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引起棉花早衰的主要原因有水肥供应不足、田间管理不当、干旱高温天气和红叶茎枯病等,早衰发生越早减产越重。采取以下措施,可有效预防棉花早衰。 1、早发棉花摘早蕾它是防止早衰既经济又有效的措施。地膜棉和育  相似文献   

2.
棉花地膜移栽能较好地促进棉花早发,使棉花的开花结铃期前伸,有效开花结铃时间增加。然而,由于移栽地膜棉前期生长快,消耗的养分相对露地棉要多,若管理技术跟不上,易出现早衰,前期的早发优势往往被后期早衰所抵销。为了避免或延缓早衰现象,充分挖掘移栽地膜棉的增产潜力,移栽地膜棉大田管理要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3.
地膜覆盖棉花根系多 ,分布浅。 0~ 2 0cm耕层中根系分布数量 ,占总根量的 81 %以上 ,形成了地膜棉早发易早衰的生育特点。因此 ,防止棉花早衰是确保地膜棉高产优质的关键。生产实践证明 ,采取以下措施 ,可有效地防止地膜棉早衰。1 及时去早蕾 ,主攻优质桃去早蕾就是去掉早发棉田中棉株下部 1~ 3果枝上、6月 1 5日以前所现的蕾 ,并同时打去边心。去早蕾不仅可防早衰 ,还能减少烂铃 ,集中营养 ,调节营养物质再分配 ,搭起丰产架子 ,多坐优质桃 ,一般可增产 1 0 %~ 2 5%。但6月 1 5日以后现蕾的晚发棉田 ,不宜采取此项措施。2 揭膜追肥地…  相似文献   

4.
1抗虫棉早衰原因 1.1品种原因。抗虫棉与普通棉花相比前期生长慢,营养生长不足,生殖生长提前且结铃集中,生理负荷过重,后期如遇干旱病害等不良条件易引发早衰。目前生产上推广的抗虫棉品种多为生育期125~130d的品种,加之地膜棉的广泛种植促使生育进程加快、早发。很多农民不能依据其特性科学运筹肥水和管理,早发往往诱发了后期的早衰。  相似文献   

5.
棉花异常生育诊断与调控Ⅰ.棉花早衰及其预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早衰是制约棉花高产优质的异常现象之一。主要表现为在棉花开花结铃的适宜时期 ,因生育不良导致叶片小 ,花蕾少 ,甚至伴生病害 ,棉叶过早脱落 ,植株死亡 ,从而使棉株的潜在生产力不能最有效地发挥出来。因此 ,探讨棉花早衰成因 ,防止早衰对实现棉花高产优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 棉花早衰类型及原因大面积生产调查结果表明 ,棉花早衰可归纳为下列 5种类型。1 .1 早发早衰型这类棉花前期发育快 ,但生长相对迟缓 ,致使开花前没有搭好丰产架子 ,开花后生长中心又过早地转移到了生殖器官 ,光合产物开始主要供应蕾铃发育 ,根、茎、叶所得营养…  相似文献   

6.
移栽地膜棉试验表明,棉花进行地膜覆盖移栽不仅具有明显的保墒、增温效果,而且可实现壮苗早发,加快生育进程,改善群体结构,确保棉花高产优质。据此,提出了移栽地膜棉的配套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7.
移栽地膜棉试验表明,棉花进行地膜覆盖移栽不仅具有明显的保墒、增温效果,而且可实现壮苗早发,加快生育进程,改善群体结构,确保棉花高产优质.据此,提出了移栽地膜棉的配套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8.
棉花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路线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生产实践表明,原“促棉早发、三桃满挂”的技术路线,不适应棉花地膜覆盖等栽培技术。1984年以来的研究表明,与地膜覆盖、双膜覆盖等促棉早发技术相适应的棉花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路线是促棉早发、防棉早衰、塑造立体采光群体结构,创建高光效群体模式;摘早蕾控制伏前桃,去晚蕾控制晚秋桃,加强花铃期管理促进多结伏桃和早秋桃,创建优质高产最佳结铃模式。1995~2002年,按此技术路线制定的“杂交棉花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规程”,连续8年创皮棉单产2244 0~2350 8kg/hm2 的高产纪录。  相似文献   

9.
<正> 随着棉花产量的不断提高,高产棉早发与早衰、早发与烂铃等矛盾也随之出现。为此我们从1987年开始,在中棉所的统一按排下,进行了棉花除早蕾控晚蕾及其配套技术的试验、示范。利用棉花无限生长习性和自身补偿能力强的特性,采取有效的调节措施.不要或少要伏前桃和晚秋桃,实现棉花优质高产,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一般每亩可增收皮棉7.5公斤,增产  相似文献   

10.
麦套棉花促早发高产栽培技术,是采用"麦棉套种+营养钵育苗+移栽后覆盖地膜"三项促早发技术措施,结合各生育时期及时进行简化管理和肥水管理,以促苗早发,多结有效铃和增加铃重,从而夺取棉花高产的一项综合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1.
1地膜污染严重 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是实现棉花高产、稳产的一项有效技术措施,但随着地膜棉种植年限延长,土壤中残留地膜对棉花生产的影响也日益严重。大量的残膜在土壤中存在,不仅影响种子的发芽、出苗和根系的伸展下扎,阻碍根系正常发育,还导致棉花早衰严重。  相似文献   

12.
棉花地膜栽培技术已经在农三师大面积上应用,与其它地区一样取得了成功。但地膜覆盖对棉花壮苗早发的效应及其栽培技术尚需进一步研究。为了探讨这一问题,笔者对南疆小海子垦区五十一团几个连队的地膜棉从播种到田间管理作了较全面的调查;对地膜棉与常规棉苗、苗期生长发育作了观察比较。在此基础上,对地膜棉壮苗、早发及其栽培技术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正> 双膜棉是将棉花营养钵薄膜覆盖育苗与大田平铺地膜后再打洞移栽相结合的一种新的栽培技术,它具有移栽棉和地膜棉两种栽培技术的双重优势,是抗灾保全苗,促进棉花早发、高产、优质、高效的重要途径。 一、双膜棉的优越性 1、抗灾保苗,促进早发。1993年,我场农科所推广双膜棉614亩,占植棉面积的63.2%。在5月低温、多雨、寡照的恶劣气候条件下,顺利通过了全苗壮苗关,充分显示出了双膜棉抗灾保苗,促进早发的优势。6月15日抽样调查:双膜棉平均株高22.8cm,叶龄9.8片,果枝2.0盘,蕾2.1个,倒四叶面积128.2cm~2,分别比露地移栽棉高8.9cm,多4.8片、多1.8盘、多2.1个、大104.2cm~2,和全场大面积棉花相比,生育进程提早15—20天。 2、增加“两伏桃”,提高棉花品级。据调查,九三  相似文献   

14.
沿海棉区麦套地膜棉存在着出苗容易保苗难,发苗容易稳长难,结桃容易防早衰烂桃难等情况。因此,争全苗、促早发、保稳长、防早衰是夺取地膜棉优质高产的关键。从战略上看,扩大小行宽度,增加地膜覆盖度,提高保苗密度,掌握施肥适度,降低植株高度,确保水系深度是主宰全局的六项措施。具体地说,地膜棉的保苗密度不低于每亩4000株,施肥量不高于每亩20斤纯氮,植株高度不超过90厘米,地膜覆盖度在50%以上,小行宽度不小于1.4尺,水系深度腰墒2尺,间隔30公尺,顺墒1尺,围沟3尺,出  相似文献   

15.
移栽地膜棉栽培技术是近几年推广应用的一项实现棉花高产优质高效的实用技术.分析了影响移栽地膜棉增产的主要原因,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6.
威县地处冀南平原,是国家优质棉基地县,年种植地膜棉60多万亩,近年地膜棉花早衰早死现象严重,每年不同程度的早衰早死面积10万亩左右,平均亩减产籽棉50公斤左右,损失严重。根据我县的生态条件和地膜棉花的生育特点,既防止早衰早死,又保证及早成熟的主要措施是:  相似文献   

17.
袁萍  景星 《农村科技》2006,(4):24-24
棉花早衰可使棉株在很短时间内大面积出现叶脉失绿黄化,叶色逐渐变褐发红,叶片由下而上迅速枯黄脱落。一、早衰原因1.中后期严重脱肥在土壤肥力低、基肥不足的情况下,棉花中后期容易脱肥,特别是地膜棉前期生长发育快,消耗土壤养分,以致后期严重脱肥。若只重视前期基肥及花铃肥的使用,忽视花铃肥及盖顶肥,易造成棉花中后期  相似文献   

18.
威县地处冀南平原,是国家优质棉基地县,年种植地膜棉60多万亩,近年地膜棉花早衰早死现象严重,每年不同程度的早衰早死面积10万亩左右,平均亩减产籽棉50kg左右,损失严重。根据威县的生态条件和地膜棉花的生育特点,既防止早衰早死,又保证及早成熟的主要措施是:1轮作倒茬,清洁棉田  相似文献   

19.
水分是影响棉花早衰的重要因素。在没有灌溉的条件下,土壤水分状况主要受气候条件的影响,中熟品种极易导致早衰。土壤肥力与早衰也存在着密切关系。据调查,凡地力肥沃,有机质含量较高,保水保肥性增强的棉田一般不会出现早衰。土壤有机质和速效磷、钾的含量对棉花是否早衰有很大的影响。此外,夏播棉处在地温较高,光照充足的条件下,有利于棉花的生长早发,但如果管理不及时,早发没能早管,最后也将导致大面积早衰。早衰还与品种有着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洞庭湖区棉花常年因移栽后低温阴雨而迟发,造成霜前花率低,晚秋桃比例大,从而影响其产量和品质。移栽后采用覆膜新技术,可实现壮苗早发,改善群体结构,确保棉花高产优质。据此,提出了移栽地膜棉的配套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