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2.
20世纪中后期以来,在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下,青藏高原湿地生态系统变的极其敏感和脆弱。运用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以Landsat TM/ETM+/OLI遥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解译了青藏高原东部甘南和川西北地区1991、2000、2010和2016年4个时期的沼泽湿地;利用转移矩阵和湿地动态度,分析了沼泽湿地的空间变化、转移方向和变化速率;采用景观指数,分析了沼泽湿地景观格局变化;结合气象数据和相关统计资料并利用灰色关联度法,分析了沼泽湿地变化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 1)研究区沼泽湿地主要分布在东北部,1991-2016年4个时期的面积分别为6739.89、6231.39、5849.59和5649.35 km2,处于持续减少的状态,26年间面积共减少了1090.54 km2。2)26年来,研究区沼泽湿地的动态度从-7.54%减小至-3.42%,面积变化速率持续减慢,高寒草地是沼泽湿地转出和转入的主要类型。3)沼泽湿地的斑块数量先增加后减少,斑块密度持续增大,反映了沼泽湿地的破碎程度增高;最大斑块指数先降低后小幅升高,斑块形状指数先升高后小幅下降,反映了沼泽湿地的优势度降低,景观形状趋于复杂化;分离度指数先增大后小幅减小,聚集度持续降低,反映了沼泽湿地从单独紧凑的状态趋向离散化发展。4)人为因素是影响青藏高原东部沼泽湿地面积变化的首要原因,其次受到气候因素的影响,各因子影响力大小依次是牧业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GDP)>人口数量>温度>蒸发量。沼泽湿地面积与各因子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面积随牧业生产总值、GDP、人口数量、温度和蒸发量的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3.
4.
农牧交错区草地面积动态变化研究——以内蒙古太仆寺旗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1986,2000和2009年3个年份点的遥感影像,在RS与GIS支持下,解译提取内蒙古太仆寺旗20余年草地空间信息,分析该区草地时空动态及其景观格局变化。结果表明:1986-2000年,草地面积减少307.67km^2,且退化严重,大量草地转化为耕地,生态环境趋于恶化;2000-2009年,草地面积有所增加,增加的部分主要来自退耕地;20余年来,低地盐化草甸持续增加,低湿地草甸快速减少。基于分析结果,指出草地退化是自然因素与人类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自然因素起到一定作用,人类活动干扰则是草地动态变化的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5.
6.
7.
高山草原放牧绵羊体重动态变化及其限制因素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成年羯羊 ,一岁羯羊、当年羯羔体重变化均呈单峰值曲线 ,峰值都在 1 0月份 ,最大体重分别为 52 .43± 2 .56kg,40 .92± 4.0 5kg和 30 .65± 1 .30 kg;体重月均下降率分别为1 .61 % ,0 .93%和 0 .84% ;影响成年羯羊日增重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是温度 ;从草地营养方面来看 ,影响绵羊日增重限制性因素的关联度排序为 CP>ME浓度 >CF>NFE>ASH;在绵羊消化代谢方面 ,其主要限制性因素的关联度排序为 :采食量 >消化率 >瘤胃氨氮量 >N存留率 >体重 ;影响放牧绵羊日增重的气候因素排序为 :温度 >风速 >湿度。 相似文献
8.
选拔100头分娩奶牛,从产后第1~25d采取子宫分泌物,观察细胞动态变化,结果认为,产后子宫内细胞动态变化反了子宫净化过程,红细胞和上皮细胞的变化,反映了出产后子宫收缩状态,白细胞的波动变化及噬菌变化,表明了个体抗病能力及感染程度。 相似文献
9.
巴里坤草原面积动态及其气象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03-2012年7月巴里坤250 m分辨率的EOS/MODIS卫星影像数据, 通过预处理、几何校正计算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利用巴里坤1∶250 000的土地类型分类图, 在GIS支持下, 提取巴里坤近10年的草地NDVI信息数据, 并以2003年巴里坤草地NDVI为本底数据, 计算巴里坤草地面积的动态变化, 结合相应年份的气象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巴里坤高覆盖草地面积保持相对稳定;中覆盖草地面积年际间变幅较大;低覆盖草地与荒漠化草地在面积上呈现明显的此升彼降的关系。说明两者之间存在明显的相互“转化”关系:若降水充足, 则荒漠化草地向低覆盖草地转化;若降水不足, 则低覆盖草地退化为荒漠化草地。降水和气温是影响巴里坤草地生长的两个重要气象要素, 尤其是4-6月的降水将直接影响当年草产量。 相似文献
10.
11.
建设用地动态变化是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的一部分。文中介绍了建设用地动态变化研究,并借鉴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研究的部分成果,在总结建设用地动态变化的特点、影响及趋势的基础上构建了建设用地动态变化研究模型体系。针对建设用地变化的不同方面构建了不同的动态模型并阐述了模型成果的应用,预测建设用地需求的两种不同方法:因果分析法和时间序列法。 相似文献
12.
利用1959年~2004年的资料,建立湖面降水、地表水入湖、地下水补给及湖面蒸发耗水之间的水平衡方程,对青海湖水位、水量变化进行动态分析,结果表明:1959年~2004年的45年间,青海湖水位下降3.78m,湖面面积减小362.3km2,储水量减少178×108m3。但从2004年开始逆转,青海湖水位2010年比2004年上升近99cm,湖面面积2010年比2004年扩大135.07km2,储水量增加近12×108m3。 相似文献
13.
以鹰嘴豆牙素A(Biochanin A)为标准样,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岷山红三叶(Trifoliumpratense L.cv.Minshan)不同生育期不同器官的异黄酮含量,旨在探索药用岷山红三叶最适收获期。测定结果表明:岷山红三叶在甘肃岷县的生境条件下,不同生育期的异黄酮含量是苗期(2.25%)>分枝期(1.74%)>孕蕾期(1.41%)>初花期(1.36%)>盛花期(1.26%)>成熟期(0.78%),其中苗期为最高。异黄酮含量随着植株的生长呈逐渐下降的趋势,而且下降幅度很大,下降了65.33%;不同植株器官中异黄酮含量:叶(1.58%)>花(1.32%)>全株(1.26%)>茎(0.73%),叶片中总异黄酮含量最高,茎中的含量最低。在实际生产中,应考虑刈割次数,兼顾生产、加工和消费多方面的效益,药用岷山红三叶的最适收获期为盛花初期。 相似文献
14.
15.
16.
青海玉树隆宝地区生态环境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青海省玉树州隆宝地区9 252 km2范围,1990-2004年15年间遥感影像处理数据资料,采用实证分析法和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分析了气候变化尺度下隆宝地区生态环境变化与气候因子间的关联度。得出:隆宝地区生态环境处于明显的不稳定状态,生态类型转化十分明显,最具代表湿地生态类型的湖泊和沼泽面积均呈缩减状态,沼泽缩减速度为487.3 hm2/a。不同生态类型面积变化与气象因子中的气温因子关联度大的有河流、沼泽、灌草过渡带、不宜林草地;与气温、冻土关联度大的是湖泊;与气温、蒸发关联度大的是其他水域;与气温、降水关联度大的是草地和裸岩;与气温、蒸发、冻土关联度大的是永久雪地冰川;与气温、降水、蒸发、冻土关联度都大的是宜林草地和滩涂,只与冻土关联度大的是灌木林生态类型。 相似文献
17.
利用重庆市1996-2005年的社会经济统计资料和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分析了重庆市直辖十年来耕地动态变化,通过主成分分析法进一步探讨了影响耕地动态变化的驱动因子。结果表明:10年来,重庆市耕地面积总体呈减少趋势,2001年后,耕地占用的速率明显加快。其中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人口增加、生态退耕政策等构成了耕地数量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 相似文献
18.
19.
城市地价监测点的价格更新是地价动态监测体系维护和更新的重要部分,从监测点地价的影响因素分析出发,采用多因素权重法建立监测点地价更新的数学模型,以专家确定影响因素权重和估价师对各因子变动比例打分的形式,掌握土地条件变化引起的地价动态变化,从而达到更加准确、方便、快捷更新监测点地价的目的。以重庆市江北区部分监测点为例证明此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