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白菜霜霉病菌(Peronospora parasitica)卵孢子是主要的越冬器官,但有关病菌卵孢子形成及其生活力的报导并不多见。根据在沈阳田间调查的结果,1958年在田间采集秋白菜霜霉病病叶时发现病斑内含有大量的病菌卵孢子,1961年又见到同样的情况,这两年都是沈阳地区白菜霜霉病的流行年。为进一步了解这些情况,于1962年秋季对病菌卵孢子在田间的形成时期作了较系统的调查。  相似文献   

2.
关于北也门的一种高梁、玉米的病害——高梁霜霉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梁霜霉病(Sclerospora sorghi)是一个世界性的重要病害。目前国内尚无确切的报道。作者在北也门重新描述了当地的病害症状与病原,研究了该病的流行与防治。明确病害的初侵染主要靠土壤中的卵孢子。高梁幼苗出土时即可被害,田间出现少量系统病株。在适合的条件下,病株产生孢子囊进行局部侵染,并使病害逐渐扩展至全田。早期的局部侵染可转为系统性侵染,大大加重了高梁的受害程度。生长后期局部侵染减少,系统病株叶片破碎,向土中散出大量卵孢子,为次年流行提供了初侵染源。当地海拔800~1800米的山区,孢子囊和卵孢子均可对高梁造成严重的损失。在当地高梁霜霉病流行的气象要素是:日平均气温25℃至29℃,日平均相对温度56%以上,月结露日期多于18天,累积月降雨在30毫米以上。全年仅12月至次年4月间的气候条件不利于病害的流行。在当地玉米主要被土壤中的卵孢子侵染为害。病害的流行往往与降水量有关,一般苗期积水的田块,病害较重。高梁品种间抗病性差异明显。虽中国的品种材料一般较感病,但也有一些抗病的材料。  相似文献   

3.
成都萵笋霜霉病菌孢子囊寿命很短,生活力只能維持7—10天。在病叶、茎及种子中,均未发現卵孢子。其初侵染来源可能是种子或病組織中潛藏的菌絲。調查結果表明,萵笋霜霉病菌可以藉气流或水流終年侵染,不在活体外休眠。 萵笋霜霉病菌寄主范围小,在6种菊科植物上接种未获成功,表現出明显的专化現象,品种間抗病性亦有显著的差異。  相似文献   

4.
对高山红景天根腐病初侵染来源和侵入途径的研究结果表明,0~60 cm深度范围内的病区土壤和病株残体可以成为高山红景天根腐病的主要初侵染来源,而种子带菌率很低不能成为主要侵染来源;高山红景天根腐病菌可以通过伤口和直接侵入植株根部引起病害,其中伤口更有利于病原菌的侵入。  相似文献   

5.
1症状发病初期叶片正面产生淡绿色病斑,后逐渐扩大成多角形或不规则形,颜色由淡绿色转为黄至黄褐色,病斑背面长出明显的白色霜霉。包心期若环境适宜,病斑可迅速扩大,使叶片连片枯死,从植株外叶向内叶层层发展、干枯,最后剩下一个叶球,造成大白菜严重减产。2病原及传播途径大白菜霜霉病是由十字花科霜霉菌侵染所致,病原主要以卵孢子在病残体、土壤及附着在种子上越冬或以菌丝体在种株及田间残余病株上越冬。翌年气温适宜时,卵孢子萌发侵染引起发病。3发生条件昼夜温差大,空气湿度大时,霜霉病极易流行;重茬地、低洼潮湿地、浇…  相似文献   

6.
马铃薯晚疫病中心病株形成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河 《植物保护学报》1962,1(3):255-268
从1956年以来在北京和山西阳高进行的晚疫病初侵染来源的试验没有发现病薯以外的其他可能来源。在北京条件下,病菌冬季在残株上只能存活一个半月,在山西病地连茬种植不能引起早期严重发病。病叶的检查和培养基的诱发培养都未见到卵孢子。病菌从病薯侵染到病苗的三种途径,经过大量调查和试验,结果如下:薯块上的病斑扩展到幼苗基部皮层的最多;其次是由病薯或病苗地下部,长出孢子囊,再侵染到同穴相邻幼苗地下茎引起的。病菌由茎基髓部长上来的最少。后两种只占出土病苗的4%左右。不同途径得病的幼苗,形成中心病株的可能性也有所不同。幼苗得病后有三种情况:一种是病菌很快长到幼苗的生长点,或横向环绕茎基,使幼苗早期死亡,病菌亦同归于尽。第二种是病菌侵染茎基时,茎部有足够的抵抗力,使病斑愈合,病菌死去。第三种情况是幼苗得病时其抗病力与病菌的致病力处于相持状态,病菌缓慢地向上生长,出土后,遇到适宜的条件,产生孢子囊,成为中心病株。通常中心病株形成率只占病薯总数的%1左右。病苗与中心病株的形成受下列因素的制约,病薯的染病程度:种薯的切块、土壤微生物的活动、品种的差异与幼苗抗病力变化的速度。病苗出土后的气象条件影响中心病株和发病中心形成至普遍和严重流行的速度。  相似文献   

7.
新疆辣椒疫病菌的越冬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辣椒疫病是新疆辣椒上的重要病害之一,关于辣椒疫菌(Phytophthora capsici)的越冬规律,国内末见详细报导,本文就此对该菌在新疆的越冬规律进行了比较全面的研究。查明了该菌在种子上不能越冬;因菌丝耐寒性差,在新疆田间也不能成为初次侵染来源;其主要侵染来源是土壤中和植物病残体上越冬的卵孢子。  相似文献   

8.
蕹菜白锈病菌主要以卵孢子存留于土壤中,少量附着于种子上越冬。卵孢子大量形成于病株根部和茎基部的肿瘤组织内,部分产生于植株上部的病茎组织中。卵孢子具陆续萌发侵染的特性,早期形成的卵孢子部分在当年就能萌发侵染,但多数是在次年萌发,还有少部分可延至第三年才萌发侵染。孢子囊萌发的最适温度是25~30℃,还需有水膜。用孢子囊接种表明,病菌只能侵染植株的幼嫩组织。在福州地区,蕹菜白锈病常年在5月下旬左右开始发生,发病盛期是在7~9月。土壤中卵孢子量的多少是发病程度不一致的主要原因,连续降雨或台风暴雨能加剧病害的流行。  相似文献   

9.
为明确不同栽培模式下葡萄霜霉病菌Plasmopara viticola的遗传结构、遗传多样性及遗传分化水平,于2014-2015年定期采集露地和避雨2种栽培模式下的葡萄霜霉病菌菌株,利用6对SSR引物对该病菌基因型、遗传多样性及遗传分化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露地和避雨栽培模式下葡萄霜霉病菌群体的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大于0.14,香农多样性指数大于0.31,2种栽培模式下群体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但避雨栽培模式可显著降低群体等位基因数和等位基因频率。露地栽培模式下该病菌群体的流行模式呈现中等水平无性繁殖,2年初侵染和再侵染对病害流行的贡献率分别约占26.1%和73.9%;避雨栽培模式下葡萄霜霉病菌群体的流行模式则呈现高等水平无性繁殖,初侵染和再侵染对病害流行的贡献率分别约占4.3%和95.7%。卵孢子的形成对于葡萄霜霉病菌种群遗传变异和有效越冬起着关键的作用。2014-2015年露地栽培模式下葡萄霜霉病菌群体的主效流行基因型对病害流行的贡献率分别为44.5%和51.8%;而其在避雨栽培模式下葡萄霜霉病菌群体的贡献率分别可达84.2%和87.1%。同一年份的露地和避雨栽培模式下葡萄霜霉病菌群体的主效基因型种类相同,2个群体间的等位基因频率呈现显著正相关性,且二者之间存在频繁的基因交流,推测避雨栽培模式下葡萄霜霉病的初侵染源自于避雨设施附近的露地栽培病株上再侵染形成的飞散传播孢子囊。  相似文献   

10.
甜菜霜霉病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甜菜霜霉病菌以卵孢子在病种子和病残体上越冬,也可以卵孢子或菌丝在窖藏母根上越冬,翌年卵孢子萌发或母根中菌丝生长产生孢子囊作为初侵染源。该菌远距离传播主要靠带菌种子或母根。潮湿冷凉环境下易发生甜菜霜霉病,过量施用氮肥,栽培密度过大,造成田间郁蔽有利病害发生。应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8%甲霜灵锰锌和40%增效瑞毒霉粉剂,采用叶面喷雾或喷雾与拌种相结合对该病均有较好防效。  相似文献   

11.
白菜霜霉病菌卵孢子接种与萌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进一步明确白菜霜霉病菌[Peronospora parasitica(Pers.) Fr.]在初次侵染来源中的作用,作者对该菌卵孢子进行了接种与萌发试验,现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12.
梨树疫病病原经鉴定为恶疫霉(Phytophthora cactorum),田间寄主只限于梨树和草毒。人工接菌,可侵染西瓜、白兰瓜、黄瓜、西葫芦、番茄、豇豆、梨树、草毒、马铃薯块茎、苹果果实,而不侵染茄子、辣椒、桃树、杏树、酸梨树、苹果树。病菌在梨树树干和果实上形成的孢子囊,明显地较菌丝在皮氏液中形成的大。病菌在CMA、OMA培养基上单独培养能形成大量的卵孢子,而在小麦芽、V-8汁、PSA培养基上不形成。5月下旬-6月份高温以及降雨(或灌水)是病害流行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谷子白发病菌分生孢子在一定湿度条件下,能从谷子的分生組織分蘖分枝幼芽、幼穗、幼叶、幼苗和胚芽上侵入而形成系統侵染发病;所产生的分生孢子与卵孢子侵染产生的分生孢子,在侵染致病特性上并无差異。在谷子各个生育阶段的病征也与卵孢子侵染完全一致,并丰产卵孢子。由于分生孢子的系統侵染,因此陕西省陕北和关中地区谷子白发病在多雨年份比少雨年份、低湿田块比高燥田块田間发病显著严重。白发病菌还可能通过分生孢子系統侵染而进行杂交产生新生理小种。  相似文献   

14.
引言高梁霜指霉 Peronosclerospora sorghi在玉米和高粱上引起的霜霉病是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一种重要病害。在系统感染的高粱植株的颖壳内和种皮中都发现了高粱霜指霉的卵孢子,在种子的胚乳中观察到了菌丝段。在玉米种子的种皮、胚乳和胚中都检查到了高粱霜指霉的卵孢子和菌  相似文献   

15.
取高粱幼苗切去根部,削去外部叶鞘,露出生长锥,放在乳酚油锥蓝染剂(或棉蓝里)煮染20分钟左右,至材料软化为止,取出夹在两片载玻片里压开,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病株生长锥和心叶细胞组织染成浅蓝色,丝黑穗菌菌丝染成深蓝色,呈一段段瘤节状分枝,易于识别。据两年田间对比试验结果,本法预测田间发病率比较准确、简易、快速,适用于室内药剂筛选和田间预测药剂效果。田间高粱出苗后,分期取病株以徒手切片染色观察,侵染菌丝先集中于生长锥基部,后移向生长点里,花芽分化后移进花穗里。成株的高粱病株的每节组织里,均有丝黑穗菌丝存在。丝黑穗菌从高粱幼芽芽鞘侵入,侵入时期从种子发茅到芽长1.5厘米。在高粱幼苗生长锥里的散黑穗菌和坚黑穗菌的菌丝与丝黑穗菌菌丝,在形态上不易区别。  相似文献   

16.
烟草黑胫病俗称烂腰、黑根,是烟草生产上的毁灭性病害。某些主产区每年因黑胫病损失烤烟25万~3万t,成为多种病害损失之首。1发生特点烟草黑胫病菌以卵孢子、厚垣孢子和菌丝体随病株残体在土壤中越冬,并能存活3a左右。该病的最初侵染主要来自病土和带菌肥料,...  相似文献   

17.
川麦冬炭疽病菌的潜伏侵染和越冬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2004年12月至翌年3月,定期从田间麦冬采集有炭疽病症状和无炭疽病症的叶片,进行洗涤收集炭疽菌分生孢子,测定其存活力,并分离测定样本中是否有炭疽菌存在。结果表明,田间病叶上的分生孢子具有一定存活力,病叶病斑中的越冬病菌菌丝仍具有生活力;无症状样本中能分离到炭疽病菌。这表明川麦冬炭疽病菌具有潜伏侵染特性,能以田间病株上的分生孢子和病组织中的菌丝越冬,作为初侵染源。  相似文献   

18.
粟白发病(Sclerospora graminicola(Socc.)schroet.)是一个不易彻底防治的病害,重要原因之一是难于彻底肃清它的侵染来源。俞大绂教授曾指出土壤中和种子上的卵孢子是白发病的主要来源(谷子白发病,1951,中华书局),但最近又认为肥料传带卵孢子是诱发该病的重要条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探讨根肿病菌接种浓度与时期对寄主发病的交互作用及根肿病菌侵染后寄主的抗性响应.[方法]通过苗期盆栽试验,系统地研究了接种根肿病菌浓度(105、106、107、108 cfu/mL)及时期(0、10、20 d)对白菜发病率及防御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发病率及病情指数与接种根肿病菌浓度呈正相关,108 cfu/mL为最佳侵染浓度,白菜幼苗出现第一片真叶后10 d接种侵染效果最佳.根肿病侵染后,根肿病发病程度与呼吸速率和气孔导度呈正相关,根系活力随病情指数先升高后降低,植株受根肿病侵染后光合作用降低,呼吸作用增强,植物生长受抑制;防御酶POD、PAL、PPO与发病率呈负相关,丙二醛含量与发病率呈正相关,植株抵抗病害能力降低.[结论]研究为根肿病的侵染和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很多植物细菌性病原都是种传的。因为侵染较早发生,且病原菌在田间分布较广,所以当病害由种子传播的时候,这些病原菌可导致严重损失。在合适的气候条件下细菌能够很快地传播,故少量的种传病菌亦可导致严重的病害流行,移栽的作物尤其是这样。在苗床上单株感病植物(如白菜感 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campestris)有潜力为侵染大量植物提供足够的病原菌。如果在移栽苗运出之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