨不同施用时期、不同浓度的多效唑对马铃薯的增产效果及对套作玉米的影响,1992年我们在茶店镇又进行了试验。  相似文献   

14.
一、莆大麦4号的示范、推广莆大麦4号从1982年到1986年先后经过鉴定圃。品种(系)比较试验和省市区域试验,产量比对照种早熟3号矮早三增产14.1~25.7%。同时,连续四年在不同地点、不同自然条件下进行小面积试种和大而积示范,比早熟3号和矮早三增产1~2成。1987年继续在平原、沿海丘陵和半山区进行大面积示范,一般亩产200-250公斤,高的达300公斤以上,如莆田县黄石镇1987年种植22200亩,占全镇大麦面积的82%,平均亩产208。5公斤,其中6000亩示范片,平均亩产242.4公斤,比矮早三增产25.8%;福清县种植100多亩,其中音西乡王塘村125亩,平均亩产229.5公斤,比矮早三增产  相似文献   

15.
喷施多效唑对红麻留种产量的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多次试验,多效唑使用于红麻留种的浓度以250-300mg/kg较好,种子产量平均增产19.6%,表证试验和大田 圈割测产也表明,喷多效唑的红麻留种产量增加。通过试验调查,喷多效唑生产的种子质量较好,无变异现象。每667m^2多效唑成本3.5元。实践证明是一项有利于子增产增收的实用技术,云孚市累计推广面积4.6万亩。  相似文献   

16.
河南省1989年在郑州市的金水区搞了8个百亩丰产方,平均亩产604.2公斤,比1988年增产25.9%,比这年丰产方外同类型田块增产23%,改变了单产多年徘徊在400公斤左右的局面,实现了高产更高产。主要经验是:推广高产良种;稀播■喷多效唑培育多蘖壮秧;适时早插,合理密植;增施有机肥,氮磷合理搭配;改淹灌为浅水勤灌,适时晒田;改轻后期管理为精心管理。  相似文献   

17.
多效唑是八十年代初研制成功的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它能抑制植物体的内源赤霉素合成,削弱细胞分裂和伸长。有研究表明,杂交连晚秧苗喷多效唑,具有促进分蘖、降低株高、增穗增粒、提高产量的作用。为了探明喷施多效唑对杂交早稻秧苗素质和产量的影响,1987年我们在浙江省兰溪市张坑乡的培泥沙田进行了叶面喷施试验,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 供试品种为威优35和威优634,3月26日播种,播种量14~15公斤/亩, 4月6日出苗, 4月 20 日.揭膜时( 3叶 1心)喷施多效唑(江苏省建湖农药厂生产的粉剂)300ppm药液100公斤/亩。喷药前排干秧板水,2小…  相似文献   

18.
汕优秀2号     
汕优秀2号(原名汕优华2号),是江西省宜春地区农科所于1980年用珍汕97不育系与秀恢2号(华矮17/IR24)测交选育而成的杂交早稻新组合。 一、产量表现 1984和1985年参加省级杂交早稻联合区试,平均亩产分别为511.455公斤和462.98公斤,比广陆矮4号增产13.76%和9.96%。1985和1986年参加全国南方杂交早、中稻区试,14个点,平均亩产分别为464.52公斤和493.8公斤,比威代35减产6.72%和3.16%。 1985年大田示范12.79亩,平均亩产488.065公斤,其中4.73亩,亩产546.15公斤。1986年大田示范35.22亩,平均亩产461.85公斤,其中5.2亩亩产523.5公斤。同年推广3500亩…  相似文献   

19.
建阳县良种场以往杂交稻不育系的繁殖亩产量徘徊于50多公斤,小面积最高亩产量101.5公斤。1989年承担省繁不育系65.6亩,其中高产示范田5.2亩,亩产132.3公斤,比其余60.4亩的平均亩产84.2公斤增产了48.1公斤。一、增产的原因收获前,对示范田和一般田分别测产,每类田取三个点,每个点取10丛,其结果见表一。  相似文献   

20.
“601”是三明市农科所以78130与CQ064杂交选育而成的迟熟早籼新品种。 1988年三明市农科所在本所沙壤田示范38.5亩,平均亩产417公斤。同年在我县南口乡摘穗倒种,19、89年该乡井龙村试种1.6亩,亩产干谷455公斤;黄潭乡农技站试种1.18亩,平均亩产466公斤,比78130亩增产57公斤,增产12.33%,亩日产量比78130高0.51公斤。我县良种场区试结果折亩产419.17公斤,比对照79106亩增19.17公斤,达极显著水平。三明市联合区试8个点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