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树莓种苗繁殖方法一般采用根蘖分株、埋土压条和扦插.根蘖及压条分株繁殖方法受气候及环境条件影响,生育周期长,且苗木质量参差不齐,多年连续田间繁殖还易导致品种退化;扦插繁殖方法,各品种间扦插成活率差异较大,有的品种繁殖系数较低.植物组织培养具有生长周期短、繁殖系数高、遗传性一致等优点.如何利用树莓组织培养技术繁育种苗,以期...  相似文献   

2.
新几内亚凤仙(Impatiens platypatala)是一种名贵花卉,我国已有多年的栽培历史。其繁殖方法主要是种子繁殖和水培扦插。由于繁殖技术落后,不仅繁殖系数低,品种退化现象也明显,表现为观赏价值降低,茎含水量高、多汁,水培扦插易霉烂,且易染病害,受季节影响,限制了其发展。本文主要通过对培养基的配制、选择,继代繁殖、诱导生根、试管苗的移栽等方面研究,找出新几内亚凤仙组织培养的方法,以提高苗木质量,使品种纯化,加快繁殖速度,为几内亚凤仙组织培养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毛白杨扦插不易成活,在生产中多采用“接炮捻”、“一条鞭”等方法嫁接繁殖,繁殖系数不高,而采用组织培养繁殖三倍体毛白杨苗木,则不受季节及生长时间限制,能在短期内提供大批量的优质苗木,便于大规模推广。已有的关于毛白杨组织培养的研究报道主要在于探讨其再生体系和外植体的选择等,而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林木植物扦插技术现状,分析了与扦插生根有关的遗传因素、环境因子、插穗处理以及扦插机理,总结了扦插繁殖技术在枣、板栗、柿子、核桃、榛子上的应用研究,提出了木本粮食植物扦插存在繁殖技术应用率低、嫩枝采集困难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从建立插床、配置营养土、插条采集及处理、基质消毒、扦插几方面介绍了大果榛子的扦插繁殖技术。从扦插后管理、越冬管理、移栽大田3个方面介绍了大果榛子无性扦插繁殖的后期管护技术,以期为今后加快榛子良种繁育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6.
毛白杨无性繁殖有多种方法,方法不同繁殖效果各异。本研究以成活率、亲和力、繁殖系数和苗木质量为评价依据,系统分析了毛白杨嫁接繁殖和扦插繁殖在科研和生产中的实用性。结果表明继代、组培繁殖最适用于数量上的扩大繁殖,获得最大的繁殖系数;而炮捻、袋接和一条鞭扦插则能最大限度地克服亲和力低的问题,苗木生长健壮;嫩枝扦插则用于无性系复壮和生根力测定。  相似文献   

7.
杜鹃花大色艳,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其繁育方式主要是种子繁殖、扦插和组织培养等,但种子繁殖有周期长、易发生变异等特点,而通过嫩枝扦插来培育杜鹃苗木,既能保持杜鹃优良种性,还具有繁殖系数高、繁殖速度快的特点,可以在短时期获得大量具有优良种性的优质种苗,对杜鹃苗木产业化生产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在基层生产中具有现实意义并且对保存种质资源具有重要意义。研究以北方常绿耐寒杜鹃—石岩杜鹃、当地野生杜鹃(映山红)、和羊踯躅等为研究对象,研究出一套杜鹃扦插快繁技术,以期为大面积人工栽培杜鹃提供合理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8.
月季常用的繁殖方法是扦插,但不适宜不易扦插成活的杂种茶香类月季品种。为此,我们结合生产对所引进的新品种、难以扦插成活的品种进行了快速繁育技术研究,探索出了月季多圃配套快速繁育技术。近3年来,在邓州市农林局花圃等处推广应用已培育出苗木50余万株。该技术把传统生产上扦插和嫁接方法结合起来,利用蔷薇扦插容易生根的特性和芽接繁殖速度快的特点,在蔷薇枝条上分段接上月季良种芽,也即把月季良种接上易生根的蔷薇,在育苗基地采用采穗圃、砧木圃、繁殖圃多圃配套新体制,达到了快速繁育的目的,繁殖系数与组织培养相当,是…  相似文献   

9.
优良沙旱生植物工厂化快繁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沙旱生植物工厂化快繁技术包括繁殖方式、育苗时间、容器与设施选定、育苗基质的配制及消毒、繁殖材料处理、温湿度控制、水肥管理、苗木的移植及定植等,该技术具有繁殖系数高、繁殖速度快、保证品种纯度、防御植物病毒病、缩短育苗周期等方面的优势.以优良沙旱生观赏植物互叶醉鱼草和金叶莸为例,从组织培养、嫩枝及硬枝扦插、微型扦插、现代化育苗设施和灌溉系统应用、科学管理等方面归纳沙旱生植物快繁技术.已繁育各种优良沙旱生灌木苗250余万株,向各地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10.
垂吊矮牵牛(Petunia-Spreding)为茄科矮牵牛属的多年生蔓生植物,是近年来较为时尚的垂吊型花卉装饰植物。目前该品系主要依靠从国外引进F1代种子进行播种繁殖,但种子价格昂贵(单价2.5元/粒),细小,播种难度大,种子繁殖又易发生变异,出现杂色,而扦插繁殖苗分枝力弱,株型单薄,严重影响其观赏价值。播种、扦插都难以在短时间内生产出批量的优质种苗。因此,采用组织培养技术进行快速繁殖,可解决繁殖系数低、种子价格昂贵等问题,从而满足市场的大量要求。  相似文献   

11.
以章古台地区沙地栽培的平欧杂种榛达维、辽榛3号和辽榛7号3个品种(系)为研究对象,进行榛树行间套种豆科牧草试验,研究平欧杂种榛林下套种牧草对坚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平欧杂种榛株产主要受果苞数的影响,两者之间呈极显著的正相关(P<0.01),相关系数为0.992;平欧杂种榛林下套种牧草后,可以显著提高果苞数,不同品种间提高程度不同,辽榛7号提高程度最大,提高了96.71%;平欧杂种榛林下套种牧草后,坚果的蛋白质、总糖、淀粉和脂肪含量均得到了显著提高,明显改善了坚果的内在品质。  相似文献   

12.
不同药剂对平欧杂种榛苗木生根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辽榛3号(84-226)、平欧110(82-11)和达维(84-254)3个平欧杂种榛品系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浓度的IBA、ABT1和GGR药剂对平欧杂种榛生根率、生根数量、生根粗度以及生根长度的影响。结果显示:辽榛3号繁苗时用这3种药剂处理均可;平欧110和达维用这3种药剂不同浓度处理,生根率和生根长度与对照相比差异均不显著;在浓度为1 200mg·L-1的IBA处理下的生根基径效果均最佳;在浓度为800mg·L-1的IBA处理下平欧110的生根数量效果最佳,在浓度为1 000mg·L-1的IBA处理下的生根数量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大兴安岭天然平榛潜在结实能力进行的分析,结果表明:大兴安岭天然平榛有较高的潜在结实能力,最高可达1 304kg hm~(-2),是天然状态下实际结实量(200kg hm~(-2))的6.5倍,具备经营条件。最佳结实年龄是3-5年生,6年生以后结实开始下降;最佳密度因年龄不同有所不同,3年生结实量为15万~25万株 hm~(-2),4~5年生为11万~19万株 hm~(-2)。  相似文献   

14.
不同缢根材料对平欧杂种榛苗木繁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科尔沁沙地栽培的辽榛3号(84-226)、辽榛7号(82-11)和达维(84-254)3个平欧杂种榛(Corylus heterophylla Fish.×Corylus avellana L.)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材质、不同粗度的缢根材料对平欧杂种榛压条苗生根率、生根数量、生根基径、生根长度以及地上部分的影响。结果显示:科尔沁沙地栽培的平欧杂种榛在繁育苗木时,采用22号铁丝(?=0.711mm)作为缢根材料,效果最佳,成本最低。  相似文献   

15.
从嫁接繁殖、扦插繁殖、压条繁殖和分株繁殖等方面系统地介绍了欧榛的无性繁殖技术,为繁殖欧榛作参考。  相似文献   

16.
野生榛子垦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野生榛子垦复技术是经过多年在野生榛子垦复过程中总结出来的,其规范了野生榛子区划、建园、作业方式、密度调整、林地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等生产操作技术,简化易懂,行之有效。  相似文献   

17.
在甘南县兴久村,根据平榛的生态习性采用施用保水剂+生根粉、保水剂、生根粉、自然栽植(对照)等4种不同处理措施进行了人工栽培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处理措施之间成活率存在较大差异,其中保水剂+生根粉处理成活率最高,可使当年栽植的野生平榛成活率达81%,明显高于对照的58%;同时不同处理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野生平榛的生长;另外野生平榛人工栽植幼林对极端干旱或低温天气反应敏感,有枯枝情况出现。  相似文献   

18.
不同浓度IBA对榛子硬枝扦插生根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平榛、杂交榛、欧榛枝条为无性繁殖材料,研究IBA对榛子生根率和生根指数的影响。结果显示:平榛在IBA浓度为400 mg/kg和500 mg/kg时生根率最高,分别达到了13.75%和15.61%;欧榛在IBA浓度为400 mg/kg时生根率最高,为62.10%;不同浓度IBA对杂交榛生根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9.
榛子是营养价值极高的干果,许多温带和亚热带国家广泛种植。本文较系统地介绍了国外榛子的育种和栽培情况,对我省榛子的引种栽培和开发利用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杂交榛子白粉病药剂防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粉病是杂交榛子的主要病害,感病后的榛树长势衰弱,果实产量与品质降低,严重的甚至会逐渐死亡。通过在抚顺市进行杂交榛子白粉病药剂防治试验发现,杂交榛子白粉病在抚顺市始发期为6月上旬至7月上旬,盛发期为7月中旬至9月下旬,末期为10月上旬至11月。杂交榛子白粉病有效防治药剂及使用浓度为15%三唑酮400倍液,45%石硫合剂200~400倍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